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中國山水畫其實很簡單,從謝赫六法入手就可以了
文·段宏剛
中國山水畫最早是作為人物畫的背景而出現的,早在原始社會彩陶時期就具備了雛形,大約在隋唐時期,才真正從人物畫中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畫科。山水畫在發展過程中一直深受儒釋道文化思想的滋養,是山川自然與人格魅力完美結合後的產物。因此,欣賞中國畫,必須具備多方面的綜合修養和文化素養。
早在南北朝時期,謝赫提出的六法,即「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營位置,傳移摸寫」。這六法對中國畫的創作和欣賞具有非常好的指導作用,用在山水畫上也恰如其分。
氣韻生動,是指所畫的畫要跟人一樣,要有精氣神,要生動活潑,要有意境,不能看著呆板和死氣沉沉。這樣的的,畫看起來就活了。

骨法用筆,指畫面的線條要有書法的書寫性,要用書法的用筆,如中鋒、側鋒、順鋒、逆鋒等,把描繪對象的質感和輪廓準確地畫出來。
應物象形,比較好理解,就是所畫的東西一定要像,即使再怎麼變形和誇張,物象造型要符合事物本來的面貌和規律。
隨類賦彩,就是指給物象設色時,要符合自然變化規律和自身色彩規律。中國畫喜歡對物象塗上固有色彩,物象本身什麼顏色,就上什麼顏色不會出格。
經營位置,也很好理解,跟寫文章一樣,在寫作之前要謀篇布局,把握好文章結構,才能下筆寫。否則,寫出的文章或畫出的畫,沒有節奏的變化,沒有主次、虛實、呼應之間的關係,淡而無味。

傳移模寫,是指要經常面對實物,進行寫生鍛鍊,要多臨摹古代經典畫作,才能得心應手,達到熟能生巧的高度。
如果一幅山水畫達到了謝赫六法所說的前五種條件,氣韻生動(畫面氣韻生動,意境突出,給人可賞、可遊、可居之感),骨法用筆(畫裡處處體現出書法用筆的筆意,作品墨色變化豐富,落款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應物象形(物象造型準確、生動活潑),隨類賦彩(對色彩敏感,能用畫筆還原物象的本色狀態),經營位置(構圖新穎,布局合理,繁簡得當),那麼,就是一幅優秀山水作品。

中國畫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的重要形式,所用材料在世界上獨一無二,主要以筆墨、顏料和水在宣紙材料上作畫,顏料是把天然礦物質研磨成非常細微的顆粒而做成。水墨畫也是中國畫的代名詞。若沒有深厚的書法功底和中國傳統文化來支撐,就不容易駕馭好水墨畫。水墨畫性質比較穩定,不太受自然環境影響,可以保存上千年時間,方便後世的人欣賞和研究它。欣賞中國水墨畫,主要從謝赫六法入手,就能看出一幅畫的優劣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