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代表韋娜:打造「永不閉館」的二里頭遺址博物館

2020-12-04 大河網

□河南日報記者欒姍

「365天,24小時,打造『永不閉館』的博物館不再只存在於人們的想像中。」1月19日,省人大代表、隋唐城遺址管理處文博研究員韋娜在「關於二里頭遺址博物館陳列布展的建議」裡寫道:網際網路時代,我們可以飛上「雲端」參觀博物館。

韋娜從事古墓葬壁畫臨摹及研究保護工作近30年。她說,洛陽市現有博物館60餘座,還有一批重要的博物館正在籌建,其中二里頭遺址博物館可謂是重中之重。無論是「夏商周斷代工程」,還是「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二里頭遺址的考古成果和學術研究都起到了關鍵支撐作用。

韋娜思考的問題是:對於打造「博物館之都」的洛陽而言,如何用網際網路思維,打造「永不閉館」的二里頭遺址博物館,讓文物真正「活」起來?

她建議,在二里頭遺址博物館陳列布展中應用多種高科技互動展示手段,增強觀眾的互動性、體驗性。二里頭遺址博物館同時特別要注意迎合青少年的視聽習慣,利用網際網路在移動手機終端上傳播博物館信息,打造24小時在線的網上博物館。

相關焦點

  • 河南省人大代表韋娜:加快隋唐大運河博物館項目立項
    河南省人大代表韋娜 慎志遠攝 人民網鄭州1月28日電(記者慎志遠)「一定給子孫留下千年帝都的城市記憶在河南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上,河南省人大代表韋娜建議:應加快隋唐大運河博物館的立項,為洛陽建設國際文化旅遊名城、構築全國文化高地做出新的貢獻。 洛陽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是絲綢之路和隋唐大運河的交匯點,作為中國運河的源頭、隋唐大運河的核心區域,運河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運河文化遺產豐富,洛陽在建設大運河文化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 二里頭遺址博物館奠基
    本報訊 (記者 孫自豪)昨日上午,洛陽偃師,國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二里頭遺址博物館隆重奠基。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專門作出重要批示,對二里頭遺址博物館奠基表示祝賀,並對建設工作提出明確要求。   文化部黨組成員、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省委常委、市委書記李亞共同為奠基石揭幕。
  • 偃師二里頭遺址博物館將於10月完成布展並對外開放
    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效果圖作為國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位於偃師市的二里頭遺址博物館建設進入倒計時。不久,「最早的中國」將在這裡精彩呈現。正在建設的二里頭遺址博物館二里頭遺址,因享有「最早的中國」之稱而備受矚目。2017年6月11日,二里頭遺址博物館在偃師舉行奠基儀式。該項目佔地208畝,建築規模3.1萬平方米,總投資6.3億元,將於今年10月完成布展並對外開放,成為洛陽打造「博物館之都」濃墨重彩的一筆。
  • 二里頭遺址的開發與保護——尋訪二里頭博物館工作人員
    在對張鴻亮老師的採訪過程中,張鴻亮老師對二里頭遺址的保護與開發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及見解。張鴻亮老師認為二里頭遺址的開發對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研究有著重要意義,二里頭遺址是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重要的節點所在,其王都遺址規模及完整度是被稱為「最早的中國」的宏觀方面的原因之一。
  • 洛陽二里頭遺址博物館穩步推進
    空中俯瞰二里頭遺址博物館今日,記者從二里頭遺址博物館籌建處獲悉,該博物館建設穩步推進。預計4月底,內部裝修工程完工,5月進入布展環節。二里頭遺址博物館包括公共區域、業務區域、行政區域及早期中國研究中心四部分,總投資6.3億元。記者在建設工地看到,外幕牆銅飾面正加緊施工,內部一層影視廳等也在裝修,地上二層的辦公區多功能廳及會議室裝修吊頂已經完成。文物修復區、序廳玻璃天窗已經完成,部分電梯安裝完成等待調試。園區內管網和換熱站施工完成,博物館廣場場地平整也即將完成。
  • 洛陽二里頭遺址博物館雄姿已現
    今日,記者在偃師市翟鎮鎮二里頭遺址博物館施工現場,看到主體工程已經封頂,博物館雄姿已現,館內施工人員正在安裝通風設備、管道、搭架夯土牆,加緊館內裝修。空中俯瞰二里頭遺址博物館  今日,記者在偃師市翟鎮鎮二里頭遺址博物館施工現場,看到主體工程已經封頂,博物館雄姿已現,館內施工人員正在安裝通風設備、管道、搭架夯土牆
  • 關於二里頭遺址保護,河南召開了這個座談會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段偉朵 7月2日,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在鄭州組織召開二里頭文化遺址保護座談會。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副主任趙素萍,副主任徐濟超出席座談會並講話。省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辦公廳主任楊汝北,省人大教科文衛委副主任委員張遂興,省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工委副主任高莉萍和省文旅廳、省文物局等相關單位負責同志及相關專家學者參加會議。趙素萍強調,要統籌規劃、統籌推進、統籌管理,做好文物發掘、開發、保護、展示等工作,讓文物在百姓文化生活中「活」起來,把二里頭遺址打造為講好「黃河故事」的亮麗窗口。
  • 二里頭遺址博物館:再現眾星捧月之「最早中國」
    河南省重點項目名片二里頭遺址博物館二里頭遺址博物館位於偃師市翟鎮鎮二里頭遺址保護區南約300米,佔地200餘畝,總建築面積約3.2萬平方米,總投資約6.3億元,將於今年10月正式開館。遺址博物館之外,同步規劃建設有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屆時,這裡將成為全國大遺址保護、展示和利用的示範區、早期中國國家形成與發展研究展示中心、夏商周斷代工程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歷程與成果展示基地。
  • 什麼博物館可以穿越到夏都王朝?二里頭遺址數字館揭曉答案
    2021年1月1日,河南洛陽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數字館正式對外開放,該館是在原遺址博物館的基礎上全新打造的數字展館,全面復原展示了以二里頭遺址為核心的二里頭文化面貌,獲得央視新聞頻道報導。凡拓以數位技術助力二里頭遺址博物館轉型升級,從宏觀層面向參觀者展示二里頭文化在歷史坐標系、文明坐標系、世界坐標系中的地位和價值。
  • 二里頭遺址博物館今年10月正式開放
    市政協主席、市委宣傳部部長楊炳旭帶領相關單位負責同志,實地調研督導二里頭遺址博物館及考古遺址公園建設項目,並召開座談會,聽取項目建設情況匯報,協調項目建設中需要解決的問題。二里頭遺址博物館建設項目是國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自去年動工以來,加快推進,取得了階段性進展。目前,博物館主體工程混凝土結構已經封頂,陳列展覽、機構設立相關工作同步推進,本月底將開始室內裝修和外幕牆施工,預計2019年6月布展完畢,2019年8月試運行,2019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
  • 二里頭遺址博物館奠基 未來帶您認識最早的中國
    該博物館位於偃師市翟鎮鎮二里頭遺址保護區南約300米,偃師古城快速路北約200米,二里頭遺址宮殿區中軸線的南延長線西側區域。市文物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二里頭遺址博物館總佔地約200畝,規劃總建築面積約3萬平方米,相當於4個標準足球場大小,包括公共區域、業務區域、行政區域及早期中國研究中心等。
  • 二里頭遺址博物館建築設計方案基本理念:華夏之源 最早中國
    二里頭遺址博物館位於二里頭遺址保護區南約300米、偃師古城快速公路北約200米、二里頭遺址宮城區中軸線南延線西側區域,建成後將滿足文物展示、館藏、科研和觀眾遊覽休閒等綜合性需求。  為再現二里頭元素,精心打造集保護、研究、展示、教育於一體的具有示範意義的現代大型博物館,設計單位派出了精幹團隊進行建築設計。  作為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依遺址而建的二里頭遺址博物館位於二里頭遺址保護區南約300米、偃師古城快速公路北約200米、二里頭遺址宮城區中軸線南延線西側區域。
  • 在二里頭 觸摸「最早的中國」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
    10月20日,舉行過開館以後的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第一次對公眾開放。上午9點,還不到開放時間,就已經有大批遊客等候在博物館門口。從最近的洛陽龍門高鐵站到博物館所在的偃師二里頭村,開車也要一個小時車程。專門從鄭州趕來的歷史愛好者韓楊早早就等在博物館門口。 「大家都說,這是最早的中國,所以就想看看最早的中國到底是什麼樣子。」
  • 原二里頭遺址博物館更名,新名稱多了「夏都」兩字
    據河南日報客戶端消息:7月10日,記者從洛陽市文物局獲悉,河南省編辦同意將原二里頭遺址博物館正式更名為「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
  • 二里頭遺址的開發與保護
    ——洛陽師範學院暑期二里頭文化資源調研隊尋訪二里頭博物館工作人員7月23日洛陽師範學院歷史文化學院二里頭文化資源調研隊的同學在姚寅歌老師的帶領下,通過展開騰訊會議的方式,開展了關於二里頭文化資源的調研,對張鴻亮和馬歡歡兩位專業老師進行了採訪。
  • 二里頭遺址博物館開館進入倒計時,「最早的中國」初展容顏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曼 通訊員 黃偉偉博物館設計效果圖 2017年6月,備受矚目的二里頭遺址博物館奠基儀式在洛陽偃師市二里頭遺址舉行。作為國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日前,二里頭遺址博物館開館已經進入倒計時,不久之後「最早的中國」將在這裡精彩呈現。二里頭遺址是經考古學與歷史文獻學考證的中國最早王朝——夏朝中晚期的都城遺址。二里頭遺址也因此享有「最早的中國」之稱,備受矚目。自1959年發現以來,考古發掘半個多世紀以來,其都城面貌不斷揭示。
  • 五千年歷史看洛陽,走進二里頭遺址博物館
    二里頭遺址便是經考古學與歷史文獻學考證的中國最早王朝——夏朝中晚期的都城遺存(百科),填補了夏、商、周的歷史斷代。二里頭遺址博物館的建立,旨在闡釋早期中國形成歷程,讓國內外公眾了解中華文明悠久的歷史。博物館位於洛陽偃師古城快速路北50米處,佔地208畝,建設規模3.1萬平方米。
  • 二里頭遺址:生動呈現最早的王朝文明
    洛陽偃師,國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建設項目——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開館,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同步開園,中國最早的王朝圖景得以生動呈現。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和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的建成開放,是1959年二里頭遺址被發現以來新的裡程碑。
  • 大遺址保護理念下的二里頭遺址
    張老師現在任教於洛陽師範學院,是歷史文化學院的一名講師,從事文物與博物館學專業教學工作。在下午的採訪中,張鴻亮老師為我們講述了他自身的考古經歷和以往工作中的許多考古趣事,讓我們更切實地了解到考古工作者。通過採訪,我們了解到了許多關於大遺址保護的知識。張老師提到:「從廣義上來說,大遺址不再局限於大型的遺址或者古墓葬,範圍比以往更為寬泛,甚至可以引申為區域文化遺產。」
  • 揭開二里頭遺址的面紗
    隨著二里頭遺址博物館開館、考古遺址公園開園,作為文化遺產的二里頭遺址也進入保護的新階段。本版刊發相關文章,帶領讀者走近3800年前的那個王朝文明。——編 者「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間」。伊、洛河形成的衝積平原平坦而開闊,氣候溫暖,物產豐饒,從夏商至唐宋,無數王朝的權力中心在這裡上演興亡更替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