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與義(1090年—1139年),字去非,號簡齋,其先祖居京兆(今陝西西安),自曾祖陳希亮從眉州遷居洛陽,故為洛(今河南洛陽)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傑出詩人。
在北宋做過地方府學教授、太學博士。在南宋是朝廷重臣,官拜中書舍人、吏部侍郎、參知政事等。
陳與義主要貢獻還是在詩歌方面,是一位愛國詩人,給後世留下不少憂國憂民的愛國詩篇。其詩尊杜甫,也推崇蘇軾、黃庭堅和陳師道,號為「詩俊」,前期清新明快,後期雄渾沉鬱;同時也工於填詞,豪放處尤近於蘇軾,語意超絕,筆力橫空,疏朗明快,自然渾成。著有《簡齋集》。
別伯共
樽酒相逢地,江楓欲盡時。
猶能十日客,共出數年詩。
供世無筋力,驚心有別離。
好為南極柱,深尉旅人悲。
再別
多難還分手,江邊日發新。
公為九州督,我是半途人。
政爾傾全節,終然卻要身。
平生第溫嶠,未必下張巡。
歲華
歲華日已凋,飛葉鳴古瓦。
白頭倚危檻,高旻覆平野。
遙瞻疏柳林,下有清溪瀉。
三春既繁麗,九秋亦瀟灑。
平生萬事過,所欠茅一把。
山川鬱日夕,有抱無與寫。
賦詩老不工,開篇詠風雅。
北徵
世故信有力,挽我復北馳。
獨衝七月暑,行此無盡陂。
百卉共山澤,各自有四時。
華實相後先,盛過當同衰。
亦復觀我生,白髮忽及期。
夕雲已不徵,客子今何之。
願傳飛仙術,一洗侷促悲。
被襟閬風觀,濯發扶桑池。
元夜
今夕天氣佳,上天何澄穆。
列宿雨後明,流雲月邊速。
空簷垂鬥柄,微吹生叢竹。
對此不能寐,步繞庭之曲。
遙睇浮屠顛,數星紅煜煜。
悟知燒燈夕,節意亦滿目。
歷代能幾詩,遍賦雜珉玉。
棲鴉亦未定,更嗚伴餘獨。
百年滔滔內,憂樂兩難復。
唯應長似今,寂寞送寒燠。
襄邑道中
飛花兩岸照船紅,百裡榆堤半日風。
臥看滿天雲不動,不知雲與我俱東。
詠牡丹
一自胡塵入漢關,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龍鍾客,獨立東風看牡丹。
春寒
二月巴陵日日風,春寒未了怯園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獨立濛濛細雨中。
送人歸京師
門外子規啼未休,山村日落夢悠悠。
故國便是無兵馬,猶有歸時一段愁。
春日·其一
朝來庭樹有鳴禽,紅綠扶春上遠林。
忽有好詩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難尋。
拜詔
紫陽山下聞皇牒,地藏階前拜詔書。
乍脫綠袍山色翠,新披紫綬佩金魚。
尋詩·其一
楚酒困人三日醉,園花經雨百般紅。
無人畫出陳居士,亭角尋詩滿袖風。
北風
北風掠野悲歲暮,黃塵漲街人不度。
孤鴻抱飢客千裡,性命麼微不當怒。
梅花欲動天作難,蓬飛上天得盤桓。
千裡臥木枝葉盡,獨自人間不受寒。
雨晴
天缺西南江面清,纖雲不動小灘橫。
牆頭語鵲衣猶溼,樓外殘雷氣未平。
盡取微涼供穩睡,急搜奇句報新晴。
今宵絕勝無人共,臥看星河盡意明。
除夜·其一
城中爆竹已殘更,朔吹翻江意未平。
多事鬢毛隨節換,盡情燈火向人明。
比量舊歲聊堪喜,流轉殊方又可驚。
明日嶽陽樓上去,島煙湖霧看春生。
登嶽陽樓·其一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
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
萬裡來遊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
白頭弔古風霜裡,老木滄波無限悲。
再登嶽陽樓感慨賦詩
嶽陽壯觀天下傳,樓陰背日堤綿綿。
草木相連南服內,江湖異態欄幹前。
乾坤萬事集雙鬢,臣子一謫今五年。
欲題文字弔古昔,風壯浪湧心茫然。
次韻尹潛感懷
胡兒又看繞淮春,嘆息猶為國有人?
可使翠華周宇縣,誰持白羽靜風塵?
五年天地無窮事,萬裡江湖見在身。
共說金陵龍虎氣,放臣迷路感煙津。
傷春
廟堂無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峰。
初經上都聞戰馬,豈知窮海看飛龍。
孤臣霜發三千丈,每歲煙花一萬重。
稍喜長沙向延圖,疲兵敢犯犬羊鋒。
懷天經智老因訪之
今年二月凍初融,睡起苕溪綠向東。
客子光陰詩卷裡,杏花消息雨聲中。
西庵禪伯還多病,北柵儒先只固窮。
忽憶輕舟尋二子,綸巾鶴氅試春風。
居夷行
遭亂始知承平樂,居夷更覺中原好。
巴陵十月江不平,萬裡北風吹客倒。
洞庭葉稀秋聲歇,黃帝樂罷川杲杲。
君山偃蹇橫歲暮,天映湖南白如掃。
人世多違壯士悲,幹戈未定書生老。
揚州雲氣鬱不動,白首頻回費私禱。
後勝誤齊已莫追,範蠡圖越當若為。
皇天豈無悔禍意,君子慎惜經綸時。
願聞群公張王室,臣也安眠送餘日。
臨江仙·夜登小閣憶洛中舊遊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
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閒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臨江仙·高詠楚詞酬午日
高詠楚詞酬午日,天涯節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紅。無人知此意,歌罷滿簾風。
萬事一身傷老矣,戎葵凝笑牆東。酒杯深淺去年同。試澆橋下水,今夕到湘中。
虞美人·張帆欲去仍搔首
張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吟詩日日待春風,及至桃花開後卻匆匆。
歌聲頻為行人咽,記著樽前雪。明朝酒醒大江流,滿載一船離恨向衡州。
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
餘甲寅歲自春官出守湖州。秋杪,道中荷花無復存者。乙卯歲,自瑣闥以病得請奉祠,卜居青墩鎮。立秋後三日行。舟之前後如朝霞相映,望之不斷也。以長短句記之。
扁舟三日秋塘路,平度荷花去。病夫因病得來遊,更值滿川微雨洗新秋。
去年長恨拏舟晚,空見殘荷滿。今年何以報君恩,一路繁花相送過青墩。
註:圖片從網上下載,為陶一清的山水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