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辦案件600多宗 無一冤假錯案

2020-12-18 南方網

經辦案件600多宗 無一冤假錯案

2019-07-15 08:22 來源: 南方日報

  今年5月,金子山大道高塘村村後發生一宗致一人死亡的交通事故,肇事汽車逃逸。從接到報警到抓獲犯罪嫌疑人,英德警方僅用了一天。神速破案的背後,離不開一群長期奔波在重大交通事故前線的「英雄」。英德市交警大隊交管中隊指導員陳志鋒就是其中一員。

  每當遇到重大交通事故,陳志鋒總是秉著「不偵破不放過」的原則,不眠不休帶領著專案組民警四處偵查,尋找案件線索。他始終認為,只有把案件快速偵破,群眾的心才能真正安定下來。在陳志鋒的帶領下,今年以來,英德市發生的7起重大交通事故逃逸案全部偵破,破案率高達100%,在清遠各縣市區內名列前茅。

  高超偵查手段讓交通肇事者無所遁形

  在英德有這麼一群人,只要發生重大交通事故,無論白天黑夜,他們都會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勘察取證,務求將案件儘早偵破,給受害者(家屬)一個交代。陳志鋒作為一員,從事交管中隊工作已經16年,經辦的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多達600多宗。對於他來說,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最為棘手。

  「為什麼會發生交通肇事逃逸案?」陳志鋒告訴筆者,許多交通肇事逃逸者因為害怕承擔高昂的賠償費用或者坐牢,缺乏對生命的關切,從而妄想規避法律,逃避懲罰,減少損失。「這種想法是非常錯誤的。」

  陳志鋒表示,隨著社會的發展,有部分交通事故肇事者甚至存在一定反偵察能力,但科學技術在不斷進步,英德的道路監控攝像頭基本實現了全覆蓋,且偵查技術日益成熟也讓交通肇事逃逸者無所遁形。

  「曾經有一宗肇事逃逸案,肇事者為了逃避法律的責任,發生事故後第一時間將車輛開去偏遠地區丟棄,同時本人還戴假髮、假鬍子,妄圖騙過警方的眼睛。」陳志鋒回憶道,但無論他們怎麼偽裝,警方都有辦法一一識破,在監控、人證和物證面前,肇事者只能投降。

  在日常工作中,陳志鋒非常注重學習,他總會隨身攜帶著一本筆記本,當得知新政策或新的法律法規出臺時,他能夠快速地做好記錄,並做好相應標記,在第一時間進行學習,做到與時俱進、快速破案。

  24小時內偵破重大交通肇事逃逸案

  在交管中隊工作16年以來,陳志峰辦理的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多達600多宗、送起訴危險駕駛案200多宗,他所經辦的刑事案件至今沒有一宗冤假錯案,受到了群眾的一致好評。

  今年5月24日凌晨4時59分,英德交警接到報警稱:「在金子山大道高塘村後面發生一宗交通事故,致一人死亡,肇事汽車逃逸。」接警後,陳志峰立馬帶上同事前往現場。經過勘察,陳志峰發現肇事車輛為一輛白色的海南馬自達汽車,隨即兵分兩路,一組在現場勘查,陳志峰則返回單位查看監控,對過往車輛進行排查。

  經過排查發現,車牌號為粵RE9**1的海南馬自達SUV有重大肇事嫌疑。陳志鋒發現,該車在肇事後沿馬山公路往北方向行駛,但未在馬山公路的另一出口茶果場路口駛出。他分析,肇事逃逸車輛可能藏匿在馬山公路附近。負責現場勘查的民警立刻組織搜查,7時10分,終於在馬山公路附近找到了涉事車輛,然而司機早已離開。陳志峰馬上電話聯繫該車車主陸某,陸某稱其居住在梅花北路,陳志峰又趕往梅花北路,但是陸某卻又表示身在佛岡。這時,陳志峰已心生懷疑,直接找到陸某家中。不出所料,陸某兩夫婦都在家且處於酒後狀態。「雖然當時陸某妻子林女士稱自家的SUV汽車被盜,已報案,但夫婦二人仍存在重大嫌疑。」陳志峰說。

  然而沒想到的是,經詢問後,夫婦兩人在5月23日18時將車停放在梅花北路後,就分別出去吃飯喝酒,並通過相關證人和證據調查證實陸某夫婦沒有駕駛車輛肇事的可能,案件調查陷入僵局。

  「我們重新調整偵查思路,通過反覆查看監控,發現凌晨4時43分時,有一名男子駕駛一輛白色思域汽車來到梅花北路購買香菸後駕駛涉事車輛離開。」陳志峰說,通過對白色思域汽車進行摸查,發現該車是租車公司的汽車,由一名叫馬某的嫌疑人租用。而馬某有非法持有槍枝、盜竊汽車、吸毒等前科,經過曾經抓獲馬某的辦案民警辨認,最終駕駛涉事車輛離開的正是馬某。

  5月25日16時,英德警方在清遠市清城區源潭鎮的一處出租屋內將馬某抓獲。經審訊,馬某對其駕駛汽車肇事逃逸的事實供認不諱,同時城北派出所對馬某盜竊汽車案件進行偵查,馬某涉嫌交通肇事罪,現已羈押在英德市看守所。

  在陳志峰和同事的努力下,一宗亡人逃逸交通案真相在24小時內得以水落石出。

相關焦點

  • 英德市交警陳志鋒:經辦案件600多宗 無一冤假錯案
    每當遇到重大交通事故,陳志鋒總是秉著「不偵破不放過」的原則,不眠不休帶領著專案組民警四處偵查,尋找案件線索。他始終認為,只有把案件快速偵破,群眾的心才能真正安定下來。在陳志鋒的帶領下,今年以來,英德市發生的7起重大交通事故逃逸案全部偵破,破案率高達100%,在清遠各縣市區內名列前茅。
  • 冤假錯案的追責困境:多「止步於國賠」,鮮有一查到底案例
    《中國新聞周刊》通過梳理和回訪發現,這些案件多「止步於國賠」,在追責過程中,鮮有一查到底的案例:有的涉事辦案民警在被追責過程中自殺,導致後續追責不了了之;有的被追責人數雖然眾多,但被當事人和家屬質疑為力度不夠,有高舉輕放之嫌;還有的當事人在各種因素下,主動放棄追責。
  • 七種毒品冤假錯案及背後之人性善惡
    重大毒品冤假錯案之發生,有其發生的客觀必然性,核心理由應包括:一是大毒梟、毒販子為了謀取毒品暴利,降低案發風險,降低成本支出,進而蓄意坑蒙拐騙,矇騙、陷害他人,進而不擇手段地利用涉案無辜者實施各種各樣的毒品犯罪行為,故客觀上被矇騙,主觀上不知情的無辜者無端涉毒,這在現實生活中必然存在,且經常發生;二是極少數的不法民警及辦案人員,為了立功,提高案件偵破率,完成緝毒指標
  • 運用大數據防範冤假錯案
    伴隨著信息社會的到來,貴州、上海、江蘇等地的司法機關已經率先在刑事司法過程中引入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現代信息技術,將其與司法體制改革深度融合,開創了刑事司法過程中現代信息技術用於案件定罪量刑的先河。大數據司法的未來前瞻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現代信息技術在刑事司法領域中的應用,主要目標是著眼於刑事案件辦理的質效提升,實現「天下無冤」的美好願景。
  • 十八大以來糾正20多起重大冤假錯案,這是怎麼辦到的?
    十八大以來糾正20多起重大冤假錯案,這是怎麼辦到的?和姜同文感受一樣,在許多老百姓眼裡,黨的十八大以來,政法機關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要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的指示,在糾正、防止冤假錯案方面取得長足進步,同時也讓百姓看到了政法機關亮劍冤假錯案的改革成效。據統計,黨的十八大以來有20多起重大冤假錯案得以糾正,其中包括內蒙古王本餘案和呼格吉勒圖案等。
  • 公安今年破了600多宗這類案件!
    「 今年以來,金灣分局共破獲「兩搶一盜」案件600餘宗,刑拘480人,依法逮捕300餘人。打掉各類團夥30餘個,成員160餘人。 推行 「三項疊加 」 遏制 「兩搶 」發案 案件快偵快破 金灣分局積極推行「三項疊加」,遏制「兩搶」發案,做到案件快偵快破!
  • 今年糾正12起重大冤假錯案:糾錯平均需10年,少見追責
    12起案件多遵循「疑罪從無」的原則得以改判或直接撤回起訴。刑訴法學者毛立新認為,冤假錯案以「疑罪從無」的理念糾正更具標本意義,「不是所有冤案都具有『王者歸來』、『死者復活』的幸運,還有更多已申訴多年的『疑案』」。
  • 鄧小平推動冤假錯案的平反
    中共中央組織部這一重要部門領導的易人,標誌著平反冤假錯案工作進入實際運作階段。   胡耀邦就任中組部部長後,在鄧小平等人的支持下,大刀闊斧地進行落實幹部政策和平反冤假錯案工作。他強調要恢復黨的優良傳統,把中組部辦成「黨員之家」、「幹部之家」,很快揭開了中組部捂了一年多的蓋子。他起用了一些組織關係在中組部,但沒有分配工作「靠邊站」的老幹部,組建了一個強有力的班子。
  • 蔡慎坤:掃黑除惡如何避免冤假錯案?
    掃黑除惡   冤假錯案在中國頻頻發生,早就應該引起全社會乃至公檢法系統的深刻反思,尊重和保護每一個人的生命和基本權利是司法機關應盡的責任和義務,然而在現實中,多不牛毛的法律條文往往就成了擺設,監督機制無從談起,對冤假錯案的申訴和糾錯更是極為艱難。
  • 十八大以來全國各地糾正重大冤假錯案23起
    這23起冤假錯案中,大部分是司法機關本著疑罪從無的理念予以糾正,只有少數幾起是因為「真兇歸來」而獲得糾正。       12月3日,長期關注冤假錯案的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陳永生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上述情況反映出,「疑罪從無」理念在實踐中的認可度不斷提高。
  • 媒體盤點河南近年冤假錯案 趙作海李懷亮案在列
    河南是全國人口大省,也是案件多發省。來自河南省公安廳的數字顯示,僅2013年10月,該省公安機關就辦理各類行政案件3萬多起,刑事案件3萬多起。  在案多人少的壓力下,近些年來,河南個別基層辦案單位在辦理案件時,為求儘快破案,無視證據不足或案件疑點,強捕、強訴、強判,甚至採用刑訊逼供或弄虛作假的手段,造成一些冤假錯案的產生。
  • 古代出現冤假錯案,通過什麼機制來平反
    近幾年來有眾多的冤假錯案被平反,有很多案件都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這些冤假錯案一旦形成,即使翻案,依然輕則使無辜者浪費數年光陰,重則失去生命,隨著法制系統的健全,這些冤案會越來越少,即使錯判,翻案速度也會加快。那麼,在古代,有沒有類似現代這樣的平反冤假錯案的機制呢?
  • 最高法:加強對重大冤假錯案實證研究 查找薄弱環節
    最高法:加強對重大冤假錯案實證研究 查找薄弱環節 2014-12-19 17:23:28責任編輯:   中新網12月19日電(記者 馬學玲)最高人民法院常務副院長、中國審判理論研究會會長沈德詠19日在青島強調,要加強對重大冤假錯案的實證研究
  • 多少冤假錯案的元兇—疑罪從有之趙作海案
    疑罪從無,根據筆者之前寫的文章介紹,就是指公檢法機關認為犯罪嫌疑人就是罪犯,甚至在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情況下進行了有罪判決,以至於極易產生冤假錯案,這會讓無辜之人背負了莫須有的罪名,甚至會讓有罪之人逍遙法外,產生一系列惡劣影響。
  • 白皮書:中國積極糾正冤假錯案 念斌案、呼格案等得到糾正
    白皮書指出, 中國貫徹疑罪從無原則,積極防範和糾正冤假錯案,同時依法懲處腐敗犯罪和職務犯罪,為人權保障創造良好的政治和法治環境。白皮書指出,2012年至2015年,各級法院依法宣告3369名被告人無罪。2015年,各級檢察機關對不構成犯罪或證據不足的,決定不批捕131675人、不起訴25778人;對認為確有錯誤的刑事裁判提出抗訴6591件。
  • 中國去年糾正12起重大冤假錯案 多數與逼供有關
    也就是所有未經法庭審判,未經法院判決的都不能成為有罪之人,既然不是有罪之人,就不能貼上標籤,我們就是想通過這種細節性的舉措來推行「無罪推定」這一司法理念。  新京報:「無罪推定」的司法理念距離完全落實還需要一個過程?  李少平:是的。從法院這個角度來說,無罪推定原則在我們這幾年改革過程中間得到了不斷的強化,但是要被社會方方面面接受還有一個過程。
  • 吳剛:冤假錯案這24個特徵,你遭遇過幾個?「下篇」
    納稅人的錢是否多出了一份?總之,冤假錯案在某些法院、檢察院那裡就是一臺兄弟聯手、互相關照、榮辱與共的「好戲」。只不過從古至今扮演竇娥的人永遠是你我他。總之,投訴無門、石沉大海是本階段的重要特色。【特徵21】幾乎沒有正規媒體報導你的冤假錯案你申冤了這麼多年的冤假錯案有事實、有證據、有法律可以辯白,當你向正規媒體求助,希望他們能客觀報導案件,履行輿論監督職責時,結果卻發現他們都失聲了。
  • 二審判決書9萬多字!荔灣該案當年打響了廣東省掃黑除惡第一槍
    自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開展以來,廣州市兩級法院依法、嚴厲、精準懲處黑惡勢力犯罪,讓黑惡勢力無所遁形。 一審庭審13天,判決書600頁 劉永添案被告人54名、辯護律師74名,公訴機關指控的違法犯罪事實達48宗,卷宗材料多達200多冊,錄音錄像光碟達800多張,辯護人提供的申請及證據材料近百份。
  • 吳剛:冤假錯案申訴人的基本特徵有哪些?
    根據我多年的辦案經歷和了解,能夠對冤假錯案堅持依法申冤的申訴人通常具有以下基本特徵。1.他們基本都是追求法治夢想的人申訴人來自社會的各個階層,有錢有勢有文化的,無錢無勢文化低的,都有。他們即使被冤屈,但仍然堅守法治,始終首選法律作為洗清冤枉的維權武器為自己申訴到底。如果外界沒有令他們徹底絕望,他們始終會依法維權。
  • 盤點2014:嚴防冤假錯案 築牢公平正義最後一道防線
    「通過閱卷,我們發現謝亞龍在2014年8月有6次徵文獲獎並加分,這是同一篇文章多次獲獎加分還是多篇文章多次獲獎加分?如果是多篇文章多次獲獎加分,這是什麼內容的徵文活動?是不是寫了文章就能獲獎?請執行機關就這些內容向法庭出示詳細證據。」在舉證質證環節,趙世欣毫不客氣,問題像連珠炮一樣發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