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田/《要生活得寫意》:享受生活的樂趣是自己正常的活動

2020-12-14 騰訊網

要生活得寫意/(法國)蒙田

蒙田(1533-1592),法國作家。生於多爾多涅的蒙泰涅堡,壽終于波爾多市。1580年出版《隨筆集》的第一、二卷。1588年第三卷問世。1595年《隨筆集》增訂本出版。《隨筆集》內容豐富廣博,抒寫生動。

蒙田畫像

文章欣賞:

跳舞的時候我便跳舞,睡覺的時候我就睡覺。即便我一人在幽美的花園中散步,倘若我的思緒一時轉到與散步無關的事物上去,我也會很快將思緒收回,令其想想花園,尋味獨處的愉悅,思量一下我自已。

天性促使我們為保證自身需要而進行活動,這種活動也就給我們帶來愉快。

慈母般的天性是顧及這一點的。它推動我們去滿足希望的需要。打破它的規矩就違背情理了。

我知道愷撒與亞歷山大就在活動最繁忙的時候,仍然充分享受自然的、也就是必需的、正當的生活樂趣。我想指出,這不是要使精神鬆懈,而是使之增強,因為要讓激烈的活動、艱苦的思索服從於日常生活習慣,那是需要有極大的勇氣的。

他們認為,享受生活樂趣是自己正常的活動,而多餘的事才是非常的活動。他們持這種看法是明智的。我們倒是些大糊塗蟲。

我們說:「他一輩子看不到結局。」或者說:「我今天什麼事也沒有弄……」怎麼!您不是生活過來了嗎?這不僅是最基本的活動,而且也是我們的諸活動中最有光彩的。

「如果我能夠處理重大的事情,我本可以表現出我的才能。」您懂得考慮自己的生活,懂得去安排它嗎?那您就做了最重要的事情了。天性的表露與發揮作用,無需異常的境遇。它在各個方面乃至在暗中也都表現出來,無異於在不設幕的舞臺上一樣。

蒙田像

我們的責任是調整我們的生活習慣,而不是去編書;是使我們的舉止井然有致,而不是去拓張領地。

我們最豪邁、最光榮的事業乃是生活得寫意,一切其他事情,執政、致富、建造產業,充其量也只不過是這一事業的點綴和從屬品。實施這一箴言。從色諾芬的著作中,可知蘇格拉底也曾一步步地證明這一點。

無論哪一門學問,有人其門徑的人才會洞察其中的難點和未知領域,因為要具備一定程度的學識才有可能察覺自己的無知。要去嘗試開門才知道我們面前的大門尚未開啟。

柏拉圖的一點精闢見解就是由此而來的:有知的人用不著去求知,因為他們已經是有知者;無知的人更不會去求知,因為要求知,首先得知道自己所求的是什麼。

因此,在追求自知之明的方面,大家之所以自信不疑,心滿意足,自以為精通於此,那是因為:誰也沒有真正弄懂什麼。正像在色諾芬的書中,蘇格拉底對歐迪德姆(Euthydeme)指出的那我自己沒有什麼奢望。

我覺得這一篇言包含著無限深奧、無比豐富的哲理。

我愈學愈感到自己還有許多要學的東西。這也就是我的學習成果。我常常感到自己的不足,我生性謙遜的原因就在於此。

image

阿里斯塔克說:「從前全世界僅有七位智者,而當前要找七個自知無知的人也不容易。」

今天我們不是比他更有理由這樣說嗎?自以為是與固執己見是糊塗的鮮明標誌

我憑自己的切身經驗譴責人類的無知。我認為,認識自己的無知是認識世界的最可靠的方法。那些既已看到自己或別人的虛浮的榜樣還不願意承認自己無知的人,就請他們聽聽蘇格拉底的訓誡去認識這一點吧。蘇格拉底是眾師之師。(完)

網絡配圖

結語:這是蒙田的《隨筆集》,文章多處引用名家話語:柏拉圖的一點精闢見解就是由此而來的:有知的人用不著去求知,因為他們已經是有知者;無知的人更不會去求知,因為要求知,首先得知道自己所求的是什麼。

文章寫出了作者的意圖。

相關焦點

  • 有聲|蒙田:要生活得寫意
    探尋聲音境界 還原誦讀本質要生活得寫意作者|蒙田 朗讀|高昂跳舞的時候我便跳舞,睡覺的時候我就睡覺(但很多人總是跳舞的時候想睡覺,睡覺的時候想跳舞)。即便我一人在幽美的花園中散步,倘若我的心緒一時轉到與散步無關的事物上去,我也會很快將思緒收回,令我想想花園,尋味獨處的愉悅,思量一下我自己。天性促使我們為保證自身的需要而進行活動,這種活動也就給我們帶來愉快,慈母般的天性是顧忌這一點的,它推動我們去滿足理性與欲望的需要,打破它的規矩就違背情理了。
  • 蒙田 | 能享受獨處的人,最容易快樂
    作品 | 《要生活得愜意即便我一人在幽美的花園中散步,倘若我的思緒一時轉到與散步無關的事物上去,我也會很快將思緒收回,令其想想花園,尋味獨處的愉悅,思量一下我自己。天性促使我們為保證自身需要而進行活動,這種活動也就給我們帶來愉快。慈母般的天性是顧及這一點的。它推動我們去滿足理性與欲望的需要。打破它的規矩就違背情理了。
  • 蒙田:能享受獨處的人,最容易快樂
    即便我一人在幽美的花園中散步,倘若我的思緒一時轉到與散步無關的事物上去,我也會很快將思緒收回,令其想想花園,尋味獨處的愉悅,思量一下我自己。 天性促使我們為保證自身需要而進行活動,這種活動也就給我們帶來愉快。慈母般的天性是顧及這一點的。 它推動我們去滿足理性與欲望的需要。
  • 蒙田: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暫,我愈要使之過得豐盈飽滿
    我比別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為生活樂趣的大小是隨我們對生活的關心程度而定的。尤其在此刻,我眼看生命的時光無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分量。我想靠迅速抓緊時間,去留住稍縱即逝的日子;我想憑時間的有效利用去彌補匆匆流逝的光陰。
  • 合肥十大設計師方葵:生活得寫意就是於一室,執一事
    法國作家蒙田曾經說過,生活得寫意就是我們的生活責任,一切其他的事情,執政、致富、建造產業,充其量也只不過是這一事業的點綴和從屬品。那麼,如何才能生活得寫意呢?合肥知名設計師方葵也說了,該睡覺就睡覺,該跳舞時跳舞。總而言之,該幹嘛就去幹嘛,但不要在做一件事的時候又想著另外一件事。
  • 存而不論的蒙田
    到巴黎旅遊,總要去逛逛蒙田大道,那裡聚集著很多奢侈品商店,蒙田大道10號是普達拉,22號是路易威登,30號是迪奧,40號是香奈兒。   法國人向來喜歡用名人來命名街道橋梁,你應該記住蒙田這個人。
  • 蒙田,一個生活在500年前的現代人,每一個人都能從中讀出自己
    蒙田是通過實踐來展現這一想法的。與當時流行的回憶錄寫法不同,蒙田不記錄自己從事了什麼偉大的事業或取得了什麼偉大的成就,也不描述自己目擊了哪些歷史事件,儘管他的確親身經歷過一些大事:他生活的年代正值宗教戰爭期間,數十年的戰亂使法國滿目瘡痍,蒙田正是在這一時期醞釀與書寫自己的作品的。蒙田父親那一輩所抱持的希望與理想主義,到了蒙田這一代已一掃而空;面對當時四處瀰漫的悲傷與不幸,蒙田只能埋首於私人生活。
  • 法國思想家蒙田:婚姻像鳥籠
    ◆與人交往中,我還要包括——這很重要——那些生活在書籍與回憶中的人物,通過歷史了解偉大時代的偉大人物。◆真正的學者就像田野上的麥穗。麥穗空癟的時候,它總是長得很挺,高傲地昂著頭;麥穗飽滿而成熟的時候,它總是表現得溫順的樣子,低垂著腦袋。◆美德的主要好處是對死亡的蔑視,這樣使人的一生過得恬然安逸,讓我們專注於愉悅的享受,不如此其他一切享樂都會黯然無光。
  • 蒙田 | 多讀書,然後忘掉你讀的那些,把自己變笨一點
    蒙田把自己呈現成一個腦子裡想到什麼就匆匆記下的人,隨時奮筆疾書,不斷捕捉心靈的感受與狀態。他以這些經驗作為向自己提問的根據,特別是某個讓他深感興趣,同時是當時人們關注的大問題。雖然這麼說不完全合於文法,但我們還是可以用幾個簡單的字來概括這個問題:「如何生活?」
  • 深入生活的縫隙,享受生活的樂趣,過熱氣騰騰的煙火人生
    如果沒有熱愛的事物,沒有愛生活的心,寂寞會讓人心慌。如果沒有一件事掛心,瀟灑的背後就是內心的荒蕪。培養幾個愛好,把時間和注意力放在這些愛好上,既能充實生活,又能讓自己從中獲得歡愉。越來越多的人希望自己工作之餘不參加任何應酬,很多人說這樣的生活沒有人間煙火,會讓人越來越「獨」。
  • 蒙田| 多讀書,然後忘掉你讀的那些,把自己變笨一點
    如同福樓拜所說,閱讀蒙田 「不要像孩子一樣想從中得到樂趣,也不要像野心家一樣想從中得到指示。你閱讀他的目的只有一個:為了生活。」▲蒙田(1533.2.28-1592.9.13),法國文藝復興後期、十六世紀人文主義思想家、作家、懷疑論者,主要作品有《蒙田義大利之旅》 《隨筆集》《熱愛生命》。在十六世紀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這樣受到現代人的崇敬。
  • 聰明人,平時計劃,以應付變化;忙碌時能慢下來,享受生活的樂趣
    原文:天地寂然不動,而氣機無息稍停;日月盡夜奔馳,而貞明萬古不易;故君子閒時要有吃緊的心思,忙處要有悠閒的趣味。解釋:恰如我們每天所看到的,天地好像一動也不動,其實天地的活動一時一刻也沒停止。早晨旭日東升,傍晚明月當空,可見日月晝夜都在奔馳,可見在宇宙中,日月的光明卻是永恆不變的。
  • 《蒙田隨筆》:讀書很好,但讀書不應該代替思考
    如果讀書只知死記硬背,無法與作者進行對話,無法延展發揮出自己的思想來,那麼讀書毫無作用。他特別反對學究式的讀書,「書讀得太多也會抑制思維活動。思想中塞了一大堆五花八門的東西,就沒有辦法清理。」當我們看一個人對待知識,對待學習,「應該打聽的是他是不是學得更好了,而不是學得更多了。」這個意思,叔本華也說過。
  • 過起隱居生活的波爾多貴族蒙田,卻寫出了《隨筆集》影響至今
    說起法國的波爾多,除了有名的葡萄酒和名人孟德斯鳩之外,還有一位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思想家,他就是蒙田。蒙田的著作以他的《隨筆集》最為著名,這三卷書作為蒙田思想的代表,對後來的培根、莎士比亞有很大的影響。他行文無拘無束、隨筆思路開闊,被人們視為隨筆寫作的巨匠。
  • 李白的這首詩,如一幅寫意畫,訴說了對隱居生活的享受
    有些詩人仕途不得意,過不上那種「朝扣富兒門,暮登天子臣」的生活。他們紛紛離開放棄仕途,過起了隱居生活。如陶淵明享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生活。淵明的朵朵菊花點綴了朦朧的南山,而且已成為了一個時代的烙印。
  • 夜讀:壞日子要飛快地度,好日子要細細地品
    如何令餘生過得豐盈飽滿?這位文藝復興時期的「心靈導師」指路:你的生命不是用來消磨打發的,它優越無比,需留心對待。生命活動表現為日常生活,熱愛生命的最好方式是熱愛生活。善於享受生活中的各種樂趣,就能增加生命的分量。
  • 還是蒙田:這位從古至今的現代人
    福樓拜有個朋友曾經由於不曉得該如何閱讀蒙田的作品而糾結,福樓拜就給他自己的建議——「不要像孩子一樣想從中得到樂趣,也不要像野心家一樣想從中得到指示。你閱讀他的目的只有一個:為了生活。」據說弗雷姆譯本的《隨筆集》中有876頁的內容,寫的都是蒙田他自己,對,都。是。在這個越來越以自我為中心的時代,或者無論在哪個時代,用這麼大篇幅的內容來談論自己,都是關於自己,令人無語且生厭看起來是必然的事情了。想必一定有人會說:你是怎麼樣的,又是什麼樣的,那是你的事情,關我什麼事呢?誰在乎呢?
  • 叔本華:如何提升生活的境界和樂趣
    伏爾泰說得好,「沒有真正的需求,就沒有真正的樂趣」。因為懷有需求,譬如想要欣賞大自然的風景、文學、藝術等美好的事物,所以能享受樂趣;而對大部分人來說,即使被美景包圍,也視而不見,感受不到樂趣——這就好比是我們要如何期望一個老朽之人墜入愛河呢?簡直是徒勞的。
  • 中國人享受生活的藝術,感受生活,體驗生活的樂
    中國人享受生活,所以有著獨特的生活的藝術,享受生活首先要有閒暇時光,也要去感受生活,才會體驗到生活的樂趣.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的社會越來越便利,買衣服有快遞,點食物有外賣,出行有高鐵……可這些便利並沒有讓忙碌的我們停下來享受生活,現在我們也需要來,重新開始感受生活的樂趣。
  • 關於享受生活的句子
    7、每個人都行走在自己的人生軌跡上,沿著這條軌道匆匆趕著自己的路,一味的追求富貴與權益,將自己大好的時光都浪費在奔跑裡,有些可惜,還是適當的停下腳步,歇一歇,緩一緩。8、我願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盡生活的骨髓,過得紮實,簡單,把一切不屬於生活的內容剔除得乾淨利落,把生活逼到絕處,簡單最基本的形式,簡單,簡單,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