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孤篇蓋全唐?塵封多年終發光的名作!

2020-12-01 扁擔圈讀書

提及張若虛,可能沒有多少人知道,但要是說起他的詩歌《春江花月夜》,那就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審美價值很高的詩,在文壇上佔有很高的地位,張若虛現存下來的詩只有兩首,但他卻憑藉著一首《春江湖月夜》奠定了自己在唐詩史上的地位,當然這是清末以後的評價了,王闓運稱它是「孤篇蓋全唐」,可見它是有很高的文學價值的。

《春江花月夜》取名自樂府吳聲的歌曲名,相傳為南朝的陳後主所作,不過原詞已失傳,後來隋煬帝楊廣也以此曲作過詞,所以張若虛作該詩時算是擬題作詩了,和原先的曲調不同,且成就最高。後來大約是清朝時,那首著名的獨奏琵琶曲也以《春江花月夜》為名,成為了我國最為經典的古典民樂名曲,也成為了中國古典音樂經典中的經典。

讀過這首詩的朋友應該知道,《春江花月夜》寫得是很美的,它以月亮為主體,把江流當作背景,繪出了一幅開闊幽美,令人沉迷的春江月夜圖,詩中所營造的那種意境令無數人神往,詩情畫意加上人生哲理,構成了這首詩超然的文學地位。

《春江花月夜》全詩一共有36句,詩句自然而想像奇特,還帶有婉轉悠揚的韻律之美,就拿第一句「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來說,開篇就勾勒出了一幅江潮連著大海,月亮與浪潮共生的絕美畫面,而這兒的大海是虛指,也可看出作者豐富的想像,之後也是將這幾種意向穿插著描述,又通過修辭渲染了一種如夢似幻般的境界。這種寫景的方式很實,很容易讓人去想像這樣的畫面,然後從自己內心裡去感受那份幽靜與自在,仿佛眼前就是江南的春夜,有月光,有江水,還有不為人知的淡淡愁緒。

優秀的詩篇就是只自己讀著,就會陷入詩中所營造的意境之中去,詩人會用自然而樸素的描述給你在腦海中呈現一幅幅在現實生活中可能看不到的人間仙境,讓你去想像,去追逐,並沉迷其中禁不住的感嘆,顯然《春江花月夜》就是這樣的一首詩。當然,它的出彩之處絕不僅限於生動的景色描寫,那些關於宇宙、關於人生的思考以及那些遊子的思鄉之情才是這篇詩的精髓,因為賦予了道理與情感,才使得作品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

《春江花月夜》的出彩之處就在於它不僅僅是一首借景抒情詩,作者張若虛在思念故鄉的同時還將自己的思考賦予其中,對宇宙奧妙的感慨再進而上升到對人生的思考。如「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第一個看到月亮的人是誰,月亮照著的第一個人又是誰呢?沒有人知道答案,這是對宇宙的思考,之後道個人的生命是轉瞬即逝的,但人類的存在卻是一代又一代的長久傳承。這是張若虛的感悟,也是人生的真諦!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從此處開始,張若虛又開始抒發情感了,男女相思的離愁之苦從此展開,以「月」來烘託情感,營造孤獨而寂寞的氛圍,通過具體的意象來寫離情,情感真摯,就將整首詩帶進了一個情感世界裡。而這種將自然之美與對宇宙奧秘和人生哲理的體會融為一體的詩可謂是開一代先河,開闊了詩的意境,也升華了詩的質量,這種人生思考,甚至可以說是超越當時的時代背景而存在的。

聞一多評價《春江花月夜》時說:「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可見對它的高度肯定,可以說,《春江花月夜》是我國詩歌史上的一個裡程碑,它自然清麗的文風被後世無數人模仿,甚至成為了許多名詩的出處,就比如後世借月抒情,其實從這首詩後才開始增多;而像崔顥的「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就與「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有異曲同工之處,而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與「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也格外相似,所以說,該詩對後世的影響是很大的。

歷史上上對《春江花月夜》的評價其實很少,到清末民國時期,它才開始被大家欣賞然後漸漸成為名篇,這或許是與各個朝代的人的審美方式有關吧,但是就像金子在哪兒都是會發光的一樣,哪怕晚了一千多年,它依然綻放了自己的光彩,被人挖掘出來鑑賞與推崇,所以說優秀的作品是不會因為時間被泯滅的,也不會因為時間而失色,從而降低自己的文學價值。喜歡這首詩的人自然喜歡,如王闓運說「《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調,孤篇橫絕,竟為大家」,這是極高的讚譽,但後世贊不贊成就屬於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了吧!

相關焦點

  • 《春江花月夜》「孤篇蓋全唐」錯在哪了?
    前幾天寫了一篇小文《張若虛:迷失在歷史與詩歌中的孩子》,犯了一個先入為主的錯誤,認為評價《春江花月夜》的這句「孤篇蓋全唐」(或者叫「孤篇壓全唐」)出自聞一多先生之口。幸虧有熱心的朋友指出,在感謝之餘,還有點小慶幸,在悅華海音的百家號上讀者不多,也算流毒不遠。
  • 《春江花月夜》是否能承受「孤篇蓋全唐」的讚譽?
    而在現存的大約5萬首唐詩中,有一首唐詩想來大家都不陌生,那就是廣為讚譽的《春江花月夜》。只要談到該詩,必定會拿出「孤篇蓋全唐」的讚譽!但是確切的說來,這種程度極高的讚譽,《春江花月夜》是否能承受?《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張若虛,是生活在公元647年到公元730年,與賀知章、張旭等交往甚密。
  •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為什麼能「孤篇蓋全唐」?
    在那個夜晚,站在江邊的張若虛可能不會想到,他的這首《春江花月夜》竟然在這個嶄新的時代無人喝彩,他更想不到的是,在一千年以後,人們又把這首詩推向詩歌的頂峰。「孤篇蓋全唐」,就是現在給這首詩的評價。質疑的人說唐代偉大的詩人那麼多,偉大的詩那麼多,憑什麼《春江花月夜》就蓋全唐了?也有人從「孤篇」角度入手,認為張若虛傳世只有二首詩,另一首《代答閨夢談》和《春江花月夜》相比要遜色不少,而且張若虛職場生涯,不過是當了一個兗州兵曹的九品芝麻官,學術水平堪憂,於是有人懷疑,這首詩並非張若虛所寫。
  •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被譽為孤篇蓋全唐!
    張若虛,揚州人,生平不詳,與賀知章,張旭,包融並稱「吳中四士,其詩僅存兩首,其中一篇《春江花月夜》素有「孤篇蓋全唐」之譽。《春江花月夜》唐代:張若虛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 以「孤篇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究竟美在哪裡?
    春江花月夜 唐·張若虛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初唐詩人張若虛以一首《春江花月夜》「孤篇蓋全唐」,清末學者王闓運認為此詩「孤篇橫絕,竟為大家」,聞一多先生也認為他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那這一名篇究竟美在哪裡呢?竟然能得到如此高的讚譽!
  • 「孤篇蓋全唐」——《春江花月夜》到底好在哪
    唐代詩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向來有「孤篇蓋全唐」的美譽,聞一多更是給了它極高的評價——「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比起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人,張若虛的名氣低得多,為什麼他這首詩能「蓋全唐」,《春江花月夜》到底好在哪呢?
  • 從讀者的角度剖析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為什麼能孤篇蓋全唐
    唐朝最為著名的兩位詩人李白、杜甫分別留下了一千多首詩。而有一位最「懶」的詩人一生只寫兩首詩,憑其中的一首《春江花月夜》冠壓全唐詩人。他就是初唐詩人張若虛。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被譽為「孤篇蓋全唐」。張若虛的孤篇為什麼能蓋過眾多的高產詩人?涓涓從一個讀者的角度和感受來剖析。
  • 孤篇壓全唐之《春江花月夜》
    王闓運在《論唐詩諸家源流》中說:張若虛《春江》篇,直用《西洲》格調,孤篇橫絕,竟為大家(《春江花月夜》,蕭、楊父子時作之,然皆短篇寫興,即席口佔,至若虛乃擴為長歌,穠不傷纖,局調俱雅。前幅不過以撥換字面生情耳,自「閒潭夢落花」一折,便縹緲悠逸,王維《桃源行》似從此濫觴)。
  • 春江花景,月夜情思:《春江花月夜》何以「孤篇蓋全唐」?
    但是,這首詩卻被譽為「孤篇蓋全唐」,聞一多先生更盛讚它是「詩中的詩,頂峰中的頂峰」(《宮體詩的自贖》),這首詩就是——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按照慣例,先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張若虛這位詩人。張若虛,生卒年、生平皆不詳,揚州(今江蘇揚州)人,初唐詩人,曾任兗州兵曹。
  •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憑什麼「孤篇蓋全唐」?
    提起張若虛,大家可能比較陌生,但是提起《春江花月夜》,大家耳熟能詳,不錯,張若虛正是《春江花月夜》的作者。他非詩仙亦非詩聖,僅存兩首詩中卻「孤篇蓋全唐」,下面分別來看。這首詩,光看題目,就會給人一種美不勝收的感覺。
  •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為何有「孤篇蓋全唐」之譽?
    今天突然看到《春江花月夜》電影要出來,看起來好像很棒的樣子,好期待,不過今天小爽說的不是電影哦!是詩詞《春江花月夜》噢!不過小爽對該詩來說可能並不是特別了解,雖然在課堂上老師詳細講過,不過該詩意境太高,作為理科的小爽理解還是有點難的,接下來小爽將為大家普及為何該詩有「孤篇蓋全唐」之譽?清末王闓運評價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說:「用《西洲》格調,孤篇橫絕,竟為大家。李賀、商隱,挹其鮮潤;宋詞、元詩,盡其支流。」
  • 「孤篇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到底好在哪?
    唐朝詩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被人稱為「孤篇蓋全唐」。著名詩人聞一多更是將其捧上天,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宮體詩的自贖》)。他甚至誇張地說「在這種詩面前,一切的讚嘆是饒舌,幾乎是褻瀆」(《宮體詩的自贖》),而且專門著文從詩的內容和思想角度解讀了《春江花月夜》的絕妙。
  • 《春江花月夜》:以孤篇壓倒全唐,那是張若虛與月亮的約會!
    開個玩笑,前一段時間看《天寶伏妖錄》,在李龜年出場的時候演唱了一曲《春江花月夜》,著實讓人驚豔,一下子又將我帶到了那個夜晚那個江邊。《春江花月夜》這首詩最大的評價應該就是:孤篇蓋全唐!《春江花月夜》與張若虛之間的爭議張若虛一生寫過多少詩我不得而知,但是流傳下來的只有兩首,其中一首便是《春江花月夜》,詩雖然不多,但是有這一篇足矣。
  • 《春江花月夜》:以孤篇壓倒全唐,那是張若虛與月亮的約會
    《春江花月夜》這首詩最大的評價應該就是:孤篇蓋全唐!>張若虛一生寫過多少詩我不得而知,但是流傳下來的只有兩首,其中一首便是《春江花月夜》,詩雖然不多,但是有這一篇足矣。,而他的另一篇《代答閨夢談》相比較《春江花月夜》就要遜色很多,因此才有人懷疑這根本就不是張若虛所作。
  • 《春江花月夜》前400年無人問津,後又「孤篇蓋全唐」,這是為何
    提起《春江花月夜》,那大約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畢竟,到了一千多年後的現在,世人對它的評價都是極高的,甚至有人認為,它已經到了「孤篇蓋全唐」的地步。而它的作者張若虛,更是憑藉著一篇文章,就被人認為是「孤篇橫絕,竟為大家」。
  • 盛唐之下,一首《春江花月夜》何以敢稱「孤篇蓋全唐」呢?
    而提起張若虛,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他是誰,但若說起其傳世名作《春江花月夜》幾乎就無人不曉,能全文背出者相信不在少數。《春江花月夜》是張若虛一生僅留下兩首傳世之作之一,號稱「孤篇蓋全唐」。聞一多稱之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要知道,唐詩流傳下來的名篇佳句可是數不勝數,一首《春江花月夜》何以敢如此呢?
  • 冷門詩人的熱門詩作——被譽為孤篇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是初唐詩人,他與賀知章、張旭、包融並成為「吳中四士」,他的詩作在《全唐詩》中僅存兩首,其中的《春江花月夜》被譽為孤篇蓋全唐。《春江花月夜》抒寫了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語言清新優美,韻律宛轉悠揚,洗去了宮體詩的濃脂豔粉,給人以澄澈空明、清麗自然的感覺。
  • 《唐詩三百首》為何沒有收錄號稱「孤篇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流傳於後世的詩作僅存兩篇,一是膾炙人口的《春江花月夜》,另一首是《代答閨夢還》,皆收錄於《全唐詩》中。《春江花月夜》是中國古代詩歌史上的一個重要裡程碑,它的出現標誌著唐詩全盛時期的到來,被後世文人學者稱之為「孤篇蓋全唐」的詩作,一千多年以來,令無數文人為之傾倒。
  • 唐詩鑑賞: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孤篇蓋全唐」
    《全唐詩》中存詩僅兩首的張若虛,在唐代燦如繁星的詩人群裡實在毫不起眼,然而真正愛國學、愛唐詩宋詞的人,想必都知道張若虛及其著名詩篇《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詩人張若虛的詩作。此詩沿用陳隋樂府舊題,運用富有生活氣息的清麗之筆,以月為主體,以江為場景,描繪了一幅幽美邈遠、惝恍迷離的春江月夜圖。張若虛,唐代詩人,揚州(今屬江蘇揚州)人。與賀知章、張旭、包融並稱「吳中四士」。
  • 《春江花月夜》:名不見經傳的張若虛,為何能「孤篇蓋全唐」?
    但也是這首詩,素有「孤篇蓋全唐」之譽,被新月派代表詩人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正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我們不必去糾結在那詩歌文人璀璨如繁星的大唐盛世,「孤篇蓋全唐——《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中《賀知章傳》雖說既然四人能相提並論,那張若虛也定有能與張旭、賀知章所媲美的才氣和名望,但令人疑惑的是,和他的事跡一樣,他所留下的傳世作品也僅僅只有兩篇詩歌,而《春江花月夜》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