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新中國研究《紅樓夢》第一人,深得錢鍾書、胡適賞識

2020-12-15 少讀紅樓

我如今能每天堅持寫一篇紅樓解讀文章,要感謝一個人,那就是紅學泰鬥周汝昌老先生,今天是老先生去世五周年的祭日,想說點什麼。雖然我的解讀根本無法與老先生相比,但他卻是我堅持寫下去的動力,是我前進的方向,是我學習的目標。

幾年前,我買過一本書《周汝昌校訂批點本石頭記》,這本書是大紅的封面,分上下兩本,當時對紅學所知不多,但周汝昌老先生的大名卻如雷貫耳,因為喜歡紅樓夢,所以趁著打折,就買了來,也正是這部書,為我打開了解讀紅樓的一扇門。

周老先生的這部書,選用了曹雪芹存世的前八十回紅樓文字,把流傳於世的各個紅樓版本中的相關脂批都匯聚到了一起,並用紅色字體表示,方便讀者對比著閱讀,同時,周老先生還有自己的點評,很見功力,對於資深紅迷來說,是不可多得的一部好書。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周老先生為了這部書,花費了三年多的精力,當時他已經近90歲高齡了!可以說,他的大半生,都獻給了紅學,都獻給了他摯愛的紅樓夢。

提到紅學家,可能很多人立馬會想到國學,會想到經典文學,而要去深入研究這些古典文學,需要的是深厚紮實的文學基礎,文化底蘊,周汝昌從少年時期,就是同齡人中的尖子生,次次考試第一,被稱為「鐵第一」,他不僅精通詩詞,深得錢鍾書賞識,他的英文也是一流的。

他曾經把《二十四史》翻譯成英文,介紹到歐洲,也曾把英國詩人雪萊的《西風頌》以離騷的文體翻譯成中文,像周老先生這樣精通中英文,有著很深的詩詞歌賦底蘊,且術業有專攻的文學家,在中國的文學界,可以說是鳳毛麟角,屈指可數。

提到紅學,有一個人繞不過去,那就是胡適,而周老先生最後紮根紅學,為紅學事業奮鬥終身,以及最後跟胡適建立親密的關係,跟他的一個哥哥有關。他有個哥哥周祜昌,也是一直致力於《紅樓夢》版本研究的紅學家。

周汝昌29歲那年,收到哥哥的信件,說胡適最新的紅學研究成果是敦誠和敦敏都是曹雪芹的生前好友,曾在他最落魄的時候進行資助,他讓弟弟周汝昌去燕京大學查證這一論點,最後,周汝昌翻遍了燕京大學圖書館,證實了這一觀點,並將發現的敦敏詩集中的那首《詠芹詩》發在了報紙副刊上,這篇文章恰好被胡適看到,二人因此相識,並在之後有了書信往來。

我們都知道胡適是國學大師,藏書甚豐,與周汝昌相識後,為了幫助周汝昌更好地研究考證《紅樓夢》,他曾將自己珍藏的孤本《甲戌本石頭記》無私地借給周汝昌做研究用。二位國學泰鬥曾圍繞《紅樓夢》有頻繁的書信往來。後來周汝昌老先生出版了《我與胡適先生》一書,講述了他與胡適先生圍繞《紅樓夢》進行的學術探討。

就紅學來說,可以說,周汝昌老先生一生著作等身,是《紅樓夢》研究的集大成者,是繼胡適先生之後,新中國研究《紅樓夢》的第一人。他先後出版了《紅樓夢新證》《曹雪芹小傳》《石頭記會真》《紅樓夢與中國文化》《周汝昌校訂批點本石頭記》等紅學及與之相關的著作,可以說是把大半生的心血獻給了摯愛的紅樓事業。

他還曾為著名畫家劉旦宅先生的《石頭記人物畫》中的40位人物,每人配寫了一首詩,因為是紅學家,他的詩獨得人物精髓,使詩畫之間相得益彰,為畫作增色不少。

讀過周老著作的都知道,他對於紅樓的貢獻是後人難以企及的,比如關於寶玉生日的考證,現在普遍認為的是四月二十六日,即是周老先生的結論,且這個生日也被認為是曹雪芹的生日。其次是《紅樓夢》全本為一百一十回說,也是周老先生考證得出的,即為十二個九回,含首尾正好百十回。第三個即周老先生堅持的寶玉湘雲最後重逢並結為夫妻一說,因為紅樓夢裡,周老先生最喜歡的女性就是史湘雲。除此以外,他還考證說,《紅樓夢》脂批的批者脂硯齋以及畸笏叟,都是史湘雲的原型。

最重要的是,周老先生考證認為,《紅樓夢》就是一部自傳體小說,即它講述的是曹雪芹家族的故事,這個觀點已經被越來越多人接受。

很多人可能覺得,周老先生是紅學泰鬥,對紅樓夢研究那麼精深,一定什麼問題都懂,其實不然,我讀周老校訂批點的《石頭記》時,對於紅學界普遍沒有結論的一些未解之謎,周老先生也無法給出確切的答案,不少地方都有「以待高明解惑」字眼,可見大師治學之嚴謹,不懂就是不懂,沒弄清楚之前不會輕易下結論,且很謙虛很真誠地表示不懂。

現在我們對紅學的認識,對紅學界被普遍接受的很多觀點覺得理所當然,就應該這樣,其實這些成果都是像周老這樣的老一代紅學家殫精竭慮,不舍晝夜地努力下,一點一點研究論證出來的,所以我們如今能看到紅樓夢的更多可能,其實是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也許是天妒英才,周老先生少年得志,一生著作等身,滿載榮譽,但身體卻早早地透支,他不到四十歲就失去了聽力,不到六十歲的時候,視力已經開始急劇下降,右眼只有0.01的視力,寫出的字只有女兒能辨認,到了年屆八旬之後,已經全盲,但即便如此,他仍然筆耕不輟,靠著口述完成了著作,直到95歲高齡去世。

周老先生即便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還在心心念念地要寫一部有關紅樓的著作,書名叫《夢悟紅樓》,大綱都已經有了,可惜天不假年,他不是因為生病去世,而是因為太累了,一生為紅樓嘔心瀝血,他已經耗盡了最後的精力,直到生命最後一刻,心裡念的仍舊是紅樓。

2012年5月31日,周汝昌老先生駕鶴西去,享年95歲,他一生潛心治學,淡泊名利,但對文學,對紅學的貢獻,卻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向他鞠一躬,文學界有這樣治學嚴謹,對真理矢志不渝,對事業奮鬥到最後一刻的大師,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幸事。

謹以此文,紀念紅學泰鬥周汝昌老先生。

作者:夕四少,為你講述不一樣的紅樓故事。

相關焦點

  • 他是新中國 研究紅樓夢第一人
    周汝昌是繼胡適等諸先生之後,新中國研究《紅樓夢》的第一人,享譽海內外的考證派主力和集大成者。周倫玲說,按照父親遺願,不開追悼會,不設靈堂,讓他安安靜靜地走。周汝昌,1918年生於天津,燕京大學西語系本科、中文系研究院畢業,先後任教於華西大學、四川大學外文系,1954年任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顧問。他是著名紅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書法家和詩人。
  • 周汝昌小傳:新中國研究紅樓夢的第一人,為芹而生,續夢紅樓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凌空子)【2012年5月31日】周汝昌小傳:新中國研究紅樓夢的第一人,為芹而生,續夢紅樓7年前的今天,聽不見也看不見的「紅學」第一人周汝昌逝世《紅樓夢》是中國的四大名著,87版電視劇《紅樓夢》火遍大江南北,成為一代人的經典。
  • 「我錢鍾書認他胡適之」
    胡適晚年在臺北對胡頌平說:「錢鍾書是個年輕有天才的人,我沒有見過他。」錢鍾書晚年對朋友說:「胡適之是『貴人多忘事』,他是見過我的……我錢鍾書認他胡適之,他胡適之不認得我錢鍾書。」範旭侖錢先生《穢乘》論袁潔《蠡莊詩話》:卷十汪聖清贈戴坪五律起四句云:「客遊如象戲,老矣過河兵。
  • 錢鍾書和楊憲益:現代中國譯壇的雙子星座
    而錢鍾書也為吳宓所極為賞識。楊憲益的歸國,卻有沈從文和吳宓一同把他推薦給昆明西南聯大。吳宓慧眼識英才,對錢鍾書和楊憲益的學問的賞識,也早預見這兩位牛津歸來的英才當在中國文化天地大有作為。上世紀八十年代我經常拜訪新華社資深譯審歐陽採薇先生,恭請她為外文社人文社會科學著作的社外英譯者。
  • 周汝昌簡介:新中國研究《紅樓》第一人
    他是研究《紅樓夢》的著名考證派新紅學家,有紅學著作多種,其中《紅樓夢新證》影響很大。被稱為自傳派大將胡適的得意門生。但其觀點與胡適有些不同甚至對立。周汝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研究《紅樓夢》第一人,享譽海內外的考證派主力和集大成者。簡介1918年4月14日,周汝昌生于于天津城外25公裡的鹹水沽鎮。
  • 紀念錢鍾書誕辰110周年 學者聚談「錢鍾書的學術人生」
    王水照教授在發言中提到,近年來在楊絳先生所謂「打掃戰場」的努力下,錢鍾書未刊手稿集及其他相關文獻已經基本出版,為研究提供了新資料。十多年來「錢學」研究取得了不少成績,尤其關於錢先生生平事跡的發掘和考證方面收穫最多。對於「錢學」研究,他有三個願望和三個遺憾。第一個願望是對「新生代」「錢學」研究的誠摯希望。
  • 紀念錢鍾書誕辰110周年,學者聚談「錢鍾書的學術人生」
    第一個願望是對「新生代」「錢學」研究的誠摯希望。「錢先生學術成果的經典性是一個需要不斷被闡釋、被發現的過程,這就決定了我們的研究隊伍和研究力量必須保持持續、恆久增長的態勢。」第三個願望是更有效地發揮錢鍾書已刊著述的作用,尤其是加強手稿的研究。他認為錢先生手稿中尚有大量相關研究未及整理發表,實為學界之憾。錢氏身後問世的三種手稿集《容安館札記》《中文筆記》和《外文筆記》,多達七十幾卷,其數量是迄今所見個人筆記之冠,內容的廣博深刻也可謂並世無第二人。王水照教授表示,《手稿集》的公布,得益於楊絳先生的大膽決定。
  • 錢鍾書的「一碼歸一碼」
    9月5日,歐洲研究中國協會在奧爾蒂賽依舉行第26次會議,錢鍾書應邀作了一個題為《意中文學的互相照明:一個大題目,幾個小例子》的演講,並提交一篇論文:《古典文學研究在現代中國》。在論文中,錢鍾書談到「馬克思主義的應用對大陸古典文學研究帶來的深刻變革」,開首即是「對實證主義的造反」。
  • 胡適晚年關注大陸
    1978年餘先生回北京,要求見俞平伯和錢鍾書,於是在俞家見到了兩位先生,他和錢先生談了錢穆、《紅樓夢》、馬克思和《宋詩選注》:「我記得我還跟錢先生提到過,胡適看了他的《宋詩選注》以後,曾經說這本書詩選得並不太好,但注釋都很好。胡適基本上是說錢鍾書是天才。」
  • 賀衛方的錢鍾書情結——法邊餘墨話鍾書
    大學期間,賀衛方讀錢鍾書並非始於《圍城》,而是錢鍾書的一篇論文《詩可以怨》:「到日本來講學,是很大膽的舉動。就算一個中國學者來講他的本國學問,他雖然不必通身是膽,也得有鬥大的膽。理由很明白簡單……」論文載於1981年第1期《文學評論》,是錢鍾書1980年在日本早稻田大學文學教授懇談會上的講稿。2011年8月,時隔三十年後,賀衛方回憶,「以發言稿為基礎的這篇論文真是別開生面」。
  • 「官員」錢鍾書
    但有些外國學者,特別是文學研究方面的學者,特別要求要見他的,或者院部領導人認為他必須出面的,他才不得不見。」[7]儘管胡喬木向錢鍾書承諾「不要你開會」,但在副院長任上,錢鍾書還是不得不參加一些會議。 劉再復1985年任社科院文學所所長、《文學評論》主編,又是錢鍾書好友鄭朝宗的學生,所以頗得錢鍾書的信任。劉再復在文學所所長任上主持召開的幾個會議,錢鍾書都應邀參加。
  • 新中國紅學研究第一人周汝昌:書法必須從幼功開始,沒有半路出家
    新中國紅學研究第一人周汝昌:書法必須從幼功開始,沒有半路出家。眾所周知,《紅樓夢》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這本小說是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故事的背景,在中間以賈寶玉、林黛玉和薛寶釵三個人之間的愛情故事為主線,揭示了一個家族的悲劇了和人性美。
  • 【梅子閱讀】《錢鍾書》⑧ 真正的高貴,是細微處的教養
    說起來,這些事都是尋常,可落在錢鍾書眼中,他才發現,當整個中國滯後不前,當中國的知識分子都在接受改造而無法研究學術時,外面更遼闊的那個世界,卻在突飛猛進地發展著。外國人對中國文化,對漢文化的鑽研,已不比中國人自己遜色。作為中國人,看到外國人對中國的研究是那樣沉迷和認真時,錢鍾書沉默了。
  • 錢鍾書是被神化了,還是被低估了?
    高淵:這四個臺階,錢鍾書在《宋詩選注》裡寫得非常隱晦吧?夏中義:在1958年首版的書中,錢鍾書寫了一篇一萬八千字的序,他在文中提出,要把宋代詩歌的歷史,從一個特殊的角度進行系統的梳理,進而剖析宋詩是怎麼從唐詩母腹裡分娩出來,在唐詩丰神情韻的基礎上,如何確立宋詩思理筋骨的藝術特色。他研究宋代的詩人,像蘇軾、楊萬裡、黃庭堅等,看他們是如何在技巧上不同於唐詩。
  • 由「默存」而「默成」,錢鍾書的字有何玄奧?
    按照其家譜的體例,錢基博在家世中,依序列了錢家第三十至三十四共五代人的世系。其中,錢鍾書在第三十三系中的表述如下:鍾書,字默成,一字中書,宣統二年庚戍十月二十日申時生,國立清華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例授文學士,民國二十四年膺英庚款留學生考試,派赴英國留學二年,得文學士學位,轉赴法國巴黎大學研究回國,後歷任國立清華大學、國立師範學院、國立暨南大學外國語文學系主任、教授。
  • 數學考15分的錢鍾書出道計算機題 這些人研究了35年
    為了錢鍾書的「數字夢」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鮑安琪  發於2019.11.18總第924期《中國新聞周刊》  在因涉嫌「貪汙罪」取保候審的五年中,欒貴明常常想起錢鍾書1985年夏給他的那封信。  在信中,錢鍾書告誡他,項目做好了,很多人會高興,也有很多人會生氣,他有可能成為眾矢之的。
  • ——「官員」錢鍾書
    時過境遷,這個人究竟是誰似乎也不太重要,只是這句話裡,卻很容易就品得出錢楊對待這個副院長身份微妙而複雜的心態。夏鼐和錢鍾書是清華同學,與吳晗合稱「清華三才子」,和錢鍾書此番同入社科院任副院長,也算特別有緣,只是他任職不久,就因病去世了。楊絳的說明,過程是否如此,如今已經很難考證。
  • 周汝昌與毛澤東、胡適的紅學緣
    如果沒有胡適的提攜和幫助,周汝昌當年也許與紅學無緣。可以說,沒有胡適為他甘當「書童」,為他指路,就沒有周汝昌後來的紅學地位。  正因為與胡適的紅學緣分,1948年周汝昌完成了紅學方面「劃時代的最重要的著作」《紅樓夢新證》。
  • 新文化運動105周年|胡適與《紅樓夢》研究
    其中,以胡適與蔡元培的研究成果頗為引人矚目。胡適於1921年出版《紅樓夢考證》,將紅學的考證內容限定在作者、版本、時代三個方面,得出《紅樓夢》是曹雪芹「將真事隱去」的自傳結論,自此開啟紅學研究的新階段,俗稱「新紅學」,並對過往紅學研究予以尖銳批評。過往紅學的代表人物蔡元培難以接受,在自己考證《紅樓夢》的研究《石頭記索引》第六版中明確表示胡適的觀點「不能徵服他」。
  • 錢鍾書的學問世界
    《錢鍾書的學術人生》這部書是由部分舊文與幾篇新作分主題編輯匯集而成,包括了「歷史與記憶中的錢鍾書先生」「錢鍾書先生的學問與趣味」「錢鍾書先生的宋詩研究」以及「《錢鍾書手稿集》管窺」四個部分,有透過資料文獻為回憶和傳言中的不實之處進行的糾謬,也有從專家角度對錢鍾書的學問成就和研究前景展開的探研和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