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田 | 能享受獨處的人,最容易快樂

2020-09-06 星河Literature

作品 | 《要生活得愜意》

作者 | 蒙田


跳舞的時候我便跳舞,睡覺的時候我就睡覺。

即便我一人在幽美的花園中散步,倘若我的思緒一時轉到與散步無關的事物上去,我也會很快將思緒收回,令其想想花園,尋味獨處的愉悅,思量一下我自己。

天性促使我們為保證自身需要而進行活動,這種活動也就給我們帶來愉快。慈母般的天性是顧及這一點的。

它推動我們去滿足理性與欲望的需要。打破它的規矩就違背情理了。

我知道凱撒與亞力山大就在活動最繁忙的時候,仍然充分享受自然的,也就是必需的、正當的生活樂趣。

我想指出,這不是要使精神鬆懈,而是使之增強,因為要讓激烈的活動、艱苦的思索服從於日常生活習慣,那是需要有極大的勇氣的。

他們認為,享受生活樂趣是自己正常的活動,而戰事才是非常的活動。他們持這種看法是明智的。


我們倒是些大傻瓜。我們說:「他一輩子一事無成。」或者說:「我今天什麼事也沒有做……」怎麼!您不是生活過來了嗎?

(這不僅是最基本的活動,而且也是我們的諸活動中最有光彩的。)

「如果我能夠處理重大的事情,我本可以表現出我的才能。」

您懂得考慮自己的生活,懂得去安排它吧?那您就做了最重要的事情了。

天性的表露與發揮作用,無需異常的境遇。它在各個方面乃至在暗中也都表現出來,無異於在不設幕的舞臺上一樣。

我們的責任是調整我們的生活習慣,而不是去編書;是使我們的舉止井然有致,而不是去打仗,去擴張領地。

我們最豪邁、最光榮的事業乃是生活得愜意,一切其他事情,執政、致富、創造產業,充其量也只不過是這一事業的點綴和從屬品。

蒙田,法國文藝復興後期、十六世紀人文主義思想家、作家、懷疑論者。主要作品有《蒙田隨筆全集》《熱愛生命》。

在十六世紀的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蒙田這樣受到現代人的崇敬和接受。他是啟蒙運動以前法國的一位知識權威和批評家,是一位人類感情的冷峻的觀察家,亦是對各民族文化,特別是西方文化進行冷靜研究的學者。


相關焦點

  • 蒙田:能享受獨處的人,最容易快樂
    即便我一人在幽美的花園中散步,倘若我的思緒一時轉到與散步無關的事物上去,我也會很快將思緒收回,令其想想花園,尋味獨處的愉悅,思量一下我自己。 天性促使我們為保證自身需要而進行活動,這種活動也就給我們帶來愉快。慈母般的天性是顧及這一點的。 它推動我們去滿足理性與欲望的需要。
  • 一個人又如何,能享受獨處的星座
    越長大越孤單不是一句空話,你會發現隨著年齡越大,身邊的真心朋友就越少,很多時候只能自己一個人獨處。有些人會不甘獨處,誰會願意孤單一人呢?但也有一部分人,越是一個人的時候越感到幸福。尤其是下面這三個星座,總是喜歡獨來獨往,並且在獨處中沉澱,在沉澱中體會歲月靜好。水瓶座水瓶非常享受獨處的時光,自己的時候從不會感到孤單,TA深知低質量的合群,遠不如高質量的獨處更真實。與其強行參加無意義的社交,倒不如在家看看書、聽聽音樂,一個人才可以享受到那份寧靜。
  • 能夠學會獨處,享受孤獨的人,方能成就人生
    叔本華說:一個人只有在獨處時才能成為自己,他在關於獨處中曾經這樣寫道,獲取幸福的錯誤方法莫過於追求花天酒地的生活,原因就在於我們企圖把悲慘的人生變成接連不斷的快感,快樂和享受,這樣。畫面感就會接踵而至,與這種生活必然伴隨而至的,還有人與人的相互撒謊和哄騙。
  • 蒙田/《要生活得寫意》:享受生活的樂趣是自己正常的活動
    即便我一人在幽美的花園中散步,倘若我的思緒一時轉到與散步無關的事物上去,我也會很快將思緒收回,令其想想花園,尋味獨處的愉悅,思量一下我自已。 天性促使我們為保證自身需要而進行活動,這種活動也就給我們帶來愉快。 慈母般的天性是顧及這一點的。它推動我們去滿足希望的需要。打破它的規矩就違背情理了。
  • 當一個人獨處時,聰明人喜歡的是獨處的高尚和偉大
    曾幾何時,不知道你有沒有這種感覺:酒局、K歌、聚會,深夜人散去後,心裡只剩下無限的空虛冷清,這時才發現,獨處反而是一種享受。也許一個人最好的狀態,是既能享受得了世間繁華,也能安頓得好一個人的時光。願我們都能與孤獨握手言和,擁有對抗未知的勇氣。
  • 人到中年,獨處是一種享受,一種修行
    獨處,並不意味著孤獨。不合群只是表面的孤獨,合群了才是內心的孤獨。比如我平時更喜歡一個人逛街,一個人去旅行,一個人品茶,一個人看書,一個人擺弄花草,一個人可以輕歌以舞。 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場孤獨的歷程,人到中年,獨處是一種享受,一種修行。
  • 存而不論的蒙田
    閱讀提示:我們太容易陷入爭論和表態,思想總是晚來一步,誠實的糊塗卻從不遲到。   到巴黎旅遊,總要去逛逛蒙田大道,那裡聚集著很多奢侈品商店,蒙田大道10號是普達拉,22號是路易威登,30號是迪奧,40號是香奈兒。   法國人向來喜歡用名人來命名街道橋梁,你應該記住蒙田這個人。
  • 《蒙田隨筆集》物質上的不足是容易彌補,而靈魂的貧窮則無法補救
    米歇爾·德·蒙田(法語:Michel de Montaigne,姓又譯蒙泰涅;1533年2月28日-1592年9月13日)是法國在北方文藝復興時期最有標誌性的哲學家,以《隨筆集》(Essais)[4]三卷留名後世。
  • 蒙田閱讀法:做一個慵懶的讀者,追求閱讀的快樂
    影響蒙田的書籍:和他同時代的大多數歐洲人一樣,他的主要受到來自希臘和羅馬的經典的影響,也包括維吉爾和一些現代戲劇。'他所能學到的最好的內容來自於古典作家的風格,比如塔西佗,他是基督之後羅馬時期早期的歷史學家;普魯塔克,他是傳記作者,傑出的希臘羅馬人;盧克萊修,羅馬哲學詩人。
  • 一個優雅的女人,一定是懂得享受獨處和安靜的
    其實我想說,喜歡獨處的女人才不是孤僻,更不是異類。相反,我覺得,獨處,才是一個女人的高級奢侈品。我就喜歡獨處,因為我覺得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心好靜,有時我就會靜靜的呆著什麼也不做,放空自己,回憶過去快樂的時光,難忘的事,難忘的人……而這些是只有靜下心來才能感受的溫暖回憶。
  • 其實,一個人獨處,也很快樂
    馬德說:「一個人的靈魂,只有在獨處中,才能洞照見自身的澄澈與明亮,才能盛享到生命的葳蕤與蓬勃。也就是說,只有獨處,才能把迷失在喧囂塵世裡的自己給找回來。」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會是什麼樣子的?當越來越多的人嚮往繁華的時候,你卻一個人靜靜地待著,做一個和大多數人「背道而馳」的人。
  • 女人,你要學會「享受獨處」!
    毫無疑問,在過去的漫長歲月當中,俞飛鴻都是一個人獨處的,但她並不害怕這樣的一種生活狀態,相反還非常的享受。 於是這個時候的她們可能很容易就會進入到一段戀愛當中,儘管那樣的一個男人並不能夠讓她們滿意,她們也從未想過和對方結婚,但這樣的一番安全感,卻是她們無法拒絕的。
  • 孤獨並非獨處,孤獨有時也很值得享受
    然而這是我們經常做的事,尤其是當我們勸他人享受孤獨的時候,這是對孤獨最大的誤解。或許最本質的區別在於前者是一種生活狀態而後者是一種心理狀態。獨處僅僅是指遠離人群的生活,它可以作為一種對群體生活的調劑,在這種生活狀態下人可以免於被幹擾、監控與評價、短暫地作為真正意義上的自我掌控者,但事實上這種獨處是無法長久的。
  • 「孤獨」是場修行:學會獨處,享受獨處
    在川流不息的都市中,人群的步伐越來越快,人們追逐著更好的物質生活的同時也鎖上了人與人之間日漸厚重的門。你不必羨慕那些能自如交友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慣和方式。就像你悉心澆灌一棵樹苗,而他喜歡灌溉一片花叢;最終,你擁有一棵風雨不倒的參天大樹,而他能在明媚暖陽下同花共舞。你有你的安穩,他有他的絢爛,沒有必要強求百花環繞。
  • 周國平:獨處,最能檢驗一個人靈魂的深度!如何教會孩子獨處?
    作家劉同在《百年孤獨》中說過這樣一段話:「曾經那些最孤單,最無望,最失落,最安靜的經歷,其實都不是你最潦倒的時光。你憋著這口氣,最終能獨自上岸。我可以提出一個檢驗的方法,那就是看讓能不能獨處。……世上沒有一個人能夠忍受絕對的孤獨。但是,絕對不能忍受孤獨的人卻是一個靈魂空虛的人。」孩子想要擁有充實的靈魂,則需要有審視的目光來看待自己和周圍其他事、人的區別。一個人的精神世界越豐富,留給無聊的空間才會越小。
  • 不必迎合別人,活得高級的人,往往都很會享受獨處
    人這一輩子,有知己二三,就足夠了,無用的社交,只會浪費你大量的時間。 生活中,很多時候所謂的合群,只是一種虛假的表象,別看有些人,手臂一揮就能找來一群酒肉朋友,一天到晚特別地忙,其實,真正能幫上忙的朋友,並沒有幾個。
  • 享受獨處的美妙
    獨處,沒有人打擾,沒有人幹涉,獨享這份寧靜,把一切繁忙瑣事全都拋開,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卸去所有的羈絆,不必掩飾,不必約束,不必警惕。 獨處時,自己就是自己,或許享受,或許痛楚,總在滋潤著生命。 獨處,是一種精神的充分自由,是一種心靈的淋漓釋放。
  • 《蒙田隨筆》裡,蒙田很理智地告訴你,關於人性的幾個真相
    對於這四種容易混亂,而又無法界定的友誼,蒙田是不支持也不贊同的,他喜歡摒棄俗世裡的一些因素介入,而只是簡單的、純粹的心靈融合的交友方式。蒙田把心靈相融合的友誼定位為高貴的友誼,而把四種友誼定位為普通的友誼。然而,浮躁的世間,又怎麼會有他想像的那種高貴的友誼呢?
  • 獨處,亦清歡
    王維的經歷,讓我想到了一句話: 「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華,熬得住孤獨方能等到花開。」獨處,能豐富自己;獨處,能積蓄力量。獨處,也是一個人最好的修行。佳茵的回覆,讓我想起了叔本華在《意志與命運》中說過的一句話: 「在獨處的時候,一個可憐蟲,就會感受到自己的全部可憐之處。 而一個具有豐富思想的人,只會感覺到自己豐富的思想。」一個害怕獨處的人,只會在獨處中感覺到孤獨、無助,仿佛世界都會變成灰色。而一個懂得享受獨處的人,往往能在這些時光感覺到快樂,從而愉悅地充實自己、提升自己。
  • 善於「獨處」的人,為什麼能成大器?莊子的智慧之談
    這些人,從來不會覺得不快樂,或者說他們善於從「獨處」中發掘快樂。同樣,一個人能有多大出息,從他獨處時的樣子,大概就能看得出來。不善於獨處的人,一旦沒有人陪伴在自己身邊,就急不可耐地拿起手機找人聊天、約人相聚;善於獨處的人,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能安之若素,平靜地與自己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