圖片來源圖蟲:已授站長之家使用
作者/解夏
來源/盒飯財經(ID:daxiongfan)
近日,俞敏洪老師因在一場大會上提及女性的言論,深陷輿論漩渦之中。由於出言不慎,俞老師旋即被張雨綺在微博diss,後又被光明日報批評。
之後,俞老師不但在朋友圈裡解釋,還通過中國女網公開道歉。網友們對俞老師這番言論的態度,其實也反映了女性話語權的提升,而這種話語權的提升,離不開以微博為主的新媒體的崛起。
女性權利堡壘興於微博
今年夏天,媒體人章文被指性侵一名女性,蔣方舟、易小荷也站出來,直指章文也曾藉機摸腿騷擾。一時間,雷闖、孫冕等名人也都被指性騷擾,微博上掀起了一陣中國的#me too運動#風暴,無數女性網友在微博上曝光、聲援,將心底的秘密公之於眾。
微博,已經成為中國女性發聲的主流平臺,也成為女性發起平權運動陣地。
實際上,早在 1919 年,女權主義就隨五四運動一同進入中國,然而,直到新中國成立前,女性也並沒有真正獲得屬於自己的權利,女權問題只是許多運動的旗幟和口號之一。
1949 年後,女性雖然在法律上取得了與男性同等的地位,但在現實生活中,依然是弱勢群體。
這一現象持續到網際網路時代。作為一名付費上網的合法網名身份,一些女性在衝浪之餘,開始有意識地在網絡世界裡掌握話語權,並披著「馬甲」,通過網絡為自己的權利發聲。無論是電視、報紙或網絡,這些媒介對女性權利的爭取和保護都非常有限,最終,為女權吶喊的聲音依舊全都回歸個體。
微博誕生,讓網友意識到「每個人都有說話的權利」,一批想要「說話」的女性,在微博裡尋找到了共鳴,女性權利也有了被更多其他共同體看到的可能。這意味著,「說話」的主體不再是個體,而是一個群體,群體意識讓女性的聲音不再微弱,由此形成了圈子,圈子成形,即堡壘起築。
堡壘也非一日而成。
2012 年 3 月發布的《中國微博意見領袖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微博意見領袖排行榜前 20 位,分別為潘石屹、馬雲、任志強、李開復、郎鹹平、李承鵬、陳光標、于建嶸、方舟子、李稻葵、賈平凹、芮成鋼、王小山、孔慶東、賈樟柯、張鳴、袁嶽、慕容雪村、五嶽散人、羅永浩等。
是的,前 20 名意見領袖中沒有一名女性,女性裡的第一是洪晃,在排行榜中位列 24 名。而且,這份調研的前 100 位意見領袖中,男性佔到九成(91%),女性僅佔9%,且總體排名相對靠後。
彼時,女性在微博平臺的話語權還不強,但已建立起發聲陣地。 2013 年以後,更多女性在微博上找到屬於自己的群體和精神寄託。
2014 年到 2017 年的微博用戶發展報告中顯示,微博活躍用戶中女性比例分別為39.1%、50%、44.5%和43.7%。總體來看,在活躍用戶數上,微博女性比例低於男性,但付費會員的女性比例要比男性高出 20 多個百分點。
別小看這 20 多個百分點,它所呈現的衝擊力要比活躍用戶更直觀。
上圖雖是個段子,但女性消費力也是社會地位提升的標誌。
另外,在微博去KOL、去公知,向大眾娛樂發展的過程中,一些女明星的粉絲量超過男性意見領袖,達到億級,她們也是女性權利堡壘添磚加瓦的重要力量。
不要以為興起於微博的「小鮮肉」「肌肉男」,只是女性對男性外表的一種符號化,它還透露了,女性從從被欣賞者的姿態轉變為欣賞者,地位由被動轉為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