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鳳凰網房產
暖色空間,觸及天花板的書架,靠牆排開,分門別類的書籍,滿噹噹的放在書架上;低柔舒緩的音樂在耳畔響起,宛如低語,靠著街的一邊,做了全景玻璃落地窗,大片大片柔軟的陽光撲了進來,坐在窗邊的閱讀者披著光,安靜的翻著書頁,時間仿佛在這個空間內靜止。
這個場景,只是南之山·城市之丘書店最尋常的一幕。
閱讀是書店的核心價值
豐富、創新的業態,是南之山書店吸引重慶市民的特色之一。
早在2016年,南之山·小森林書店,聞名於重慶。
(南之山·小森林書店實拍圖)
對這家書店的經營模式,不少人表示神奇。
南之山書店創始人之一成於思告訴我們,城市之丘是2019年3月開店,店內最大的特色就是「書店+」的模式,在「加號」上書店內還加入了咖啡、酒吧等業態;讓書店不僅可以看書,還能在這個地方享受三餐,和朋友聚會。
此前,南之山書店的客流量穩定,年前店裡還小有盈利;目前,受「黑天鵝」事件影響,人流量下降了70%,對書店的影響非常大。
說起南之山書店的經營,成於思有自己的思考。
他提到,對於開書店的人來說,核心價值還是閱讀本身,書店需要對產品進行自己的篩選。
(南之山書店創始人之一成於思)
因為書店有兩種屬性,一是文化傳播機構,二是零售商業機構。
文化傳播機構要求有獨立性,選書不能隨大流,零售商業機構要求是大數據選書,提高客戶匹配度。
所以,在開店的時候,南之山書店在保證核心價值的同時也要活下去,所以用其它手段保護核心價值,注重商業機構的屬性,用賣得更好的東西去保護想要保護的東西。
想做文化行業的引領者
成於思2015年下半年開始在重慶做文化產業,在看到重慶缺少文化機構引領市場變化。經過深思熟慮後,他決定開書店。
成於思說:「文化、文創、閱讀感覺大家都喜歡,但很難,不好做,一路創業下來,還有個感觸就是創業真的很艱辛,一定要謹慎。」
現在的書店面臨三道大關,第一關是書店本身的矛盾,文化傳播和零售商業需要平衡;第二關就是行業內的難關,書店沒有定價權,很難保證利潤,跟網絡平臺比起來競爭力也不夠;第三個難關就是電子書的衝擊;成於思認為書店很難衝破這三關。
未來他希望這三觀不再成為書店的難關,而是可以成為共同進退的「夥伴」。
無人為孤島;一書一世界。
在提倡全民閱讀的大環境之下,文字作為一種中性的媒介,對於兒童的成長、家庭教育以及城市文化的發展都有積極的作用。
它不同於語言,可以不帶感情傾向的表述,所以它可以幫助人們獨立思考,養成良好的文字閱讀習慣可以幫助培養獨立精神,辨別能力;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自我調節閱讀速度,更好掌握屬於自己的學習的節奏;可以建立體系化的知識網絡,完整的吸收知識。
成於思說:「我們的讀者群體是25~45歲,偏年輕;書籍銷量好的是生活、文學、商業類,鴛鴦那家店兒童類也賣得比較多;兒童類的書籍更能抵禦網際網路的衝擊,小朋友看到有吸引力的就想買。」
最美是閱讀環境的提升
「世紀長假」逐步結束,城市復甦,四月的重慶,生活開始回歸,閱讀正在路上。
3月22日,重慶市商務委、重慶新華傳媒有限公司和西南購物中心(重慶)俱樂部組織開展以「春暖花開 美好生活」為主題開啟了「尋找重慶最美書店」的活動。
南之山書店作為此次參與的書店之一,在其中扮演了一個「導師」的角色。
(南之山·城市之丘書店內實拍圖)
成於思告訴我們,在這場活動中,他們和「行動派-洋蔥閱讀」一起做了一場共讀會,連續21天讀書打卡,大家一起早上晚上打卡、分享讀的書的內容;南之山書店最重要的內容就是幫人選書,通過這個幫人選書的行為,把書店和讀者緊緊連結。
我們一直有一個疑問,最美書店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這個問題1000個人心中,可能有1000個答案。
對於成於思而言,他認為的書店之美,一方面就是適合閱讀的美好環境,比如提供舒適的光線、景色、座位;這個美一定得結合閱讀本身;另一個方面就是商業角度上的美,能健康(非誇張的做法)地增加人流量的設計。
最美書店,在千萬人心中,有千萬種面貌,而這是他心中的「最美」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