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經》:聽正確的話,一個人可以少走彎路,曾國藩晚年處世心法

2020-12-06 易說蓮花

人的一生其實只做3件事:

自己和自己的事,

自己和他人的事,

自己和天地的事。

可以概括為四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人的一生,有兩樣最珍貴的東西:一樣是年輕時的活力,一樣是年老時的智慧。通常是年輕時欠缺經驗智慧,而年老有智慧了又失去活力。一個人如果能及早意識到這點,在年輕的時候,就能學到年老時的智慧,並付之實踐,那麼這個人的一生一定是非同凡響的。

曾國藩在晚年的時候,寫下了《挺經》,回顧自己一生的經歷和經驗教訓,尤其是為人處世的心法。雖然《挺經》還沒寫完,曾國藩就去世了,但《挺經》的智慧仍然是影響著無數後人。在第一章《內聖》的開篇,曾國藩對古人功夫,總結了四端,詳情如下。聽正確的話,一個人可以少走彎路。

1、自己和自己的事:慎獨則心泰,主敬則身強。

一個人,如何是好?只要心安,身強,就是好。

曾國藩認為,想要心安,心泰,那麼就需要慎獨。

慎獨,是最近很流行的一個詞,出自《文子.精誠篇》:「聖人不慚於景,君子慎其獨也。」

慎獨,是能控制自己的欲望,遵循自然之理而行,不管有人監督,還是沒人監督,時刻都是如此,內省而無愧,所以心中坦然,為心泰。

主敬,是宋代理學家程頤提出的一種修身養性的方法。簡單地說,就是要時常保持一種「敬」的態度。

《周易》曰:「敬以直內,義以方外。」《論語》曰:「居處恭,執事敬」。

有「敬」的態度,我們對事業,職業,就會敬業;對家人,老人,就會孝敬;對他人就會尊敬;對天地神明,大自然,就會敬畏。一個人能常常主敬,則自身強大,挺立四方。

2、自己和他人的事:求仁則人悅。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如果機關算盡,最終自己沒得什麼好結果。曾國藩說,求仁則人悅。一個人能善待他人,接人待物仁義,則仁者無敵。與人為善的人,不用特意討好別人,也會得到別人的擁護和喜愛。

3、自己和天地的事:思誠則神欽。

有些人,在人前是一套,背後又是一套,這不是誠。俗話說,人在做,天在看,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真正的思誠,是做到內心忠誠堅定,語言篤實無欺,可以和萬物、天地感應,天地人三才一體,連神都欽佩,更何況是人呢?

總結來說,人的一生,無論多麼忙碌,歸根結底不過是3件事:自己和自己的事,慎獨則心泰,主敬則身強,身心健全,才能挺立於世;自己和讓人的事,求仁則人悅,仁者無敵;自己和天地的事,思誠則神欽,心胸坦蕩,問心無愧,天地人三才感應。能堅持做到這3點,一個人就已經很厲害了,不說貢獻社會,至少不虛度此生。

PS:本文由易先生原創,從一個全新的視野,解讀國學、人文、歷史,傳承古老文化。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曾國藩人生智慧:牢記兩條處世心法,助你少走彎路,左右逢源
    人活著就不得不和各型各色的人打交道,為人處世的能力也就成為一種強有力的優勢,和人打交道有時候很難,有時候又很簡單。難和易不是由別人決定,而是在於你用什麼樣的心態去應對,曾國藩人生智慧:牢記兩條處世心法,助你少走彎路,左右逢源。
  • 《冰鑑》《挺經》,都不是曾國藩所著
    曾國藩在家書裡說,「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於是,書商捧出了《挺經》,說是曾氏處世之道。隨便打開一個購書網站、視頻平臺輸入《冰鑑》或《挺經》,映入眼帘的或者是「洞悉人心,心法秘訣」,或者是「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總之是「30歲之前一定要逼自己讀懂,才能少走彎路」。
  • 對不起,《挺經》也不是曾國藩寫的
    這段話談的,是曾國藩處世哲學的三次變化(歐陽兆熊的理解):(1)早年做京官,信奉儒家的程朱理學。(2)回鄉辦團練,改信申不害、韓非子的法家理念,期間有意寫一本《挺經》。(3)遭受朝廷和官僚系統(尤其是同僚)的集體詆毀與排斥後,又拋棄了法家理念,改信黃老「柔道」之術。
  • 曾國藩《挺經》:五個處世智慧,一生受益
    梁啓超曾評價曾國藩:「豈惟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豈惟我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可以說,曾國藩是修身齊家治國的千古完人。而他所著的《挺經》,更是一部傳世奇書,它告訴我們的五個處世智慧,值得我們深思常悟。
  • 曾國藩《挺經》:告訴我們五個處世智慧,受益匪淺
    可以說,曾國藩是修身齊家治國的千古完人。而他所著的《挺經》,更是一部傳世奇書,它告訴我們的五個處世智慧,值得我們深思常悟。01.內聖:做最好的自己所謂「內聖」,即不斷修煉自己,充實自己,提升自身品德。曾國藩用「慎獨、主敬、求仁和思誠」四個方面,告訴我們,如何修煉自己,提升自身品德。「修身功夫果至,效驗自臻」。修身效果好不好,關鍵在於自身是否下足功夫;一個人的品德修煉得好,也會有好報,好結果。
  • 曾國藩的挺經第一訣:入局
    1)曾國藩的入局說曾國藩生前最後一本著作是《挺經》,凝聚了他一生的處事哲學、闖蕩官場的心得體會,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所謂」挺「,就是一種不屈不撓的精神,即講究勇氣,也運用智慧渡過劫難的意思。挺經第一訣,曾國藩送給你的第一個錦囊,就是入局。所謂入局,就是要有參與感,例如想要學習遊泳,必須跳進泳池才能學會,一輩子呆在岸上是永遠沒機會的。正如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曾國藩提出要躬身入局,才能有改變的希望,所謂躬身就是」五到「,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入什麼局,為什麼要入局?
  • 曾國藩一生成功心法的精髓原來是這個
    我老師(文正)的秘傳心法,有十九條《挺經》,這真是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寶訣,我試講一條與你聽。一家子有老翁,請了貴客,要留他在家午餐,早間就吩咐兒子前往市上備辦餚蔬果品,日已過巳,尚未還家。老翁趕上前婉語曰:「老哥,我家中有客,待此具餐,請你往水田裡稍避一步,待他過來,你老哥也可以過去,豈不兩便麼?」其人曰:「你教我下水,怎麼他下不得呢?」老翁曰:「他身子矮小, 水田裡,恐怕擔子浸著溼壞了食物。你老哥身子高長,可以不至於沾水。因為這個理由,所以請你避讓的。」其人曰:「你這擔內,不過是菜蔬果品,就是浸溼,也還可以將就用的。我擔中都是京廣貴貨,萬一著水,便一文不值。
  • 曾國藩智慧:熟記曾國藩這3句話,做一個明白人,少走彎路
    無數人將曾國藩作為人生楷模,曾國藩智慧:熟記曾國藩這3句話,做一個明白人,少走彎路一、凡事留餘地,雅量能容人曾國藩在家書當中曾經說過:「欲去驕字,總以不輕笑非人為第一義。」意思就是想要去除驕傲,以不去笑話其他人的短處作為第一位。
  • 年輕人,銘記曾國藩的這三句話,可以少走彎路!
    其實,要了解曾國藩大智慧,只需要研讀一下《曾國藩家書》便可!《曾國藩家書》成書於清19世紀中葉,該書記錄了曾國藩從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後達30年的翰苑和從武生涯,近1500封書信。家書中所涉及的內容極為廣泛,是曾國藩一生的主要活動、修身養性、為人處世、治家和治學之道的生動反映。所以說,如果我們有空,一定要讀讀曾國藩家書!
  • 曾國藩《挺經》:身上有這2個跡象的人,早晚可以成大器
    晚清名臣曾國藩年輕時候也是過於剛強,吃了不少虧,但是他在鹹豐八年後悟透了「剛柔互補」的人生道理,於是「變則通,一通百通」。曾國藩在《挺經-剛柔篇》專門詳細闡述了剛柔並濟的處世哲學,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借鑑。所以說,真正厲害的人,都是剛柔並濟!一個人,身上有以下2個跡象,早晚可以成大器!
  • 心法五:從《挺經·明強》看懂精明人和高明人的「明」
    心法五:從《挺經·明強》看懂精明人和高明人的「明」我們通常會怎麼描述成功者呢?聰明人、經營思路很高明、經商很精明,是出現頻率很高的詞彙。我們注意到其中都有個「明」字,那麼這個「明」指的是什麼,我們又該怎麼做,今天我們結合曾國藩的《挺經》第三章明強和小編的一點個人看法討論一二。縱觀千古的成功人士無論白手起家還是興家業的繼往開來者,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見識高明、處事精明、有先見之明。曾國藩認為成功人士必有一「明」,即所謂「三達德之首曰智,智即明也。
  • 想要成功,學習曾國藩的16字人生箴言,記住受用一生
    曾國藩出身平庸,父母乃至祖上幾代人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而他自己也並非天賦異稟的能人志士,甚至可以用「愚笨」一詞來概括他的智商。相傳有這樣一個小故事,有一天晚上曾國藩在家背誦《滕王閣序》一文,此時家中家中來了一個小偷,小偷本想等曾國藩背誦完入睡了再進行偷竊,沒想到小偷聽他讀了數遍,自己都背會了曾國藩還沒能背誦下來,氣的他跳出來當著曾國藩的面流暢地背誦了一遍《滕王閣序》後揚長而去!
  • 曾國藩《挺經》讀書筆記
    曾國藩出身平民,27歲中進士,十年七遷,連升十級,37歲官居二品。42歲身兼五部侍郎,49歲官居一品,53歲以一介書生封一等毅勇候。毛澤東對他推崇備至:吾於近人,獨服曾文正。蔣介石甚至明確表示師承曾國藩。甚至於被後人稱之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他獲得巨大成功的背後到底有什麼奧秘?我們一起閱讀曾國藩經典著作《挺經》,尋找他留給後世的智慧寶藏。
  • 一本可以洞悉人心,讓人出人頭地的好書,你值得一看
    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書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具有影響力的風雲人物的智慧匯集,一部凸顯中華傳統文化的成功學全書,是一本集塑造性格、提高修養、為人處世的鮮活教材,下面我們來一起預覽一下。曾國藩,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
  • 曾國藩:修身四個獨門心法,你學會了嗎
    曾國藩能有如此成就,與他長期以來堅持自律,堅持修身養性的習慣息息相關,與他修煉修身四個獨門心法緊密相連。獨特的思想、言語、行為,保持慎獨,就能在處世時做到心安理得,心平氣和。曾國藩說,自修之道,莫難於養心;養心之難,又在慎獨。在修身養性上,慎獨是個人修為的最高境界。能慎獨,則內省不疚,對天地質鬼神。慎獨,則是人生的第一自強之道,第一尋樂之方,是修身的第一要務。
  • 曾國藩:修身四個獨門心法,你學會了嗎
    曾國藩能有如此成就,與他長期以來堅持自律,堅持修身養性的習慣息息相關,與他修煉修身四個獨門心法緊密相連。1.慎獨則心泰。曾國藩說,慎獨者,遏欲不忽隱微,循理不間須臾,內省不疚,故心泰。獨特的思想、言語、行為,保持慎獨,就能在處世時做到心安理得,心平氣和。曾國藩說,自修之道,莫難於養心;養心之難,又在慎獨。在修身養性上,慎獨是個人修為的最高境界。能慎獨,則內省不疚,對天地質鬼神。慎獨,則是人生的第一自強之道,第一尋樂之方,是修身的第一要務。《論語》裡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 曾國藩留給後世的處世秘籍,40歲以後一定要逼自己讀懂!
    為了讓大家更好地了解曾國藩,汲取先人的智慧。 【國學生活】為大家錄出了視頻,把曾國藩的處世絕招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你。 學成後你讀懂的不僅僅是曾國藩,而是修身養性、持家教子、為人處世上的大智慧。
  • 曾國藩:為人處世3不信,老祖宗的智慧受教了!
    說起曾國藩,很多人對他的印象就是「湘軍之父」,帶領湘軍滅了太平天國,生生為清王朝續命50年。死後更獲得了文臣最高殊榮,被授予「文正」的諡號,所以人們尊稱他為曾文正公。雖然最後曾國藩哀榮無限,但是他的發跡過程可以說是充滿了曲折和艱辛。
  • 熟記曾國藩的這四句「修身箴言」,知行合一,至臻至善!
    曾國藩如此優秀,那麼他修身養性的秘訣又是什麼呢?其實我們可以從他的晚年壓案之作《挺經》中找到答案!曾國藩在《挺經》中是這樣解釋的:做到了慎獨,就可以遏制住私慾,甚至連非常微小的方面也不放過,時時刻刻遵循自然真理來行為做事,吾日三省吾身而終無悔,所以內心會坦然、寧靜!一個人獨處時思想、言語、行為能夠做到謹慎,就可以問心無愧,對得起天地良心和鬼神的質問,心情自然也會經常快樂、滿足。   曾國藩還說過:「自修之道,莫難於養心;養心之難,又在慎獨。」
  • 曾國藩挺經第二訣:勵志
    《挺經》凝聚了曾國藩一生的處事哲學、闖蕩官場的心得體會,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所謂」挺「,就是一種不屈不撓的精神,即講究勇氣,也運用智慧,渡過劫難的意思。曾國藩在《挺經》送給大家的第二個錦囊,就是勵志。首先要立志,其次要有識,最後要有恆。勵志不是毒雞湯,而是良藥太苦口,不願意下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