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魯迅:31歲那年,我終於當上了公務員

2020-09-19 德瑞姆心理教育

作者|書單君

來源|書單(BookSelection)


誰是近代中國反差最大的名人?


不知道你的答案是誰,我先提名一位:魯迅先生。

在我們上學時,魯迅堪稱考場噩夢,課本魔鬼,完全是深沉苦悶的代言人。


可最近幾年,在網際網路文化中,魯迅先生又搖身一變,成了段子手。一張他夾著香菸微笑的圖片,再配上一句模仿他語氣的「金句」,就能讓人哈哈一笑。


不論A面還是B面,他都是一副洞察世事的思想者模樣,好像只憂慮國家大事,似乎自己的人生總是坦蕩順遂,沒啥可說的。



然而,在讀了一些先生的生平資料後,才逐漸發現,真正的魯迅,也像你我一樣,有過痛苦,有過身不由己,更常常陷入迷茫。

正如他自己所說:「譬如勇士,也戰鬥,也休息,也飲食,自然也性交。

戰鬥的魯迅我們看得太多,今天,我想為大家還原一個「普通人」魯迅。


褪去光環,也絲毫無損先生的形象,反而,因他在「平平無奇」中所成就之事,我們更要添上幾分敬意。


· 01 ·

「專業轉來轉去,也不知以後好不好就業」

少年時,周樹人家早已經中落衰敗,爸爸去世了,留下媽媽和他們兄弟三個。


周樹人是長子,到了要上大學的年紀,媽媽發愁了。兒子以後做什麼好呢?

思來想去,她想出了個「洋氣」的職業——水手。

倘若周母讀過惠特曼的詩集,她一定會這麼勸服周樹人:兒啊,做一個世界的水手,奔赴所有的港口。不去讀就不給生活費了。

少年周樹人尚未經濟獨立,除了聽從,也別無選擇。

出發之前,媽媽東拼西湊,攢出來8塊銀元,把他送到南京的江南水師學堂。那是周樹人第一次離開家鄉。

很可惜,闖蕩世界的美夢很快就破碎了。水師學堂裡的同學們不是整天窩在宿舍裡睡覺,就是翻牆逃課出去打遊戲。大學沒上多久,周樹人就受不了這裡不學無術的氛圍了。

更讓他受不了的是,學校裡什麼航海知識都不好好教,天天讓他們學習快速攀爬桅杆的技術。

難以想像,瘦瘦小小、還未成年的周樹人,穿著水手服,像猴一樣在杆子上爬上爬下是個什麼模樣。但顯然,那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青年魯迅>


對未來,周樹人迷茫了。

是就這麼混到畢業,還是想辦法改變一下?


思考過後,他痛下決心,輟學再戰,利用課餘時間考進了礦路學堂,轉專業學起了地質學。

考進新學校以後,周樹人才打電話給他媽說這件事情。周母聽了勃然大怒:叫你認真學習,你對得起我養你這麼多年嗎……

話音未落,聽到周樹人說,礦路學堂包吃包住,學費全免,每個月還發零花錢。周母頓時沒了什麼反對的理由,只好隨他去了。

21歲那年,周樹人以優異的成績從學校畢業,還偶然獲得一次出國去日本留學的機會。眼見著能走出國門,說什麼也要去啊。

這一回,他又放棄了地質學,跑到日本讀起了醫學院。

<魯迅(後排左)在仙臺醫科學校留學期間和朋友的黑白照合影>


送走周樹人之後,周母在家發愁:樹人這孩子,一會兒學這個,一會兒學那個,也不知以後就業前景到底怎麼樣。既然是學醫,以後回鄉開個小診所也算安穩體面。

那時的周母尚未知曉,他的兒子從醫學院畢業以後,也沒走上懸壺濟世的路。


· 02 ·

「掉進了相親的陷阱裡」


畢竟是小城市出來的青年,周樹人剛到異國他鄉時,總是免不了有些自卑和迷茫。他沉默寡言,不愛社交,因此無法融入日本人的生活,卻也不想跟其他中國留學生一起抱團玩。

他最常做的,就是賞櫻花和去書店。

可就連這樣小小的愛好,也老是被幹擾。看櫻花時,總是有成群結隊的中國留學生在樹下咋咋唬唬。

「他們頭頂上盤著大辮子,頂得學生制帽的頂上高高聳起,形成一座富士山。」看著就煩。

有時躺在中國留學生會館的房間裡看書,聽到「有一間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響得震天,兼以滿房煙塵鬥亂;問問精通時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學跳舞。』」

如此一來,周樹人更加獨來獨往了。但他已下定決心擺脫過去的自己,這時,他做了一個十分重要的決定——「天高皇帝遠,我要換髮型。」

他剪了辮子,穿上和服,決定入鄉隨俗,學會融入日本人的生活。


然而,人生總是有一些無法擺脫的無奈。

一次放暑假,他剛回到老家,母親就說:隔壁朱叔叔聽說你現在出國留學,出息了,想把他女兒介紹給你認識。你不用緊張,就是認識認識。

然而涉世未深的周樹人還不知道,古往今來,只要是父母設下的相親局,一踏進去,就別想著能出來。

於是,他就這麼糊裡糊塗地結了婚。妻子朱安不僅不識字,還裹小腳,和周樹人是完全不一樣圈層的人,連半個共同話題都找不到。

為了表示不滿,剛剛完婚,蜜月都沒度的周樹人憤然離開老家,獨自回日本去了。

望著都市街頭青春靚麗的少女們,周樹人抑鬱了。甜蜜蜜的戀愛還沒談一場,就莫名其妙地成了已婚男人。

他越想越生氣,生活便也頹廢了下去。不僅天天把自己關在宿舍裡看閒書,還染上了抽菸、熬夜、不吃早餐的惡習。


據他後來也去日本留學的弟弟周作人說:

大抵在十時以後,(周樹人)醒後伏在枕上先吸一兩枝香菸……盥洗之後,不再吃早點心,坐一會兒看看新聞,就用午飯。

如此想來,睿智如魯迅先生,也沒有逃過那一千古名句的囊括:誰的青春不迷茫。

然而,有些人永遠迷茫了下去,有些人幡然醒悟了過來。周樹人顯然屬於後者。

後來,日本有個魯迅的迷弟叫太宰治,還曾專門寫了一本關於魯迅的小說,《惜別》。寫的便是周樹人在日本留學時,從迷茫到堅定的蛻變過程。

· 03 ·

「三十而立,在家啃老」


留學生涯結束後,周樹人考慮過去德國繼續留學,但無奈家裡不是富二代,總還是需要有個人支撐經濟上的負擔。

這個擔子,自然落在了他這個當哥哥的頭上。為讓弟弟周作人繼續留在東京讀書,他只好回國開始找起了工作。

周樹人的第一份工作是當化學和生物學老師。為多掙點錢,他同時找了個翻譯的兼職。

初入職場,周樹人是意氣風發的。他每周上20多節課,不用看講義,就能把枯燥的內容講得生動有趣。生物課裡往往被跳過的「生殖系統」一章,他也能面不改色地講。

然而,當老師終究不是「講課好就行了」這麼簡單的。

面對調皮搗蛋,把硫酸往同桌脖子上蘸的學生;面對白天講課,晚上逛窯子的同事,周樹人失望了。這依然不是他想過的人生。


於是,第一份工作只幹了一年,他就辭了職,回家待業。

那年,周樹人已接近30歲。一個留學生,一心想著救國,卻為了討生活,只能做自己不愛的工作。幾次換專業,終於下定決心,棄醫從文,但在寫作上還毫無名氣,掙不到錢。

周樹人再一次迷茫了。他終於成了別人眼中碌碌無為的小鎮青年。而立之年在家啃老,不僅擔心未來毫無希望,還要面對絮絮叨叨的老媽,和完全沒有感情的妻子。

三十歲的周樹人,怎一個慘字了得。


· 04 ·

「媽,我考上公務員啦!」


人不怕一時的失意,怕的是失意時,心中沒有那一句「我的人生難道就這樣了嗎?」

躺倒的確很舒服,但再這麼躺下去,就要把「魯迅」給躺沒了。

31歲的周樹人終於痛下決心,做出一個重要決定:北漂!

事實證明,被逼到絕境裡的人,就是潛力大。周樹人不僅在北京找到了工作,而且做的還是公務員。

這下子,終於可以堂堂正正地跟媽講,讓媽出門買菜的時候,有牛逼可吹了。

這北漂公務員,他一當就是14年。


滿意嗎?也並不滿意。他在日記裡這麼描述那時的生活:

1912年4月6日 晨九時至下午四時半至教育部視事,枯坐終日,極致聊賴。

雖然安穩體面,但對於一個有救國心的好青年來說,總歸還是太無聊了。

不喜歡歸不喜歡,但他一直沒有辭職。因為這份工作有一個無法拒絕的優點——工資是真的高。

他就職以後,沒幾個月就拿到了二百二十元的薪水,後來漲到月薪三百元。放在現在,差不多是月入2萬了。這就是傳說中的活少錢多啊。

工作既然無聊,那就幹點兒自己的事。幹點兒什麼好呢?想來想去,還是寫作吧。


於是,他白天當社畜,晚上當作家,早早做起了斜槓青年。

1918年,他以筆名「魯迅」,在《新青年》上發表了《狂人日記》。這篇小說在當時引起了轟動。


看著辦公室裡的同事都在猜測這篇小說的作者是誰。周樹人悠然抿了口茶水,拿報紙遮住臉,躲在後面偷偷地笑。

於是,周樹人37歲那年,世上多了一個叫做「魯迅」的人。


· 05 ·

「中年男人第二春,甜甜愛情找上門」


出了《吶喊》《彷徨》兩本書後,魯迅徹底在當時的文壇站穩了腳跟。

可是成名後的生活,並沒有他想像的快樂。

先是家裡的弟媳婦花他的錢,住他的房,還處處和他作對。再是魯迅的思想太鋒利了,他看不慣當時文壇上的一些作家,導致被一些人聯合起來排擠。

文化圈的水還是太深了點兒。

救國夢想遲遲沒有實現,自己也落得孤獨苦悶。重重困境之下,魯迅中年危機了。

1923年秋天,受朋友邀請,魯迅到北京女子師範大學兼職當老師,想要換換情緒。沒想到,他在那裡遇到了24歲的女大學生,許廣平

<魯迅和許廣平>


42歲,功成名就,孤獨苦悶的中年男人,遇到24歲,貌美如花,青春靚麗的女大學生。一場甜甜的戀愛就此萌芽。

然而,他在愛情裡遠沒有在文學中的那種自信。要知道,一個有社會地位,家裡還有妻子的人,和大學生談戀愛,必定會遭人閒話。


面對年輕的許廣平,魯迅又一次迷茫了。

他在心裡終日拿著鮮花邊掰邊數:「追她,不追她,追她,不追她」,這一數就是兩年,挨到許廣平畢業了,他還沒下定決心。

終於,許廣平按耐不住了。

她氣得給魯迅寫信說:「能夠拯拔得一個靈魂就先拯拔一個!」那意思是,別糾結了,戀愛吧大叔!

1925年,魯迅和許廣平徹底墜入了愛河。

熱戀中的魯迅簡直找回了青春,完全不複寫作時的嚴肅深沉。


每天晚上回家以後,他的生活從寫作變成了寫情書。

在情書裡,他給女朋友取了個膩膩的暱稱「小刺蝟」。並讓許廣平稱自己歐巴……不,小白象。

每次開頭,他都要膩歪地寫道:「廣平兄,我是你的小白象呀!」

可見,魯迅先生不僅剖析國民性入木三分,連撒狗糧,也十分拿手。

1927年10月30日,「小白象」和「小刺蝟」一起結束了北漂生活。他們去往上海,開始同居。

要說情侶約會的聖地,自古以來都少不了電影院。

在上海期間,魯迅工作再忙,都要抽出空來,帶著許廣平去電影院約會。而且頻率還不低,基本隔天就去一次。

他沒有想到,自己後來太過有名,粉絲太多,大家研究完他的文學還嫌不夠,連私生活都扒了個底朝天。

日本一位專門研究魯迅的教授,寫了本以外國「迷弟」視角看待魯迅的書,《魯迅的都市漫遊》。



書裡挖出了一些讓人大吃一驚的猛料。比如,魯迅最鍾愛的電影居然是《人猿泰山》系列。

這是一部十足的好萊塢爆米花大片,講述從小被猿猴撫養長大的泰山,回到城市後和一個女人的愛情故事。

魯迅先生一身長衫,牽著許廣平,在電影院裡把《人猿泰山》看了一遍又一遍。或許,他是電影看到了自己的愛情。

他們兩人本意是想丁克,不要孩子的,但「偶失注意,遂有嬰兒」,一不小心,許廣平還是懷孕了。

1929年,兒子周海嬰出生,給孩子起的乳名,也秉承了兩人一貫的甜膩風格,叫做小紅象。

從那以後,魯迅終於潛心於文學創作,沒有再為自己的人生方向而感到苦惱了。


· 06 ·


再怎麼被後世神化,人的迷茫困惑總是相似的。但為什麼他成了魯迅先生,而大多數人都只是籍籍無名的普通人呢?

除了文學上的才能、思想上的明晰,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他面對迷茫,也有比一般人更大的勇氣。

面對大學專業的選擇,面對找不到工作,面對晚來的愛情,他先後三次陷入迷茫之中,但凡有任何一次他沒走出來,都不會有我們所看到的那個魯迅存在。


這也是大多數能從其他普通人中脫穎而出者的共同特性。

我們自然敬畏那個偉大的文豪魯迅,喜歡那個可愛的表情包之王魯迅。但那個孤獨過、思考過、愛過、生活過,陷入迷茫又勇敢走出來的「普通人」魯迅,或許更值得我們學習和尊敬。



-End-

相關焦點

  • 31歲,終於熬過了最艱難的日子,趕上了普通人的生活起點
    31歲。老家農村,十多年前家裡出了變故,父親失去自理能力長達四年,母親要照顧父親,也失去工作,全家失去經濟來源。那年我高考,弟弟隔一年高考。那年,除了父母,整個家族的人都在說女孩子讀書有什麼用,還不如去打工給家裡添點錢。那年,我開始考慮留在農村會怎樣。怎麼想都不能說服自己輟學,然後就跟舅舅借了一萬塊錢,去上了大學。
  • 「普通人」周樹人的人生抉擇
    當然,母親十分生氣,質問:叫你認真學習,你對得起我養你這麼多年嗎……。周樹人知道母親和家庭的困難,將早已準備好的理由回復道:礦路學堂包吃包住,學費全免,每個月還發零花錢。消除了母親的疑慮,母親也沒有說什麼了。周樹人開始走自己選擇的人生道路了。21歲那年周樹人以優異的成績從學校畢業,可以從事與地質有關的工作了。
  • 那年李小龍32歲,黃家駒31歲,張雨生31歲:巨星隕落,淚流成河
    1973年,年僅32歲的李小龍與世長辭。那一刻,全世界都為他心碎……32歲的我們,可能依然一事無成。但32歲的李小龍,卻收穫了100年的鮮花和掌聲!如此強烈而鮮明的反差,值得每個人用心回味。「生命不休,搖滾不滅」。黃家駒的出現,深深地震撼了華語樂壇!只可惜,當時的黃家駒,並不被這個世界所認可。
  • 魯迅25歲棄醫從文,37歲才寫出《狂人日記》,這12年裡他有多迷茫
    魯迅25歲棄醫從文,37歲才寫出《狂人日記》,這12年裡他有多迷茫   引言:魯迅先生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成就最高者,但很多人可能沒有注意到,他的文學創作時間其實並不長。魯迅先生思想深刻、文筆犀利,文章以剖析國民性著稱,被譽為民族魂,但很多人可能忽視了他自身的迷茫和困頓。
  • 魯迅,一個「失敗」的民國公務員
    事實上,魯迅直到37歲(1918年),才寫了第一篇白話小說。那麼,37歲以前的魯迅在做什麼呢?做公務員。用他自己的話說,在做「官」。辛亥革命是「海歸」們成為社會中流砥柱的一個關鍵契機。從日本回國後,魯迅是師範學校的普通化學老師,紹興一「光復」,他被委任為「浙江山(陰)會(稽)初級師範學堂監督」,也就是校長。
  • 29歲那年你在幹什麼
    靜素雅格:29歲那年,我在考博,結果沒考上。小姜:我今年正好是29歲,這一年,因為機緣加努力我擁有了第一份正式籤合同的工作,正走在再次融入社會重拾信心的路上。歷盡7年的漂泊,走過很多地方做了形形色色的臨時工,在別人慨嘆青春已開始流逝時,我的春天卻似乎才剛剛開始。愛墨墨:29歲,我考過了中級職稱,奮鬥的歲月才是最讓人刻骨銘心的。
  • 汪峰2017最新歌曲那年我五歲哪裡試聽 那年我五歲完整版歌詞
    汪峰2017最新歌曲那年我五歲哪裡試聽 那年我五歲完整版歌詞【【汪峰2017新專輯叫什麼名字 汪峰新專輯果嶺裡29號包含哪些歌曲】】  那年我五歲 - 汪峰  詞:汪峰  曲:汪峰  編曲:汪峰  那時我還是個小孩子  最喜歡的就是在樓下玩耍  有一天爸爸讓我拿起了小提琴
  • 普通人考公務員,當上正處級,有可能嗎?
    一般家庭出身,考公務員,上正處級,有可能嗎?可以肯定的告訴你,有,但前提是你要夠優秀(其實目前有的地方引入博士人才時,給的待遇就是處級待遇了),現在這個社會競爭很激烈,但是當你真的夠優秀的時候,你依然可以出人頭地。
  • 歷時31年 魯迅大辭典終於曲折問世
    這是一項艱巨的文化工程——從1979年倡議,1984年大規模啟動,2009年12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正式出版,歷時長達31年,列名為編委的25人中,至少已有7人離我們而去。然而經過種種曲折,作出了韌性的努力,一部收錄了9800多個詞條,釋文多達374萬字的《魯迅大辭典》終於問世了。
  • 對普通人來說,考公務員大概是最好的選擇!
    很多人都問過這樣的問題:我現在大學畢業,考公務員還是考研?我工作幾年了,太累了,堅持下去還是考公?我讀研之後找工作還是回老家當公務員?……這類的問題太多了,但是提出問題的大部分人,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包括我在內,都是普通人,而對於普通人來說,考公務員大概是最好的選擇了。
  • 家裡無權無勢就別考公務員?恰恰相反,公務員是普通人最好的出路
    經常看到有同學問:老師,我想考公務員,但我是普通家庭出身,家裡無權無勢,沒有任何關係,這種情況可不可以考公務員? 之所以會有這種問題出現,其實這是大家的一種刻板印象,總覺得體制內就是看關係,沒有任何背景的人就會被打壓。對此我只想說:一派胡言。
  • 魯迅曾叮囑兒子,不要做空頭文學家,兒子卻說:我只想做普通人
    看著國人麻木呆滯的神情,沉睡不奮進的鬥志,魯迅先生要用筆喚醒國人內心的愛國之情,刺激冷眼旁觀對國家淪陷事不關己人的內心,激發他們的鬥志。讓敵人不愉快,過不好,這正是魯迅「尖酸刻薄」文字的意義。魯迅是世界文件界的巨人,是戰鬥一生的「民族魂」。魯迅生前告誡後代不要做空頭文學家,他的兒子卻說,我只想做個普通人。魯迅的後代過著怎樣的人生呢?
  • 非典那年,我12歲;冠狀病毒,我29歲
    我依然清晰記得在幾年前播放的《士兵突擊》中的一句話:「好好活著就是在做有意義的事」。直到長大後的我才慢慢理解到其中的體會和含義。一年又一年在記錄著時光的印記,記錄著歲月的輪轉,記錄著你我他的年齡。2020年如期而至,今年我29歲,我在惶恐中迎來了期盼許久的2020。只是今年的2020非同尋常,是在一場新型冠狀病毒的風波中度過的。
  • 蔣淑琴老人回憶:那年,魯迅送我父親一盒礦物界標本
    礦物界標本  87歲的蔣淑琴老人這輩子最深的記憶,就是父親講述的他與魯迅先生的故事。採集標本是父親他們最喜歡上的課,一來可以玩,二來可以與先生一起交流學習上的問題,錢塘門後來成為父親回憶最多的地方。」蔣淑琴說,父親年老後經常去錢塘門追憶往事,哪裡是當年他們常出沒的地方,哪裡是採集標本最多的地方,錢塘門相當於他們植物學的第二個教室,處處留有珍貴的回憶。
  • 查慎行:高考,我復讀了31年,今天終於走上了人生巔峰!
    金庸原名其實叫查良鏞,而我的名字,叫查慎行。沒錯,我就是金庸在清朝的族祖。算是關係不是特別近的親戚吧。你們近代著名的詩人穆旦,也是我們查家的後代,怎麼樣?我們查家一直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社會好青年吧!我的老師,是你們中學歷史書上著名的黃宗羲,還有語文書上著名的桐城詩人錢澄之。怎麼樣?牛吧?
  • 魯迅曾孫女周璟馨,曾試圖進軍娛樂圈,符合魯迅的思想!
    魯迅於1881年出生在浙江紹興一個官僚地主的家庭裡,但在他13歲那年,他的原來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科舉舞弊案入獄,此後他的父親又長期患病,終至死亡,家境敗落下來。他和許廣平只有一個兒子腳周海嬰,他對海嬰的教育完全按照他於1919年寫的《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的思想來實行,儘量創造機會讓海嬰自由地成長,希望海嬰成為一個"敢說、敢笑、敢罵、敢打"的人。
  • 「談談公務員」29歲去考公務員,行不行?
    「我29歲了,我還能不能考公務員?」「我都快要邁入30了,放棄現在的職業,去考公務員,行不行啊?」「我快30了,可我還是想考公務員。」已經在社會上「馳騁」過一段時間的「職場人」,還是會對公考有很多的期待。可能已經結婚,已經有了孩子,也可能還是單身狀態,在這些人的眼中,往往都更需要一個穩定的環境,和相對自由的生活狀態。要照顧家,照顧孩子,照顧老人,也可能想要重新找回失去了一段時間的興趣愛好和業餘生活。29歲了,想重新開始,想重新規劃以後的生活,想進體制,想考公務員,所以我還行不行呢?
  • 魯迅的兒子奮鬥一生,只為成為普通人,世人太苛刻|百家故事
    周海嬰在回憶錄《魯迅與我七十年》中,他提到,自己幼時對文墨寫作不太開竅,背誦古文有時也略顯吃力。哮喘病重期間,周海嬰常常抱病在家,不能跟上老師的進度,於是便有了「魯迅之子竟連學校基本課業都跟不上」的傳言。周海嬰曾自嘲,當初母親生自己時,已經是高齡產婦,可能是因為難產,被產鉗夾壞了腦袋。言語間難掩心酸和無奈。
  • 男子8年考公務員63次 自述:當公務員是我的信仰
    29歲的河南青年孫海巖,8年來一共參加了63次公務員考試,讓人震驚。孫海巖的命運,能否像他想像的那樣,因為公務員考試而發生改變,我不得而知,但他8年63次公務員考試的「奇葩」經歷,卻難免讓人唏噓。
  • 其實我只是愛上了峨眉山上的雲和霞,像極了十六歲那年的煙花
    十六歲的那場生日宴,才是盛大的啟程。楊過不僅如約而至,還集結天下英雄,給郭襄送上了三份的賀禮。倘若媽媽先生我,再生姊姊,我學會了師父的龍象般若功和無上瑜珈密乘,在全真教道觀外住了下來,自稱大龍女,小楊過在全真教中受師父欺侮,逃到我家裡,我收留了他教他武功,他慢慢的自會跟我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