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不要再催孩子了,「連環奪命催」只會毀了孩子!

2020-12-19 豆媽優選好物

媽媽:「書包收拾好了嗎?磨磨蹭蹭的,寶寶你趕緊呀!」

寶寶:「媽媽你別催我,催得我都收拾不好了!」

媽媽:「快點快點,把這個作業給完成了!」

寶寶:「媽,你別催我,催得我都寫錯了!」

上面類似的這種對話,相信所有的寶媽們都很熟悉,寶媽們似乎時時刻刻都在催促著孩子完成手上的事情,而且似乎認為孩子完成得越快就越優秀。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一、越催孩子,越毀孩子

1.易形成「被動廢」

「被動廢」是指一個孩子如果做某件事情被反覆地催趕,則容易喪失本身所有的主動積極性,反而容易導致對事情本身產生厭惡和抵抗情緒,甚至出現半途而廢的情況。所以在生活當中,父母們不要老是反覆催促孩子去做某件事情,這不僅容易讓他們喪失興趣,反而會引起他們對父母要求的強烈抵抗,最後把手頭的事情做砸,一無所獲。

2.過度催促易導致孩子性格缺陷

有相關的兒童精神研究專家表明,孩子越受到催促做某事,孩子的性格就會變得愈加極端,嚴重的可能會演變成極度反叛型和依賴型性格。這種性格的孩子,要麼是極度叛逆父母,不聽父母勸說,要麼就是太過於在乎父母的看法以及期待,從而導致喪失自己的自主人格。不管是上面的哪一種,給孩子健康的人格形成都是有非常大的影響的。

二、父母要學會帶著孩子與「蝸牛」同行

1.避免急於求成的心理

其實每個父母都應該學會帶著孩子與蝸牛同行,那就是學會慢慢前進的道理。孩子的成長發育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過程,孩子在做事情的時候,也不可能如大人所願順利快速地完成。所以父母們應該適當調整好心態,儘量避免急於求成的心理,不要總是不斷地催促孩子。尤其是有一些寶媽要管住嘴,不要在孩子面前叨叨個不完,這樣可以有效減少孩子對於父母的反感。

2.制定好科學的計劃

大部分父母催促孩子無非是認為孩子某個行為耽誤了太多的時間,可能會影響到其他事情的進行,如果是這樣的話,何不早一些就做好相關的安排,比如說制定詳細的計劃。把每一件事情都落實到一個確切的時間點,並且提前和孩子進行溝通,這樣不僅能夠讓孩子做到心中有數,也能夠讓孩子形成比較強的時間觀念和計劃安排理念。如此一來,不僅能夠避免父母的連環奪命催,孩子也能夠井然有序地把該做的事情做好。

我相信所有的寶媽們也不希望自己受到連環奪命催,那就換位思考一下,也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催孩子們了。

相關焦點

  • 面對父母的「奪命連環催婚」,不如你就'從'了吧!
    前有租個男女朋友回家過年,後有職工主動申請過年加班躲避催婚,在七大姑八大姨無微不至,無孔不入的關切面前,催婚是披上了「為你好」外衣,佔據了道德制高點,為了捍衛單身狗最後的尊嚴,李米老師特地給大家奉上科學的反催婚秘籍。 一.父母何苦為難兒女 首先我們要明白為什麼父母會一直催著我們去結婚呢?
  • 孫儷吐槽兒子的「奪命連環催」,是種甜蜜的負擔,明星二胎家庭
    視頻中的孫儷「神還原」了兒子的「奪命連環催」。孫儷吐槽兒子太粘人,「我都沒辦法跟朋友一塊吃飯!」孫儷在一次和朋友外出吃飯時,兒子等等一直發視頻通話。質問媽媽「你什麼時候回來?」「都幾點了,我都要睡覺了!」在兒子的催促下,孫儷只能儘快的回家。
  • 孫儷發視頻吐槽兒子「奪命連環催」,網友紛紛表示:當媽太難了
    沒想到,才跟朋友聊了沒幾句,兒子等等就上演了「奪命連環催」。「可以回來了嗎」、「你看都幾點?」、「我要睡覺了」、「你可以回來了」網友看了後吐槽表示,當媽太難了!媽媽們簡直都成了孩子的「專屬物品」,只要媽媽不在家,孩子肯定找媽媽。若是媽媽在家呢?
  • 想想辦法吧爸爸再發宣傳海報,網友連環奪命催播出
    歡迎來到百家號(小花花的故事),今天的話題是(想想辦法吧爸爸再發宣傳海報,網友連環奪命催播出)從爸爸去哪大火開始,國內就多了很多明星親子類型的真人秀節目,小孩子的可愛爛漫,以及和明星父母間的溫馨相處,能夠給疲憊一天的觀眾帶來最大程度的放鬆。
  • 又到年底催婚季,父母六大催婚秘術,挺過六種能封神
    套路二,行動派,連環奪命相親術這種父母不同於上面的父母,他們喜歡用行動來代替語言轟炸,在你一腳踏出車站的那一刻,好巧不巧,爸爸單位李叔叔的兒子剛好送朋友到車站,可以把你們一家人捎回去,才下車作別小李哥,鄰居爺爺的孫子又剛好來看爺爺,順手幫你把沉重的行李送回家。
  • 心理專家分析:「催」簡直是擾亂孩子成長節奏的頭號殺手
    孩子:我本來自己就打算去的,你為什麼要先說出來!我不去了!家長:快點起床,起來收拾好吃完早餐,下去晨練。孩子:我本來已經要起了,你一催,我沒勁兒了,再躺一會兒。總之一句話就是:我自己明明能做好,你為啥非要多管閒事?
  • 如何讓孩子喜歡練琴5:催孩子練琴的4個方法
    孩子在家練琴,如果要求每次必須練多長時間,孩子的注意力就是應付時間;如果要求練習多少遍,孩子的注意力就是遍數。一會看看表,到不到時間,夠不夠遍數,一會看看窗外,想像著被釋放的快感。還有的家長不給孩子一個可以達到的目標,見孩子在玩耍就催練琴,見孩子在看電視就催練琴,好像只有練琴和寫作業是正事,其它都是不務正業。這些都是被動的,效率是低的,孩子練琴是為了應付家長,應付老師。
  • 為什麼家長越催寫作業,孩子寫作業就越慢?還是家長催學方式錯了
    至於為什麼家長越催孩子就越慢,還是家長的催學方式錯了。正確打開催學模式,在期末複習階段,請家長把握好這3點:01了解孩子的學習節奏,重新制定學習目標喜歡催促學習的家長判斷孩子是不是真的在學習上磨蹭,有拖拉的行為,學習習慣不好,除了家長要去了解同齡人的學習標準,更不應該以家長的節奏,或者家長期望的速度來要求孩子。我們家長喜歡給孩子貼標籤,行動慢、學習慢,到底是孩子真的是慢性子,還是只是急脾氣的家長覺得他慢,我們做家長的沒有反思過。家長的追求完美,過於高標準的要求,也會讓處於本就緊張的期末複習階段中的孩子更加焦慮。
  • 面對家長的「奪命連環call」,為什麼孩子只會說——不好、不要?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一個兩歲孩子的媽媽抱怨道,每次問孩子:「你餓了嗎?要不要吃點東西?」孩子總是會說:「不要!」孩子也會說:「不好!」好像無論媽媽說什麼都會得到孩子否定的答覆,這就讓媽媽犯了難。難道直接用命令的語氣會好一些嗎?當然不會,這種做法可能會以一場母女間的「雞飛狗跳」式大哭來收場。「好不好」、「要不要」可能是很多家長對小齡段孩子的習慣用語,但是常常得到孩子的回覆是「不好」、「不要」。
  • 24小時奪命連環call,這樣的貨主讓我又愛又恨
    如果貨主和貨車司機能相互體諒對方的不容易,我相信貨車司機們拉貨肯定會更賣力。我從無錫提了一車到廣州增城的汽車配件,全程1500公裡,貨主要求我在24小時內必須到達。晚上8點裝完貨就上路了,中間一直沒停,直到凌晨4點多在服務區休息了2個小時。
  • 反催婚心理學指南:如何一句話噎死催婚的人?
    為拯救廣大青年群眾於水火, 我們為大家準備了《春節反催婚指南》。 (是不是很貼心?) 請 18 歲以上的成人,在屏蔽父母、親戚的情況下仔細研讀,反覆琢磨。
  • 情感驛站|出門晚回家,你父母會上演奪命連環call嗎?
    這種就完全不是父母對子女的愛了,這是赤裸裸的控制,是非常不利於孩子的人生。那父母的約束,到底是甜蜜的負擔還是對自由的束縛呢?咱們再看看壹粉們的觀點。父母的束縛和嘮叨都是沉甸甸的愛啊!父母希望我們健康成長,任何時侯都不要受到傷害。雖然父母有的約束過於傳統或教條了些,束縛了我們的行為,我們有時不滿,甚至發生了矛盾衝突,但我們一定要知道父母的良苦用心,他們是在為我們成長著想。試想,哪有父母不愛自己孩子的?哪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成人?在這方面我們應該感恩父母。
  • 「每逢佳節被催婚」催的到底是什麼
    為了逃避家人催婚,有人網上發帖尋伴,打算春節外出旅行。甚至還有人買好了機票,準備春節一到,就遠走高飛。(1月8日《錢江晚報》)   春節,本應是合家團圓的日子,不想卻成為了「剩男剩女」們避之唯恐不及的一大麻煩,有人為了逃避過年聚會七大姑八大姨的催婚,大年三十吃完年夜飯就準備收拾行李走人。
  • 買家秀髮出不到1分鐘,店家奪命連環扣:小祖宗,請你撤評論吧
    但是,你知道有一種買家秀,買家秀髮出不到1分鐘,店家奪命連環扣:小祖宗,請你撤評論吧!是不是突然覺得買家秀很厲害?「效果很好,吸引男粉絲一枚,朋友看了也想買,好評。」小編只能說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了。雖然說皮卡丘的卡通形象十分可愛,可是買家秀這個感覺是包裝西瓜外面的那個網狀套子套在了頭上似的真的有那麼好看嗎?
  • 「每逢佳節被催婚」催的到底是什麼?
    為了逃避家人催婚,有人網上發帖尋伴,打算春節外出旅行。甚至還有人買好了機票,準備春節一到,就遠走高飛。(1月8日《錢江晚報》)  春節,本應是合家團圓的日子,不想卻成為了「剩男剩女」們避之唯恐不及的一大麻煩,有人為了逃避過年聚會七大姑八大姨的催婚,大年三十吃完年夜飯就準備收拾行李走人。
  • 孩子越催越慢,心理學:拖延症有原因,催促不是解決之道
    但是同時我也提醒她:面對磨蹭、拖拉的小孩,你這樣只會越催越慢,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孩子意識不到自己該不該起床,以大人催促的次數和發火的程度來判斷該不該起床。孩子意識不到自己該不該做作業,以大人催促的音量和犀利的眼神來判斷該不該做作業。
  • 越催孩子越不耐煩,父母「慢一點」,孩子才能「快一點」
    文丨茜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做父母的相信都有過這樣的體驗,就是自己的孩子,你越是催他快一點,他反而越是慢一點,經常就是你在那裡干著急,孩子就是拖拖拉拉的,最後父母一生氣,結果就是演變成了罵戰。
  • 《「奪命連環call」最終只會讓你和他背道而馳,應該這樣做……》
    哪怕再多的人說他不好,可是總是覺得分手了自己的原因多一些,好像他"越不好",你就越想他。特別是在晚上,你會想到很多和他在一起的點點滴滴,也許你會罵自己不爭氣、沒骨氣,但是總是會難過到想哭,心裡麻麻的。於是為了挽回他,你開始奪命連環call,消息轟炸,希望他能夠注意到自己,你開始用很多極端的方法來試圖引起他的注意。可是他並沒有理會你,換回的可能只有一句:你不要再來騷擾我了。或者是拉黑。
  • 中國催婚暴擊大賞
    他們想看兒女辦婚禮,眼饞自己的朋友同事都抱上了孫子,於是越發想不明白:為什麼別人家孩子都能按部就班地結婚生子,而我的孩子老大不小還是光棍一條?而那些面對父母無孔不入催婚的兒女也不能理解:為什麼我事業有成、生活光鮮,但在父母眼裡還是一個loser?催婚這件事,似乎一直是父母和子女雙方的苦惱。
  • 催,催,催,生活何時才能慢下來?
    哦,再5分鐘!男人1:再5分鐘?服務員:不好意思,還需要再10分鐘。男人1:再10分鐘。那不行,我必須10分鐘內回辦公室。男人2:我的食物好了嗎?我15分鐘之前點了一個漢堡和薯條!男人2:那還要多久啊,我的火車40分鐘就要開了~服務員:請再稍等一下!很快了!女人1:抱歉,我比他們都早,我的咖啡好了嗎?女人2:我的好了嗎?我的是三明治和可樂。女人3:我比你們所有人都早,都還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