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小小一方餐桌,折射出市民飲食習慣和文明就餐的理念變化。2013年,一場倡導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光碟行動」席捲全國。相比前些年,實施7年的「光碟行動」從轟轟烈烈走向了細水長流,早已在慈谿深入人心,尤其是中餐廳和小吃店,飯後打包已經成為市民的一種習慣。
自助餐廳:部分家庭聚餐會出現食物浪費
自助餐廳曾經是餐飲浪費的「重災區」,許多人更是抱著「吃回來」的心態用餐。
在杭州灣環球酒店的自助餐廳,店內自助餐廳前臺、餐桌的醒目位置都張貼著「不剩菜、不剩飯」、「節儉養德」的溫馨提示,用餐區域的升降屏上也有滾動播放的宣傳語,倡導文明就餐的消費理念。
杭州灣環球酒店自助餐廳光碟提示醒目(圖片來源:慈谿日報)
「自助餐的形式肯定要比一般中餐廳剩的食物多,尤其是海鮮、甜品類,是存在浪費現象最多的。」杭州灣環球酒店的阮經理坦言,因為甜品類造型比較好看,所以顧客在拿的時候會都想嘗試一下,但是又吃不了太多,最後導致較大程度的浪費。而海鮮的話,在人流量多的時候就會出現哄搶,反而是人流量少的時候,大家的用餐會比較文明。
一家三口正在就餐,吃多少拿多少(圖片來源:慈谿日報)
從業多年的阮經理表示,總體來講不少顧客已經能做到「光碟行動」,但具體也要根據顧客類型來看,部分家庭聚餐還是會出現一定程度的食物浪費。「家宴型的顧客,有些老人、小孩比較多,那麼一次就會拿很多食物,有些先來的顧客為了表示客氣,會把整張桌子放滿,但等到別的親戚來了,菜早就冷了,就會造成很大程度的浪費。」遇到這種情況,餐廳服務員會去引導顧客,委婉提醒下,「食物待會都會繼續添加的,可以到時候趁熱再拿。」阮經理說,相對來講,商務客人和年輕人用餐比較文明。
為了改善浪費的情況,杭州灣環球酒店自助餐廳特地安排了活動,比如如果光碟就贈送酒店定製的小玩偶、小掛件等等。這樣的活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獎勵活動出來後,不少顧客都能做到光碟。
中餐廳:飯後打包已成顧客習慣
自助餐廳無法打包,那麼中餐廳的情況怎麼樣呢?
8月15日中午,青少年宮北路的嘉軒小館裡,大多是三三兩兩的家庭聚餐。
正在買單的陳先生夫妻倆一共點了4道菜,需要2個打包盒。「這次點多了,剩得有點多,太可惜了,所以想打包回家,加熱當晚飯吃。」陳先生表示,自己打包主要看菜剩得多不多,如果只有一點湯,那肯定就不打包了。
「我們餐廳幾乎沒有剩菜,顧客基本上吃多少點多少,即便有吃不完的情況,那肯定是打包回家的。」該店的毛經理說,很多顧客都會主動提出打包,根本不需要他們刻意提醒。「現在跟以前不一樣,以前顧客覺得打包是件沒有面子的事,但現在他們認為打包是很正常的。」
毛經理表示,杜絕浪費一直在宣傳,他們的大廳和包廂是兩張不同的菜單。大廳的每份菜品的量要比包廂的少些,當然價格也是不同的。「因為包廂有些是商務宴請的,菜點多點也比較有面子,但是最後的剩菜肯定都是打包回家的。」毛經理說,顧客在點單的時候,他們會根據人數提醒對方,比如2個人的話,一般點3個菜以上他們就會提醒,包廂10個人的話,一般11個熱菜就會提醒。不過,大多數顧客都表示,沒關係,吃不完打包就好了。
小吃店:光碟是常態
那麼小吃店的情況怎麼樣呢?
孫塘南路上有一家主營燒賣的小吃店,「現在天氣熱,我們店晚上人特別多,燒賣、炒飯、炒麵、餛飩、炒年糕都有。」開了7年的老店,店主苗師傅說生意一直不錯,最近都是24小時開著門的。
苗師傅表示,來店裡的顧客基本都是「光碟行動」,很少有人會剩下燒賣,吃不下肯定也會選擇打包,畢竟燒賣可以留著晚上加熱當夜宵。
剩下的食物也有,比如餛飩、麵食之類的有時候會剩下一點點。「炒麵的時候,有些老顧客會主動提出想加點面,那我們就會加點,但是也不會加太多,太多肯定吃不完。」苗師傅說,這種麵食類吃不下的話,顧客多半是不打包的,不過剩的也不會很多。
苗師傅也坦言,以前剛開店的時候,餐廚垃圾很多,現在多年經營下來有經驗了,餐廚垃圾很少,尤其是燒賣,基本上都是光碟。「我們儘量把燒賣做到精,以前只是一味把燒賣做大點、肉多點,但是一般顧客吃幾隻就飽了。」
「你們兩個人用餐,只要一籠燒賣加份牛肉粉絲就可以了,如果再加份年糕估計是吃不完的。」老闆經常會這樣提醒店裡點餐的顧客。
小吃店的常客林小姐坦言自己在外用餐從來不會浪費,「我一般只會點自己力所能及的菜量,如果實在吃不下肯定是打包帶走。這也是我父母從小教育我的,要節約糧食,不能鋪張浪費。」對於林小姐而言,雖然是年輕的95後,但是「光碟行動」早已成為一種習慣。
另一位食客傅老伯也表示,自己接受不了浪費食物,「我們這輩子都是苦出來的,以前糧食很緊張,都是要用糧票才能買到。」對於傅老伯而言,雖然經濟條件越來越好,食物越來越豐盛,但是「光碟行動」早已深入骨子裡。(慈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