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寄,蜀地光景

2021-01-16 8HOURSLIFE

人生如寄一詞我最早是在梁實秋先生《雅舍》一文中看到的,當時尚且不能解出其中意味,只道是喜歡的,而今細細想來,或許也是一種緣分。


梁實秋先生《雅舍》一文本就有意描寫蜀地光景,而今念起四川,我用起「人生如寄」四字,恐驚擾先賢,卻又想以蜀地兒女的角度,來描一幅蜀地光景圖,願先生在天有靈不要怪罪我唐突才好。



四川,簡稱"川"或"蜀",我偏好三國魏蜀吳,故常稱之為蜀地。


蜀地曾有李太白《蜀道難》在先,地形複雜我就不過多贅述了,只簡要說說四川地貌條件吧,四川地貌以山地為主,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高原4種地貌類型,地形多樣,自然風光也是各不相同的,且請聽我慢慢說來。


如果作為一處旅遊盛景,則更是美妙得不能自已。若是有一顆不服安逸的心,那我想,四川是一個足夠好的去處。



作為旅遊聖地的四川省內有一處世界自然遺產、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且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環境優美尚在其次,關鍵是其原始的生態環境令人嘆為觀止。


由雪山、森林、湖泊組合的神妙、奇幻、幽美的自然風光常讓遊客們流連忘返。


這是一個五彩斑斕、絢麗奇絕的瑤池玉盆,一個原始古樸、神奇夢幻的人間仙境,一個不見纖塵、自然純淨的「童話世界」!它,就是九寨溝



《峨眉郡志》有雲:"雲鬘凝翠,鬒黛遙妝,真如螓首蛾眉,細而長,美而豔也,故名峨眉山。"是了,接下來要介紹的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峨眉山。


峨眉山以其秀麗的自然風光和神話般的佛教勝跡而聞名於世。她古雅神奇,巍峨媚麗。其山脈綿亙曲折、千巖萬壑、瀑布溪流、奇秀清雅,故有"峨眉天下秀」之稱。是為蜀地一奇景。



李白貶謫入蜀,蜀道之難寫得酣暢淋漓,蜀道在許久之前或許真如他描繪的那樣「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十分艱難與坎坷。這大概是取決於四川獨特的地理位置。


四川省地跨青藏高原、橫斷山脈、雲貴高原、秦巴山地、四川盆地等幾大地貌單元,地勢西高東低,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只是不同的地形地勢總會有不同的風土人情,對此,我恐有千言萬語想要傾吐出來。



蜀都燈會」、「自貢燈會」、「成都花會」、「樂山龍舟節」、「廣元女兒節」、「眉山東坡節」、「都江堰放水節」、「瀘州名酒節」、「南充絲綢節」、「閬中名醋節」、「新都木蘭會」、「望叢賽歌會」、「金堂月光會」、「彭山壽星節」等都是獨具四川特色的節會,年歲尚淺的我未曾一一觀望,只是心中早已心存嚮往。歲月還長,總有一朝我是會看盡蜀地風採。而今所重,是求識而歸,為蜀地添彩,為這親愛的土地劃上一筆我的痕跡。

 

大抵是蜀地風光太美,我不禁絮絮談了這麼多,這是這蜀地的光景絕不在僅僅存在於我這淺薄的文字中,她的秀麗美妙,我的拙筆寫不出她千分之一的美麗,若你有意前往蜀地週遊一遭,我想流連忘返嘆為觀止都是實屬正常的,蜀地是天然未琢的瑰寶,也是實實在在的巍峨壯觀。人生匆忙一旅途,更應該多見識一些風景。



哪怕人生如寄,我來這世間只匆匆一遭,投身於蜀地仍使我愜意,蜀地母親予我的這些光景,就是明天不見光明,我也甘之如飴,可是我又是那麼抗拒,我還有數十年光陰,如若不能,不能長久睜眼凝望這片土地,那比失掉生命更加可怕。


我的蜀地,我只想數十年如一日的待在你的懷裡,像一個長不大的孩子,渴求蜀地給我的愛撫而已,踏遍萬水千山,總有一地是故鄉。我的蜀地呵。





相關焦點

  • 人生如寄
    人生如寄。 原來如此。如此。突然想到白居易的兩句詩:「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讓人哭完了發呆,這是白樂天最悲哀的兩句詩了。真是悲哀。真切而深沉的悲哀。匆匆世間,我們皆是過客。生死茫茫,至親至愛,總有這一天,都不能免。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佛家還有云:一剎便是永恆。人生如寄,如浮萍。
  • 《陳情令》之含光君:人生如寄
    所以在種種迷霧揭開以後,魏無羨終於明白了他的行動他的心,那麼隔空說出「藍湛,敬你,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他目光如平湖,只心裡默默念出幾個字「無他,問心無愧而已。」即使一再因為魏無羨而做出驚人之事,也只是「我並未覺得欠你,理應如此。」問心無愧而已呀。含光君,好到不大真實,好到可以令人流涕。人生如寄,他是對自己珍重,也對心靈鄭重的人。
  • 人生如茶,一歲有一歲的光景
    有人說「人生如戲,全靠演技」,感慨的是世界的不真實。又有人說「人生如棋,落子不悔」,說的是人生走的每一步都算數,沒有後悔藥可以吃。但杯小茶認為,人這一生與茶也有許多的共同點。人生如茶,不能讓所有人喜歡,但也不會讓所有人討厭。
  • 人生如寄,誰與共孤光
    世間萬事,恍如一場大夢,凡塵點滴,皆如白駒過隙,雪後飛鴻,人生在世,經歷了幾度新涼的秋天?冷落深秋,夜漸至,晚風拂動樹葉,發出悽涼的聲音,響徹在迴廊裡。臨鏡對望,看看自己,眉頭鬢上 又添了幾縷銀絲。想起,《記承天寺夜遊》中的句子:「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在這樣的夜裡,都是一樣的月,只是不一樣的人,不一樣的心緒。「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 張鵬:人生如寄——漢末魏晉文人的生死斷言
    《秋山》云:「人生無幾何,如寄天地間。」東坡云:「人生如寄耳,嶺海亦閒遊。」多用此事雲。[3]  兩則詩話中都提到了蘇軾詩文多用「人生如寄」一語。眾所周知,東坡素以達觀泰然名世,而這種語言偏好卻恰好從另一個角度鮮明地透射出他內心中一份凝固的隱秘,那是一種關乎生命的無奈與惆悵。以蘇軾為支點向上推溯,我們能夠發現這種刺目摧心的生命意識直接導源於漢末魏晉間文人的思想。
  • 賈島:苦吟詩人的蜀地低吟
    權貴們一心想把詩名大盛的賈島請出京城,以求少生事端,便用進士及第的待遇「破格重用」,用一個九品微官將這位不合時宜的大詩人打發到蠻荒之地,使其永離京師,遠離群體。對於四川,賈島並不陌生。長慶三年(823年),蹭蹬科場十年的李餘登進士第旋返故鄉成都,賈島寫詩《送李餘及第歸蜀》送上祝福:「知音伸久屈,覲省去光輝。津渡逢清夜,途程盡翠微。雲當綿竹疊,鳥離錦江飛。
  • 人生如寄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人生如寄,寄:寓居,暫住。指人的生命短促,就象暫時寄居在人世間一樣。出自:南朝 梁 蕭統《古詩十九首 驅車上東門》:「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近義詞有:人生若寄,反義詞有:人壽年豐,人生如寄是中性成語,主謂式成語;可作賓語、補語;指人的生命短促。
  • 人生如寄,生死看透:年命如朝露,賢聖莫能度
    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更是常常思考,死亡對於我們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既然人生如此短暫,死亡終將來臨,那從生到死的這段時間裡,我們應該做些什麼,怎麼做,應該以怎樣的心態去面對呢?在一千多年前東漢時期的一組詩歌裡,就已經出現了對這個問題的探討。人生如寄,生命短促,那該如何呢?
  • 23首成都古詩詞彙編,感受古蜀地文化
    自古享有「天府之國」的美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古蜀文明發祥地,我國十大古都之一。本文整理23首關於成都的古詩詞,感受成都的古文化。胡曾《詠史詩·成都》杜宇曾為蜀帝王,化禽飛去舊城荒。年年來叫桃花月,似向春風訴國亡。
  • 人生忽如寄 房無金石固
    在售樓處冰封的日子裡,VR看房、直播講房、APP鎖客、千元訂房……各大開發企業使出渾身解數,不遺餘力地開啟「自我救贖」模式。隨著復工號角的奏響,個別樓盤低價搶跑的「神操作」,似乎勾勒著三月小陽春的雛形。但局部範圍的熱銷場景,並不代表市場已經具備火爆的條件,這充其量叫復甦。
  • 世界微塵裡,人生如寄
    作為旁人如我們,除了送上點微薄的心意,和無力的祝福,其實我們基本做不了什麼。近來仿佛我一直在面對疾病,離別和死亡。我們的生命,世界微塵裡,常常還來不及告別,就已消失不見。昨天正好聽到奇然唱《譬如朝露》——此身如朝露低懸莖萼,待拂曉便孓然零落,竟來不及問一句人生幾何,能白駒過隙前對酒當歌,連生死和訣別都一一錯過,錯過這眼中片刻不舍。
  • 一句「人生如寄」的宋詞,讓我們懂得,我們不過是世界的寄生者
    之前讀蘇軾的宋詞,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對於人生的感慨。比如「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又比如「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又比如「此身如傳舍,何處是吾鄉」。這些詞都是蘇軾對人生的感慨,字裡行間當中都是對人生短促、對人生無奈的慨嘆。
  • 一句「人生如寄」的宋詞,讓我們懂得,我們不過是世界的寄生者
    之前讀蘇軾的宋詞,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對於人生的感慨。比如「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又比如「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又比如「此身如傳舍,何處是吾鄉」。南宋大儒朱熹筆下的宋詞寫得好:「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暉」。江水浸雲影,鴻雁欲南飛。攜壺結客何處?空翠渺煙霏。塵世難逢一笑,況有紫萸黃菊,堪插滿頭歸。風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 人生如寄,多憂何為?人生可以像這些詩詞寫的一樣過
    每個人的人生都只有一次,所以值得倍加珍惜,好好過這一生。而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該以怎樣的態度面對各種憂愁煩惱呢?這些古詩詞也許會讓你感受到不一樣的人生態度。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 人生忽如寄,閒話「遇見」
    人生的路,走走停停是一種閒適,邊走邊看是一種優雅,邊走邊忘,是一種豁達。何必把自己逼得那麼累,埋著頭趕路,路到盡頭,卻錯過了樂趣,錯過了精彩。不如一邊追求,一邊享受。看過的風景多了,遇見的人,經歷的事,總有一些不願想起,邊走邊忘,讓美好儲存,把頹廢清空,人生的桌面上,只有幸福。
  • 8月10日長沙首演升級版《光景如詩》
    感受與古代詩人在劇場裡一起詠詩、一起賞花、一起放燈、一起聽雨、一起飲酒」的詩境,人成為光景如詩時空的一部分。正在報名被邀請的199名情侶中國七夕情人將同場觀賞,長沙市的"美好少年"和100名"優秀教師"也將成為被邀對象入場觀賞。
  • 《光景如詩》長沙上演 點燃「世界媒體藝術之都」新IP
    華聲在線8月10日訊(記者盧小偉 實習生 傅奕丹)當詩詞遇見光影,會是怎樣一番光景?8月10日上午,大型媒體藝術表演《光景如詩》在長沙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舉行首演。 第二篇章開始後,觀眾置身雲間,對話明月,隨著陰晴圓缺感受人生百態。
  • 李洞:賈島虔誠信徒的蜀地苦吟(上)
    李洞:賈島虔誠信徒的蜀地苦吟(上) 李洞一生不止一次入蜀,現存詩作中大約有三十餘首詩作涉及蜀中,佔其詩歌總量的六分之一。這些詩作不僅為我們洞察晚唐時期下層文士的心路歷程和人生遭遇提供了研究資料,同時也是巴蜀文學研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落第入蜀  李洞生活於晚唐宣宗、豁宗、禧宗、昭宗時期。雖然他是李唐諸王之孫,但到他出生時,早已家道中落,並且十分貧寒。家族的富庶尊榮早已是明日黃花。
  • 蘇軾赤壁懷古,究竟是人生如夢、人生如寄,還是人間如夢呢?
    比較早一些的討論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版本不同的,可見於南宋《容齋隨筆· 容齋續筆·卷第八 》向巨原云:「元不伐家有魯直所書東坡《念奴嬌》,與今人歌不同者數處,如【浪淘盡】為【浪聲沉】,【周郎】赤壁為【孫吳】赤壁,亂石【穿空】為【崩雲】,驚濤【拍】岸為【掠】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為多情應【是笑我】生華髮,人生如夢為如【寄
  • 《光景如詩》升級歸來 8月再次邀你一起仰望星空
    記者8月4日從中廣天擇獲悉,經過主創團隊近半年的仔細思考、精心打磨,升級版的《光景如詩》8月將再次與觀眾見面。 《光景如詩》是長沙獲評世界「媒體藝術之都」後打造的一個原創媒體藝術項目,今年2月22日在梅溪湖大劇院的多功能小劇場首演,呈現方式在國內開創了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