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體制機制束縛 上海大國企躍出一批「輕卒銳兵」

2021-01-18 央廣網

■上海作為國資重鎮,眾多龍頭國企需要創新型企業發揮「小快靈」的作用,充分實施激勵,把創新的速度節奏提上去;創新型企業生長在領軍企業的產業鏈供應鏈上,能夠盤活各類資源,落地創新成果,更高效地尋找市場機會

■在推動領軍企業與中小企業形成創新聯合體過程中,上海可以充分發揮資本市場作用,同時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戰略新興產業、科技創新產業投資,參與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

歲末年初,上海國資國企中頻頻傳來破繭之聲:近兩個月來,上汽集團等三方投資成立智己汽車並發布量產計劃,上海電氣風電公司宣布科創板IPO。上月18日,上汽集團旗下享道出行又宣布獲得阿里巴巴和寧德時代的戰略投資。盤點上海國資領域,還有多家從大型國企中孵化出來的創新型企業在人工智慧、新材料、生物醫療等新興行業風口加速成長,正在成為機制靈活、發展動力強勁的行業獨角獸,個別企業已在衝刺登陸資本市場。

目前,上海市場競爭類和金融服務類企業整體上市或核心資產上市企業已佔總數的2/3以上,大多數大型國有企業集團已是高度市場化、治理結構較完善的公眾公司。

然而改革並不止步於此。市場化的大型國企可以集中資源、引領創新,但面對各行各業風起雲湧的變革,上海需要更多的「輕卒銳兵」,在市場競爭的各個前沿領域中跑出加速度和快節奏。

這批新生企業的銳氣,很大程度上來自體制機制突破。2018年,上汽投資5億元成立享道出行,第一次完全以網際網路公司方式,涉足網際網路領域。在市國資委推動下,上汽集團採用「張江辦法」,將佔投資額10%的5000萬元作為期權激勵核心團隊。通常國企員工持股需要自己出資購買股權,在網際網路行業的人才競爭環境下,直接給予期權激勵,是最有效的留人辦法。

近兩年裡,享道出行作為後來者,在競爭早已白熱化的網約車領域打開局面。截至目前,其專車業務註冊用戶已經突破2000萬,覆蓋以長三角為主的20座城市,其中在上海、鄭州、蘇州、杭州、寧波五地專車市場佔有率穩居前三。

「曾經質疑聲不少,認為國企不可能在網約車市場成功。」享道出行CEO吳冰表示,如今企業在新經濟領域站穩腳跟,靠的就是體制機制激發出團隊的拼勁和創新意識。

分析人士認為,行業變革大潮中,「大型領軍企業+中小型創新型企業」的模式,可以帶來獨有的競爭優勢。 上海作為國資重鎮,眾多龍頭國企需要創新型企業發揮「小快靈」的作用,充分實施激勵,把創新的速度節奏提上去;創新型企業生長在領軍企業的產業鏈供應鏈上,能夠盤活各類資源,落地創新成果,更高效地尋找市場機會。

創業者徐松雲也是在2018年迎來事業轉機的。創業之初,他和夥伴們瞄準汽車智能制動系統,單打獨鬥摸索四年後,因汽車行業高門檻,企業一度放棄量產目標,計劃做成一家小型技術諮詢公司。

2018年8月,上汽發現了這家名叫擎度的公司,立馬投資組建上汽控股70%、核心團隊員工持股30%的創新型企業。源自市場的核心技術,對接整車廠旗下龐大的供應鏈體系,擎度科技「如魚得水」,創新技術迅速轉化為先進產品。目前,其自主研發的智能制動核心產品,已被上汽乘用車、上汽大通、上汽通用五菱、合眾、柳汽、柯尼塞格等國內外主機廠批量使用。「明年第二代和第三代產品就將大批量生產,按照目前發展趨勢,我們計劃未來三年內實現上市。」徐松雲表示。

上汽集團負責人介紹,除了享道出行和擎度科技,企業還從新能源板塊中拆分出專注氫燃料電池研發的捷氫公司,同樣配以有效的激勵方案,加快在前沿領域的技術創新與產業化,也已有了登陸資本市場的明確目標。「我們將瞄準汽車產業各個前沿方向,打造創新聯合體,培育更多能獨當一面的創新型企業。」上汽集團負責人表示。

業內專家表示,在推動領軍企業與中小企業形成創新聯合體過程中,上海可以充分發揮資本市場作用,同時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戰略新興產業、科技創新產業投資,參與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上海市國資系統正在擴大員工持股試點範圍,推進國有控股上市公司適時引進戰略投資者,實施「二次混改」。

近期,上海市政府印發《關於推動提高上海上市公司質量的若干措施》中提出,將支持上市公司通過資產重組、收購境內外資產和境內外分拆上市等方式加快產業升級,做優做強;將允許更多符合條件的外國投資者對境內上市公司進行戰略投資;將為戰略新興產業、科技創新產業的優質企業提供個性化綜合服務;將推動上海國資國企改革,發揮證券市場價格、估值、資產評估結果在國有資產交易定價中的作用,依託資本市場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

相關焦點

  • 上海大國企躍出一批「輕卒銳兵」
    、科技創新產業投資,參與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 ■本報記者 徐蒙 歲末年初,上海國資國企中頻頻傳來破繭之聲:近兩個月來,上汽集團等三方投資成立智己汽車並發布量產計劃,上海電氣風電公司宣布科創板IPO。
  • 國企民企融合發展 體制改革重點突破
    原標題:國企民企融合發展 體制改革重點突破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全會指明了中國經濟未來階段的發展方向。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正走向成熟,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的專家學者認為,未來要在推進不同所有制企業融合發展、讓「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並重和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等方面努力,實現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目標。
  • 完善機制,國企鳳凰涅槃(新國企 新起點之三:機制篇)
    這些企業自規劃、立項開始,就沒有打算讓它們參與市場競爭,因此這些企業的管理體制、結構特徵、社會定位、職工觀念都與市場經濟格格不入。   以市場化為取向的經濟體制改革開始以後,中國的國有企業面臨重大挑戰:能不能適應市場經濟?如何在市場競爭中生存和發展?   不變就死,應變求生。
  • 助力國企改革 上海國資研究院成上海首個完成混改的重點智庫
    2010年7月,在上海市國資委的支持下,上海國有資本運營研究院由上海國盛集團聯合上海社科院發起成立。10年來,上海國資運營研究院始終堅持服務國資國企改革,打造了一個國資國企改革領域的特色智庫品牌——「國資智庫」;始終堅持立足上海、服務全國,搭建了一個服務國資國企改革創新發展的綜合服務平臺;始終堅持體制機制創新,形成了一套適應新型特色智庫發展的市場化運行機制。
  • 國企混改「上海路徑」: 一批市場化聯合重組
    8家滬上國企整體上市「國有資產資本化和證券化一直是上海深化國企改革的主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國有企業研究室主任、研究員項安波在今年11月撰文指出。一批市場化聯合重組除了推進國企整體上市,上海市還以產權為紐帶,推進一批跨所有制、跨管理層級、跨行業、跨地域的重組項目,支持國有企業通過合資合作、戰略聯盟等方式,與各類所有制企業實施雙向聯合重組;鼓勵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革,鼓勵發展非公有資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業。
  • 推進國企改革攻堅,煙臺高新區探索實行「管委會+公司」體制
    今年以來,高新區大力實施「國企改革攻堅行動」,重點探索「管委會+公司」體制機制改革,以改革的方法破解難題,以攻堅的決心打通堵點,加大國資國企改革推進力度,加快形成規範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以管資本為主的國資監管體系、科學合理的國有資本布局結構。
  • 【國企改革】主題板塊投資日曆2021-01-12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的《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不久將印發實施。我們將以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為契機,再次吹響改革的衝鋒號。他表示,改革的重點領域主要包括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積極穩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充分釋放和激發基層改革活力等。
  • 上海銀行業完善科技金融服務體制機制,全力支持科創中心建設
    8月6日,上海銀保監局副局長王曉東在上海市銀行同業公會舉行的「上海銀行業服務科創企業,支持科創中心建設」新聞通氣會上介紹了上海銀保監局如何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引導上海銀行業支持科創企業發展的舉措。上海華瑞銀行副行長解強表示,華瑞作為全國首批十家投貸聯動試點銀行,深耕投貸聯動,以「風險貸款」為重點,兼顧科創生態服務,逐步形成了包括投資級盡調、專業化評審、數據化貸後、定製化產品、機制化支持在內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業務機制。
  • 廣東國企如何破局?
    專家表示,廣東國企在產業結構、市場化競爭等方面獨具特色,亟待通過深化改革、突破體制,引領技術創新,承擔國企社會責任。抓時機國企改革進入新階段2020年作為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啟動之年,業內人士分析指出,隨著《方案》落地,國企混改、重組整合、國資監管體制改革等方面將進入快速推進、實質進展的新階段。
  • 大刀闊斧推進國資國企改革
    國資國企改革事關山西轉型綜改全局,事關山西國企長遠健康發展。華遠國際陸港集團是我省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縮影。去年以來,我省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大刀闊斧,以深化國資監管體制改革為牽引,推動國資國企改革實現重大突破、根本突破。
  • 綠地新一輪深度混改揭幕 再樹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新標杆
    >(600606.SH)再次迎來發展歷程中體制機制改革的新節點、新機遇、新動力。綠地將再度扮演國資國企改革先行者、排頭兵的角色,作為「混改樣板」實現整體上市5年後,在今年全國國資國企改革提速、上海改革步入深水區背景下,率先啟動新一輪深度混改。下一步,綠地將以此作為進軍世界一流企業的全新起點,釋放新動能,加速發展,以此次引入實力戰略股東為新起點,將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創新改革,再樹深化國資混改新標杆。
  • 試點全面鋪開 國企改革「冷熱不均」
    國資委有關負責人近期表示,黨中央提出建立健全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就是要在行使好出資人法定權益基礎上,更加注重資本流動性的特點,運用市場手段、方式和機制進行監管。如今,這一監管方式的轉變正逐漸在央企到地方國企身上得到落實。  國企治理結構日臻完善,董事長「一言堂」現象被逐漸打破。
  • 深化國企改革 加快機制轉換
    半數以上實施混改,近五成企業降低管理人員佔比,「雙百行動」——深化國企改革 加快機制轉換2018年8月,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啟動實施了國企改革「雙百行動」,先後選取400餘戶中央企業子企業和地方國有骨幹企業,深入推進綜合性改革。
  • 德陽市啟動國企工資決定機制改革
    德陽市啟動國企工資決定機制改革 增強國有企業活力 提升國有企業效率
  • 深圳地鐵集團國企改革獲重大突破 4家下屬企業正式揭牌
    原標題:深圳地鐵集團國企改革獲重大突破   記者3月9日獲悉,深圳地鐵集團國企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深鐵建設、深鐵運營、深鐵置業、深鐵國際4家下屬企業正式揭牌,整體變更為獨立法人企業。
  • 國家電網、大唐集團等旗下入選企業方案敲定 國企改革「雙百行動...
    十八大以來,新一輪的國企改革不斷涉「深水區」、啃「硬骨頭」。當前複雜多變的形勢,對深化國企改革提出了新的迫切要求。今年8月,國務院國企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國企改革「雙百行動」工作方案》,決定選取224家中央企業子公司和180家地方國有企業,在2018年-2020年期間實施國企改革「雙百行動」,主要目標是在穩妥推進股權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完善市場化經營機制,健全激勵約束機制,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全面加強黨的領導、黨的建設等6個方面率先實現突破,打造一批治理結構科學完善、經營機制靈活高效、黨的領導堅強有力
  • 深度解讀丨回顧中國國有企業改革40年,「新國企」還需深化
    這個改革時期從改革開放之初一直到十四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國企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貫穿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初,大體上持續了15年左右的時間。這一時期,改革主要任務是對企業放權讓利,探索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兩權分離,試圖引導國營單位擺脫計劃經濟體制的舊觀念與行為的束縛,使它們能夠逐步適應商品化的經營環境,完成自身的企業化改造,解決了一個個國有企業進入市場的問題。
  • 湖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方向榮: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教育,多次強調要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作出系統部署。教育系統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綜合性,著力把握改革的時機、力度、節奏,蹄疾步穩地推進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一批標誌性、引領性改革舉措梯次接續、前後銜接,有力促進了教育公平,提高了教育質量,增強了人民群眾的教育獲得感、幸福感。
  • 國企掌門人解碼企業高質量發展 混改、創新成關鍵詞
    嘉賓認為,體制機制改革是實現國企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技術創新則是國企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支撐。面對大潮湧動的機遇,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推進新一輪國企改革,加快自主創新,才能真正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和創新型國家提供戰略支撐,實現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 人民日報海外版:國企混改今年大有看頭
    「在去年啟動實施第一批9家混改試點基礎上,今年3月啟動了第二批10家混改試點工作。下一步,將擴大試點規模、深化試點探索,進一步發揮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國企改革中的突破口作用。」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嚴鵬程在介紹國企混改情況時說。對此,專家指出,這一輪國企混改正加快推進,整體範圍很廣,且已形成不少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