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慄大家都不陌生,無論是生吃、炒熟了吃、煮熟了吃,還是用來煲湯燉雞,都是十分美味的,因此也十分受人們的喜愛,只要一上市,基本上就會遭到人們的搶購。
咱們平常在市面上見到的板慄個頭都比較大,差不多有半個土雞蛋那麼大,那麼板慄有沒有小點的呢?自然是有的,下面筆者就大家分享一種野果,這種野果也屬於板慄,但比起板慄來說,它的個頭就小多了,一般只有珍珠大小,它就是「錐慄」。
錐慄這個名字可能大家都不太熟悉,不過要說在民間的俗稱,可能很多農村長大的朋友應該就熟悉了。在民間,人們通常將錐慄稱作「尖慄子」、「珍珠慄」,這是因為錐慄的個頭十分小,僅有珍珠大小,而它的整體形狀呈錐狀,故而得名。
說起這錐慄,它在我國的種植和食用歷史可不斷,據資料記載,早在我國漢代的時候,錐慄就已經被人們種植了,它的個頭雖小,但是果粒大,同時還具有果殼薄軟、果仁飽滿,香糯甘飴、甜爽可口、清香餘味、營養豐富、健脾益腎等特點,因此自古就受到人們的喜愛。
不過到了後來,隨著板慄的流行,這錐慄漸漸就被邊緣化了,在部分地區已經淪為了野果。筆者記得兒時那會,錐慄就是一種野果,在山上特別多。每年十月下旬到11月中旬這段時間,正是錐慄成熟的時間,這時候農民們就會帶著小孩子們拿著竹竿上山打慄子,夠不著的話,就再等10多天後,它們就會自動落一地,然後就可以去山上隨便撿了。
不過撿錐慄還是要注意,它和板慄一樣,果實外面都被一層長滿尖刺的外殼包裹著,若是不戴手套的話,可能會很扎手,當然,也可以用火鉗夾子來夾。
不過錐慄比板慄好剝殼,不管是外面的刺殼兒還是裡面的殼,都很薄,剝的時候不用那麼費勁。相比於板慄,錐慄吃起來更細嫩更甜,所以以前的時候很多農村娃都是撿了直接剝殼當零食生吃。
前面說了,錐慄在古代的時候就受到了人們的喜愛,其營養十分的豐富,實際上在現代研究發現,錐慄的營養確實十分的豐富,同等質量下,錐慄比板慄的營養更好。另外,錐慄的吃法和板慄差不多,即可生食,也可炒食,也可以煮熟了吃。
既然錐慄這麼好,為何如今會變成市面上的稀罕貨呢?實際上錐慄和板慄雖然都木本糧食,但是產量的話錐慄不如板慄那麼高,而且錐慄種植難度比板慄難了不少,這使得大部分農民朋友都願意種植板慄,而不願意種植錐慄,故而導致錐慄成了野果,在市面上也就少見了,成了稀罕貨。
結束語:
錐慄的價值自然不可否認,不過由於種植難度和產量的問題,使得種植它的農民不多,這也導致了市面上的錐慄主要以野生的為主,同時由於產量低,錐慄的價格比板慄也高出了好幾倍,一般在20元一斤左右,說它是稀罕貨也不為過。
另外,錐慄主要分布於我國黃河以南的地區,多生長於農村的山林裡,在每年的10月下旬到11月中旬成熟,也就是說現在正好是去山裡打錐慄、撿錐慄的好時節,若是生活在山區的朋友,可別忘了去山裡撿錐慄哦。吃不完也可以拿到市場上去賣掉,換些零花錢。
各位朋友,你們兒時打過、撿過錐慄嗎?你們覺得錐慄好吃嗎?歡迎留言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