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嗎?端午節曾經是「詩人節」(附有聲讀報)

2021-02-13 團結報文史e家

這次「詩人節」的啟動,緣於頭一年(1940年)「端午節」對大詩人屈原的紀念晚會。當年的端午節,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的會員們,在重慶一起召開晚會,以紀念中國第一位偉大抒情詩人屈原。一些會員還發表有紀念文字,如郭沫若於5月3日寫出《關於屈原》一文,介紹屈原生平及創作,並指出在屈原身上,充分顯示了「中華民族的尊重正義,抗拒強暴的優秀精神。」第二月的7日,郭沫若又作論文《革命詩人屈原》,從文學形式、語言文字發展變化的歷史,論及屈原的功績,批判當時「死守著文言文的舊壘」,「排斥白話文」的頑固派。

在這次紀念晚會上,一些會員提出,可不可以將「端午節」定為「詩人節」?這個建議得到大家的呼應。但最終實施成功,還是到了第二年——1941年「端午節」之時。

1941年端午節前,全國「文協」的會員們便忙碌了起來。作家、詩人安娥,柳倩,方殷等人,一方面廣泛徵求各界的紀念文章,一方面與《大公報》、《新蜀報》等報刊聯繫,希望他們能夠為慶賀「詩人節」闢出專版,各家報紙均表示大力支持。

全國「文協」負責人之一的老舍,為慶賀活動出力甚巨。他約請了幾位朋友,先起草出一篇《詩人節緣起》,並交郭沫若修訂。在端午節前,早早印出,由「文協」向各界廣泛散發。這篇後來正式發表於端午節(5月30日)當天《新華日報》的「緣起」,將對屈原的紀念與當時的戰爭聯繫在了一起:

目前是體驗屈原精神最適切的時代。中華民族在抗戰的炮火裡忍受著苦難,東亞大陸在敵人的鐵蹄下留下了傷痕,千百萬戰士以熱血溫暖了國土,山林河水為中華民族唱起了獨立自主的戰歌,在古老的土地上中華兒女迎接著新生的歲月……

至於為何將這一天定為「詩人節」,緣起中這樣說:「他(屈原)的殉國的日子端午,兩千數百年來一直是民族的紀念日。我們愛好詩歌的人們現在決定把這個民族的紀念日,作為中國的詩人節,而今年的農曆五月五日適當『五卅』,在我們是雙重的紀念日子,這把這個詩人節的意義顯示得更明確了。」

這篇「緣起」,洋溢著詩人的文採和激情:

我們決定詩人節,是要效法屈原的精神,是要使詩歌成為民族的呼聲,是要了解兩千年來中國詩藝術已有的成就,把古人的藝術經驗,作為新詩的創作途中的養料……是要向全世界高舉起獨立自由的詩藝術的旗幟,詛咒侵略,謳歌創造,讚揚真理。中華民族新生的朝氣在飄蕩,中華民族獨立自由的精神在飛揚,中國新的詩藝術的光芒,將永遠在宇宙中輻射。

「詩人節緣起」散發之後,不僅詩人、作家,就連大學教授、政界人士也紛紛操筆,寫出一批慶賀及紀念文章。文藝界不用說,郭沫若,孫伏園,易君左,徐遲,安娥,吳組緗,老舍.……寫有詩歌或文章;大學教授的梁宗岱、李長之等人,也都寫出專文,衷心紀念。政界人士中,于右任、陳立夫、馮玉祥等人,也捉筆為詩為文,以示慶賀。

為在端午節(5月30日)當天開好慶祝詩人節的會,著名畫家李可染創作了一幅屈原畫像,經郭沫若題詞後,立即送去裝裱起來。這幅屈原像,後來就張掛在紀念會場上。

著名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馬思聰,將屈原《九歌》中的「雲中君」一節譜成歌曲,以表達對「詩人節」的慶賀。

詩人方殷作詞《汨羅江上》,由王雲堦作曲,也預備在紀念會上演唱。

……

5月30日端午節當天,重慶的多家報紙都刊發出詩人節相關消息和各類紀念慶賀文章。「文協」早早已發出通知:當天晚上在中國留法比瑞同學會禮堂集會,慶賀第一屆詩人節。

紀念會場是假人之地,禮堂並不大。最先設置為以凳圍桌,桌上擺放上鮮花,端午節特別植物蒲艾以及粽子。可後來怕來的人多,便減了桌子,添加凳子,起碼讓大家都有個座位,不過這一來似乎少了些詩意。

會堂一壁,孫中山遺像下面,懸掛著李可染所作屈子圖。屈原像前設案,上擺放鮮花及糖果;左邊掛著:「慶賀第一屆詩人節」的大字,右邊結合時局,貼上「詛咒侵略,謳歌創造,讚揚真理」一行大字。

當時重慶天氣已頗熱,組織者想得周全,租來了茶具。來賓籤名後,即奉上一碗沱茶,騰起的氣氛暖暖洋洋。為怕意外停電,連照明的紅燭也備好了……

禮堂地方不大,時間又在抗戰之中,但當天卻來了二百多人:白髮詩客,赤足女郎,短褲青年……人們大都攜來詩作,相互求助,彼此切磋,真一派詩人節日氣象。

老詩人于右任到場後,立即被推為當日主席。郭沫若、老舍、常任俠、安娥、易君左、高蘭等一批文藝界名人也參加會議並發言或吟詠詩歌。

紀念會開始,于右任向來賓報告詩人節的起緣。他十分鄭重地說:「詩人節與『五卅』恰好湊合在同日,使得紀念有深長意義。中華民族的詩人,即中華民族的戰士。我們要效法屈子的精神,使一草一木都為表現民族氣節的題材!」

紀念會的主要操持人老舍,向大家匯報了「詩人節」籌備情況,並先行聲明,已預備下這個節日必須的粽子,以此表達共同慶賀心願。

郭沫若當天以詩人又古代研究專家身份發言。他十分肯定地說:「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的忌日,在二千二百一十九年前的今天,那時正當楚懷王廿一年,享年六十二歲!他的死,既非由於牢騷抑鬱,更不是消極的自殺,而是以崇高的殉國精神而從容就義!」

他的話,言簡意賅,將屈原之死與祖國聯繫在了一起。在當時,顯然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接下來,常任俠朗誦了屈原名作《國殤》,通過詩歌表達對戰爭中將士的哀傷心情。李嘉獨唱了馬思聰作曲的屈原詩作《雲中君》;「文協」組織的合唱隊演唱方殷詩作《汨羅江上》;吳曉邦本來還準備有屈子「披髮行吟舞」,可惜沒有場地,無法獻藝……

在即席表演中,女詩人安娥首先起來吟詠了老詩人于右任專為詩人節寫的一首五律:

民族詩人節, 詩人更不忘。

乃知崇紀念, 用以凜危亡。

宗國千年痛, 幽蘭萬古香。

於今期作者, 無畏吐光芒。

接下來,詩人高蘭朗誦了自己所作長詩,易君左讀自己即席賦詩二首……正在高興時,突然斷電,事先準備的紅燭派上用場。點燃之時,燭光花影,別有一番情景。此時分派糖果粽子,紀念會開得可謂有聲有色,應當說十分成功。

除去「詩人節」當晚召開慶祝會外,前後數天的《大公報》《新華日報》《新蜀報》《中央日報》等報刊,多闢出版面,刊登作家們的詩詞文章。除去一般的散文,講話外,幾位學者教授的長篇論文可以說是意外成果。

例如李長之的長文《孔子與屈原》。這篇文章,將孔子與屈原並舉,認為倘與國外相比,孔子可比柏拉圖,而屈原可以「比但丁,歌德,莎士比亞而並駕齊驅。」在此文末尾,作者這樣高度評價:「孔子和屈原是中國精神史上最偉大的紀念像,是中國人倫之極峰。孔子代表我們民族的精神(Der Geist),屈原代表我們民族的心靈(Die Seele)!我們民族是幸福的。」

另一位長篇論文的作者是復旦大學外文系教授,著名詩人,學者梁宗岱。這篇為詩人節而寫的長文,以一種與許多學者不相同的「走內線」的方式,即基本不藉助考證,作者生平事跡研究,完全以閱讀原作,並以產生的印象,來為屈原作品梳理探研,來把握屈原的內在精神世界。在這篇文章中,作者以犀利的文字,批評了學者陸侃如介紹屈原的著作。認為這類著作「至少十之七的篇幅專為繁徵博引以證明某作家之存在與否,某些作品之真偽和先後,十之二則為所引的原作和一些不相干的詩句所佔有;而直接和作品的藝術價值有關的不及十之一,——更無論揭發那些偉大作品的內在的,最深沉的意義了。」

這篇以極精美文字寫成的論文,由於研究方式別致,受到格外「關照」。被批評的陸侃如寫出火氣十足的反駁文章;李長之也在讚美此文的同時,評論它有時顯得「武斷和拘促」,「求美太過,顯得太不自然……」但不管怎麼說,梁宗岱的《屈原》一文,就在今天看來,除去探討方式給讀者啟示外,那美輪美奐的如珠文字,仍熠熠生輝,可以給讀者心靈一片泛著波影的光彩之感。

抗日戰爭,是一個民族危難的非常時期。但是,這樣的非常情境卻能激發人非常的生命原動力。「端午節」,這個千百年來中國人的傳統節日,在這時又成為「詩人節」,成了聯合作家詩人,鼓舞國人鬥志的凝聚點。1941年的端午「詩人節」,在今天看去仍有煥發民族精神的燦爛之處。這一點,也是值得我們記憶和發揚的。

相關焦點

  • 你知道端午節的習俗嗎?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龍舟節、龍日節、正陽節、浴蘭節、天中節等等,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 龍圖騰 祭祀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 飛升至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日子,即如《易經·乾卦》第五爻的爻辭曰:「 飛龍在天」;此時龍星既「得中」又「得正」,處在大吉之位,恩施普也,龍德顯揚。
  • 端午節也是「詩人節」
    端午節是中國古老的傳統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提起端午節的習俗,很多人首先想到賽龍舟、吃粽子。不過,在遼海文化學者、瀋陽文史館館員初國卿看來,端午節也是「詩人節」。
  • 端午夢裡久違的——詩人節
    「詩人節」的面紗?我國所有傳統節日裡頭,端午節的叫法最多,有二十多個,諸如「端五」、「端陽」、「夏節」、「五月節」、「龍舟節」、「解粽節」、「天中節」、「女兒節」、「詩人節」 等。而「詩人節」,卻是20世紀40年代烽火亂世裡的產物。
  • 【端午節文案】2020朋友圈端午節文案說說怎麼寫?附祝福語文案
    關於【端午節文案】2020朋友圈端午節文案說說怎麼寫?附祝福語文案這個話題,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非常有興趣了解,因為這個話題也是近期網絡上非常火熱的,那麼既然大家都想知道【端午節文案】2020朋友圈端午節文案說說怎麼寫?
  • 節氣丨你知道端午節的習俗嗎?
    節氣丨你知道端午節的習俗嗎?這是舊時流行甚廣的一首描寫過端午節的民謠。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端午節的習俗大同小異,而端午節吃粽子,古往今來,中國各地都一樣。賽龍舟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 『端午節真正的由來』端午節真的起源於屈原嗎?
    關於『端午節真正的由來』端午節真的起源於屈原嗎?這個話題,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非常有興趣了解,因為這個話題也是近期網絡上非常火熱的,那麼既然大家都想知道『端午節真正的由來』端午節真的起源於屈原嗎?,華圖教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小編便從網上搜集了一些與端午節真正的由來,端午節相關的信息,下面分享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吧!
  • 端午只知道吃粽子、賽龍舟?這些端午節冷知識你都知道嗎?
    據統計端午節的別稱達到二十多個,如有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當五汛、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屈原日、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五蛋節等等。說起端午,就能想起屈原,紀念了這麼久,你知道屈原不姓屈嗎?而是姓羋,羋月的羋。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先秦時期,男子稱氏不稱姓(姓是族號,氏是姓的分支),所以稱作屈原。
  • 端午又名、五月節、浴蘭節、詩人節?
    這一節日又被稱之為「午日節、五月節、浴蘭節、詩人節、龍舟節」,節日節一名稱讀起來有點繞口了哈!五月節這一名稱,又不能彰顯我國漢字文化的博大精深。至於浴蘭節?這是個什麼鬼?原諒我匱乏的知識庫。至於詩人節這一稱呼,其中意思倒是很明了,這一節日它本來就是為了紀念屈原的,而屈原又是一位詩人。
  • 2020民政局端午節放假嗎 2020端午節民政局放假幾天
    一般來說端午節的放假時間是3天,其中端午節當天是法定節日,另外兩天是周末調休時間。那麼2020民政局端午節放假嗎關於?下面就來看看2020端午節民政局放假幾天的介紹。  2020民政局端午節放假嗎 2020端午節民政局放假幾天2020民政局端午節放假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
  • 端午節至,您對端午節了解多少?
    明天(2020年6月25日)是又一年的端午節,在這裡,途推網先祝大家端午安康、生活幸福美滿!說到端午節,老少皆知的一件事就是要吃粽子,但是為什麼吃粽子?關於端午節您又了解多少呢?端午節相關:端午節期間高速免費嗎
  • 端午節祝福語你知道嗎?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後天(6月25日),就是農曆五月初五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了。據有關資料釋義,端午也叫端五、端陽,中華民族過端午節迄今已有2000餘年的歷史了。大家都知道,端午節有包粽子吃粽子、有觀賞龍舟競渡、喝雄黃酒等民俗。
  • 您過端午節只吃粽子嗎?各地過端午節時還喜歡吃這些好東西呢
    您過端午節只吃粽子嗎?各地過端午節時還喜歡吃這些好東西呢快過端午節了,您首先想到的是可以吃粽子了,其實在端午節期間還有很多好吃的東西等著您呢,這些東西又與過端午節有什麼關係呢?現在向大家介紹一下。一.美味的食品1、首先當然是吃粽子「端午節吃粽子」起源於公元前340年。屈原,一位愛國詩人,5月5日,他跳入河中。人們為了防止魚蝦在河中吃掉屈原的身體,人們把大米和雞蛋放進竹筒裡。有些人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怪,使屈原大夫免遭傷害。
  • 你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這個端午節你在幹嘛?端午節安康!
    端午節在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比較傳統的節日,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至於為什麼過端午節,想必大家都比較清楚,是為紀念屈原。賽龍舟是一種古老的中國民俗活動;南方人使用舟船普遍,往往舟船上畫上龍圖作為部族的圖騰和保護神,在南方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的活動之一,在我國的南方非常的重視,也是非常的熱鬧,非常的精彩,賽龍舟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賽龍舟不僅僅是一場體育娛樂的活動,更是體現了人們心目中的愛國主義精神。
  • 伍子胥的端午節
    以前,只知道端午節是屈原的。今天才知道端午節其實是伍子胥的。上千年的傳統教育原來如此不堪,一代代誤人不淺。文章本應節前湊趣,實乃秉賦頑劣,無知無識,只能節後續貂。粽子,春秋時就有了。那時用菰葉(交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叫「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叫「筒粽」。
  • 端午節又叫什麼節 端午節又叫端陽節嗎
    導語:端午節我們已經相當的熟悉了,但是你知道嗎端午節並不是一直都叫這個名字的,在歷史上端午節有很多個名字,那麼,端午節又叫什麼節呢?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端午節的別稱有哪些,端午節又叫端陽節嗎?你來看看就知道了。
  • 端午節真的只可安康 不能快樂嗎?
    或許不止晏殊,唐玄宗曾在《端午三殿宴群臣》序中題「嘆節氣之循環,美君臣之相樂」。更有兒歌「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悲與喜、祭奠與慶祝,本應是兩個極端,那麼在本應肅然的端午節,又如何會有喜樂之象呢?端午節真的只是由於紀念嗎?茫然如我,不如查閱些許資料,一探究竟。
  • 你不知道的五個端午節冷知識,端午節其實又叫女兒節!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佳節之一,也是我國法定節假日之一,同時也是大家最期盼的節假日之一,在端午節那天,市面上琳琅滿目的粽子吸引著無數人的爭相購買,除了吃粽子,大家還會在端午節這天舉行賽龍舟比賽,一起歡度這個美好的節日。
  • 端午節?你真的知道這個節日麼?端午居然不只是紀念屈原的?
    端午節有很多名字,看看你知道幾個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曆(ps:是農曆哦,不是陽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升至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日子,即如《易經·乾卦》第五爻的爻辭曰:「飛龍在天」。
  • 2018年端午節放假嗎及是法定節假日嗎 附2018端午節具體放假時間
    2018年端午節馬上就來了!2018端午節具體是哪一天呢?快看看吧!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粽葉飄香的季節,到處是粽香。這個節日受到了大人小孩的熱烈歡迎,小朋友是期待吃的,大人期待的是假期。
  • 民俗專家:端午節文化內涵豐厚,堪稱中國的「詩人節」「體育節」和...
    新華社天津6月23日電(記者周潤健)紀念屈原、龍舟競渡、插艾懸蒲……端午佳節將至。民俗專家表示,歷史悠久的端午節文化內涵豐厚,堪稱中國的「詩人節」「體育節」和「衛生節」。歷史學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員羅澍偉說,關於端午節的來源,影響深遠、廣泛的一種說法是紀念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抗日戰爭初期,廣大知識分子為振奮全民族的愛國精神,一致認為,應將端午節定為中國的「詩人節」。後來由於戰爭等原因,「詩人節」紀念活動漸趨式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