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楊各莊鎮雞鳴莊村的平安法治長廊前,村民張大爺舉起大拇指說:「法治長廊給咱們送來了法律知識,這法治長廊建得漂亮,我給你們點讚。」這是遷安市法治文化陣地建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全市22個法治文化陣地迅速崛起,為鄉村社區治理提供了強有力的法治保障。
堅持科學謀劃,做好規劃設計。近年來,遷安市全力推進依法治市、平安遷安建設,堅持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意識深化依法治市實踐。市司法局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將法治文化陣地建設納入重點工作,統籌推進法治文化陣地建設。一是突出特色,建設陣地。將有形的法律條文變為無形的薰陶,使轄區群眾在休閒娛樂的同時潛移默化學習法律知識,感受濃厚的法治文化。二是統籌布局,因地制宜。法治文化理念建設堅持與自然景觀、鄉風民情和地域實際相結合,發揮法治文化陣地服務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三是點面結合,逐步推開。注重示範引領,輻射帶動周邊,點面結合,逐步打造區域性法治文化陣地。現在,全市已建成22個法治文化陣地,法治宣傳陣地進一步鞏固,真正實現「一鎮一品」、「一村一韻」,以穩固的法治陣地,永葆為民初心。
顧根本抓關鍵,豐富法治內容。提升法治文化品位,增強法治文化的滲透力、引導力和感召力,法治內容是關鍵。一是憲法宣傳引領。突出憲法作為根本大法的重要地位,將憲法宣傳作為核心重點,憲法元素、憲法文化常識擺在了各個法治文化陣地的突出位置。二是重視新法速遞。時刻關注新法的制定、修改,確保第一時間宣傳,擴大關注度,提升知曉率。三是綜合法律宣傳。緊盯未成年人保護、農村土地承包、婚姻家庭、繼承等領域,將群眾關注的內容及時展現出來,以滿足群眾的法治文化需求。
創新宣傳方式,解決實際問題。一是法治宣傳進農村,針對農村法律知識匱乏,法律意識淡薄的現狀,持續開展法律宣傳進農村活動,將法治文化送到鄉村集市、田間地頭和群眾家門口。引導群眾遇事找法而不是找人,解決問題靠法而不是靠訪,提升農村法治文化基礎。二是社區治理解難題。針對民生痛點,善於讓法治在社會治理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開展小區物業管理專項整治,直指社會治理難題,破解群眾生活的小煩惱。通過專項整治,有4個社區物業糾紛得到化解,群眾得到的是優質的服務、優美的環境和舒暢的心情。三是綜合服務不間斷。堅持法治宣傳、社區治理和矛盾化解同頻共振系統推進,破解社區治理難題。濱河法治廣場定期邀請專業律師到社區解答居民的法律問題,配合物業調解委員會和物業巡迴法庭,建立了完善的物業領域多元糾紛解決機制。
來源:遷安市人民政府網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