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臺》:你聽不懂的那些陝西方言,真真的把陝西人都逗笑了

2020-12-20 零點心聲

《裝臺》:你聽不懂的那些陝西方言,原來這麼有趣!

在《裝臺》中,有七位陝西演員,挑大梁的是男女主角張嘉譯和閆妮,陝普更是「滿天飛」。可以說,這是「陝西人寫的陝西故事」,也是「西安人演的西安煙火氣」。

作為一個地道的老陝,在《裝臺》這部劇播出時就一路追到結尾,細細品味那些地道的陝味方言,真的很有趣。

如果沒有注釋,或許外地人根本看不懂吧!

一邊追劇,一邊給身邊人解釋那結《裝臺》裡的方言潛臺詞,令人回味無窮,朋友都說:「你們陝西人還真有點意思!」

《裝臺》的收視率和討論度不在劇本和演員,它的賣點在地域文化。

作為載體將「方言入劇」的意義又一次展現的淋漓盡致。以流利的陝西方言豐富大眾觀劇體驗的同時,方言背後的地域文化,更是引發了陝西人的共情,對「方言入劇」的意義有了全新的解讀。

甚至透過語言這種表現形式,豐滿了憨憨的刁順子、羞答答的蔡素芬的人物塑造,把小人物的家長裡短和雞飛狗跳渲染的極具現實溫度,溫暖且珍貴。

陝西方言,原來這麼有趣!令人回味無窮,它是人們現實生活中的根,是精神世界裡的魂。

用觀眾的話說,這是「陝西人寫的陝西故事,西安人演的西安煙火」。

劇中,從曲裡拐彎的街頭巷道到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從鍋盔、肉夾饃、胡辣湯、臊子麵等極富地域特色的陝西美食到雁塔、鐘鼓樓、古城牆等極富人文特色的古城美景,隨著鏡頭語言的流動,撲面而來的京西氣息令觀眾過目難忘。

除了情感的共鳴,觀眾被《裝臺》喚醒的,還有渴望一品陝西美食的心。

電視劇一開場,擀麵皮、油潑麵、肉夾饃、鍋貼、胡辣湯……這些象徵著陝西特色文化底蘊的美食輪番上陣,不斷刺激著觀眾的味蕾。

這些隨時會出現在每個陝西人餐桌上的吃食,味美、具有代表性而足夠接地氣,為《裝臺》增添了感染力十足的市井幸福感。

落地氣的夫妻日常也是被張嘉譯和閆妮給演成了陝味情調:順子給蔡素芬買肉夾饃送回家時,背影都寫著開心。

當菜素芬不開心了,順子邊退邊哄。

▼那些你聽不懂的陝西方言陝西人幫你品:

先從鐵扣(孫浩)的一片頭曲開始,方言貫穿,令人回味無窮:

我鼓勁(使勁)咬(niao)了一口饅頭(饃):我使勁咬了一口饃!

陝西人以麵食為主,所以吃饅頭成了三餐主食,像鍋盔、麵條等。

我偶爾對女娃(女孩)吹牛:陝西人喜歡把孩子叫娃,女娃意思就是女孩子。

▼劇中出現方言最多的要數張嘉譯飾演的刁順子、疤叔的調皮段子,菊的罵人段子,以及墩墩、鐵扣的口頭禪。

1、刁順子張嘉譯飾演

■刁順子稱蔡素芬為「芬芬兒」

一種陝西民俗稱呼,對人的一種暱稱,習慣把人名字的最後一個字加個兒話音,表示一種親切的稱呼。

像廣東人,喜歡叫人阿XX一樣的。

■不美氣:刁順子等人經常會說一句:「心裡不美氣的很」:心裡不舒服。

■好著哩/美著哩:人與人之間一種客套的問候、寒暄,比如:劇中韓

■熬煎:發愁、頭疼

■撅人:罵人,順子「家務事兒」讓人頭大,在外面幹活也不順利,讓鐵主任別罵人,終於硬氣了一回。

■碎個子:小個子/碎娃:小孩兒

■諞(pian):聊天、吹牛

■你個瓷錘:你就是一個笨蛋(瓜子、呆子、傻子)

■幹活倒可以,就是人有點:幹活還可以,就是有一點傻(瓜、笨、不靈性)

2、鐵扣孫浩飾演

■學會了、耍大了:你長本事了!

■看把你能的/張的:看把你張羅的,帶著鄙視、瞧不起和質疑的語氣,類似於普通話帶著質疑語氣說你長本事了。

■你哼哼唧唧咋不展脫呢:你哼哼唧唧怎麼就一點都不爽快?一點都放不開。

3、疤叔/八叔(李傳纓)

■碎碎的事:小事

■這回有個刀疤,看著更歪了——這一次留下了一個刀疤,看起來面相比以前更兇。

■皮幹:猖狂

4、刁菊花經典罵人日常

■弄不成:這事幹不了,做不成。

■挖坑:打牌,相當於鬥地主。

■慫貨/瓜慫:笨蛋、傻子!

■麼嘛噠:沒問題

■不由人:忍不住,控制不住

■這是我屋:我家

■屋裡人:家裡人,男子形容自己的老婆

■你能咋:你能怎麼樣/你能把我怎麼樣

End!

作者:零點心聲今日話題:《裝臺》中你還有哪些陝西方言聽不懂,歡迎評論區留言,我告訴你關注我,讓你的心靈更加美!

在你最孤獨的時候,聆聽你的每一次傾訴!

相關焦點

  • 張嘉譯新劇《山海情》方言版太帶勁了!為什麼寧夏故事陝西方言?
    《裝臺》裡主演基本打包到《山海情》劇組來了,而且都不是主演。就連《大江大河2》的王凱都在這個劇裡打醬油。 這樣一來,配音的存在意義就不大,因為這部劇,一小部分演員是《裝臺》原班人馬,又是地道的陝西人,所以講方言根本不是事。
  • 湖南「最費解」的方言,遊客聽不懂更學不會,陝西人聽到卻很親切
    湖南「最費解」的方言,遊客聽不懂更學不會,陝西人聽到卻很親切不同地方有屬於自己的方言,這些語言對當地的文化生活有著重要的影響,它們也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然而到了現代,不少人卻忽略了這種珍貴的文化,不少孩子從小在普通話的環境中長大,竟然沒有學會自己的家鄉話,這實在讓人唏噓。
  • 從《裝臺》看陝西方言,除了關中話,還有陝北和陝南方言
    最近,具有濃厚「陝西味」的熱播電視連續劇《裝臺》,使很多人對陝西方言產生了興趣。方言的形成,除了語言本身的因素之外,還有社會、歷史、地理等方面的因素影響。方言之間的差異,表現在語音、詞彙、語法方面,其中語音最明顯。
  • 看了《裝臺》,我成了陝西話十級學霸
    演繹生活小美好,書寫人生酸甜苦辣,張嘉益和閆妮的金牌組合再度聯手,溫暖現實主義大劇《裝臺》正在CCTV-1黃金檔熱播。《裝臺》改編自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陝西籍作家陳彥的同名長篇小說,主演中,張嘉益、閆妮、尤勇智、孫浩等都是陝西人,用觀眾的話說,這是「陝西人寫的陝西故事,西安人演的西安煙火」。
  • 陝西的「風格」——《裝臺》《大秦賦》裡的文化力量
    ——摘自《裝臺》後記《因無法忘卻的那些記憶》 陳彥陝西又一次火遍了中國。這次和兩部陝劇有關。《裝臺》《大秦賦》同期登錄央視1套和8套,收視、口碑雙豐收,成為諸多主流媒體熱議的焦點。此外,各大視頻網站播放量火爆,網友彈幕刷屏,豆瓣評分雙雙過8。
  • 說說陝西關中方言「慫」
    從《裝鱉不是裝慫》一文説起——隨筆作者:王繼平原創關於陝西方言「慫」字,近日陝西鄉土文學作家董懷祿寫了兩篇雜文「不妨裝個鱉」和「裝鱉不是裝慫」,非常有意思。北京方言。如果和朋友聊天說,意思是形容脾氣暴躁。比如你這脾氣太狗慫,得改了,如果吵架時候說就是撒潑耍脾氣。比如說,別跟這兒犯狗慫啊。狗慫脾氣,指脾氣暴躁,還有些不講理。動不動就耍狗慫脾氣,沒人愛理他。這是一句老話兒,現在聽不到了。還有,在《魔道祖師》中,天不怕地不怕的主人公魏無羨害怕狗,因此叫狗慫,就是指見狗就慫很怕狗的意思。陝西關中話的「慫」字,包羅萬象、博大精深。
  • 商洛人《裝臺》,掀起了咥陝西美食的高潮
    用文字記錄生活 商洛人《裝臺》,掀起了咥陝西美食的高潮 最近有沒有被《裝臺》這部 大型「陝西美食紀錄片」圈粉呢?
  • 電視劇《裝臺》開播五天全國收視率持續走高,直追新聞聯播!
    《裝臺》此劇由陝西二叔張嘉譯,還有佟掌柜閆妮擔綱主演,先不說整個劇情,就說如今的電視觀眾已經可以說到了成精的地步了,尤其像我這種愛對電視劇指手畫腳的人,但是看了裝臺,你竟然沒有挑毛病的心理,當然也有一個原因是我本是就是西安人,此劇可以說是陝西方言的加強版,為什麼這樣說呢,像閆妮在《
  • 《裝臺》播出 「陝普」緣何受熱捧?民俗專家:這是陝西文化兼容性強...
    熱播劇《裝臺》的人物對話基本上是普通話,但因帶有濃鬱的「陝味」而被稱為「陝普」,讓觀眾和網友感到十分新鮮和親切。9日,陝西民俗文化專家、陝師大教授張志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陝普」被認同是陝西文化兼容性強的一種表現。
  • 如何看《裝臺》中「陝普」受熱捧?民俗專家:這是陝西文化兼容性強...
    熱播劇《裝臺》的人物對話基本上是普通話,但因帶有濃鬱的「陝味」而被稱為「陝普」,讓觀眾和網友感到十分新鮮和親切。9日,陝西民俗文化專家、陝師大教授張志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陝普」被認同是陝西文化兼容性強的一種表現。
  • 咥《裝臺》美食,品陝西味道,永興坊12.12非遺文化狂歡節精彩來襲
    「乾飯人,乾飯魂 乾飯得用大鐵盆」 張嘉益乾飯人再次上線看得人直流口水 請問追劇的同學就問你看餓了沒?看完你想吃撒?
  • 《裝臺》裡裝的,是西安的煙火
    就算不是所有人都在城中村住過,但一定大部分人都去過。 《裝臺》設置的舞臺在「刁家村」,這是一個現實中真實存在的地方。位於文藝北路戲曲研究院旁,城牆的南邊不遠處。也符合原著中刁大順在秦腔團裝臺、家住城牆邊的人設。秦腔《周仁回府》《鍘美案》《趙氏孤兒》等,都是在刁家村唱響的。
  • 電視劇《裝臺》火了,方言版長篇小說《裝臺》您聽過嗎?
    著名作家陳彥帶給了我們諸多值得回味的作品,從《西京故事》到《裝臺》再到最新長篇《主角》;大部分作品被製作成電視劇、話劇等。其中《裝臺》更是深受大眾喜愛。那麼,方言版長篇小說《裝臺》您聽過嗎?內容簡介裝臺人是文藝團體以外的人,但又是這個群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張嘉益、閆妮主演《裝臺》陝西味兒濃鬱,豆瓣8.4成年底大熱門
    在他看來,《裝臺》的成功一方面基於原有小說文本的紮實基礎,另一方面也得益於整個主創班底在表演和內容上對品質的堅持。《裝臺》中大量起用了西安籍演員,如張嘉益、閆妮、姬他、孫浩等人都是土生土長的西安人,就連飾演裝臺隊伍的演員也幾乎都是陝西本地人。劇中為照顧觀眾而採用的「陝普」,儘可能多地保留了陝西當地方言的一些關鍵用詞,同時大量地採用了陝西當地美食,來展現西安本地的城市面貌以及陝西人獨特的生活方式。
  • 《裝臺》乾飯人,撩滴很!
    網視導讀:央視1套、芒果TV同步播出電視劇《裝臺》,張嘉益、閆妮再度夫妻檔,講述陝西裝臺人的家長裡短,悲歡離合。02陝西風味之美食與方言看完《裝臺》前幾集,記住的都是肉夾饃,胡辣湯,臊子麵,澆了熱油的辣子……還有極具地方特色的陝西方言。
  • 《裝臺》破2:陝西資本誰在賺錢?
    撰文 |孫壹璨 編輯 |簡佳 《裝臺》肯定是現象級的熱劇了。在經濟轉型期,每個人都需要從「普通人」中尋找溫暖。 12月4日晚兩組數據出爐。
  • 刁順子的「原型」是他——平凡但格外努力的「裝臺人」
    「裝臺這活兒,要聽人家指揮,搭個平臺、裝個燈啥的,都得人家指點呢。」朱東平說,裝臺人幹的都是些體力活兒,「活兒少了人家自己就幹了。」這次陝西省戲曲研究院赴京演出,朱冬平和另外五個弟兄負責秦腔現代戲《路遙的世界》的裝臺工作。「我就是喜歡陝西地方戲,把臺裝了,還能把戲聽了,聽聽演員們的唱腔,心煩的事兒也就過去了。
  • 「陝味兒」電視劇《裝臺》央視首播廣受關注 陝西人講述的陝西故事...
    《陝西新聞聯播》記者 蔡英 賈舒)根據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陝西籍作家陳彥的同名小說《裝臺》改編,陝西籍演員張嘉益、閆妮等領銜主演的現實主義大劇《裝臺》,昨晚(11月29日)在央視一套黃金時段首播。陝西人講述的陝西故事,西安人演繹的西安煙火,受到觀眾、網友的廣泛關注和好評。臘牛肉夾饃、胡辣湯、鐘鼓樓、古城牆……跟隨電視劇《裝臺》的開播,古城西安的美食、美景走進更多觀眾的視野。在網絡和朋友圈裡,「看餓了」「對味」「乾飯人」等評論,更掀起了大家對這部「陝味」電視劇的追捧。主演張嘉益也表示,這是一次「吃道具最多」的表演經歷。
  • 陝西方言緣何走紅網絡
    從20世紀八十年代末,陝西方言小品《產房門前》《換大米》《黃土地》登上央視春晚、元旦晚會,到本世紀初帶有陝西秦腔元素的電視劇《武林外傳》《一僕二主》《平凡的世界》,電影《白鹿原》《高興》等影視作品的霸屏熱播,使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感受到陝西方言獨特的魅力和三秦大地濃厚的地域文化。那麼,陝西方言的歷史淵源是什麼?有什麼發音讀字的特點?包括哪些分支?陝西方言的保護傳承又有什麼意義?
  • 陝西建立方言資料庫 海選方言發音人
    方言建檔需要當地最地道、最老派、最正宗的發音人,如果你說一口地道原味的當地方言,就可能成為各地正在尋找的方言「代言人」。省檔案局(館)現行文件查詢中心主任劉衛星說,符合該標準的人選,應該是更原始、更本色,保證土生土長,方言最少變異。劉衛星說,這次建檔,鼓勵各地區通過海選的方式,選擇最合適的人,參與這項公益行動。  如何展示方言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