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出現積極變化,黨中央、國務院適時出臺穩步推進復工復產的決策部署,相關部門陸續制定了一系列更加嚴格的防疫情、積極靈活的促復工復產政策措施,全國正形成「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促經濟發展」的新局面。
物流業復工復產對保障疫情防控、民生經濟運行具有重要作用,應科學有序推進物流業復工復產,確保暢通供應鏈服務、穩定居民生活、高效保障疫情物資供應。在疫情防控工作處於決戰的關鍵時刻,以及穩經濟需要復工復產的雙重形勢下,物流業必須做到積極、科學、穩妥,既不能急於復工復產而放鬆物流環節的管控,導致物流活動成為疫情傳播的途徑,尤其是跨區域傳播,更不能因嚴格的疫情防控而阻斷物流鏈和供應鏈,需要確立正確的物流復工復產路徑,按照物流業復工復產和其他行業復工復產對物流能力的要求,理順市場運行與行政管控調度的關係,清晰疫情防控應急物流與復工復產社會物流運行邊界,在中央及地方政府統籌下,制定周密的復工復產和物流運行組織方案,加快物流服務由疫情防控應急模式向兼顧防疫條件下的復工復產保障模式轉變,既能保障防疫安全,又有效支撐復工復產高效率、低成本、高質量運行。
加快導入市場專業能力,挖掘強大物流系統巨大潛能。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物流成為較為忙碌的領域之一,全社會物流企業積極參與疫情防控,為保障物流活動基本暢通做出了應有貢獻。但縱觀疫情發生以來的物流運行情況,特別是多地採取停工、封路、斷路等各類防疫措施以來,我國物流運行系統供需匹配、環節銜接、要素配置等結構被打亂,面對突發的防疫物流需求,表現出反應遲滯、供需失配錯配、效率低下等問題。與之形成反差的是,近年來我國物流供給能力不斷增強,效率快速提升,模式不斷創新,特別是電商及快遞物流形成了強大物流網絡化服務能力,理應可以為本次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提供更好的物流服務。因此,應在政府統一指揮和調度要求下,儘快吸納專業物流企業接手整體物流服務,形成差別化的整體高效物流系統,釋放物流設施和服務的巨大潛能。應抓緊制定龍頭企業、核心平臺、重大樞紐設施等專業化力量成體系參與防疫應急物流的認定辦法;行政性應急調度需求與市場化供給網絡體系的有效對接辦法;應急力量參與的防護管理和行業特殊管理辦法等,為高效物流服務系統建立提供機制保障。
區分疫情防控應急物流與復工復產保障物流系統邊界,用標準引導,統一推動物流行業復工復產。依據物流服務空間、服務品類等要求,加快區分疫情防控應急物流與保障復工復產社會物流的邊界,實現物流服務的分類、分級管理。原則上,對疫情高風險地區、重點防疫物資的應急物流體系,仍執行政府統一調度下的單獨管理、運行。對非疫情高風險地區、非防疫物資的儲、運等社會物流活動,有關部門應儘快制定統一的物流復工復產標準,對企業活動區域、對接服務企業及範圍、貨物交接方式、疫情防控措施等提出明確要求,物流企業按照復工復產標準,制定完整的復工復產運行方案,交政府備案後方可從事物流服務,嚴防物流環節傳播病毒。
強化疫情防控條件下物流領域復工復產管理。物流是實體經濟復工復產的必要條件和環節,具有特殊性,應在保障防疫安全的前提下,加大物流領域復工復產的力度。著力改善和統一物流宏觀調控管理手段,提高物流行業管理和系統運行的技術含量。一是做好防疫安全管理。明確細化防疫要求,並涵蓋物流運行全鏈條,既避免各個環節的安全遺漏,又保證不對物流環節銜接造成阻隔,支持物流網絡化、一體化運行。二是開展全國統籌。在全國層面進行有效的一體管理,對於人員、載運裝備、設施認定、通行管理等,物流業管理相關部門要承擔起責任,要做好協調工作,進行整體統籌管理,確保物流要素全國性、跨區域順暢流動。要加快建立信息化程度較高、車輛可跟蹤的運行情況監管和信息報送機制,以及責成各省、市政府部門檢查核實企業運行執行情況,形成雙重把關下的物流復工復產格局。
創新物流運行管理模式,推動供需匹配,高質量保障復工復產。加快建立以網絡型、智慧化服務和管控為主體的物流復工復產模式,推動物流服務供給與終端需求精準匹配,提高物流行業治理能力,有力支撐復工復產高效率、低成本、高質量運行。重點依託各類物流服務平臺,以大數據、雲計算、數位化、智能化等輔助決策技術為支撐,以網絡型、智慧型物流企業為主體,強化政府部門統籌對接,推進智能供需匹配,優化幹(線)支(線)倉(儲)配(送)有機銜接,保障復工復產的物流運行模式高效、安全創新。政府部門統籌協調對接需求,摸清實際需求,開展數據監測,強化動態調整,確定分配原則,確保通道暢通,用人、用能、金融等要素保障到位;物流企業強化智能供需對接,創新物流調配組織,實現供需精準匹配,提高要素投入效率,確保復工復產物資物流需求應保盡保、能保盡保。
轉危為機,推動物流供應鏈嵌入產業系統,培育工業網際網路經濟發展新動能。在嚴格防疫條件下,倒逼物流要素投入產出能力提升,力爭用儘可能少的物流要素投入,形成高效的物流服務供給,要及時總結物流與產業高效對接減少要素投入的運行經驗,抓住防疫要求減少直接接觸,以及提高投入產出比的契機,政府、市場協作建立創新的物流發展模式,以數位化、智能化技術為支撐,加快推動物流供應鏈嵌入復工復產企業原材料採購、產業鏈配套、銷售渠道等產銷全鏈條,推動企業生產方式改變,構建以需求為引領,以智能、數字物流為支撐,智能生產、智能工廠和智能物流一體發展的工業網際網路發展樣板,加以研究複製推廣,為疫後工業網際網路經濟發展新動能培育奠定基礎。
(作者單位: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國家發展改革委綜合運輸研究所)
來源: 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