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現場
今天,你還會看文學雜誌嗎?
五四時期文學雜誌《新青年》的出現,對中國現當代文學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如今,隨著文化傳播的多樣性,尤其是近年來新媒體的衝擊,這種生態下,文學雜誌又將如何提升社會影響力、如何實現經典的傳承和創新發展?
3月29日,包括《人民文學》主編、《詩刊》、《當代》、《芳草》等全國數十家文學類核心期刊主編齊聚江城武漢,參加"全國中文核心期刊(文學類)主編論壇暨《芳草》改版十周年座談會",談各自雜誌的歷史、發展中的困惑,分享經驗,探討文學雜誌的創新發展。此次會議由《芳草》主編、茅盾文學得主劉醒龍主持,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吳義勤在開幕致辭中提到"文學的繁榮,離不開文學期刊的繁榮。"今天,你還會看文學雜誌嗎?
劉醒龍
《芳草》改版10周年 劉醒龍:堅持文學性是文學雜誌唯一的出路
《芳草》原名《武漢文藝》,成立於1974年,1980年改為現名。2006年改版,這10年來,《芳草》堅持"漢語神韻,華文風骨"的文化品格,堅守"經典文學"的理念,弘揚氣韻優雅、風骨大氣的經典漢語文學傳統,去年被評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全國僅有13家文學期刊獲此殊榮。而讓《芳草》實現這10年巨大的蛻變的,正是其主編劉醒龍,其憑藉《天行者》獲得第八屆茅盾文學獎,同屆獲獎還有莫言的《蛙》。
劉醒龍接收《芳草》後在辦刊理念、欄目和活動上,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芳草》雜誌發現並重點推出一批作家,如湖北的張好好、陳旭紅等,這些作家已經成為各地的實力派作家,有的甚至成為領軍人物。
而之10年間,面對文學雜誌整個生態圈的生存困境與發展瓶頸,劉醒龍稱"雖然這10年間,很多文學刊物開始轉向,變得偏生活、偏旅遊或是偏時尚等等,這些在我看來並不是讓文學雜誌走出困境,而是變味了。《芳草》始終而且必須堅持文學性,而堅持文學性,是文學雜誌最終也是唯一的出路。"
正如《詩刊》主編商震說:"醒龍看不出年齡大小他永遠保持年齡,我們從《芳草》十年前改版看到今天,確實發現越來越年輕了,越來越充滿了活力,從欄目設置到它所發表的內容和都與現在的文化理念聯繫很緊。"
程永新
《收穫》主編程永新:文學雜誌要在新媒體中間突圍,不能主動放棄年輕人
傳統文學雜誌與新媒體"聯姻"中的典範《詩刊》,目前已經擁有超過20萬的微信粉絲,《詩刊》各大活動,以及徵訂消息也通過微信公號傳播甚好,其中,近年來最為引起關注的詩人餘秀華,也是在公眾號上發出之後引起熱議。
《詩刊》雜誌主編商震就說:"我覺得這是詩歌最好的年代。不僅我們粗略統計了如今有近1600份關於詩歌的民刊,而且有眾多的詩歌網站。而且最為關鍵的,大家在網上討論的,都是如何詩歌寫好,現在的詩人們所做的努力都是為了讓中國的詩歌走向美學領域的宏大和生活本質的真摯。"這樣的詩歌生態,在場嘉賓表示網絡新媒體功不可沒。
同樣在新媒體做出創新嘗試的《收穫》雜誌,主編程永新介紹《收穫》開了淘寶店和微店,銷量都不錯,還在亞馬遜做電子書以及和網站對接合作等各種嘗試。他說:"曾經我們收到一個讀者留言,他說,你不能主動放棄年輕人,你一定要在年輕讀者中間尋找機會。"所以面對新媒體的環境,程永新也表示會積極突圍,尋找機會,"我覺得我們順應這種變化,順應大勢的變化,儘可能把文學非常邊緣的事情,做的能夠儘可能靠近核心一點。"
趙麗宏
《上海文學》社長趙麗宏:第一流的刊物,應該有第一流的稿費
在場的諸多主編,也提到一些文學雜誌的尷尬境地,當政府支持減少、自負盈虧的情況下,文學雜誌如何在市場環境下去競爭,能否給作者一份"有尊嚴"的稿費呢?《解放軍文藝》主編率先在發言中,談到改革之後,他們會將稿費從"千字一百,提高的千字五百,好作者能到千字千元。"
《上海文學》主編就表示:"第一流的刊物,就應該有第一流的稿費。今年還將繼續爭取更高的稿費"他表示,如今除了文學,其他的文化形式諸如畫家、音樂家、作曲家等都是以十倍八倍"稿酬"在增加,而唯獨文學刊物上發表作品,稿費還是很低。他認為,更高的稿酬是對純文學的尊重,對文學創作的尊重,對作家的勞動的尊重。
施戰軍
《人民文學》主編施戰軍:文學期刊人是中國文化層面上最有理想的一批人
會議上,諸多學者、作者也發表了自己對文學期刊的看法,也為文學期刊的發展獻策.《芳草》最新一期的封面作者李遇春說:"《芳草》始終將一種詩性的現實主義理想體現在出來了。"
而每個文學雜誌都有其想要堅持的理想,現場各位主編都就自己的雜誌在理想之路上在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都一一說來,而作為中國頂級的文學刊物《人民文學》同樣面臨自己的困境,其主編施戰軍介紹《人民文學》每年的撥款,只夠支付老員工幾個月的工資,而其他的費用需要雜誌本身掙錢回來。
他說:"我在《人民文學》幹了四年。以前只是研究期刊,沒有真正地扎到這裡邊來。真正進來後我才理解大家,樂趣在哪裡,痛苦在哪裡。"同時,他也表示"我覺得中國整個文化層面上,最有理想的一批人在辦刊人這裡。因為無論什麼情況,我們的刊物水準不能下降,要保證對作者的稿費要給足,要把刊物辦的漂亮,要把我自己做的事情辦的讓讀者看起來要高興,要更美好,然後有的時候我們還要滿足我們上級領導,對於我們的這種要求,方方面面的東西,這麼複雜的東西,集中在我們這些辦刊人身上,我們能夠一直扛著,扛到現在這個水平,我們應該為自己鼓掌。"
附:參加此次會議的部分雜誌社,有多少你還在看?
《芳草》
《人民文學》
《收穫》
《當代》
《十月》
《世界文學》
《鐘山》
《詩刊》
《文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