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土文化保育何去何從,明天香港大師來指教
分享交流嘉賓: 林中偉林中偉,建築學士及建築保護理科碩士,香港建築師會古蹟及文物保育委員會前主席。現為古物諮詢委員會成員,對建築設計及文物保育有多年經驗,亦從事香港建築歷史研究及講學。主要著作包括《建築保育與本土文化》、《建築師的見觸思》(合著)、《熱戀建築》(合著)及《山林之樂:摩星領公民村》。作為建築師,林中偉老師多年前已參與類似的歷史建築改建及維修項目,自2005年獲得香港大學理科碩士學位後(建築文物保護),林中偉老師開始活躍於保護建築的工作。
-
倉東邀請函 || 鄉村振興與文化遺產保育活動周
多位海內外著名行業專家到場,與相關人員共同研討並以工作坊的形式進行項目指導,為在鄉村振興和文化傳承等領域有相關業務的人員提供必要的諮詢和專業指導,通過具體案例,學習相關知識,交流經驗,探討國際理念和成功經驗在中國本土的實踐,為我國的文化遺產事業添磚加瓦。
-
從古蹟已「死」到「活」進未來,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的十年逆襲路(附重點項目打卡清單)
大館的使命,並不在於單純地展示過往,而在於增加公眾多形態藝術的深度接觸,探討都市發展與文化的關係,引導藝術融入城市生活方式,為公眾提供一個啟迪思考、激發靈感的休閒探索空間。舊水警總署並非唯一飽受詬病的保育項目,2010年政府提出的中環政府山保育計劃因過高強度的商業開發受到社會各界的強烈反對而擱淺;大館也不是唯一成功的案例,自聯合教科文組織(UNESCO)設立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以來,香港至今共有17個保育項目獲獎,2017年灣仔的藍屋活化計劃更是獲得了獎項中的最高榮譽【卓越大獎】。
-
香港大館 | 香港的建築保育,到底保住了什麼?
1841年1月26日,英軍從上環水坑口區域登陸香港。同年,英軍在香港興建的第一棟公共建築,便是域多利監獄。監獄裡九成以上的囚犯均是亞裔,等待他們的除了逼仄的高牆、縫隙小的天空、窒悶的囚房、臭魚佐餐的牢飯,還有鞭刑。
-
香港如何保育和推廣粵劇文化?
香港西九文化區的戲曲中心將於2019年1月20日開幕,並於2018年12月30日至2019年1月6日對外開放。這是香港粵劇藝術發展的盛事。 粵劇是香港頗具代表性的傳統表演藝術,也是中國的地方戲曲之一。發展至今,粵劇已成為香港本地文化的重要印記。那麼香港在保育和推廣粵劇文化上作了哪些努力呢?
-
內地與香港的文化交流任重而道遠
今年,香港回歸祖國已經22年。二十多年來,內地與香港在文化交流方面不斷呈現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漸趨融合的良好態勢,雙方在文化藝術和人才培養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日益增強了香港同胞的文化歸屬感和愛國熱情。但這只是一個階段性、過渡性的成果。
-
大力度保育與傳承 香港生態無與倫比
大力度保育與傳承 香港生態無與倫比香港1100平方公裡的土地中有75%屬於郊區。特區政府致力於將香港打造成為一個綠色城市,除了保護自然環境外,還把環保產業列為優勢產業之一,並推動市民建立環保的生活模式。2017年1月,香港發表了「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30+」應對氣候變化的中長期工作及2030年的碳排放減排目標。
-
乾貨香港城市古蹟保育論壇分享
其中包括來自肇慶嶺南文化公益團的朋友,以下經同意轉載其講座筆記與分享。 @Cici論壇圖片 圖: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2016年10月8日,筆者有幸旁聽了由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與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城市古蹟保育論壇——民間歷史研究及保育策略分享」,獲益匪淺。
-
文化保育,讓窯灣古街再現芳華
在千餘年的發展變遷中,這裡留下多處古蹟和建築,不僅是湘潭歷史文化的發源地,更是湘潭老城的核心地標和文化標誌。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原本濃厚的湘潭文化日漸衰落,許多居民更是對當地歷史文化知之甚少。為提升居民的文化認同感,助力湘潭文化重新獲得關注、保護和傳承,並以此推動社區治理創新,湘潭市潤湘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以下簡稱「潤湘社工」)在這裡開展了文化保育服務。
-
「生活隨筆」皇都戲院的重生:修復歷史,保育文化
經過香港北角,你想起什麼?當走過北角英皇道時,我總是瞥見那標誌性的建築物——皇都戲院大廈。很高興跟大家分享一個好消息,我們近日成功收購了皇都戲院大廈。在未來的日子裡,我們團隊將不遺餘力地保育這幢屹立北角 68 年的歷史建築,恢復其魅力,建立一個能夠激發活力並為社區服務的文化綠洲。
-
【快報】2017年內地、香港和澳門文化遺產活化再利用研討會首日內容分享
本次會議聚焦「文化遺產活化再利用」主題,來自大陸、香港、澳門的文化遺產主管部門負責人及專家學者逾百人共濟一堂,共同探討三地文化遺產活化再利用的案例,展示內地及港澳地區文化遺產活化再利用的成果,交流實踐經驗。
-
【主題黨日】創新「主題黨日+」活動模式 激發黨員參與積極性...
【主題黨日】創新「主題黨日+」活動模式 激發黨員參與積極性——第二黨支部主題黨日活動 2020-05-23 05: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閩臺竹文化創意創新創業線上交流活動舉行 探討協同創新發展
閩臺竹文化創意創新創業線上交流活動現場。 魏興谷 攝閩臺竹文化創意創新創業線上交流活動現場。 魏興谷 攝中新網福建三明9月9日電 (魏興谷 葉秋雲)線上面對面,交流鍵對鍵。8日,2020閩臺竹文化創意創新創業線上交流活動在福建三明永安市閩臺文化創意產業園竹天下文化廣場舉辦。此次活動以「中華文化共傳承、竹藝交流一家親」為主題,邀請兩岸嘉賓共同就臺灣和三明的竹產業發展進行深入交流,並就加強兩岸竹產業合作達成共識。兩岸嘉賓計劃在疫情過後互相開展竹產業實地考察,深化兩岸竹產業交流與合作,共同助力海峽兩岸竹產業協同創新發展。
-
粵港工藝交流 | 香港「共建活力築跡」之傳統瓦屋頂修復工作坊交流
為更深入挖掘恩寧路老街區的文化遺產,記錄歷史街區的變遷歷程,華南理工大學歷史環境保護與更新研究所聯合華南農業大學風景園林學科師生,組建了「文化保育調研小組」,在香港建築師學會古蹟及文物保育委員會主席梁以華老師及其團隊的指導下,開始開展一系列挖掘西關文化關聯、加強社區聯繫、促進粵港兩地工藝交流的文化活動,希望能以國際文化保育標準為目標,更好地記錄恩寧路片區的變遷,挖掘恩寧路的文化價值,傳承傳統文化。
-
傾聽「香港文化教父」榮念曾——探討藝術與科技
榮念曾:華人實驗藝術先驅,進念·二十面體創團成員及聯合藝術總監,香港極具影響力藝術家及文化人,國際文藝界香港標杆人物。投入劇場、漫畫、錄像及電影、視覺藝術及裝置藝術等創作超過四十年,作品於超過三十個城市演出及展出。
-
文化領袖論壇 共創成功藝術
【大公報訊】記者周怡、郭雨南報導:由英國文化協會與香港藝術行政人員協會合作舉辦的「2016文化領袖論壇」暨開幕禮,昨日於香港演藝學院賽馬會演藝劇院舉行。多位本地及海外的文化領袖、文化企業家及行政人員以「共創成功的藝術」為題,進行為期兩日的講座、工作坊與討論等環節,為藝術文化行業向更專業及全面的發展進行探討。
-
群賢畢至 田埂花開 ——鄉村振興與文化遺產保育活動周在倉東順利...
為了進一步深入貫徹「四個走在前列」的要求,落實江門市委市政府《關於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由廣東省時代公益基金會、五邑大學、開平市文廣新局、塘口鎮人民政府主辦 ,開平市倉東文化遺產保育與發展中心、 開平市文物局承辦的「時代中國——倉東保育:
-
根在中原 客家文化在交流中繼承和創新
中國臺灣網6月24日深圳消息 20日上午,來自兩岸三地的180多位客家文化專家、學者及客家文化愛好者,參加了在深圳召開的「深圳高雄客家文化交流研討會」,共同探討了客家文化的歷史根源、發展進程及今後的開拓創新。
-
文化創新激發強國動能
經過40年的發展與積累,深圳文化從零起步,到如今文化事業蹄疾步穩,文化產業生機勃發,以創新氣質獨樹一幟,萬千氣象引人注目。堅定文化自信,激發產業活力,以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這是深圳先行示範的重要課題,也是新時代深圳文化創新發展的新使命與新擔當。
-
香港特區康文署與河南省文物局籤訂合作意向書加強文化交流與合作
香港特區康文署與河南省文物局23日籤訂文化交流與合作意向書,建立兩地更緊密的交流合作關係。圖為康文署署長李美嫦(右)和河南省文物局局長田凱在籤署儀式上合照。(香港特區政府新聞處供圖)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劉志敏):4月23日,香港特區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署長李美嫦與河南省文物局局長田凱籤訂文化交流與合作意向書,建立兩地更緊密的交流合作關係,促進資源共享,達致優勢互補、互惠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