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廿四氣詩·立冬十月節
【唐代】元稹
霜降向人寒,輕冰淥水漫。
蟾將纖影出,雁帶幾行殘。
田種收藏了,衣裘製造看。
野雞投水日,化蜃不將難。
霜降時節寒風瑟瑟吹向人們,薄冰之上,清澈的水漫過。
月亮的瘦影出現了,大雁帶著殘留的幾行身影排成行往南趕。
莊稼收集儲藏完畢,皮裘加工製作後非常耐看。
野雞們紛紛鑽進水林中不見了,仿佛一下子都化為了『』大蛤『』。
霜降: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
輕冰:意為薄冰。
淥水:清澈的水。
蟾:蟾蜍。
纖影:為瘦影。
田種:田地,指莊稼。
收藏:收集保藏、保存的意思。
了:完畢;結束。
衣裘:泛指皮裘或衣服。
製造:製作,將原材料加工成器物。
野雞:是動物學上雉雞類動物的俗稱。
投水:跳入水中自殺。
蜃:中國神話傳說的一種海怪,形似大牡蠣。雉入海化為蜃。
這是唐代大詩人元稹的一首立冬詩。
立冬,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11月7-8日之間。
立冬,表示自此進入了冬季。
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
冬天季節,陽退陰生,生氣閉蓄,萬物收藏。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冬季是享受豐收、休養生息的季節。
立冬在古代民間是「四時八節」之一,在古代我國一些地方會在立冬舉行祭祀、飲宴等活動。
在立冬這一天,詩人真切感受到了陣陣寒意,通過天地萬物的變化,將立冬的氣候特徵生動地呈現出來。
首聯,霜降向人寒,輕冰淥水漫。是說,霜降時節寒風瑟瑟吹向人們,在薄冰之上,清澈的水輕輕漫過。
這一聯是說立冬三候之第一候,即水始冰。
「輕冰」二字,即點出「水始冰」的現象。
一個「寒」字,點出了立冬天氣變冷的情況。
此時,正式告別三秋,告別霜降,向寒冷的冬天邁進。
頷聯,蟾將纖影出,雁帶幾行殘。是說,月亮的瘦影出現了,大雁帶著殘留的幾行身影南歸了。
這一聯寫出了立冬月亮因為冷,仿佛變瘦一般,變得非常纖細美麗。大雁因為大多南歸,只有少數的還沒有南歸,正加緊排成行往南趕。
頸聯,田種收藏了,衣裘製造看。是說,莊稼收集儲藏完畢,皮裘加工製作後非常耐看。
這一句是講立冬時節,人們忙著收穫果實,置辦入冬的衣裳。
此時,之所以要忙著收集儲藏莊稼,正是因為天寒地凍。地始凍,也是立冬三候之一。
頸聯與頷聯,對仗皆非常工穩,通過月亮,大雁,田種,衣裘等一組名詞,勾勒出初冬蕭疏的景況。
尾聯,野雞投水日,化蜃不將難。是說,野雞們紛紛鑽進水林中不見了,仿佛一下子都化為了『』大蛤『』。
這一聯,說的是立冬三候之一——雉入大水為蜃。
此時,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認為雉雞一到立冬後就會變成「大蛤」。
進入冬天,要注意閉藏,要早睡晚起,必待日光。如果這一年有什麼志向沒有完成的話,也就算了,暫時不去想它。等到來年春天再去努力實現它。此時,身體唯一要做的就是「去寒就溫」,一切病大多因為受涼引起,要做好保暖工作。
願這個立冬日,你我都有暖陽相伴,有人疼愛,有好看的衣服入冬,永無煩心事,天天好心情。
作者簡介:嚴勇,文學碩士,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全國青年作家班第三期學員。現任泰州晚報副刊編輯,《稻河》編輯。已出版散文集《讀書旅行》,文史集《泰州史話:運鹽河邊的城市》,隨筆集《風韻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