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女權成為「女拳」:中國的女性主義者為何在網際網路遭到「反擊」

2021-01-18 騰訊網

去年年末,當以在脫口秀中對男性進行犀利諷刺而著稱的喜劇演員楊笠再站上舞臺時,並沒能讓所有人都捧腹大笑。

在七分鐘的演說中,身穿寬鬆白色西裝的楊笠面帶微笑地與臺下觀眾分享自己對於男性的觀點,她用帶著幾分調侃的語氣說:"男人還有底線嗎"。這似乎點燃了一個積蓄已久的火藥桶。

一些知名人士公開向楊笠的脫口秀開火,感到被冒犯的網友也紛紛發帖批評她"侮辱男性"。一個活躍的反女權帳號更發起一場運動,號召網友們給中國媒體監管部門遞交投訴信,舉報楊笠和節目"宣揚仇恨"、"製造性別對立"。

儘管楊笠並未公開表示自己是一名女權主義者,但在社交媒體上,紛至沓來的批評留言都用"女拳"的字樣形容她和她的支持者。

在漢語中,"拳"和"權"同音。過去一段時間裡,"女拳"這個詞被越來越多的中國網友用來形容他們認為激進的支持女權或反對男性沙文主義的人。

"她們就知道無理取鬧,什麼事都能上升到男女對立上去,然後開始打拳啊",23歲的江蘇大學生小楊對BBC說,他只願意透露自己的姓氏。

讀大四的小楊常在網上批評女權主義者。他認為"女拳"這個諧音詞相當貼切,因為"拳頭"正體現了他眼中女權主義者胡攪蠻纏、胡亂出擊的樣子。"他們不是要平權,而是要特權,"他說道。

但楊笠後來回應稱,她的話之所以在很多女生中反響熱烈,是"因為觀眾覺得有共鳴"。

在中國,女權運動曾是一種長期存在但小眾的呼聲。2018年,來自好萊塢的#MeToo運動傳入中國,並掀起了一陣女性對性騷擾和性侵者的控訴潮,這讓女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和討論。但與此同時,女權主義者在網際網路上也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反擊"。

"出圈"

2012年6月的一天,當上海繁忙的南京西路地鐵站出現了兩名頭戴黑色頭巾的蒙面女子時,不少人感到驚奇。她們手裡分別拿著兩個平板電腦,一個寫著"要清涼,不要色狼",另一個寫著"我可以騷,你不能擾"的標語。

她們是兩名女權主義者,來到這裡是為了抗議上海地鐵在社交媒體上的一則言論。此前,上海地鐵第二運營公司通過官方微博發了一張顯示一名女性穿著半透視黑色紗裙的圖片,下方的配文稱:"乘坐地鐵,穿成這樣,不被騷擾才怪",這讓一些女權人士認為是在將性騷擾的責任推卸給受害者。

儘管只是簡單地駐足展示標語,但對中國這個此前鮮有與性別相關的運動的國家來說已相當罕見,這次事件被很多中國女權活動人士視為首個公開進行的反性騷擾活動。

三年後,一場未遂的活動成為了中國女權運動的另一個裡程碑。五名女權人士因計劃舉辦一場提高公眾對公共運輸性騷擾關注度的活動被警方拘留了逾一個月。這一事件引發海內外高度關注,被稱為"女權五姐妹案"。

儘管在這幾年中,中國各地的女權人士舉辦了各種"腦洞大開"的行為藝術展或溫和抗議,例如佔領男廁所或身穿帶血的婚紗來呼喚社會關注公共廁所男女廁位不均衡和家庭暴力等問題,但學者認為,當時網際網路上的共鳴者並不算多。

"我們當時一直在跟上海地鐵的活動,但我清楚地記得那時有調查的結果是有70%的人都是反對的,他們認為性騷擾和穿得少就是有關係的,"中國女權主義學者熊婧對BBC說。當時,她所在的中國知名女權自媒體"女權之聲"跟蹤報導了這一活動。

熊婧認為,2018年夏天席捲中國的#MeToo運動是讓女權思潮在中國"出圈"的標誌性事件。她表示,直到這一年,普通人前所未有地關注到女性所遭到的性騷擾和性別欺壓。

據不完全統計,從2018年1月至9月,有超過30名中國社會名人被控曾進行性侵或性騷擾,被控者涵蓋學術界、公益界、宗教界和媒體界等多個行業。其中,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佛教協會會長釋學誠因此落馬。另一關鍵案件——央視知名主持人朱軍被控性騷擾女實習生案——去年12月在北京海澱區法院開庭。

除了性侵與性騷擾,家庭暴力也不斷成為中國網民議論的話題。例如,2019年知名的仿妝藝人宇芽公開自己被前男友拖到電梯中施暴的錄像,以及2020年藏族網紅博主拉姆遭前夫潑灑汽油縱火去世等話題,在微博上均有數以億計的累計閱讀量,很多網友紛紛呼籲當局加強《中國反家庭暴力法》的執行。

"女拳"

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關注和坦率地說出生活中碰到的性別歧視和不愉快經歷,反對聲也隨之而來,有人指責她們中的一些人成為極端的"女拳"分子,還有人質疑她們加劇了社會撕裂。

例如,在楊笠因此次脫口秀而引發爭議之前,她在去年夏天因脫口秀中的另一句話惹惱了很多男性:"他明明為什麼看起來那麼普通,但是他卻可以那麼自信?"

當時,她正將男性與女性進行比較,她表示相對於很多不自信的女生,男生無論在長相和學業上都更加自信。這句話後來成為很多女權主義支持者標誌性的口頭禪,用於批判不尊重女性或有大男子主義傾向的人。一些人還創造了"普男"等簡略版詞彙。

"為什麼要將男性一棍子打死?"表示不喜歡"普男"這個詞的小楊說。"她們可以批評一個具體的人,但不能說男性都怎麼樣怎麼樣,這對其他的男性不公平。"他還認為,一些女權人士如今在依靠女權"收割流量",用出格的話吸引粉絲。

對這句口頭禪感到不滿的人還包括國際關係學院法學教授儲殷,他在抖音上表達了自己的抗議。"你真的以為你是小公主嗎?"他反問道。"沒有公主命,還得了公主的病。"

儲殷在12月還撰寫了長篇博客文章,批駁楊笠等人在搞西方社會的"性別政治"。他警告這是資產階級"為了瓦解勞動階層的團結而製造出來的社會運動"。

與女權主義者多次交鋒的知名人士,還有被稱為"棋王"的柯潔。

今年23歲的他曾多次代表中國獲得圍棋世界冠軍,但他在微博上的很多帖子被認為不尊重女性,其中包括他將一名女明星的生產比喻為"下蛋"、嘲諷女棋手相貌和使用emoji符號諷刺女權人士是"女拳"等。這引發了他和女權支持者之間曠日持久的網上對戰。

2020年5月,柯潔被雲南省提名為"全國先進工作者",但一些網民很快發起舉報運動,向當局發送了其進行網絡罵戰的截屏,最終他沒有入選。

是否極端?

現居美國的呂頻是中國知名的女權活動人士。她承認如今中國支持和反對女權的聲音在不斷變得"極化",兩者也在很多不同問題上勢同水火。

"我能理解一些觀點,讓另外一個性別會有些尷尬,"呂頻對BBC說。"你發現現在也沒有中間立場了,中間的地帶在不斷縮小。"

呂頻認為,一些激進的發言沒有"在就一個具體的性別權利問題提出一個協商,而是不自覺地把這些問題與另一個群體所對立",當進行到這一步時,另外一個群體可能會覺得自己的迴旋的餘地也比較小,從而導致反彈。

一個典型的案例是2020年4月,一名微博用戶發帖講述自己在女權意識覺醒後試圖讓孩子改成母姓卻遭到反對,最終決定離婚的經歷。此事一出便引發中國網友們的激烈爭執。一些女權支持者認為這是正當的要求,但反對者指責她"小題大做",在炒作性別議題。

隨著爭議發酵,很多網友前往讓孩子隨夫姓的網絡名人"Papi醬"社交帳號留言,批評她標榜自己是"獨立女性"卻不注重"冠姓權",甚至使用了一些侮辱性的綽號,這一度引發了社會輿論對女權的不滿。

不過,呂頻認為造成該現象的更主要原因是女權人士提出的很多問題和政策性期待長期沒有被認真對待或獲得回應,其中包括很多"制度性問題",讓很多女性覺得能通過協商解決訴求的空間很小。

讓中國很多女權人士失望的是,今年新實施的《民法典》中,中國的立法部門不顧輿論反對,在離婚程序裡增加了30天冷靜期制度。這使夫妻雙方獲準離婚之前,雙方有時間重新考慮他們的決定,一些人擔心家暴受害者可能會在這段時間內遭到更多暴力,而他們中的大多數是女性。

此前,中國便出現了諸多遭到家暴卻"離婚難"的案件。2020年8月,河南省商丘市的一名24歲的女子被丈夫狠狠毆打後,從窗戶跳下逃生,導致雙下肢截癱。但當這名女士試圖和丈夫離婚,並向法院提供了這一事件的閉路電視錄像作為證據後,法院拒絕批准離婚,並要求雙方調解處理。

後來,她將視頻上傳到社交媒體上引發廣泛關注。在憤怒的輿情面前,法院批准了她的離婚。

此外,很多女權人士在#MeToo運動中呼籲建立高校防治性騷擾機制,也在經歷了民間大討論後變得遙遙無期。2020年中國高考結束後,一個民間組織給中國的55所大學打了電話,詢問學校是否有防範性騷擾的措施,但沒有一所表示有反性騷擾培訓、申訴渠道或調查處理機制。

"天然的同盟"

中國女權主義者面臨的反擊並不是特例。#MeToo運動後,世界上一些其他國家也出現了對於女權主義的質疑甚至是反對聲浪。

在傳統保守思想深厚的韓國,隨著女權主義一路高歌猛進,一些感到不滿的男性站了出來,走上街頭進行反女權示威。組織者表示,他們致力於"爭取法律公正、反仇恨和真正的性別平等"。

在法國,巴黎市政府在上個月被意外地罰款90,000歐元(約合110,500美元),原因是市長在2018年任命了更多的男性晉升,被認為違反了法國促進就業性別平等的法律。

但呂頻認為,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是,中國女權主義者面臨的輿論壓力與來自政治的壓力緊密相關。

"我們的政府的確從來都沒說支持男權,但實際上中國本身是一個父權的政治,這些指責女權的人擁有的制度性支持永遠比女權主義者要多,"她說道。

她表示,因為女權挑戰了現有的文化和秩序,女權主義經常被貼上"影響社會穩定"的標籤,在一切以穩定為優先的中國,反女權人士擁有了"天然的制高點"。

2018年,在#MeToo運動風起雲湧時,擁有近20萬粉絲的"女權之聲"的社交媒體帳號被審查者永久封禁。一些讀者和女權人士寫信向百餘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呼籲關注被封號一事,但未收到任何回復。還有人向網信部門提交了信息公開申請,但也杳無音信。

"(政府)不僅是他們拉的一個保護傘,而是他們本身就是天然的同盟,"她補充道。"現在很多人說女權是境外勢力。他們的這種話術為什麼會有效,因為他們完全複製和延伸了政府的話術。"

2020年12月,在上文提及的央視知名主持人朱軍被控性騷擾案開庭前,有百餘名支持者前往法院門口聲援指控者弦子,但這一事件幾乎未見諸報端——中國並沒有禁止媒體報導正在進行的訴訟案件的法律條款——唯一報導該事件的媒體"財經網"在發稿後的數小時內突然刪除了相關報導,但未給出原因。

法院後來宣布休庭。與官方媒體的沉默形成對比的是,不久後很多有影響力的社交媒體博主在未提供證據的情況下,指責弦子"勾結境外勢力",並通過輿論幹擾司法。

改變

儘管中國的女權運動遇到了很多阻力,但熊婧對於女權的未來還是比較樂觀。她稱,並不擔心女權被"汙名化"。

"批評聲大,首先是因為贊同的聲音是更大的,"熊婧說道。"在中國,相比於很多其他的權利問題,女權還是有一定的合法性和存在空間,來讓大家慢慢推動這個議題。"

例如,一項全國性的草根運動正在推動在中國大學和中小學的女廁外設立衛生巾互助盒,以打破月經恥辱。該計劃目前已拓展到中國至少338所學校。流行歌手譚維維在電視演出中演唱了由真實家暴案件改編的歌曲。

中國東部的浙江省則在去年7月宣布,將向公眾開放家暴歷史查詢系統。婚戀對象只需要提供正式身份證、結婚伴侶的身份證資料,即可查詢。

熊婧認為,如今很多人對於女權運動仍缺乏了解,認為這是"沒事找事",但這"並不局限於性別議題本身",而是處於某一種優勢地位的人很難通過同理心了解和自己處境迥異的人的想法。

"比如你在晚上一個人回家的時候,有人跟在你後面,一般的男人是不會覺得是一個多麼恐懼的事,但這種不安感是女性幾乎天天都要忍受的,"熊婧說道。"男性需要跳出自己的視角。"

在楊笠的脫口秀引發爭議後,曾在中美兩國都小有名氣的脫口秀演員黃西公開表示讚揚。"她嘴裡的『男人』並不是指所有的男人,是指一些沒底線的男人……她抖的包袱是很多男性的盲點,也許因此不被認可。"

熊婧表示,儘管性別不平等的受害者或受影響最大的人是女性,但男性也同樣是受害者。

"很多男性本身也因這種文化背負了沉重的期待,比如要買車買房、要掙錢,他們當然會有壓抑,會有不滿,"熊婧補充道。"但他們應該想一想什麼才是真正需要改變的東西。"

相關焦點

  • 馬小鹽:女權主義,還是義和團式的女拳主義?
    如今,在中國的網際網路上,一位知名人士略有不慎,說幾句關於女性的不當言論,不但政治不正確,還會面臨女權主義者的話語追蹤和話語群毆。女權主義便是諸多主義的其中之一。女性主體意識的覺醒,使得女性開始捍衛自己正當的權益,這是一件值得讚美的事。但女權意識的過度敏感和話語尋敵,使得中國的女權主義幾乎演變為一種喜感十足的義和拳表演。
  • 如果你被父親責罵,被巨浪譴責,你想成為女權主義者還是女拳?
    在中國5000多年的歷史中,跟隨父親姓為血脈傳承,所佔比例為99。為什麼把孩子跟隨父親的姓氏放在papi醬裡,讓網友罵?網友之所以如此憤怒,是因為在papi醬綜藝節目的人生排名中,他們排在了自己的第一位,並在節目中表示,她家和他們的老公家還沒見過面,因為婚姻是她和老胡的事,父母家不需要太多參與。她的評論讓許多網友們認為她是一位女性主義者,獨立的女性先鋒人物。
  • 女權主義者的圓桌會議
    沈睿:女權主義成為熱門話題標誌著中國社會生活的進步,說明社會有空間吸收新的思想。那些談女權色變的人,百分之百是對女權思想不了解的人。這種印象的形成在於人們缺乏教育和思考。說到底,女權就是人權,我想今天有現代思想的人,都願意稱自己擁護人權,他們一旦知道女權主義思想,他們也會願意稱自己為女權主義者。
  • 怎樣成為「脫離了低級趣味」的男性女權主義者?
    這種非常個別的女權身份「製造」過程,對於其他男性,尤其是「性別圈」以外的男性,不具多少參考價值或者借鑑意義。我覺得這些說法,可能都有些道理。從中你也可以看到為何男性的女權主義者少之又少,在中國,我估計不會超過野外大熊貓數量。但我在這裡有意識羅列自己的經歷,還有一個目的是,告訴大家,女權主義者,尤其是男性的女權主義者,不是那麼好當的。女權主義是有入門門檻的。
  • 中國女權簡史:三十年來女權主義者們做了哪些事
    一、中國真的有女權近日,中國人民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鳴近日在個人公眾號撰寫了「中國真的有女權嗎?」一文。他提到,「中國的女權主義者似乎正在被圍剿」,可見其並非認為中國沒有女權,而是看到了太多歧視女性的現象,令他感慨中國女權的能量之小。
  • 【大家】女性主義者不需要敵人
    如果更多人默認這一論調,將剝奪很多優秀女性的晉升機會。眾所周知,職場女性存在諸多「玻璃門」、「彈簧門」。她們哪怕獲得升職,很快又將遭到男下屬們的質疑——隨時遭遇各路的暗箭,與其說是因為管理手段,不如說來自性別偏見。K君列數的罪狀,其實不僅女領導有,男領導也有。這些特徵可以形容某個具體的人,卻不可形容整個女性群體。我也見過目光短淺、心眼小、氣量小的男領導。
  • 田方萌:女權主義者錯在哪裡?
    近年來,女權主義逐漸成為中國公共領域中的重要話語之一。和女權主義者一樣,我也信奉性別平等的原則,可對她們的某些論調實難苟同。我知道女權主義內部存在分歧,有些主張女權的人並不希望自己被稱為女權主義者。出於方便和習慣,我仍使用「女權主義」一詞籠統地概括本文所批判的觀點和主張。
  • 「反女權」的《美國夫人》,比當代「女拳」更有價值
    「冠姓權」的被提出,只反映了一個問題:當代「女拳」,正在綁架女性的自主選擇權利。然而,這個話題登上熱搜,引發熱議,卻是一場網際網路層面的媒體狂歡。女權主義被包裝成一個「商品」,在這場狂歡裡變成了一塊「待宰的肉」。
  • Papi醬孩子隨父姓被群嘲:「女權」還是「女拳」?
    其關於獨立女性的言論一直被大眾誇讚,甚至成為新時代女性的代表人物之一。但剛生產後的她,面臨著「人設崩塌」的風險。原因是她的孩子隨了男方的姓氏。Papi醬「人設崩塌」是遲早的事,因為她名校畢業、經濟獨立、婚姻獨立的光環已經被「女拳」們盯上了。此「女拳」非彼「女權」,這個「女拳」是中國的。
  • 為何女權在國內會演變成為「中華田園女權」?
    女權主義對於我國來說屬於舶來品,從清末開始,一直發展延續至今。通過革命的成功,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使中國女性的地位得到了普遍的提高,也使廣大人民群眾接受了「婦女能頂半邊天」的觀念。但是在最近幾年中,女權主義卻遭到非常嚴重的發展危機,遭受了大眾普遍的白眼和嘲諷,基本會以「中華田園女權」來稱呼。為何會出現如此不可思議的一幕?其實在國內最早出現的女權主義者追求的很簡單,就是為了獲得平等的受教育權和為了把女性從傳統觀念的束縛中解放出來。
  • 「崔娃」養成史:每個男人都該成為女權主義者
    △崔娃2017年在訪問中說,是媽媽、外婆(右)、姨姨等女性長輩的影響,才讓他成為了女權主義者。種族隔離與家庭暴力的痛苦經歷,為他後來成為一名女權主義者埋下了伏筆。△媽媽僥倖逃過一劫,崔娃離開了南非。圖為2018年回到家鄉索韋託的崔娃。
  • 女權何時成為了女特權?邪化的「女權」,正在撕裂社會
    哈莉耶特·泰勒·密爾第二代西方女權主義(1960—1980末期):美國女權主義者埃絲特爾·弗裡德曼比較了第一代和第二代女權主義,認為第一代女權主義側重於選舉權等權利,而第二代則主要關注其他平等問題,例如性別歧視。
  • 女性借著女權宣揚男女平等的幌子了解一下
    女拳什麼意思什麼梗? 女性借著女權宣揚男女平等的幌子了解一下時間:2019-09-05 14:05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女拳什麼意思什麼梗? 女性借著女權宣揚男女平等的幌子了解一下 有時用表情符號的,表示拳字。
  • 女權?女拳?—談談女權主義的「前世今生」
    這是一個很值得討論的社會現象,因為「女權主義」本身是一個舶來品,其發源於西方的女權運動,並在現當代發展壯大,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逐漸傳入中國並擁有了相當大的市場,女權主義究竟是什麼?它是如何演化發展的,筆者整理了一些相關資料進行簡要論述,聊聊女權主義的」前世今生「。
  • 美報:中國女權主義者抗議央視春晚「歧視女性」
    據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2月25日報導,如果說這場晚會反映了中國社會普遍存在的性別歧視現象,那麼至少令人欣慰的一點是中國新生的女權主義運動中抗議得到了回應。報導說,網絡上發起抗議春晚歧視女性的請願書徵集到了1300個籤名,並且得到了中國官方媒體《中國日報》和社交媒體用戶的支持。
  • 為什麼有些女權主義者反對希拉蕊當美國總統?
    在她們看來,作為女性政治家的希拉蕊在政治上的成功就是作為女權主義者的希拉蕊在女權主義運動史上的成功。雖然希拉蕊的一些言行令女權主義者失望,但這是她在男性政治框架下的不得已而為之。因為放眼世界,作為一國最高領導人的女性雖然很少但並非沒有,況且,在中國幾千年文化裡出過為數不少的女主。 希拉蕊的中國女權主義支持者,如前面所說,強調其政治成績客觀上對女權主義運動的推動作用。不過,這也似乎是她們唯一可信心滿滿拿去爭辯的內容。畢竟,希拉蕊的政治行為,尤其是其充滿帝國主義色彩的軍事主張,完全是與女權主義諸多理念相違背的。
  • 《海馬星球》覃裡雯:我是如何進化為「女本位」的女權主義者
    覃裡雯在接受採訪的時候坦誠地講述了自己如何在一位「共產主義女權」特徵的母親的教育下長大,從一位不自覺的女權主義者,轉變為自覺的女權主義者,又在德國徹底成為「女本位」的女權主義者。「事實上我是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她說,「我原來也是一個理中客,熟練地適用『客觀』,『不要以偏概全』這類父權社會的訓誡來規訓自己,也批評別人的思考。
  • 女權者炮轟當今圍棋世界第一人!柯潔曬出曾獲婦女慈善獎以表心志
    最近以來,一直與女權主義者隔空論戰的「當今圍棋第一人」的柯潔,在受到「女拳」出擊的猛烈捶打之下,不得不宣布「我發起的反極端女權主義失敗,我投降了」。可是,這些女權主義者仍對其在網上狂轟亂炸,柯潔於是將其在2017年時發表的一個內容置頂。
  • 那些患「直女癌」的女權主義者們
    似乎每一個直女癌女權主義者都想找一個爹,一個功能上類似於「乾爹」,同時既能當情人,又能當提款機還能當出氣筒的爹。作者:孫驍驥,騰訊大家專欄作者,政治經濟史研究者。我很厭惡某一類女權主義者。這類人以大學教師和文藝青年居多,她們常穿著像是剛從草垛裡走出來的簡約森女系服飾,邁開那悄無聲息的步伐出入文藝咖啡館,帶著面目上一副顧盼自雄、牝雞司晨的優越表情。
  • 柯潔噴微博女權翻車 微博評論亦是社會責任
    然後柯潔回復粉絲一句「抽象話」(帶有大量emoji的文字),意思是「勁夫勁夫,女拳嗚呼」。柯潔的這條回復不僅引爆了微博上激進女權主義者(常被對立者調侃為「田園女權」、「女拳」)的憤怒,也招來更大範圍網民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