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臺》:你聽不懂的那些陝西方言,原來這麼有趣!
在《裝臺》中,有七位陝西演員,挑大梁的是男女主角張嘉譯和閆妮,陝普更是「滿天飛」。可以說,這是「陝西人寫的陝西故事」,也是「西安人演的西安煙火氣」。
作為一個地道的老陝,在《裝臺》這部劇播出時就一路追到結尾,細細品味那些地道的陝味方言,真的很有趣。
如果沒有注釋,或許外地人根本看不懂吧!
一邊追劇,一邊給身邊人解釋那結《裝臺》裡的方言潛臺詞,令人回味無窮,朋友都說:「你們陝西人還真有點意思!」
《裝臺》的收視率和討論度不在劇本和演員,它的賣點在地域文化。
作為載體將「方言入劇」的意義又一次展現的淋漓盡致。以流利的陝西方言豐富大眾觀劇體驗的同時,方言背後的地域文化,更是引發了陝西人的共情,對「方言入劇」的意義有了全新的解讀。
甚至透過語言這種表現形式,豐滿了憨憨的刁順子、羞答答的蔡素芬的人物塑造,把小人物的家長裡短和雞飛狗跳渲染的極具現實溫度,溫暖且珍貴。
陝西方言,原來這麼有趣!令人回味無窮,它是人們現實生活中的根,是精神世界裡的魂。
用觀眾的話說,這是「陝西人寫的陝西故事,西安人演的西安煙火」。
劇中,從曲裡拐彎的街頭巷道到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從鍋盔、肉夾饃、胡辣湯、臊子麵等極富地域特色的陝西美食到雁塔、鐘鼓樓、古城牆等極富人文特色的古城美景,隨著鏡頭語言的流動,撲面而來的京西氣息令觀眾過目難忘。
除了情感的共鳴,觀眾被《裝臺》喚醒的,還有渴望一品陝西美食的心。
電視劇一開場,擀麵皮、油潑麵、肉夾饃、鍋貼、胡辣湯……這些象徵著陝西特色文化底蘊的美食輪番上陣,不斷刺激著觀眾的味蕾。
這些隨時會出現在每個陝西人餐桌上的吃食,味美、具有代表性而足夠接地氣,為《裝臺》增添了感染力十足的市井幸福感。
落地氣的夫妻日常也是被張嘉譯和閆妮給演成了陝味情調:順子給蔡素芬買肉夾饃送回家時,背影都寫著開心。
當菜素芬不開心了,順子邊退邊哄。
▼那些你聽不懂的陝西方言陝西人幫你品:
先從鐵扣(孫浩)的一片頭曲開始,方言貫穿,令人回味無窮:
我鼓勁(使勁)咬(niao)了一口饅頭(饃):我使勁咬了一口饃!
陝西人以麵食為主,所以吃饅頭成了三餐主食,像鍋盔、麵條等。
我偶爾對女娃(女孩)吹牛:陝西人喜歡把孩子叫娃,女娃意思就是女孩子。
▼劇中出現方言最多的要數張嘉譯飾演的刁順子、疤叔的調皮段子,菊的罵人段子,以及墩墩、鐵扣的口頭禪。
1、刁順子張嘉譯飾演
■刁順子稱蔡素芬為「芬芬兒」
一種陝西民俗稱呼,對人的一種暱稱,習慣把人名字的最後一個字加個兒話音,表示一種親切的稱呼。
像廣東人,喜歡叫人阿XX一樣的。
■不美氣:刁順子等人經常會說一句:「心裡不美氣的很」:心裡不舒服。
■好著哩/美著哩:人與人之間一種客套的問候、寒暄,比如:劇中韓
■熬煎:發愁、頭疼
■撅人:罵人,順子「家務事兒」讓人頭大,在外面幹活也不順利,讓鐵主任別罵人,終於硬氣了一回。
■碎個子:小個子/碎娃:小孩兒
■諞(pian):聊天、吹牛
■你個瓷錘:你就是一個笨蛋(瓜子、呆子、傻子)
■幹活倒可以,就是人有點砍:幹活還可以,就是有一點傻(瓜、笨、不靈性)
2、鐵扣孫浩飾演
■學會了、耍大了:你長本事了!
■看把你能的/張的:看把你張羅的,帶著鄙視、瞧不起和質疑的語氣,類似於普通話帶著質疑語氣說你長本事了。
■你哼哼唧唧咋不展脫呢:你哼哼唧唧怎麼就一點都不爽快?一點都放不開。
3、疤叔/八叔(李傳纓)
■碎碎的事:小事
■這回有個刀疤,看著更歪了——這一次留下了一個刀疤,看起來面相比以前更兇。
■皮幹:猖狂
4、刁菊花經典罵人日常
■弄不成:這事幹不了,做不成。
■挖坑:打牌,相當於鬥地主。
■慫貨/瓜慫:笨蛋、傻子!
■麼嘛噠:沒問題
■不由人:忍不住,控制不住
■這是我屋:我家
■屋裡人:家裡人,男子形容自己的老婆
■你能咋:你能怎麼樣/你能把我怎麼樣
End!
作者:零點心聲今日話題:《裝臺》中你還有哪些陝西方言聽不懂,歡迎評論區留言,我告訴你關注我,讓你的心靈更加美!
在你最孤獨的時候,聆聽你的每一次傾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