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隨筆之五:練字不必選帖了?

2020-12-15 鴻人九

1

建築學入門有徒手畫線練習,在一張碩大的A1紙(594mm×841mm)上,從左至右畫一條線,大概80cm長,然後平行地畫第二條,第三條……每條線不能出現折角,有局部彎曲可以,不必處處平直,但必須總體是直線。

這很痛苦,我到現在也掌握不了。畢竟早就有尺有電腦了。

這類練習方式引入書法,則變化更多了,不僅有橫豎,使轉,還要轉圈,還要「八面出鋒」。

練成之後,就可以寫符了:)

這不是笑談,道家符籙書,也是「八體六書」之一。

當熟練掌握懸肘、運腕、捻管、使轉,直接去學篆書、石鼓文是沒問題的。

有這樣的底子,學習隸真行草,上手也不會慢。

邱振中老師《中國書法167個練習》裡有大量這樣的基礎練習。

這不是傳統書法教學的方式,它將書法筆畫拆解為線條,故而更接近於繪畫的線條練習,也更接近書法專業的做法。

這是拙作,歪七扭八,可見距離專業甚遠

同時,借用現代設計的一些思維方式,通過線形、節奏、軸線、構圖分析,為筆法、結體、章法創作提供了很多指導。

2

這是一本奇妙的書,就像《九陽真經》,仿佛打好了內功基礎,所有武功在張無忌眼中都是慢動作。

所以書中完全不必講具體碑帖,碑帖只是它的註解。

那麼不必選帖了?

寶貝兒,清醒一點。

張無忌練成之後第一次pk,也是手忙腳亂,要大量實戰才能把招式體會鞏固。

學內功不就是給學招式打基礎嗎?

同理,學線條不就是為了寫字嗎?

那些書法專業的,從小就浸淫於各類書帖之中,記帖比記男女朋友的生日還順溜,再經過提點,自然威力非凡。

而我們業餘愛好者,也只能一本本碑帖看過來,結合構圖分析,互相印證,才能有所得。

縱然沒空學、學不會《九陽真經》,那也能提升欣賞水平不是?

無論如何,還是要選帖。

3

選什麼貼呢?我們看看沈尹默先生的推薦:

他推薦了貝義淵《始興忠武王蕭憺碑》,也就是始興王碑,屬於南碑體系,流傳很少。

在他之前,是康有為大力鼓吹:「峻美嚴整之宗」。甚至說歐陽詢師承此碑。

我搜遍了網絡,似乎也只找到了那張和《學書有法》中一模一樣的圖,共17個字。

碑現在還在南京,是全國重點保護文物,已經建了碑亭。

也有拓本影印的線裝書出版,但看不到具體圖片。倒是日本二玄社出了一套,也找不到資料。

可見雖經康有為沈尹默二位推薦,流傳仍然不廣。

如果說選帖的標準是沈先生說的:「初學必須取體勢平正、筆畫勻長的來學」,則類似的碑帖真不少,一千年來,習字基本都以顏體開蒙,就是具備這個優勢,《多寶塔》流行千餘年,不是沒有道理。

那麼二位不談唐楷可能是風氣使然。

他們是經歷晚清的人,經歷碑學大盛的時代,康有為更是倡導「卑唐」,——又是一個極力擺脫唐風的人。

《始興王碑》運筆非常舒暢自然,比如「興」、「忠」、「王,不似北碑誇張方筆,不似唐楷強調起筆收筆,確實比《多寶塔》法度更寬疏。

4

開蒙、臨帖是學什麼?

就是學法度

以邱老師奇書入門的,終究要去臨《嶧山碑》、鄧石如、吳昌碩。

以傳統習字方式入門的,終究是楷書上手,挑來挑去,還是那幾個人。

法度從來不是貶義詞,只存在寬嚴之別。

較為森嚴的法度,比如沈尹默先生說的歐陽詢、虞世南,他們流傳下來的帖,都是60多歲以後的作品,早已達到了人書俱老的境地。

「長畫與短畫相通,長者不嫌有餘,短者不覺不足,他們的字非有老辣的手腕無法做到,初學者是難以理解其中的妙處的。」

所以不推薦初學者臨習。

以此觀之,柳字更是不宜開蒙,——我哭暈在廁所……

這確實是過往書家的一致公論。

楷書入手,無論魏楷還是唐楷,能夠符合「體勢平正、筆畫勻長」的,用來開蒙都是好的。

這是讓初學者既要懂得法度,又不能被過早束住手腳

當吃透了某種書體的法度,自然就適應了這種書體。

久而久之,成了習慣,難以改變,這就有了某種「習氣」。

《始興王碑》即便相對自由,然而那些誇張的鉤與捺,也依然是「習氣」。

5

關於「習氣」,我們業餘愛好者經常會聽到對一些碑帖或書體的評價,常常包括:

「xx學多了習氣太重」,「xx體轉行草書很難,習慣不好改。」

不一而足。

這些話語裡都有一個思維背景:學成一種,有餘裕,還能再去搞搞別的書體。

這就涉及了一個終極哲學話題:

你要到哪裡去?

你說:

——我特別喜歡書法,真草隸篆都想過一遍,昨天搞書譜今天弄二爨,那麼好好打基礎,多看多想多練,警惕習氣,那本奇書得備著,日復一日,逐漸提高。

或者你說:

——我沒時間,我不想學行草、隸篆,我不想學歐顏柳趙,我甚至不喜歡《曹全碑》,我就喜歡《史晨碑》,尤其那句「臣晨頓首死罪死罪」。那就盯著這個學就好。練得膩了枯燥了,或者覺得有所成了,改不改的到時再說。

停留在一種書體甚至一個帖之中,自是一番風味,習字畢竟只是怡情養性。

但若一種字寫煩了,想突破某種「習氣」,也不必焦慮,因為那時不管寫的怎麼樣,至少在眼界上面,已經提高很多了。

山高水長,從心所欲即可。

相關焦點

  • 練習硬筆書法注意的問題之五——如何選帖與臨摹
    五、如何選帖與臨摹我國歷代有許多優秀書法家,創作出了多種風格流派的楷書作品,在近三十年來,硬筆楷書也同樣出現了多種風格流派。在眾多的楷書字帖裡,初學硬筆楷書者究竟怎樣選擇適合自己學習的書法範本呢?另外,當自己平時在無意中見到某本字帖上的字體好看,非常喜歡,愛不釋手,練字興趣大增、心摹手追時,說明自己的情趣愛好與本帖的書者的情趣愛好有某種相似或者暗合之處,選擇此種字體練習較為適宜。
  • 書法隨筆之六:如何選帖?為何選帖?
    1上回我們說到了邱振中老師的一套現代派的書法練習方式,因為偏專業,即便當代書法愛好者也較少採用。大家仍然會選帖開臨,一如古人,畢竟書法是他們的必備技能。字寫得醜,影響考試成績,就這麼無情,就這麼殘忍。五帖均為楷書。
  • 練字:古帖與今帖有什麼區別?選錯字帖容易半途而廢?
    對於初學練字的朋友來說,字帖的選擇常常是一件令人頭痛的事情。該選古帖還是今帖?小編建議,應從古帖入手,因為即使你喜歡臨摹今帖,等你練字水平達到一定程度後,再往上的空間就很小了。蘭亭序蘭亭序局部放大小編不是什麼書法家,藝術家,但是對如何提升練字這方面的問題,有很深刻的研究。首先從個人審美角度來說,古帖歷史悠久,是古代文人或書法大家流傳下來的瑰寶,藝術水準更高,而且在觀賞性方面也確實優於今帖。
  • 楷書初學者事半功倍的五種選帖方法!
    在臨摹一段時間後,發覺自己進步得很慢,會對目前的練習方法和所選的字帖產生彷徨與困惑。朋友寒竹,練習楷書書法有二年之久,但他總感到自己進步慢,沒法達到學習目標。他自述,臨摹過顏體、歐體、柳體三種。但每一種字體的臨摹時間都是淺嘗輒止,沒有達到二年應有的水平,且三種字體相互混淆。願取百家之長,是非常好的方法,但最終他寫出來的楷書難以評論。
  • 【潤玉閣】書法如何選帖—書法那點事(六)
    姑且翰墨做伴 願得一生不負—書法那點事兒(六)書法如何選帖學習書法,必修的功課是臨帖,臨帖就得選帖。而選帖問題,歷來也意見是很不一致的,以楷書為例,有主張寫魏碑,以遒勁、俊麗、拙樸為上。有的主張學顏真卿,樹渾厚寬博之雄風,也有喜歡趙孟頫的帖,取其婉約秀美,歐陽詢則法度嚴謹險峻,更是常被選為範本。
  • 書法隨筆之十二:開始練字,再來選筆
    筆之四德上回我們說了入門先選一支兼毫,出鋒在3cm以內,開始練起來。那麼選筆標準是什麼?「尖圓齊健」是古人總結的筆之四德,依然適用。以現代的制筆工藝,這四條基本是能滿足的。目前的書法入門教學,基本都是從中楷或隸書入手,不能只開筆頭。不僅如此,在練習筆法之餘,可以嘗試一下用筆鋒、筆腰、筆腹,拖曳,刮擦,各個方向,各種力道,畫出來各種不同效果。也可以嘗試蘸一次墨能寫多少個字,筆潤時什麼效果,筆枯時什麼效果,心裡有個底。因為選筆很可能不止一次。
  • 閒談硬筆書法的選帖和臨寫!
    硬筆書法字帖的選擇,很多朋友不只一次問過我,正所謂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不好回答,很多朋友只是一時的興起,明天可能就搞忘這事情了,談不上真正的喜愛,加上對書法的了解是不多的,他們會選擇第一眼好看的字帖,已經有一定的思維定固,選漂亮的。如果作為一般寫字來說,硬筆國內幾個大咖的字帖都是可以的,如王、盧、田、荊、趙等能夠寫到那個水平已經實屬不易。
  • 普通白紙能否來臨帖練字?
    詩酒年華 白紙練字 老劉最近喜歡上了書法,並開始用毛筆臨帖練字,如果經濟條件允許, 我們還是要購買宣紙來臨帖。
  • 淺論書法選帖
    淺論書法選帖陳能雄/文俗語說:「字如其人」,書法就像是人的第二張臉,人們可以通過相貌識人,也能通過他的字認識他的涵養。書法是中國文化的符號之一,也是古往今來很多文人修煉的一門課程。我們要獲取書寫之「法」,就要善於向古代書法家學習,古人難以親自指點我們如何運筆,我們唯有從他們遺留下來的珍貴法帖中學到運筆之法。我們學手藝,要拜明師,學書法的人選對字帖,正如選對一位明師,那必定會使自己的學書之路更加順暢。
  • 練字開頭難,一本好字帖怎麼選
    常言道:「萬事開頭難」,想要開好練字的頭,一本好的字帖必不可少。可是對於許多初學者來說,選擇一本字帖也是令人糾結的事情,其一是擔心選的字帖不好,練字的成效慢,三分鐘熱度一過就容易放棄,其二則是不知道要選擇哪位書法家或是哪種字體去練,畢竟中華漢字博大精深,每一種字體都別具心意。
  • 書法寫人生(隨筆五則)
    2書法隨筆寫字,喜書法,練字,是一種修養。區別於學識的博大,文化深厚,地位高低,書法成就等因素。故書者抒也,心性之所然,巧靈之所集,才學之所現,時間之所持,心志之所守。書法,學之易,好之難。無標無準,無止無境。寫之易,美之難。
  • 書法大師懷素窮的沒錢買紙,想了個辦法後每天都可以練字
    懷素在中國書法史上那是響噹噹的人物。他是唐朝的著名僧人,更是著名的草書大師。但朋友們也許不清楚,懷素的字之所以寫的那麼好,是因為他從小就非常的刻苦練字,從來沒有一天放下筆墨。但是懷素家裡窮啊,每天練字要花大量的紙,就算是寺院也供應不起他每天花費的紙張啊。
  • 書法入門教程:怎樣練字
    提示:請點上方↑硬筆書法作品 免費訂閱關注《硬筆書法作品》 鋼筆字帖精選練字前需要做哪些準備
  • 如何選帖和臨帖呢?選帖和臨帖到底有多重要?不說你還真不知道
    無論是從練字的角度,還是從學習書法藝術的角度,均需得其要領。古往今來學習書法的目的,可以概括為8個字,選帖、用帖、養性、修身。 一、選帖 選取適合自己的字帖是每一個學習書法的人一項重要準備,其意義不亞於對筆墨紙硯的準備
  • 龜小兔寫字:孩子硬筆書法入門用什麼紙好?選對了練字成效更高
    練字對於很多家長來說都是孩子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環,但是練字除了書寫方面有大學問以外,入門對於筆墨紙的選擇也是一門學問,選的對練字的成效也會高出不少。這邊龜小兔寫字就來說說孩子硬筆書法入門用什麼紙好,以及他們之間的區別所在。
  • 書法隨筆之十四:康有為的「託古改制」
    #書法隨筆這次北上之行給他的人生帶來了某種轉變。首先,他落榜了。其次,一番遊歷,他逐漸完善自己的思想體系。再次,在北京眼界大開,買了數百本兩漢、六朝、唐宋碑版。康作為一個正常青年,小時候也是學習歐顏柳、《淳化閣帖》過來的,此時,毅然轉向碑學。
  • 書法隨筆之九:米芾的自卑與超越
    1米芾17歲時,母親閻氏被選入宮服侍英宗高皇后,他隨母親從襄陽老家來到京城。他剛出生,先皇就送他一支玉珊瑚,但這並不能證明他在京城出生或者曾經來過京城,禮物可以給到父母手中。米芾長在襄陽,在襄陽開蒙,在襄陽立志書學,這是無疑的。
  • 書法隨筆之廿六:黃庭堅的大字行書
    #書法隨筆#1黃庭堅的名字來源於舜向堯舉薦的幾位才子之一,他有兄弟五個,其中大臨、叔達、蒼舒、仲熊也是直接選取上古賢良——所謂「八元八愷」——的名字。咱不必去和李白蘇軾這類天縱之資較勁,「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應似飛鴻踏雪泥」需要極高的天賦和瞬時的靈感,他們自己也不是隨時都能冒出這樣的句子。咱詩派好歹能保持「清風不必一錢買,快雨端宜萬戶封」、「石齒漱寒瀨,松濤瀉夕暉」的穩定輸出,這就夠得上優秀楹聯的水平了。再加上咱的字,哼哼,那必是遠近聞名的楹聯白金寫手。
  • 硬筆書法練字—美格練字,用心寫好中國字
    硬筆書法練字是中國特有的一種藝術形式。在練字的過程當中,我們審視自己的內心,注意自己的需要,達到心與身的高度融合。在藝術的百花園當中,硬筆書法更是一朵奇葩,雖然書寫工具比較簡單,卻是能體現人的修為的一個方面。加上現在中考高考試卷大都開始電腦閱卷,書寫規範,字體工整成為考試加分的一個重點。
  • 初學書法,如何選字帖,少走彎路
    因為每天要抽出時間,練字,有點困難。但是萬事開頭難,只要開始了能堅持下去,確實能有好的效果。學一家可以通幾種字體,因為書法主要就是五體,篆隸楷行草。當然也有人認為,開始學不適合學習王羲之的字體,因為他的字是經典。但是我個人認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古人云,取法乎上,只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