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西城區教委發布《關於2020年西城區義務教育階段招生的實施意見》。
意見中最重要的一項是西城區將實行多校招生。簡而言之,原來的學區房相當於一所好的小學1v1,但現在它已成為N所小學的對應學區。就算購買學區房,亦不一定能上理想中的學校。
一塊石頭激起了數千波浪潮,關於學區住房的討論爆發了,許多媒體開始引起關注:
我已經反覆說過,如果是財經自媒體,則感嘆號經常在文章中反覆出現,建議您儘早取消關注。我們需要理性和獨立地思考。
與許多人的預期相反,學區住房的溢價可能會持續很長時間。
為什麼?
01
學區仍然有溢價
就北京四個地區的價格而言,學區明顯高於非學區:
平均保費率約為15%,在某些重點學區,保費率更高。您可能還會經常發現地下室中的走道和過道由於學區而在地下室中以高價出售。
原因是房價飆升和中產階級教育的憂慮催生了學區房。
講個段子:
一位從清華大學畢業的學生找到了一位禪宗大師,並問:禪宗大師,我畢業於清華大學,但現在我有孩子,但我負擔不起學區。我該怎麼辦?
禪宗大師悠閒地說:上了清華大學都買不起學區房,那為什麼還要買學區房呢?
這當然是一個段子,但是它可以反映出學區的高昂價格。
這次,「 731新政」似乎徹底顛覆了學區房,因此許多人認為學區的房間很冷並且即將over。
但我認為並非如此。讓我們做一個簡單的思想實驗。
事實證明,一個學區設有一所好學校,並假設要溢價500萬。既然好學校正劃片到5個社區,那將會發生什麼?
理想情況下,原始學區將減少400個,但同時其他四個學區將分別增加100萬個。學區已成為學位室,溢價並未消失。
當然,現實是原始學區在順序和自願優先權方面仍可能具有明顯的優勢(細節尚未公布)。
此外,在西城這個高質量的教育資源集中的地區,原來的牛學區最初被牛校所包圍,例如德勝和金融街:
當一個社區是一個學區時,選擇一所學校就是一所好學校,您真的認為這項政策會對房價產生重大影響嗎?
最重要的是,這部分費用不會因使用學區而消失,而是可以在幾年內以原始價格或更高價格出售。
最後,實際上,其他幾個地區已經開始進行多學校計劃。
例如,朝陽區始於2017年,東城區始於2018年,海澱區始於2019年(至於西城區的最後一個,你可能會猜到)。
您是否聽說過這些當地學區的房屋倒塌?
這就是為什麼我要您提及那些總是使用感嘆號的作者的原因。這個世界上有很多驚喜。更多是罕見的。
02
缺乏優質的教育資源
我們繼續教育改革的核心目的是實現教育資源的均等化。主要有以下三種方法:未經考試就讀最近的學校,地區均等化和限制跨地區。
但老實說,不可能認為沒有溢價。
教育資源失衡是不可避免的。這是一個發展問題,是一個短期內很難改變的現實。
讓我舉個例子吧。西城區的許多優質學校基本上都直接隸屬於原政府部門或部隊。例如,育翔小學它曾是空軍子弟學校。合理地說,我們沒有為空軍做任何貢獻,也沒有錢買一所學區的房子,又想進名校,這對其他人確實不公平。
有人認為在學區好的學校歧視窮人,但老實說,不付錢可能會更成問題。過去,上一所好學校就是要走關係。如果沒關係就百搭。
有人想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搖號!這樣就公平嗎?
朋友,你只能說你太天真了。(想想彩票,我不敢多說)。
高質量教育資源的匱乏已經存在很長時間了,而在缺乏資源的情況下,這是非常寶貴的。
這種溢價在全世界都很普遍。
在英國,自1960年代和1970年代以來,居住區已劃分為相應的學區。由於各個學區的不平衡發展,學校之間的差距非常大。為了讓孩子上好學,英國中產階級父母熱衷於在好學區買房。
在美國也是如此,甚至更為嚴重。北京僅落後15%,而美國則好幾次。例如,在矽谷中心的帕洛阿爾託市,好學區的一所獨棟房屋的平均房價超過300萬美元,而在馬路對面的東帕洛阿爾託,平均房價為房價僅$ 600,000。
由於缺乏優質的教育資源,在這裡有好學校,所以必須有配套的學區住房。在這個問題上,整個世界都一樣。
03
什麼決定了嬰兒的未來
那你說這個問題沒有解決辦法嗎?
當然不是。我沒有寫這篇文章來告訴你學區將繼續昂貴。我最想說的是從發展的角度看問題。
在我上面提到的示例中,在美國的帕洛阿爾託,什麼樣的人生活在道路的兩側卻形成強烈的對比?
約伯(Jobs),扎克伯格(Zuckerberg)和斯坦福(Stanford)的教授很多,有300萬,另外60萬是許多墨西哥居民和非法移民。
這個極端的例子值得考慮:好的學校,究竟是教師還是好的家庭的良好來源?
看我們國內的例子。
深圳羅湖區曾經是深圳名校最集中的地區。然而,隨著深圳向西部的一路發展,近年來,由於高素質人才和相對高端產業的湧入,南山區和寶安市中心區的名校不斷增加。龍華區的學位也呈現出持續發展的趨勢。
北京也有明顯的發展邏輯。老學區西城區有許多部委子女和公務員子女。海澱聚集了來自各個大學的博士和碩士生。許多具有高智能代碼的農民的孩子正在逐步將西二旗地區帶入一個新的學區。
研究表明,學校為兒童的教育成長貢獻了約30%,其餘的70%是家庭教育。
為什麼學區中的孩子和牛比較?這是因為他們的父母在經濟上更有實力,並且更加重視教育。
從這個意義上講,並不是好學校提倡高房價,而是高房價背後的父母造就了好學校。
政策隨時可能變動,學區住房的溢價也會相應地波動,甚至可能會很高。但是一件事不會改變:
最好的學區房間總是您的家裡的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