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大量漢文化的日本,古代竟然有這樣的婚嫁習俗

2020-12-08 克洛涵義

眾所周知,「婚喪嫁娶」是一個人乃至一個家族一輩子中最重要的事情,那麼這些事情的重要性自然也是不分國界的。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會有他們從歷史上就流傳下來的自己國家或民族所特有的風俗。這些風俗風格或許都是百裡不重樣的,但卻都是令人驚豔且值得人尊敬的。

就拿結婚的風俗來說,可能在現在的中國大致就分為兩大類,西式婚禮和傳統的中式婚禮,一種是從西方新流傳過來的,一種是有著幾千年歷史習俗的婚禮,但不論怎樣,這都是喜慶的。尤其像中國傳統婚禮一樣,基本上就是以大紅色為主色,從婚禮場地的布置以及到婚禮用品,再到新娘和新郎的穿戴用具都是紅色的,因為紅色自古以來就被中國人民認為是喜慶、吉利、紅火的象徵。

但是,中國在喪葬方面卻是以白色為主調,在喪禮上出現紅色會被認為是極度不吉利的事情。當然,這些都是本民族經過幾千年的歷史演變、變遷後流傳下來的風俗,都是值得後人尊敬和敬仰的。但是我們今天重點所要說的就是在很多方面與中國文化基本相似的日本,其實他們的文化也在很多方面與我們的傳統文化有著大大的不同。

看見過日本文字的人可能都會有一種「面熟的感覺」,所謂「面熟的感覺」就是說感覺在哪裡見過這個字,但是這個字又不是這麼寫的,而它給人的感覺更像是很多個不同的漢字結合而形成的,其實這種感覺是一點都沒有錯的。因為,日本的文字被大家公認為是吸取了漢文化之後再加上自己本民族的一些文字融合而成的。

自古以來,我們都把文字看作是一個民族的象徵,這裡面不僅有本國文化的起源還有它自己獨特的演變史。就像中國的文字,從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才逐漸演變到今天的漢字,與其說這是一系列的文字演變史,更不如說他是漢文化的發展史。那麼日本就很聰明,從我們的漢字中吸取了很多然後慢慢的就演變成了他們自己民族的文字。但是日本卻沒有吸取我們古代的婚嫁習俗中以大紅為主色這點,而是在婚禮中身穿一身白,這與我們的的喪葬禮正好重合。但是,不論怎麼說,這也是他們自己的習俗,儘管他們從古代的中國那裡吸收了很多文化,但我們也得尊重他們自己的文化習俗。

現如今,各式各樣的歷史劇層出不窮,而且在這些歷史劇裡面基本上都會涉及到古代的婚禮習俗,我們都會從裡面看到不論是下到平民百姓還是上到皇帝皇后成婚,裡裡外外都會是大紅色。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在古代的中國,女性在社會上的地位普遍是很低下的,在古人看來女子應該是深居簡出的,在女子很小的時候他們的母親就會教她們刺繡、洗衣做飯,操持家務,因為在古代「女子無才便是德」她們結婚後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呆在家裡相夫教子,而且她們一輩子在婚姻中都處於被動的地位,她們只能被丈夫休掉,不能個人選擇結束這段婚姻關係。這種事情在皇宮中的體現更為嚴重,古代朝廷有明令規定後宮不得幹政,甚至於有些朝代會要求皇帝在駕崩後後宮妃嬪要陪葬。那麼在這樣的一種習俗之下,結婚便成了古代女子一生之中最重要的一次盛大的典禮,所以結婚盛典也就被準備得紅紅火火,喜氣洋洋了。

然而在這件事上日本卻與我們恰恰相反,古代日本的女性在社會中的地位並沒有像中國這麼低下,因為她們在家中所承擔的是跟中國女性一樣,相夫教子、操持家中大小事務的角色,但這個角色被夫家看得很重要,因為她是必不可少的一份子,所以古代日本女性的社會地位是很高的。那麼最重要的便要數日本的訪妻婚了,它的婚姻原則是以丈夫到妻子家的訪妻婚的形式進行,這是一種近似於母系繼承的制度,在這種制度裡,男的跟女的都有繼承的權利,但是住房是由母親傳給女兒的,當他們有自己的房子的時候,房子也常常會在女性的名下。

這是為了保證日後女兒的生活萬一遭遇不測,比如像丈夫去世這樣的事之後,她們還能有自己住房的保障。這樣的一種制度沿襲了很久,一直到後來的嫁女制再到後來的室町時代,日本女性的地位才開始下降,而等到了江戶時代時他們之前所沿用的訪妻婚基本上已經看不到了,取而代之的當然就是江戶時代裡的男子進行壟斷財產,女子自然也就無權了。到這個時候,男子可以花前柳下,但是女子要是敢與他人通姦就是死罪一條。看到這裡,簡直為古代女性的遭遇感到深深的不平啊。

但是,總的來說,我們還是要感謝祖先留下來的這些多姿多彩的文化習俗,才構成了現在這個文化多元化的中華民族大家庭。可能很多人會對日本從中國借鑑文字的文化這裡去批判他們做的不對,但其實往深裡面想想,只有一件東西完美又好看的話才會被別人借鑑,那要是從這個角度出發去思考這件事,我們還應該感到自豪和驕傲呢。

再拿他們的婚禮與我們的婚禮不同這件事兒來說,這就是最明顯的文化差異的體現,我們不能因為他們把我們在傳統婚禮中最忌諱的顏色——白色當成婚服來穿而去指責他們,相反應該去尊重這種差異的存在。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各種各樣的文化存在,才有當今全球文化多元化的存在。吸收大量漢文化的日本,在婚嫁習俗方面,與古代中國截然不同,可是我們要尊重這種不同的存在。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嫁娶禮儀有哪些,古代婚嫁習俗有哪些
    中國自古以前對外就號稱為禮儀之邦,所以可以看出中國的禮儀可謂是異常繁複,民間尚且如此,更不要說是皇宮裡了,就拿婚姻嫁娶來說,也是禮儀眾多,在古代的婚嫁禮儀就有「六禮」之說,也就是納採、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這六禮,而且現在還有相當一部分地方還在延續著這種習俗。
  • 古代與現代的婚嫁習俗,有什麼相同又有什麼不同呢
    如果覺得我的文字還入眼,感謝關注~我在這裡等你~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邊越來越多的親戚朋友邁入了婚姻的殿堂,但是這麼喜慶的時刻也總有些不喜慶,不是因為這個原因就是因為那個原因,很多有情人最後卻沒有走到一起,於是很多人呢就將婚嫁失敗的原因歸咎於雙方婚嫁習俗的不同導致分開,但是,古代婚嫁的習俗卻說「這個鍋我不背」,為什麼呢?
  • 大通土族婚嫁習俗文化意蘊初探
    這裡資源豐富、風景秀麗,易工、易農、易牧,因此民間有「大通好,遍地寶;大通富,有金庫」的說法。境內生活著漢、藏、回、土、蒙古、撒拉等23個民族,總人口為420427人,其中土族人口有34733人,佔總人口的8. 26%,主要分布在遜讓、多林、青林、寶庫、東峽、城關、景陽、西山、青山等巧個鄉鎮,I00多個 自然 村。大通是土族聚居地之一,但因受漢文化影響較深,所以其婚嫁習俗與民和、互助等地有所不同。
  • 中國古代傳統婚嫁習俗
    古代的結婚過程與現代的意義有點不同,但與現代的相似。例如:談婚、訂婚到結婚等過程的文書和禮儀等等。除此之外,傳統婚姻習俗禮儀使新婚夫婦得到祖先神靈的認可,並承諾履行對父母及親屬的權利義務。故此,在古代某些時代,男女若非完成三書六禮的過程,婚姻便不被認可;嫁娶儀節的完備與否,直接影響婚姻是否吉利。
  • 贛州市省級非遺項目——定南客家婚嫁哭嫁習俗
    江西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定南客家婚嫁哭嫁習俗」,是江西省贛州市定南縣客家妹子出嫁時,新娘為表達對父母養育之恩、兄弟姐妹手足情深與親友鄰裡情感的深情哭唱文化形式習俗,傳承450多年來,已形成了其獨特的思想理念與文化特徵。
  • 對中國古代一些婚嫁習俗的了解
    今日,男女結婚的理解仍然是相當重要的,那麼婚俗是如何產生演變的呢,又有什麼寓意呢,我搜集了一些相關的資料,對此有了更深的了解。婚姻是一種民俗現象,不同地區有不同的習俗,男女結合繁衍生息對人類發展和文明傳承有著重要的作用。最早追溯於生殖崇拜文化,「食色,性也」。
  • 我國傳統的婚嫁習俗有多少?
    導語:昏嫁習俗是社會習俗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以生活禮儀為重點的禮俗習慣,它典型的展現了鮮明的中國文化色彩,能夠集中反應中華民族的文化心理。中國傳統社會始終把婚姻看得非常重要,進而形成了種種奇異的婚嫁制度和婚嫁禮儀。
  • 茶葉與婚嫁習俗
    值此七夕佳節,當然要來講一講茶葉與婚嫁的那些事。茶禮,既可以指茶的禮儀,還可以指茶的禮品,是古代漢族的傳統婚姻習俗。在舊時,男子託媒人向女方家送聘禮時,聘禮中必須要有茶葉,所以,漢族民俗中把女子受聘叫「受茶」,聘禮也稱之為「茶禮」。「茶禮」這一習俗在中國各民族中至今仍在流傳。拉祜族婚俗中,男女雙方確定成婚日期後,男方要送茶、鹽、酒、肉、米、柴等禮物給女方,拉祜人常說:「沒有茶就不能算結婚。」婚禮上必須請親友喝茶。
  • 中日古代婚禮習俗的差異,網友直呼,日本婚禮習俗不忍直視
    大家都知道中日不僅在文化上存在差異、而且在家庭教育、語言、婚禮習俗上也是存在一定差異的,下面就隨小編一起深入了解下吧!首先我們來說一下中國古代的婚禮習俗。中國在婚禮習俗上比較繁瑣,在古代,女子婚嫁都是由媒婆或者是父母決定的,畢竟古代崇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古代成親前是要下聘書、禮書的,聘書是定親用的,男女雙方正式締結婚約;而禮書則是禮物清單。當然還有迎娶新娘的迎親書,成親前男女是要合八字的,只要八字合了,男子才會娶女子,緊接著就會挑選良辰吉日,挑選黃道吉日是男方請算命先生算的,女方是不用管的。
  • 古代女子的婚嫁習俗
    中國古代有「三書六禮」之儀,據《周禮》記載,在周朝時期國家就設立專門管理婚姻登記事務的部門,從事這一職務的人就叫「媒氏」。專門負責給自己婚姻雙方頒發「婚書」。不僅有官方發布的婚姻契書,也有民間的,指的是沒人籤訂的私人契約書,歷代都有專門的婚姻登記制度必須登記,否則不受法律保護。
  • 令人費解的習俗,為什麼古代日本女性以「染黑齒」為美?
    日本人古代真的有這種詭異的習俗嗎?是有的,古代日本的這種習俗被稱為「お歯黒」、「歯黒め」,在日本古墳時代墓葬中發現的人骨和埴輪都有染黑牙齒的跡象,《古事記》也有記載武尊天皇和應神天皇時期的美女是染黑齒的。最初是以果實染齒。
  • 令人費解的習俗,為什麼古代日本女性以「染黑齒」為美?
    這個習俗如果讓現代人來看,已經不能說是令人匪夷所思了,簡直就是驚悚。大家可以看看下圖,你會覺得這種形象很美嗎?估計是絕對不會吧。日本人古代真的有這種詭異的習俗嗎?是有的,古代日本的這種習俗被稱為「お歯」、「歯め」,在日本古墳時代墓葬中發現的人骨和埴輪都有染黑牙齒的跡象,《古事記》也有記載武尊天皇和應神天皇時期的美女是染黑齒的。最初是以果實染齒。
  • 山東的婚嫁習俗,你們那結婚也這樣嗎?
    大家都知道山東受儒家文化影視深厚,所以今天來咱們來談談山東的婚嫁和習俗~ 因為受儒家思想影響,在禮節和人情方面格外的注重,所以山東的婚嫁彩禮都是非常含蓄的表達開餐前先上水餃,結束時再上麵條,稱為「迎風餃子,送風面」寫的可能不太全面,歡迎你們補充哦~你們那裡結婚有沒有什麼獨特的習俗呢?
  • 潮南最傳統古樸的婚嫁習俗,原來有這些深意
    潮南因獨特的地理環境與歷史進程而形成了有區別於其他地方的文化習俗,比如這裡的婚俗,至今還保留著獨具特色的禮俗,這裡的婚俗還有著講究與趨利避害的諸多禁忌,直到現在我們仍然能夠感受得到「打春日」,就不能婚嫁。
  • 成都人結婚有什麼規矩? 四川地區婚嫁習俗盤點
    成都人結婚有什麼規矩? 四川地區婚嫁習俗盤點時間:2019-04-11 18:39   來源:趣味百曉僧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成都人結婚有什麼規矩? 四川地區婚嫁習俗盤點 四川是我國少數民族聚集的地區,各個民族在一起生活,卻保持了自己原本的風俗習慣。
  • 中西合併:傳統漢文化與西域文化的合併,絲綢之路的經商之道
    文化是銜接從古至今的一條繩索,絲綢之路是文明的象徵,也是古代傳播文明的重要途徑之一,各國文化的傳播,商品的運輸,為古代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五涼歷經五個政權,戰亂是推翻政權最好的武器,而經濟發展和文化傳播又是各個政權推翻前政最好的藉口,但經濟發展和文化傳播並未受戰亂的影響,反而讓其他國家更加了解漢文化,加快了漢文化的傳播速度。
  • 民族史:漢族與少數民族的交流,明代的納西族,吸收漢文化的成果
    漢族地區的紙張大量輸入畏兀兒,促進了畏元兒文化的發展。畏兀兒人與明廷也多有文書往來。當時,畏兀兒人所在的哈密、亦力把裡等地頭人呈交明朝的文書多使用回鶻文書寫。我們繼續往下了解一下吧!具有濃鬱民族風格的文化也傳入內地,畏兀兒的民間文學也有了進一步發展,如膾炙人口的《阿凡提的故事》不僅在畏兀兒人民中廣為流傳,而且也傳入內地,受到包括漢族在內的其他民族的喜愛。
  • 中國傳統婚嫁習俗
    生活有陽光 | 手中有書香文 | 季大官人前兩天有個初中的學生問我說:「老師,古代人結婚跟今天有什麼區別?」我定眼一看,小小年紀就有這樣的煩惱?看來是個不省心的主啊。那今天咱們就來聊聊「古人的婚嫁習俗」,其實也不能稱「古人」,我們現在的很多婚嫁習俗是從先秦一直延續至今的。古人云有人生四大喜,一曰久旱逢甘雨,二曰他鄉遇故知,三曰金榜題名時,四曰洞房花燭夜。
  • 甘肅民間傳統婚嫁習俗!
    甘肅農村的婚嫁習俗        曾經盛行於甘肅農村的漢族婚嫁習俗,從形式到內容,形成了一整套傳統婚嫁文化       我國古代有「六禮」之說,即納採、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實際上民間約定俗成的婚禮習俗並不完全為這六禮所限,它將「說親」、「訂親」的過程簡化,而「行禮」、「取親」、安床鬧洞房(新郎新娘喝交杯酒)和婚後的「回門」等儀禮過程受到更多的重視。
  • 山西大同 婚嫁習俗三部曲
    又有哪個懷春的女子能不喜歡行俠仗義、文武雙全的江夏縣田雲山之子田玉川呢,用現代人的審美眼光看,也算是高富帥了,其實婚戀觀從古至今大致相同,有所不同的是現代人的婚姻不再受父母的包辦了。無論是戲曲故事還是現實,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傳統社會擇偶的第一關,門當戶對是擇偶的標準,然後才能向婚禮程序邁進,大同婚嫁習俗大致可用婚禮序曲、主題曲、尾聲三部曲來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