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女權為什麼這麼多 女性用戶流量佔比更高

2020-12-06 一切皆可談

為什麼微博上女權那麼多?每次出現關於男性的新聞時,下面總會有女性評論:「啊,果然是男人才會做的事」、「男人可真是噁心啊」、「殺人的都是男人」等,這類挑起性別對立的發言真的很讓人不爽。

但你不得不承認,微博上的女權確實非常多,熱點新聞下關於女權的發言,通常點讚量和評論量的數據都不輸給流量明星。

微博上女權多的原因,主要是APP定位有關,微博跟其他的幾個app不同,微信用來聊天,貼吧用戶比較雜,虎撲大部分都是直男,只有微博上女性用戶比較多,而且內容沒有明顯分類,你想看啥就看啥。

另外大多數的明星也都聚居在微博,所以吸引了更多女性去微博,微博發展了這麼些年,幾乎已經成為中國最有名的社交軟體之一了,跟國外的ins、臉書很像。正因為用戶基數大,所以你覺得微博裡的女權多,實際上不止是女權,不管是什麼領域的人,微博上的人佔比都比其他的地方高。

另外還有一些女權博主喜歡帶節奏,引發網友進行轉發,大肆宣傳女權思想,導致男女對立,這種操作都是唯恐天下不亂的,玩微博的年輕女性非常多,動動手指就能轉發,而如果在貼吧和其他的APP裡則很難快速掀起輿論熱議。

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博主,而且還有了一批支持者,不少的女權主義認為,微博是一個能夠召集女權的好地方,可以說是一呼百應,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開始加入微博,在這裡大搞女權主義。

另外,微博上的女權多,現實生活中卻並不常見。說點現實的數據吧,女性侵害男性事件不被報導,不意味著真的就少。中國家庭暴力問題上,女人被家暴機率為22.9%,男人實際上也有19.9%,兩者差距實際上並不是很大,比起女性,多數男性為了社會的穩定與和諧在默默隱忍。以至於很多女人的特權,被女人認為是理所應當。

相關焦點

  • 微博與女權
    實際上,早在 1919 年,女權主義就隨五四運動一同進入中國,然而,直到新中國成立前,女性也並沒有真正獲得屬於自己的權利,女權問題只是許多運動的旗幟和口號之一。1949 年後,女性雖然在法律上取得了與男性同等的地位,但在現實生活中,依然是弱勢群體。這一現象持續到網際網路時代。
  • 女權如何興於微博?
    一時間,雷闖、孫冕等名人也都被指性騷擾,微博上掀起了一陣中國的#me too運動#風暴,無數女性網友在微博上曝光、聲援,將心底的秘密公之於眾。微博,已經成為中國女性發聲的主流平臺,也成為女性發起平權運動陣地。
  • 柯潔噴微博女權翻車 微博評論亦是社會責任
    柯潔上熱搜的直接原因是他在自己微博下的一條評論:柯潔在微博調侃羅志祥的「多人運動」,粉絲回覆:「羅志祥要是有蔣勁夫一半狠,周揚青敢看羅志祥手機?說到底還是我們男人太仁慈了。」「柯潔」二字迅速被頂上微博熱搜,且其中熱門評論多數用激烈的方式回噴柯潔,比如一條獲得10萬贊的熱評說道:「柯潔這麼仇女,是不是自己不行」。
  • 李思磐丨微博女權的前世今生:從「政治正確」到「商業正確」
    新浪的商業轉型,帶來的另一個重要的副效應,就是作為內容消費者和廣告用戶的女性用戶的崛起,尤其是在大學年齡段的、有一定消費力的女性用戶的增加。企鵝智酷面向全國8373名網民按照中國網民人口特徵進行抽樣調查的結果表明,新浪微博忠實用戶和新增用戶中女性(54.9%)和出生於1990後和2000後群體(58.8%)佔比較高,而在微博流失用戶中男性高知群體佔比較高。
  •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男人不想結婚了?變味的女權真的這麼可惡嗎
    有一次偶爾間,她和我說起一條微博,微博的內容現在已經忘記了,大概的意思是「女方列出結婚費用需四十萬,男方嫌貴不接受。」然後評論中全是瘋狂吐槽這個男人說他小氣,噁心,丟臉,沒能力。在一線混不下去,被房價逼回了老家。
  • 微博女權到底是個什麼玩意兒?
    近期微博女權的事兒,我覺得,有必要跟大家細細聊一聊!微博女權,又出來錘人了。很多人都在奇怪,為什麼微博女權的種種論調已經快LOW穿地心了,怎麼看上去還是雲者景從。其實吧,她們的套路很簡單,就跟電信詐騙一個原理。用蹩腳的開場白,快速篩選受害者。
  • 多一分對女性的理解,慎用「中華田園女權」標籤
    ——本文系紅網第四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   近日俞敏洪的「女性墮落論」引發網友們不滿,網友們對俞敏洪以偏概全的言辭進行口誅筆伐,對其在微博的解釋和在媒體的道歉並不買帳。與此同時網絡的輿論場上出現了不少「偽女權」和「直女癌」等論調,針對不合的「女權」觀點,網友一言不合就貼「中華田園女權」的標籤。
  • 微博女權的本質,就是偽女權
    但我不認為我就沒有資格談論這個話題,當我談論女權時,我不是站在男人的立場,也不是站在女人的立場,站在人的立場上。 人類縱然割裂如深壑,但人性有差不多相同的美好與惡賤,文明有相同的底褲與上衣,所以無論拐多大圈,我們會殊途同歸。
  • 送papi醬上熱搜的,到底是極端女權的惡臭?還是流量奴僕的猖獗?
    1起因是微博藍V@吃瓜鵝每日速報扒出:某女權主義博主暗諷papi醬孩子隨父姓,某網友嘲papi「虛假的獨立女性人設」,放出「強奴勁驢」等侮辱性言論話題一出立馬引發了路人對「激進女權」的抨擊,紛紛自發維護papi醬對於孩子冠姓權的選擇自由
  • 現在微博女權已經在羞辱兒童了嗎?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為你寫一個故事」(ID:raistlin2017),已獲作者授權】 我本來以為微博上的女權組織,最多是把男人罵作「吊癌」,把結了婚的女人罵作「婚驢」,但今天看到的這條微博,還是刷新了我的認知。 一個博主,發了一群胖小孩在做熱身運動,準備去遊泳的照片,並把這群小孩,命名為「東亞悍匪」。
  • 從微博女權來聊聊真正的女權人士是什麼樣子?
    各位一定在微博上看到過所謂「女權」人士吧!那種人多是一些年輕女性,有一些是剛大學畢業,甚至有的剛剛成年。這種人被部分網友戲稱為「拳師」或「中華田園女權」。因為她們不分青紅皂白,不尊重客觀事實,要的也不是男女平等,她們想把男性貶低到一文不值,來體現女性的優越感。而且這些「微博女權」中大部分很極端,真正追求男女平等、想要打破性別對立的女權主義者屈指可數。
  • 「女權」再次發聲惹爭議:為什麼田園女權如此令人厭惡?
    但是一個網友發的一條微博,卻讓papi醬生孩子這件事炸開了鍋:某網友微博這位網友的微博中,並沒有對papi醬生孩子表示祝福,只是在第一句話表示「papi醬生完孩子之後好疲憊呀」。這本來沒什麼,甚至有一些對papi醬的心疼。但是後面一句話「但孩子還是隨父姓」,似乎透露著一絲惋惜和不該。
  • 誤入歧途的「微博女權」,終究會淪為笑料
    但討論已至公共層面,尤其拜讀完這條微博的評論區之後,我想真的有必要釐清幾個關於「女權主義」的基本常識。我在她的這條微博裡沒讀出什麼「女權」來,容我直說吧,她所謂的爭奪冠名權根本是個幌子,根源上是她生了一種嚴重的「恨男症」+反婚情節。
  • 為什麼如今破裂的家庭這麼多?因為有太多的「田園女權」壓榨男性
    你可能聽說過「女權」這樣的詞彙,但是你也許沒有聽說過「田園女權」。然而在現實中,有太多的人打著女權的旗號,實際上只是田園女權而已。源於西方的女權主義,本來是宣揚女性獨立自主的價值觀。但是傳到中國之後卻漸漸的變了味兒,成了田園女權。
  • 中國式女權 一個寄生在男權主義身上的可憐蟲
    知道我國女權最嚴重的問題嗎?對於這些問題,只要是真正的關心女士權益的人不會不知道。但很可以,這些問題是絕大多數的中國女權主義者完全不知道,甚至不懂。在她們看來,所謂的女權,就是讓女士享有更高的權力。至於什麼權利更高呢?其實她們也不知道。國外的女權無論怎麼不招人待見,無論她們的說法有多麼激烈,又或者多麼不可理喻。但是她們歸根結底追求的是在全人類實現男女平等。
  • 當女權成為「女拳」:中國的女性主義者為何在網際網路遭到「反擊」
    2018年,來自好萊塢的#MeToo運動傳入中國,並掀起了一陣女性對性騷擾和性侵者的控訴潮,這讓女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和討論。但與此同時,女權主義者在網際網路上也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反擊"。
  • 表面反女權實際仇視女性?大學男生直播要女生微信的背後是什麼?
    為了讓自己的直播獲得流量,居然打法律的擦邊球,或者乾脆以身試法成為「負面網紅」,這樣的行為是危險的,也是可恥的。現在的直播經濟的確很火,而且因為門檻低,各行各業的人都在嘗試,整體素質參差不齊。為了獲得足夠多的曝光量和關注度,他們會無所不用其極。
  • 現在微博女權已經在羞辱中國的兒童了嗎?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為你寫一個故事ID:raistlin2017我本來以為微博上的女權組織,最多是把男人罵作「吊癌」,把結了婚的女人罵作「婚驢」,但今天看到的這條微博,還是刷新了我的認知。微博極端女權,說中國男人胖,還有一個派別,是覺得中國男人胖,她們女人瘦,所以中國男人配不上她們。然而同樣是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中國女性的肥胖率,在過去四十多年裡,一直是高於中國男性的。
  • 中國女權主義發展簡史
    民國後期和新中國初期,經歷了封建王朝到西方民主意識的更迭,中國女性,中國女權開始覺醒,中國一大批有識女青年走出國門,學習西方文化,將女權帶入中國,給正處於封建社會末期的女性以新的希望,最顯著的就是上海,南京當時比較開放的城市,人們的思想逐漸開放,女性的權利逐步提升,當時就出現很多女權主義典範:宋慶齡,向警予,何香凝,秋瑾,鄭毓秀等等,他們參與中國社會建設,為女權奔走
  • 男性用戶不配在微博中獎?
    結合之前多次「錦鯉」營銷中獎者皆為女性,一些敏感的用戶開始懷疑,微博的抽獎算法是不是存在貓膩。實踐出真知,名為「蟻工廠」的微博用戶設置了一條妙計,用微博自己規則,證明微博自己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