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法五:從《挺經·明強》看懂精明人和高明人的「明」

2020-12-19 明心見性為一

心法五:從《挺經·明強》看懂精明人和高明人的「明」

我們通常會怎麼描述成功者呢?聰明人、經營思路很高明、經商很精明,是出現頻率很高的詞彙。我們注意到其中都有個「明」字,那麼這個「明」指的是什麼,我們又該怎麼做,今天我們結合曾國藩的《挺經》第三章明強和小編的一點個人看法討論一二。

縱觀千古的成功人士無論白手起家還是興家業的繼往開來者,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見識高明、處事精明、有先見之明。曾國藩認為成功人士必有一「明」,即所謂「三達德之首曰智,智即明也。古豪傑,動稱英雄,英即明也」至於「明」為何物,曾國藩做了全面而細緻地描寫:

在為官,「明」則忠國愛民,大公無私。

在為人,「明」則聰明機敏,明哲保身。

在用人,「明」則察人毫末,人盡其用。

在修身,「明」則有自知之明,心泰神恬。

「明」之於成功有如此之多的好處,可是貌似不是我等資質平庸、出身平凡的人所能輕易獲取的吧?放心,你我皆可為!曾國藩在明強篇中說到「高明由於天分,精明由於學問。」高明是由於天資聰慧、稟賦過人,精明是後天通過認真學習、細細體悟獲得的。那些天縱英才們要麼過目不忘,要麼博聞強識出口成章,對任何事都有著高人一等的看法,不過上天是公平的,普通人雖然資質平庸但是也可以通過後天刻苦學習和精心鑽研來變得精明強幹。

大家都知道曾國藩年少時堪稱笨蛋,經常因為背書困難、不流利被老師罵作「蠢貨」,被房梁上的小偷嘲笑「以後不要讀書了」。如此愚鈍的曾國藩還是通過後天不懈的努力,增加自身修養,追求正身修齊,一點一滴地彌補天資的不足。如同培根所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曾國藩通過讀書提高自身修養和知識廣度,全面完善自身,通過艱苦卓絕、堅持不懈的努力學習,使他年紀輕輕便有高人一等的遠見卓識,熟悉清王朝的政情利弊、官場風習、民生疾苦與軍事外交。為他日後將學問表現到事業,完成三不朽、達成儒家人生理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打下了堅實基礎。

那麼重點來了,「明」如此重要我們該具體怎麼做呢?可以嘗試以下幾點:

一、堅持學習。無論年紀大小,或從事哪一個行業,都需要不斷學習。通過不斷的學習,擴大視野、積累知識,以豐富的學識為基礎,培養、提高自己的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關注時勢,審時度勢。只有了解時事,分析時勢,估計其發展趨向,因勢利導,順著發展趨向,遵循規律來做事情,才會擁有更高的格局,才能做出更高明的決策。

三、善於思考。所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並且還要做到勤於思考,理性思考。

做到這幾點,自然就能得到遠見卓識,據此順勢而為,成功指日可待。老話結尾,「民胞物與,內聖外王;不為聖賢,便為禽獸;莫問收穫,但問耕耘!

相關焦點

  • 《挺經》:聽正確的話,一個人可以少走彎路,曾國藩晚年處世心法
    曾國藩在晚年的時候,寫下了《挺經》,回顧自己一生的經歷和經驗教訓,尤其是為人處世的心法。雖然《挺經》還沒寫完,曾國藩就去世了,但《挺經》的智慧仍然是影響著無數後人。在第一章《內聖》的開篇,曾國藩對古人功夫,總結了四端,詳情如下。聽正確的話,一個人可以少走彎路。1、自己和自己的事:慎獨則心泰,主敬則身強。
  • 被誤解的五明佛學院!
    四川佛國 高原淨土無數人心心念念的那一片紅———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誤解一用「五明佛學院」來特指喇榮五明佛學院,其實是不對的。因為許多地方都有五明佛學院,五明指的是「聲明、工巧明、醫方明、符印明、內明」。五明佛學院的意思可以理解為世俗的「綜合大學」之意。
  • 成功心法一:內聖,開啟成功之路
    能量系列算是告一段落,今天開始寫心法系列。此系列為拜讀中興第一名臣,曾國藩所著《挺經》之後的讀書隨筆,供你我討論。《挺經》是曾國藩完成「三不朽」偉大事業,實現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後總結的成功心法。
  • 琴譜類.琴譜合璧.明楊掄撰.太古遺音.伯牙心法.2種.明萬曆
    琴譜類.琴譜合璧.明楊掄撰.太古遺音.伯牙心法.2種.明萬曆琴譜類.琴譜合璧.明楊掄撰.太古遺音.伯牙心法.2種.明萬曆琴譜類.琴譜合璧.明楊掄撰.太古遺音.伯牙心法.2種.明萬曆.2種.明萬曆琴譜類.琴譜合璧.明楊掄撰.太古遺音.伯牙心法.2種.明萬曆
  • 對不起,《挺經》也不是曾國藩寫的
    讀者以為自己是在看「曾國藩的《挺經》」,但他讀到的只是曾國藩的隻言片語和編寫者自以為是的漿糊。其實,民國人也偽造過《挺經》。下圖是民國文化人劉樹鵬自己腦補出來的《挺經》,刊登在中央周刊1946年第34期上。與今人不同的是,劉樹鵬明言這三十條是自己編造的,並沒有將《挺經》弄成正兒八經的「曾國藩著」。
  • 曾國藩的挺經第一訣:入局
    1)曾國藩的入局說曾國藩生前最後一本著作是《挺經》,凝聚了他一生的處事哲學、闖蕩官場的心得體會,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所謂」挺「,就是一種不屈不撓的精神,即講究勇氣,也運用智慧渡過劫難的意思。挺經第一訣,曾國藩送給你的第一個錦囊,就是入局。所謂入局,就是要有參與感,例如想要學習遊泳,必須跳進泳池才能學會,一輩子呆在岸上是永遠沒機會的。正如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曾國藩提出要躬身入局,才能有改變的希望,所謂躬身就是」五到「,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入什麼局,為什麼要入局?
  • 《冰鑑》《挺經》,都不是曾國藩所著
    於是,書商捧出了《挺經》,說是曾氏處世之道。隨便打開一個購書網站、視頻平臺輸入《冰鑑》或《挺經》,映入眼帘的或者是「洞悉人心,心法秘訣」,或者是「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總之是「30歲之前一定要逼自己讀懂,才能少走彎路」。書商們極盡扯虎皮拉大旗之能,硬要讓曾國藩左手《冰鑑》、右手《挺經》來傳經布道,即便他是立德立功立言的半個聖人,只怕也忙不過來。
  • 藏傳佛教的「五明」
    五明是佛教所稱的五類學科,源自古印度。在藏傳佛教中尤為重視。當今世界最大的佛學院,四川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即以「五明」命名。藏傳佛教各大寺院,也都設有與五明有關的的學院,學僧完成學業之後,還會授予相應的學位。
  • 色達五明佛學院被「強拆」?達賴集團又跳出來了
    最近,朋友圈裡流傳「四川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被拆」,配圖配文,似乎不由得你不信。西方一些媒體和達賴集團這方面評論也不少。究竟是怎麼回事?據記者了解,朋友圈流傳的圖片和配文並沒有署名和具體出處,圖片均是一些木質建築正在進行整改的場景。
  • 色達五明佛學院正在被"強拆"?達賴集團又跳出來了(1)
    △五明佛學院密密麻麻的建築原標題:色達五明佛學院正在被「強拆」?達賴集團又跳出來了最近,朋友圈裡流傳「四川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被拆」,配圖配文,似乎不由得你不信。五明佛學院所在地四川省甘孜州色達縣統戰部部長華科說,網上所說的「五明佛學院要拆除了」,」最後的五明佛學」,「僧尼和居士要被清除了」,「當局正在破壞和清掃佛教聖地」等言論,是完全不實的,也是不負責任的。五明佛學院到底存在什麼問題?熟悉情況的華科部長坦言五明佛學院當前存在的問題:消防設施滯後、衛生防疫艱難、地質災害突出、人員管理混雜、亂搭亂建嚴重。
  • 官方回應四川五明佛學院「遭拆」:實為達賴炒作
    原標題:色達五明佛學院正在被「強拆」?達賴集團又跳出來了最近,朋友圈裡流傳「四川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被拆」,配圖配文,似乎不由得你不信。西方一些媒體和達賴集團這方面評論也不少。究竟是怎麼回事?
  • 《都挺好》被你忽略的「三個細節」,看懂老蒙對明玉感情微妙轉化
    倪大紅飾演的蘇大強更是以其強大的「作死」能力數度登上熱搜,直接秒殺了曾經被網友們實力吐槽的謝廣坤,成功晉級最強「作死」老爸。 從《都挺好》劇中的發展脈絡來看,老蒙與明玉的師徒關係並非從頭到尾始終如一,確切地說,明玉對師父的感情可能是始終如一,但老蒙對明玉的感情卻有一個微妙的轉折過程。
  • 什麼是「五明」?
    「明」這個詞就是學問的意思。一個菩薩發心度化眾生,不能只是發心,他勤苦地修行,他要有學問、有本事、有能力。那麼古代的印度佛教徒就把一個大乘菩薩發心所應該修學的文化知識,所應該具有的能力分了五大類。這五大類裡面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佛教的教理,叫「內明」。
  • 《都挺好》明玉石天東甜蜜旅行 明成精心「照顧」蘇大強
    明玉撤訴明成回家 「明天」CP甜蜜撒糖在昨晚的劇情中,蘇明成被釋放回家。飯桌上,家人接連提起明玉,使明成想起自己被明玉逼迫念懺悔書,還被錄下視頻,他大發雷霆,氣走了嶽父嶽母。在明成心裡,明玉放過自己只是為了瓦解自己與其他親人的關係,而明玉讓他讀懺悔書,是在報復、羞辱自己。
  • 《老子》五十二章:見小曰明,守柔曰強
    見小曰明,守柔曰強。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為襲常。今譯天地萬物都有本始,作為天地萬物的根源。如果得知根源,就能認識萬物;如果認識萬物,又持守著萬物的根源,終身都沒有危險。能察見細微的叫做「明」,能持守柔弱的叫做「強」。運用智慧的光,返照內在的明,不給自己帶來災烈;這叫做永續不絕的常道。引述本章重點:一、要人從萬象中去追索根源,去把握原則。二、要人不可一味奔逐物慾。肆意奔逐的結果,必將離失自我。
  • 高深至極,什麼是「五明」?受教了!
    【五明】■儘管學無止境,但「學什麼」卻一定要十分明確才行。「五明」就是佛家「學什麼」的基本答案。「五明」這一概念,也源自古印度,是指當時的五類學科,即聲明、工巧明、醫方明、因明、內明。「明」是學,或者因學而明理得智的意思。
  • 曾國藩一生成功心法的精髓原來是這個
    我老師(文正)的秘傳心法,有十九條《挺經》,這真是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寶訣,我試講一條與你聽。一家子有老翁,請了貴客,要留他在家午餐,早間就吩咐兒子前往市上備辦餚蔬果品,日已過巳,尚未還家。這便是《挺經》中開宗明義的第一條。上述這篇文字見於《庚子西狩叢談》,是曾國藩的孫媳吳永所著,這個故事又是李鴻章親口跟吳永講的。只可惜十九條挺經,只留下來一條,但這一條正如李鴻章所言,乃「 開宗明義的第一條 」。曾國藩到底講的什麼意思,歷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就連吳永自己也覺得「意用何在,亦殊不甚明白」。
  • 轉煩惱成菩提,轉無明為有明就在一「念」之間嗎?
    「禮敬諸佛」是成就身自由心自在的完美合一,實現這個大願就得「稱讚如來」時刻提醒守住初發心,(系統了解,找公眾往生心法進群指導)以微細覺照形成達諸法實相的正知見,指導行持往生佛國淨土。如來者性體的本源,存於宇宙萬相之中;過去的境相已經過去,將來的境相還未發生,當下的境相才是顯發「如來之相」的真實處,(實證實修,進公眾往生心法入群學習)所以諸法實相永遠在「當下」,但當下顯發「如來性」存於六根所對的一切境緣當中;回歸如來自性就在當下一切境相當中;信解行證於當下,而不是循環往復的幻想「將來有朝一日」能成就,最終會被虛幻的盼望而成為臨終的當下
  • 如何明觀五種圓滿
    五種圓滿明觀的方法是什麼呢?處圓滿為密嚴法界宮,本師圓滿即法身普賢王如來,眷屬圓滿也是如來密意傳、持明表示傳的勇士勇母以及男女本尊之自性。或者,將傳法之處觀成銅色吉祥山蓮花光宮殿,傳法上師明觀為鄔金蓮花生大師,我們聞法的眷屬觀想成為八大持明、君臣二十五尊以及勇士空行的自性。或者這樣明觀,處圓滿為東方現喜剎土,本師圓滿為報身金剛薩埵,眷屬圓滿觀想成金剛部的尊眾、勇士勇母的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