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

2020-12-14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關於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

(1998年4月10日)

 教高司〔1998〕2號

  1995年,原國家教委開始有計劃、有組織地在52所高等學校開展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試點工作,成立了"加強高等學校文化素質教育試點工作協作組"。兩年多來,先後召開了多次加強文化素質教育工作的專題研討會、報告會和經驗交流會。各試點高校做了大量的工作,採取多種途徑和方法進行探索,取得顯著成績,積累了不少經驗,在高校和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實踐證明,加強文化素質教育,對於促進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的轉變,推動高等學校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改革,培養適應21世紀需要的高質量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為了推進加強文化素質教育試點工作的深入開展,並在總結試點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將這項工作推廣到全國各普通高等學校,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強文化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大學生的基本素質包括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專業素質和身體心理素質,其中文化素質是基礎。我們所進行的加強文化素質教育工作。重點指人文素質教育。主要是通過對大學生加強文學、歷史、哲學、藝術等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教育,同時對文科學生加強自然科學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體大學生的文化品位、審美情趣、人文素養和科學素質。

  1.加強文化素質教育是時代發展的要求

  隨著世界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和物質財富的高速增長,社會對科學技術的極大重視和對物質利益的強烈追求,科學教育備受青睞,人文教育受到冷落,並隨之帶來一系列世界性的社會問題。為此,各國都在採取各種辦法整合科學教育和人文教育,特別是把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作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以促進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的同步發展,建立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係。加強文化素質教育正是這一時代發展的要求,是社會可持續發展對高素質人才的呼喚。

  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指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著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培育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這是我國文化建設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加強文化素質教育,也是貫徹十五大精神,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

  2.加強文化素質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

  以前,我國高等教育存在著單科性院校較多,文理工分家,專業設置過窄,單一的專業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突出,功利導向過重,忽視文化素質教育等問題。研究解決這些問題,是當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在這特定時期提出並實施加強文化素質教育,不僅符合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而且有助於推動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的轉變與更新,也有助於推動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

  3.加強文化素質教育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

  加強文化素質教育,有利於使大學生通過文化知識的學習、文化環境的薰陶、文化活動和社會實踐的鍛鍊,以及人文精神的感染,升華人格,提高境界,振奮精神,激發愛國主義情感,成為「四有」人才;有利於大學生開闊視野,活躍思維,激發創新靈感,為他們在校學好專業以及今後的發展奠定堅實的文化基礎和深厚的人文底蘊;有利於培養基礎紮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的人才。因此,加強文化素質教育,從更深的層面和更綜合的角度體現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要求,是新形勢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重要舉措。

  二、採取多種途徑與方式,加強文化素質教育

  加強文化素質教育,是一種新的教育思想和觀念的體現,不是一種教育模式或分類。因此,各高等學校要確立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共同提高的人才觀,明確加強文化素質教育是高質量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將文化素質教育貫穿於大學教育的全過程,進而實現教育的整體優化,最終達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的目的。根據試點高校的經驗,加強文化素質教育有以下幾種途徑與方式:

  1.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相結合

  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相結合,是提高大學生文化素質的重要途徑。第一課堂主要是開好文化素質教育的必修課和選修課,對理、工、農、醫科學生重點開設文學、歷史、哲學、藝術等人文社會科學課程;對文科學生適當開設自然科學課程。所開課程要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大學生人文素質和科學素質的養成和提高。第二課堂主要是組織開展專題講座、名著導讀、名曲名畫欣賞、影視評論、文藝匯演、課外閱讀、體育活動等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以豐富學生的課餘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養。

  2.將文化素質教育貫穿於專業教育始終

  專業課程和實踐課程中蘊涵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教師在講授專業課時,要自覺地將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貫穿於專業教育始終,充分挖掘和發揮專業課對人才文化素質養成的潛移默化作用,真正做到教書育人。同時,也要把文化素質教育的有關內容滲透到專業課程教學中去,使學生在學好專業課的同時,也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

  3.加強校園人文環境建設,改善校園文化氛圍

  校園文化對於學生陶冶情操、砥礪德行、磨鍊意志、塑造自我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各高等學校必須重視校園人文環境建設,創建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校園的整潔和綠化,校訓和行為規範,人文景點,教室與實驗室布置,圖書資料建設等等,都要有利於形成一種良好的學術和文化氛圍。同時,學校要與當地政府一起,共同治理好周邊環境,提高社會環境的文化層次,使大學生從中受到感染,得到薰陶。

  4.開展各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

  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是加強文化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因此,要重視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要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觀校內外的人文景點、歷史博物館、自然科學博物館,參加社會調查、訪談等活動,參與社會服務工作,使學生在實踐中提高自身的行為修養。

  各高等學校可以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學習和借鑑試點高校的經驗,採取行之有效的途徑與方式,並在實踐中積極探索,不斷總結完善,將加強文化素質教育工作逐步引向深入。

  三、加強師資隊伍和教材建設

  加強文化素質教育需要有一大批思想素質好,業務水平高,教學經驗豐富的專兼職教師。應積極採取措施,建設一支適應加強文化素質教育需要的教師隊伍。教育部將有計劃地組織舉辦加強文化素質教育師資講習班、研討班,各校也應採取各種形式培訓教師,以提高現有教師的學術水平與文化修養。要繼承和發揚教師的敬業精神,發揮教師的表率作用,使其達到言傳與身教的統一。學校要關心教師的工作和生活,為他們從事文化素質教育提供必要的工作條件。

  高水平的文化素質教育,必須有高質量的教材作保證。教育部將組織國內知名專家編寫有關教材。各省市也可以根據不同類別、不同層次的學校的要求,自行組織高水平的專家編寫一些好的教材。有條件的學校也可以自己組織力量制定必讀書目,編寫必要的導讀教材。教材建設一定要保證質量,特別應注意教材的導向性,寧缺勿濫。

  四、加強對文化素質教育的研究

  在全國高校中開展加強文化素質教育工作,會遇到許多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需要進行認真研究。各校要從本校實際出發,根據文化素質教育的要求,加強文化素質教育的理論和實踐問題的研究。特別要重視文化素質教育對改革教育思想、教育觀念和人才培養模式的作用,文、理、工、農、醫、師範等各類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培養目標、考核與評價方法,文化素質教育和「兩課」教育的關係等問題的研究。承擔文化素質教育研究的課題組要儘快拿出切實可行的方案和教材,供各校參考。各校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研究制定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目標要求、實施途徑和評估方法。要通過對文化素質教育理論和實踐問題的研究,取得一批高質量的研究成果,指導文化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提高文化素質教育的水平。

  五、加強對文化素質教育工作的領導

  加強文化素質教育工作的關鍵在領導。各高校領導,要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堅持正確方向,注重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吸收世界各國優秀文化成果。學校主要領導要親自抓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工作,要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對不同學科專業,分別提出要求,分步實施,分類指導;要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堅持不懈,真抓實幹,注重實效;要投入一定的經費,支持教材建設和科學研究,購置圖書資料,建設文化素質教育的場所,開展文化活動等。各高校要定期做好檢查督促工作,將文化素質教育工作的好壞,作為衡量學校、有關部(處)、系(院)工作實績的重要標準之一,通過檢查督促,不斷總結經驗,發現問題,及時改進工作,提高文化素質教育的質量。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領導對本地區(部門)高等學校文化素質教育工作,應給予必要的指導和關注。

  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各高等學校的領導和廣大師生,要在黨的十五大精神指引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總結經驗,積極探索,大膽實踐,扎紮實實地把加強文化素質教育工作推向前進。

相關焦點

  • 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
    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工作到現在已經進行四年了。1995年,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工作作為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探索,首先在52所高等學校進行試點,試點工作得到高等學校的普遍認同和積極響應。通過近三年的實踐,試點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 中國建立32個「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中新網武漢9月29日消息:從教育部在武漢召開的「認真貫徹全教會精神加強文化素質教育工作研討會」獲悉,中國已在高校建立了32個「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並將進一步加強高校的文化素質教育。  據了解,近幾年來,全國高校在加強文化素質教育方面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 延安大學著力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
    延安大學著力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 2015-07-29 來源:陝西省教育廳   延安大學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資源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取得積極成效。
  • 弘揚大學文化 推進人文素質教育
    1995年,國家教委高教司在華中理工大學召開「高等學校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試點院校第一次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文化素質教育的內容是人文學科教育、藝術教育,對文科學生要加強自然科學教育,拉開了文化素質教育的序幕。
  • 教育部關於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
    教育部關於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 (1999年8月13日)教基[1999]13號八十年代以來,一些省、市在中小學生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促進了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學生自身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對人的素質要求的需要。《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明確指出,要「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堅韌不拔的意志、艱苦奮鬥的精神,增強青少年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
  • 西藏大學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研究
    摘要: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對於西部大開發形勢下西藏大學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通過對西藏大學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現狀調查結果的分析,探討了現存的問題與差距,並圍繞教育思想觀念變革、組織領導、「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結合、教學改革及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提出了加強西藏大學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的一系列思路與對策。  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界開始大力推行素質教育,採取一系列措施培養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大學生,極大地促進了高等教育發展。
  • 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
    編者按:自1995年原國家教委決定在高校開展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以來,13年的時間過去了。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工作有成效,但是總體而言離人們的期待還有距離。是什麼遲滯了文化素質教育工作的推進?文化素質教育應如何調整、創新,才能適應充滿變化的新時代?
  •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在高等學校增設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部屬有關高等學校:  自1999年1月我部批准在53所高校建設32個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以來,各有關單位十分重視基地的建設工作,一大批高校將文化素質教育內容列入教學計劃,進入課程體系,改變了原有的課程體系結構,並正在建設一批精品課程。
  • 《國務院關於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解讀
    三是初步建立起了包括院校教育、師承教育、繼續教育在內的多形式、多層次、多途徑的中醫藥教育體系,人才隊伍數量和素質得到提高。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思想與經驗繼承工作和優秀中醫臨床人才培養得到加強,社區、農村基層中醫藥人才的培養力度不斷加大。目前,全國有高等中醫藥院校(含民族醫藥院校)47所,具有中醫執業醫師(含助理執業醫師)資格人員60餘萬人,註冊中醫醫師37萬多人。
  • ...浙江省教育廳 浙江省財政廳關於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藝術教育...
    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 浙江省教育廳 浙江省財政廳關於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藝術教育工作的意見
  • 強化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
    大連大學是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之一。作為一所市屬高校,能夠獲批為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憑藉的是先進的大學文化理念和將理念紮實予以貫徹的實踐。日前,記者專程採訪了該校黨委書記王志強教授。    記者:作為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之一,大連大學的特色是什麼?
  • 關於印發山東省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指導意見的通知
    原標題:關於印發山東省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指導意見的通知魯教體發(2017)1號各市教育局:為進一步強化美育育人功能,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我廳研究制定了《山東省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現印發給你們,
  • 上海財經大學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取得良好效果
    上海財經大學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取得良好效果 2008-12-16   上海財經大學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始終堅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為平臺,致力於把握機遇開拓進取
  • 浙江大學《關於促進人文社會科學發展和繁榮的若干意見》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和江澤民同志關於加強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貫徹落實教育部《關於進一步發展繁榮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的若干意見》(教社政[2003>1號),進一步加強我校人文社會科學的建設,加快學科發展,推動學術繁榮,現提出如下意見:        1.深化基本認識,明確指導思想。
  • 大學生素質教育報告會---淺談宿舍文化建設與大學生素養提升
    報告會現場    10月16日下午,由團委主辦、林學院團工委承辦的大學生素質教育報告會在北校繡山活動中心報告廳舉行。林學院黨委副書記何眀駿應邀為同學們作了《宿舍文化建設與大學生素養提升》的專題報告。  報告會上,何眀駿首先談了自己對宿舍文化的理解,強調了「分享」在學習生活中的重要性。他結合學生案例及工作心得,圍繞宿舍文化建設就當前大學教育的幾個特點做了系統剖析,明確了人格教育在大學教育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並針對目前大學生的表現形態呼籲學子要加強個人軟實力的培養,不斷從思維能力、快速學習能力、道德素養等方面提高,逐漸內化成個人品質,提高核心競爭力。
  • 教育部關於在中小學加強寫字教學的若干意見
    教育部關於在中小學加強寫字教學的若干意見 教基〔2002〕8號   1998年教育部《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寫字教學指導綱要(試用)》發布實施以來,各地普遍加強了小學階段的寫字教學。
  • 中國藥科大學關於深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
    根據《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國發〔2015〕23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6號)等文件要求,結合我校實際情況,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 地方文化講壇與大學生素質提升
    以文化講壇為平臺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  將地方文化精品搬上講壇,加強人文知識教育,提升大學生人文素質。獨特的地方文化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永州為例,這裡是世界稻作農業之源、中國陶瓷工業之源、中華道德文明之源。作為地方高校,要注重發揮這些文化精品的育人功能,以此開展人文教育。要組織專家編寫地方文化教材,精選研究地方文化的教師在講壇開講。
  • 最高法關於進一步加強和規範執行工作的若干意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規範執行工作的若干意見  法發〔2009〕43號  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和規範執行工作的若干意見》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解放軍軍事法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生產建設兵團分院:  現將
  • 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做好「5+3」一體化醫學人才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
    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做好「5+3」一體化醫學人才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全文)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據教育部網站消息,教育部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5+3」一體化醫學人才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