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安市加強法治文化陣地建設助力鄉村社區治理

2020-12-16 河北新聞網

在楊各莊鎮雞鳴莊村的平安法治長廊前,村民張大爺舉起大拇指說:「法治長廊給咱們送來了法律知識,這法治長廊建得漂亮,我給你們點讚。」這是遷安市法治文化陣地建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全市22個法治文化陣地迅速崛起,為鄉村社區治理提供了強有力的法治保障。

堅持科學謀劃,做好規劃設計。近年來,遷安市全力推進依法治市、平安遷安建設,堅持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意識深化依法治市實踐。市司法局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將法治文化陣地建設納入重點工作,統籌推進法治文化陣地建設。一是突出特色,建設陣地。將有形的法律條文變為無形的薰陶,使轄區群眾在休閒娛樂的同時潛移默化學習法律知識,感受濃厚的法治文化。二是統籌布局,因地制宜。法治文化理念建設堅持與自然景觀、鄉風民情和地域實際相結合,發揮法治文化陣地服務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三是點面結合,逐步推開。注重示範引領,輻射帶動周邊,點面結合,逐步打造區域性法治文化陣地。現在,全市已建成22個法治文化陣地,法治宣傳陣地進一步鞏固,真正實現「一鎮一品」、「一村一韻」,以穩固的法治陣地,永葆為民初心。

顧根本抓關鍵,豐富法治內容。提升法治文化品位,增強法治文化的滲透力、引導力和感召力,法治內容是關鍵。一是憲法宣傳引領。突出憲法作為根本大法的重要地位,將憲法宣傳作為核心重點,憲法元素、憲法文化常識擺在了各個法治文化陣地的突出位置。二是重視新法速遞。時刻關注新法的制定、修改,確保第一時間宣傳,擴大關注度,提升知曉率。三是綜合法律宣傳。緊盯未成年人保護、農村土地承包、婚姻家庭、繼承等領域,將群眾關注的內容及時展現出來,以滿足群眾的法治文化需求。

創新宣傳方式,解決實際問題。一是法治宣傳進農村,針對農村法律知識匱乏,法律意識淡薄的現狀,持續開展法律宣傳進農村活動,將法治文化送到鄉村集市、田間地頭和群眾家門口。引導群眾遇事找法而不是找人,解決問題靠法而不是靠訪,提升農村法治文化基礎。二是社區治理解難題。針對民生痛點,善於讓法治在社會治理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開展小區物業管理專項整治,直指社會治理難題,破解群眾生活的小煩惱。通過專項整治,有4個社區物業糾紛得到化解,群眾得到的是優質的服務、優美的環境和舒暢的心情。三是綜合服務不間斷。堅持法治宣傳、社區治理和矛盾化解同頻共振系統推進,破解社區治理難題。濱河法治廣場定期邀請專業律師到社區解答居民的法律問題,配合物業調解委員會和物業巡迴法庭,建立了完善的物業領域多元糾紛解決機制。

來源:遷安市人民政府網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相關焦點

  • 加強鄉村法治文化建設
    今年3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印發的《關於加強法治鄉村建設的意見》指出,「加強黨對法治鄉村建設的領導,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著力推進鄉村依法治理,教育引導農村幹部群眾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走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體現新時代特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鄉村之路,為全面依法治國奠定堅實基礎。」
  • 鹽都「三區聯動」推進法治文化陣地建設
    >begin--> 鹽都區司法局將法治文化建設與營造基層治理法治化氛圍相結合,以社區、景區、校區為中心,「三區聯動」點燃基層法治陣地建設引擎,豐富「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載體,讓法治文化有形態、有生氣、有活力。
  • 甘肅:擘畫法治鄉村建設藍圖 引領美麗鄉村華麗蝶變
    《意見》提出的主要措施共10大部分41條,涉及法治鄉村建設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完善涉農領域立法、完善涉農領域立法、強化鄉村司法保障、加強鄉村法治宣傳教育、完善鄉村公共法律服務、健全鄉村矛盾糾紛化解機制、深化平安鄉村建設、推進鄉村依法治理、加強基層基礎建設、深化法治鄉村示範建設等。
  • 串珠成鏈,法治文化陣地向基層全域滲透延伸
    ,激發了各級普法成員單位參與法治文化陣地建設的熱潮。,協調有關部門共同推進創建深入開展,助力提升法治化管理水平。▲四會市彩虹行動送法進社區活動▲廣寧縣周其鑑紅軍中學開展民法典朗誦活動密布星星推動法治文化陣地向基層滲透延伸▲德慶縣孔廟金融法治教育基地我市各縣(市、區)高度重視,結合文明創建、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振興等中心工作
  • 【揭陽市農業農村局】著力推進法治建設 助力護航鄉村振興
    」普法責任制要求,緊緊圍繞全市「三農」中心工作,加強部門幹部學法用法教育,推動普法工作向基層和農民延伸,提升幹部職工的法治思維和依法行政能力,夯實了農業農村普法根基,在法制軌道上助力鄉村振興。各級農業農村部門緊抓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機遇,以鄉村法治文化陣地建設為抓手,在建設美麗鄉村的過程中主動融入法治元素,不斷推動普法向縱深發展,群眾自覺守法自發開展清拆行動;在全市美麗鄉村建設現場,各具特色地設置了法治宣傳欄、警句格言、普法標語等彩繪,廣泛宣傳政策、法律法規、掃黑除惡、美麗鄉村建設等與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讓群眾在建設美好家園的同時就能接受法治文化的薰陶,切身感受到法治文化的精神力量
  • 華亭:加強社區服務陣地建設
    華亭:加強社區服務陣地建設每日甘肅網11月4日訊據平涼日報華亭報導 華亭市高度重視社區陣地建設,著眼謀長遠抓規劃、「全達標」抓提升、「全覆蓋」抓建設、「智慧化」抓升級,積極投入大量的財力、物力,推動社區建設理念、規模提檔升級。
  • 普洱:在探索中逐步推進法治鄉村建設
    本網訊(記者 商有鋒 朱瓊芬)法治鄉村建設,既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和根本保障。自景東縣委、政府部署「法治鄉村」建設任務以來,景東縣曼等鄉積極探索,迅速組織,聯合多方力量,多措並舉,大力推動創建工作全面開展。
  • 餘姚市舉行「王陽明法治思想研究沙龍」,推進餘姚特質法治鄉村建設
    本次文化沙龍由余姚市司法局、市社科聯主辦,市陽明文化書院、市良知文化公益宣講團承辦,浙江大學許為民教授主持。餘姚市司法局、市民政局,良知文化宣講團和有關法律人士共20多人參加。「王陽明法治思想研究」沙龍講座分別由余姚市社科聯楊鵬飛副主席、餘姚市委黨校黃信良副教授主講。
  • 中國新聞社|廣西玉林:激活基層治理內生動力 法治鄉村建設顯成效
    【法治鄉村建設基層行】系列報導 「平安亭」、「和諧亭」、法治宣傳長廊、法治主題公園……走進廣西玉林市容縣容西鎮祖立村,村道、村委以及村民的房前屋後,法治元素隨處可見,法治文化讓這個美麗的村莊「內外兼修」。
  • 新時代「楓橋經驗」助推法治鄉村建設
    近年來,各地政法機關加強法治鄉村建設,不斷健全鄉村矛盾糾紛化解和平安建設機制,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努力將矛盾化解在基層,加強訴源治理,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矛盾糾紛就地化解「今天不出點血,就出不了這口氣。」
  • 關於加強基層黨組織基本陣地規範化建設的意見
    基層黨組織基本陣地是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要載體。為進一步提升基本陣地規範化建設水平,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根據中央《關於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意見》和省委《關於加強城市社區治理與服務的意見》《關於加強農村社區治理與服務的意見》精神,現就加強基層黨組織基本陣地規範化建設提出如下意見。  一、明確總體要求  1、指導思想。
  • 江津:打造「六治大院」探索法治鄉村建設新模式
    其次,要看受傷情況,一般的傷,出院後就可以協商賠償,如果受傷嚴重符合評殘,那要評殘後按照等級進行賠償......」這個對話發生在1月13日江津區永興鎮黃莊村李家灣「六治亭」召開的法治懇談會上。為探索基層治理新模式,推進「法治鄉村」建設,護航鄉村振興。
  • 汝州:將法治元素融入當地生活 打造特色法治文化陣地
    藍天白雲下,剛剛又建成的幾處法治文化陣地,像盛開的花朵,為「汝瓷藍」增添了無限生機和活力。9月15日,幾位學唱戲的老人、一群嬉戲的小孩、兩三個帶孩子的婦女,正在汝州市法治文化長廊裡自娛自樂。法治文化陣地+休閒娛樂場,是汝州市打造的法治文化長廊的特色。
  • 四川:強化宣傳教育 建設法治文化
    加強組織領導和保障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成立了由廳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各處室(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推進全面依法治省領導小組和「七五」普法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組織領導全省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的法治建設和普法治理工作。一是認真研究部署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 濟寧法治文化建設特色鮮明 遍地開花
    近年來,濟寧市持續加大法治文化建設力度,尤其是把儒家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法治文化相結合,摸索出一條傳統文化構建當代價值,法德並舉創新社會治理的法治文化建設之路。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在提升司法權威的同時弘揚法治文化。法德文化廣場遍地開花將法治文化陣地作為法治教育宣傳的重要載體和直觀體現,堅持高起點規劃、高速度推進、高標準建設各級法治文化廣場和法治宣傳教育中心,著力打造公共法治文化陣地。
  • 基層治理中的文化力量——關於「發揮優秀傳統文化在基層治理中的...
    我們認為,推進「三治融合」除了要扎紮實實做好法治這篇文章之外,在德治、自治中要善於更好地運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使之在基層現代化治理中發揮應有作用,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凝聚人心,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建設和美社會環境。  高度重視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作用。
  • 周繼業在法治文化與社會治理交流研討會上強調 當好社會治理「智囊...
    省政協副主席、省法學會會長周繼業出席「法治文化與社會治理」交流研討會, 要求全省法學會積極參與法治文化與社會治理,把握方向,當好法學研究「領路者」;聚焦重點,當好社會治理「智囊團」;搭建平臺,當好法治文化「宣傳員」;紮根基層,當好人民群眾「貼心人」。
  • 鄉村治理看寧波:餘姚全力打造鄉村振興示範區
    如今,餘姚正在打造全國鄉村振興示範區的新徵程上,大步向前。  探索「三治」融合 助力治理創新  當下的農村正經歷全方位變遷,對鄉村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因地制宜,尋求適用於鄉村的治理途徑和方法,成為各地幹部群眾新的期盼。  餘姚也不例外。社會治理需要德治,也需要法治和自治。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江蘇常州:「法治」護航鄉村振興高質量
    馬鞍村的變化,是常州近年來在新農村建設中把推進基層自治、法治、德治作為法治鄉村建設著力點,進一步深化基層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創建,努力提升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個縮影。提升了法律在鄉村的普及度,就會出現越來越多像馬鞍村這樣在善治之下越來越和諧富裕的村莊。
  • 書寫普法新畫卷 落筆基層微治理
    、省關於法治鄉村建設的決策部署,堅持以法治思維引領鄉村治理,以「法治+」為抓手,把法治融入到生態文明、平安建設和文明風尚,奮力書寫普法新畫卷,推動基層依法治理。書寫「法治+生態文明」畫卷,構建美麗宜居鄉村市委組織部、市美麗鄉村建設辦、市司法局、市法宣辦通過出臺《關於在全市省級中心村推進法治宣傳教育工作的意見》,統籌法治宣傳教育陣地建設,實施「三個一」工程,把法治元素融入到美麗鄉村建設,實現鄉村法治教育陣地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