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每天都在寫詩,為何卻被吐槽附庸風雅,搞笑之作?

2021-01-09 詩詞風月樓

中華詩詞在先秦的時候,就已經是一種有節奏、有韻律並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種語言藝術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學形式。到了盛唐時期,就出現了嚴格的格律韻腳、凝練的語言、綿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豐富的意象是中華詩詞美之所在,是中華數千年社會文化生活的縮影。

縱觀歷史,文壇上的詩人百舸爭流,留下了無數千古詩篇。那麼我國留存詩作最多的詩人是誰呢?史上寫詩最多的人,不是陸遊,也不是楊萬裡,更不是李白杜甫,而是聞所未聞的乾隆皇帝。我們都知道詩詞除了文人墨客喜歡之外,還備受統治者推崇,尤其是清朝的乾隆皇帝,對詩詞更是痴迷至極。乾隆皇帝一生寫詩43630首詩,按乾隆活了88年來算,平均每天寫1.3首詩,這是什麼概念?

整部《全唐詩》收入了2200多位詩人的詩,也才48000多首。陸遊被稱為詩神,流傳下來的詩詞也就9000多首,楊萬裡據說寫了10000多首,但還是比不上乾隆皇帝。在數量上,乾隆皇帝可謂一人獨領風騷。乾隆每天都在寫詩,為何卻被吐槽附庸風雅,搞笑之作?我們來看看乾隆皇帝的幾首詩詞:

1.《詠花》

一朵兩朵三四朵,五朵六朵七八朵。

九朵十朵十一朵,飛入草叢都不見。

2.《詠城牆》

遠看城牆齒鋸鋸,近看城牆鋸鋸齒。

若把城牆倒過來,上邊不鋸下面鋸。

3.《新娘》

樓下鑼鼓響叮咚,新娘羞坐花轎中。

今日洞房花燭夜,玉簪剔破海棠紅。

4. 《黃瓜》

菜盤佳品最燕京,二月嘗新豈定評。

壓架綴籬偏有致,田家風景繪真情。

5. 《除夕》

此日乾隆夕,明朝嘉慶年。

古今難得者,天地錫恩然。

父母敢言謝,心神增益虔。

近成老人說,雲十幸能全。

看完這五首詩,至於乾隆皇帝的水平怎麼樣,大家應該都心知肚明。但乾隆皇帝寫詩的熱情,是值得我們佩服的。有事寫詩,沒事也寫詩,登樓寫詩,吃黃瓜也寫詩,關鍵是上廁所也寫。縱橫古今,也許只有他對寫詩如此痴迷了。

雖然乾隆皇帝的詩詞在數量上獨領風騷,但有一個殘酷的事實,就是寫的雖然多,可經典流傳後世的,幾乎一首都沒有。這是不是很尷尬呢?

不過調侃歸調侃,乾隆的文化造詣不能被他絕大多數的打油詩給完全掩蓋的,雖然沒有流傳開來,但還是有不少寫得不錯的詩。

相關焦點

  • 乾隆為什麼這麼鍾情於印章呢?附庸風雅的皇帝為何喜歡狂蓋章!
    歡迎來到百家號《淡描餘音不散》,今天我們講的是:乾隆為什麼這麼鍾情於印章呢?附庸風雅的皇帝為何喜歡狂蓋章!當今有不少人都喜歡收藏,像古玩啊,名畫啊,收藏家們不僅收藏這些不僅是為了附庸風雅,更重要的是這些東西還可以升值,在我國的歷史上也有這麼一個皇帝,特別喜歡收藏東西,那就是印章,這個皇帝就是乾隆。
  • 中國歷史上寫詩最多的皇帝,沒有一句流傳於世,金庸都忍不住吐槽
    中國封建社會的許多帝王,從小接受名師教導,文韜武略那肯定都是必須的。在古代詩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無論是文人墨客還是皇宮貴族,胸中沒有點墨水,實在是讓人看不下去。在中國歷史上,有一位皇帝就寫了43630首詩。可以算得上是寫詩最高產的了,但是質量卻不咋地,他就是乾隆皇帝弘曆。
  • 乾隆寫詩4萬首,卻無一首流傳!乾隆為何要寫這麼多詩?
    乾隆活了89歲,如果刨去9年的童年時間,那麼算寫詩80年的話,即29200天。一生寫詩4萬首,平均每天就要作詩1.37首。需要注意的是,乾隆還要泡妞、治政、旅遊等,可謂日理萬機,能寫出這麼多詩,絕對是勞模。然而,這裡卻有一個很諷刺的話題,即:乾隆寫詩4萬首,卻沒有一首流傳下來。
  • 乾隆皇帝附庸風雅,給鞋店老闆寫下一副對聯,居然文採飛揚
    今天我和大家聊聊古書上記載的名人對聯故事,雖然這些故事多數都是牽強附會,但我姑妄言之,大家姑妄言之,主要還是以欣賞對聯為主。第1個故事。話說當年乾隆皇帝喜歡微服私訪,還喜歡附庸風雅,寫寫詩寫寫對聯。要不然,為啥說乾隆是留下詩歌最多的皇帝呢?話說有這麼一個春節,乾隆又出去微服私訪了。當時家家戶戶門口都掛著對聯,看上去還挺熱鬧的。
  • 乾隆皇帝寫四萬多首詩歌是什麼心態
    其實這也不足為奇,乾隆皇帝寫詩歌那是出了名的爛,那他一生,寫這麼多詩歌,四萬多首,什麼概念,乾隆皇帝是一位高壽之人,活了87歲,儘管如此高壽,一年有365天,87*365=31755天,那麼,就算他一出生就開始寫詩,平均每天寫1.37首詩歌,你嚇著沒有,那乾隆皇帝一生寫這麼多詩歌,他究竟抱著是什麼心態呢?
  • 乾隆一生寫詩40000多首,在文學史上卻沒有一席之地
    網友吐槽乾隆的詩是打油詩。乾隆一生作詩4萬多首不如康熙12個字:「俯仰無愧天地,褒貶自有春秋」不錯了,人家寫了4萬多首詩,沒有一首要你們背誦的。乾隆一生作詩4.5萬餘首,成為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上寫詩保存下來最多的人。
  • 大文青乾隆皇帝 寫詩四萬首 為何被流氓 和尚秒殺
    紀曉嵐出恭一次,乾隆帝作詩四首。某乎上有人如此調侃愛新覺羅·弘曆。確實,乾隆皇帝寫詩,那叫一個快,人生八十九年,寫詩四萬餘首。平均每年近四百五十首,每天一首多……李白鬥酒詩百篇,太白大才子比起他,就速度來講,連提鞋都不配。
  • 「附庸風雅」最初並非貶義詞
    今天所使用的「附庸風雅」這個成語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貶義詞,用來貶低用文化裝點門面的人,比如常常稱那些暴發戶暴富之後購買書畫的行為為「附庸風雅」。可見文化這東西是人人都追求的,人人都要顯得「有文化」,前幾年北京曾經流行過「沒文化」的口頭禪,傷了很多人的自尊。如果明明沒有文化,偏要裝得有文化,這就叫「附庸風雅」。
  • 詩仙白居易與乾隆:寫詩都易懂,然而大不同
    唐宣宗寫白居易的:「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白居易的詩老嫗能解,眾所周知。這說法出處,是宋朝僧人惠洪的某段話,想吐槽唐末詩風太通俗。
  • 盤點歷史上著名的搞笑詩!從頭笑到尾!有人寫的還不如小學生!
    《詠雪》作者:乾隆一片一片又一片,兩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飛入蘆花都不見。說道歷史上那些搞笑的詩,就不得不提到乾隆,乾隆的文採真的不怎麼樣,但是他又特別喜歡寫詩,一生大概寫了四萬首詩,平均每天都要寫一首!但沒有一篇是語文書上的必背古詩!可謂是悲劇!
  • 附庸風雅一詞的由來,明清時期知識分子為何熱衷附庸風雅裝飾門面
    附庸風雅的由來附庸風雅一詞出自清朝李寶嘉的小說《官場現形記》第四十二回:「歡喜便宜,暗中上當,附庸風雅,忙裡偷閒」。附庸和風雅兩個詞本是單獨分開來使用的,在詞語解釋裡,附庸在古代指附屬在諸侯大國下面的小國,引申為從屬的地位或依賴的關係 。
  • 乾隆寫了四萬多首詩,為何網民知之甚少:哪是寫詩,完全是垃圾
    如果我們把所有古代詩人一生寫詩的數量排行,一個乾隆皇帝就能幹掉所有對手。乾隆活了89歲,平均每年寫400多首歌。清人趙翼在《露簷雜記》一書中,記錄了乾隆詩詞的趣事。乾隆上過一次廁所,閒暇時寫了四首詩。用今天的話來說,乾隆是寫詩的「真愛」。
  • 乾隆眾多兒子,取名都帶有「永」字,為何只有令妃的小十五不一樣?
    乾隆眾多兒子,取名都帶有「永」字,為何只有令妃的小十五不一樣? 《延禧攻略》給我們一個幽默、調皮、搞笑的風格。還有就是給我們演繹了一個非常可愛的乾小四。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乾隆的兒子都是「永」字輩的,但是唯獨只有令妃的兒子不一樣!大家都知道在歷史上,乾隆對玉器非常痴迷。
  • 「寫詩狂魔」乾隆,為何我們很少讀過他的詩
    可以說非常多了,被稱為「寫詩狂魔」。可是他的產量雖高,我們所知道的、經典的詩,卻幾乎沒有。這是為什麼?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詩的質量不好、精品少。從古至今能夠留下的、為我們所學習的詩詞,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特徵,詩文精美,含義深刻,韻味悠長。無論他們或豪放、或婉約……。而乾隆的詩,先讓我們欣賞算是萬首詩中,比較押韻的一首。「一片一片又一片,兩片三片四五片。
  • 乾隆皇帝一生寫詩4萬多首,數量堪比全唐詩,學者:水平都不高!
    按照乾隆皇帝88年的壽命計算,假如他從8歲開始寫詩,共寫了80年,也就是29200天,再算上每四年出現的一次閏年,又可增加20多天。29220天寫41836首詩,這樣計算的話,乾隆皇帝平均每天至少要寫大約1.5首,而作為日理萬機的皇帝,又喜歡下江南的乾隆,似乎不大可能每天都有空奮筆,所以,有學者認為他的詩應該有相當一部分為別人代筆之作。
  • 船夫給乾隆出一對聯,乾隆:對不上,紀曉嵐:對不上
    想必大家都知道,乾隆不僅是一個風流皇帝,而且還是一個喜歡附庸風雅的人。他晚年自詡為十全老人,誇讚自己文治武功都遠超先賢。除了軍事上的成就外,乾隆一生還作了大概39340首詩。很多人看到這估計會有點懵,乾隆一個人就能作這麼多詩?事實上他還真就作了這麼多。
  • 乾隆皇帝寫詩數量驚人,原來皇帝也請了槍手,這些詩不都是他寫的
    乾隆好大喜功的性格,乾隆自幼天資聰穎, 也勤奮好學,決定了他在任何地方都要把自己的影響力擴大,漢文修養也很高,受其相父的書畫樣樣精通。乾隆又是一個愛慕風雅的皇帝,在很多場合,他喜歡寫文作詩以抒胸臆。相對比起寫文章,乾隆皇帝更加喜歡做事,因為作為一國之君,他要處理國家事務,做文章要花費的時間可就更加長、精力也就更加多,作為國家領導人主要時處理國家政務而不是吟詩作對啊,所以乾隆皇帝選擇了一個便於抒發他文學愛好的辦法,那就是寫詩。
  • 乾隆真是敗家子嗎,乾隆的詩詞到底是什麼水平
    人們對於乾隆的爭議也越來越大。主要集中兩點。一是乾隆帝是個敗家子,坐享其成,沒有功勞。二是乾隆帝附庸風雅,一生雖說作詩無數,但是全部是垃圾。首先說到乾隆帝的功勞,我們還是不能夠忽視。乾隆帝還是有功勞的。
  • 黃公望灑脫的《富春山居圖》,吳洪裕的惜畫如命,乾隆的附庸風雅
    《富春山居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偉大的中國山水畫作,元代畫家黃公望的紙本畫作,一半收藏在浙江省博物館,一半收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用任何的華麗辭藻形容她都不為過,集文人畫作之大成,山水畫作的巔峰。而富春山居圖中的山水仿佛就是有生命的,陰陽相濟的,這是中國人追求的美,山水合一,天人合一的和諧之美。《富春山居圖》的畫作無疑是登峰造極的,黃公望的手法當然也是登峰造極的,過多的技巧點評並不是那麼專業,也不必去品評,因為她的歷史地位已經決定了,所以關於這幅畫的故事,從三個人講起:畫者本人黃公望、清代收藏家吳洪裕、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
  • 乾隆寫詩有多爛,看了一眼爛J子
    他是大清CEO乾隆皇帝。乾隆一生寫下四萬三千多首詩,這是個什麼概念。要知道,唐詩是我國詩歌發展的巔峰,《全唐詩》收錄兩千多位詩人,共四萬八千多首詩。乾隆一人就寫了四萬多首,他一個人寫的詩的數量,差點趕上《全唐詩》了。按乾隆活了88年來算,平均每天寫1.3首詩。不可謂不勤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