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如洗,白雲如絮。8月,雁城衡陽的湘江一級支流蒸水河碧波蕩漾,小魚暢遊,水鳥嬉戲。兩岸綠樹成蔭,青枝搖曳,一派清新怡人的景象。
衡陽因水而靈,因水而美。2017年以來,為加強河湖管理與保護,衡陽市全面推行四級河長制,實現微小河流、湖庫塘全覆蓋。以河長制的全面落實,守護母親河「一江碧水」,助力衡陽建設最美地級市。
四級河長全覆蓋
「以前這裡臭氣燻天,這幾年治理好了,兩岸成了景觀公園,附近樓房成了景觀房。」8月26日,正在巡河的王清憑介紹說。2017年衡陽市全面推行四級河長制時,身為蒸湘區呆鷹嶺鎮黨委委員的王清憑便成了一名河長。如今在衡陽,像王清憑這樣的河長已有5000餘人。
水是生命之源、生態之基。全面落實河長制,是強化河流管理保護、維護河流生態健康的關鍵。「從當河長以來,我每周至少巡河一次,汛期每天巡一次。」王清憑說,每次巡河他都會帶個記錄本,遇到問題隨時記下。對於蒸水的治理,他心裡有本帳——蒸水河全長194公裡,沿河19個鄉鎮,河岸27個排汙口完成封堵;雨母片區、呆鷹嶺北片區截汙基本完成,水質斷面穩定在Ⅲ類以上。
衡陽落實河長制以來,各級河長累計巡河16.98萬次,發現並交辦問題9159個,辦結率96.82%。今年以來,市總河長先後籤總河長令3個,各縣市區河長辦累計開展督查80餘次。
「一河一策」入清單
衡陽水系發達,有大小河流526條、上型號水庫1795座和水電站152座。衡陽創新工作方法,以「一河一策」為抓手,堅持掛圖作戰,打造亮點河湖庫,還原自然生態,讓綠水長流。
衡山縣桃花港,是位於涓水支流旁的一個小鄉村。過去涓水支流衛生環境差,村民臨近河邊都想繞著走。經過「一河一策」清單任務精細化管理,沿河變成了「桃花朵朵開,碧水映青山」的美景,昔日的臭水溝成為居民、遊客休閒散步的好去處。桃花港也獲評省級美麗鄉村。
衡陽市還專門編制了《2019年「一河一策」重點任務》,對12條市級河流和142位縣級領導擔任河長的河流,細化「一河一策」任務清單和責任清單。在責任清單上,實現四級「監護人」和「健康守護人」全覆蓋;在任務清單上,實施「控源、截汙、清淤、美岸、活水、修復」全管控,達到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三贏效果。
打違治非劍出鞘
以往河流治理為啥難?衡陽市水利局副局長肖志華介紹,主要在於岸線亂佔亂用、河道亂採亂挖,閒置採砂船亂停亂放,汙水排放、工業汙染等諸多問題。「圍繞這些問題,我們將治理工作分解細化為5大目標、6大任務和24項具體工作職責,全部落實到有關部門。」
2015年10月,衡陽市組建了由水利局牽頭的市河道管理聯合執法隊,摸索形成的「衡陽執法模式」,得到水利部和省、市相關領導的高度肯定。
今年來,以河暢、岸美為目標,衡陽再揮「利劍」,全力打好「三清四亂」整治攻堅戰,開展打擊非法採砂、關閉非法排汙口、清除河道垃圾和固體廢物等「三大清零」和清理亂佔、亂採、亂堆、亂建「四亂」專項執法活動。截至目前,共取締清理非法砂場322處,分類處置採砂船舶250艘,依法查處非法改裝吸砂船舶19艘,排查「四亂」問題351個,銷號率達100%。
千裡湘江,碧波蕩漾。河長制的實施,為衡陽建設最美地級市築牢堅實堤壩。2018年,全市湘江幹流11個考核斷面水質年均值全部達到Ⅱ類標準,27個地表水考核斷面有24個年均值達到Ⅱ類,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衡陽市因水環境質量顯著改善被省政府表揚。
(文/譚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