貘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物種,是現存最原始的奇蹄類,具有前四後三趾的特徵。貘在北半球大陸上已消失,只在馬來西亞、蘇門答臘、泰國和中、南美洲存在,現在世界上有四種貘:馬來貘、中美貘、南美貘和山貘。
中國歷史上,對它的描述也充滿了神秘,把它塑造成能驅邪的神獸。
最初《山海經》稱呼這種動物為「猛豹」,身體像熊,鼻子像象,眼睛像犀,尾巴像牛,腿像老虎。晉代《說文解字》也有「貘」的字形。而關於貘奇異色彩說法,應該是從唐朝流行開來的。據說當年白居易因為頭疼,便請畫師在屏風上畫貘,不久病癒,便寫下了《貘屏贊》貘者,象鼻、犀目、牛尾、虎足,生南方山谷中,『寢其皮闢瘟,圖其形闢邪』」。
在中國傳說使用貘的毛皮做為坐墊或寢具可以避免疾病和厄運,還有繪製貘的畫來避免邪氣的風俗,唐代曾有人在屏風上繪製貘。
同時,中國還有另一位吉祥的神靈:周朝的一位孝子伯奇。他死後,人們一做噩夢就會拜祭他,認為他能吃掉人的噩夢:「其惡夢歸於伯奇,厭夢息,興大福。」
這兩個傳說來到日本後,日本人把闢邪的貘和食夢的伯奇合二為一,創造出了第三個神物:食夢貘。它以吃掉人的夢為生。吃掉噩夢意味著吃掉厄運,意思是不希望再次夢到。
在日本的室町時代末期,貘的畫像和文字被做為吉利之物使用。正月時有在船帆上寫「貘」的風俗。在江戶時代流行畫了貘的牌子做為吉利之物,也有在箱枕畫上貘的圖畫,製作形如貘的「貘枕」。
經過多年的演變,食夢貘的形象逐漸清晰了起來。身上有善的力量,可以吃掉夢裡的所有痛苦。傳說,從噩夢中驚醒後,馬上口念:「食夢貘,食夢貘,吃掉噩夢!」貘就會吃掉你的夢,從此,這個噩夢將不復存在,而變成好運和歡樂。
經歷13個月的漫長孕期,2017年11月17日,鄭州市動物園的中美貘終於順利誕下貘寶寶。據悉,它是鄭州動物園首次成功繁育的中美貘寶寶。中美貘數量十分稀少,懷胎時間長,一胎只生一個娃,已經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世界範圍內只有少數動物園有飼養展出,國內也只有幾家,繁殖成功的報導更不多見。
剛出生的貘寶寶身體肥嘟嘟的,毛髮為黃褐色,帶有白色的斑點和條紋,甚是可愛。目前,貘寶寶已經兩個多月了。個頭已經很大了。長相醜萌,頭部像豬,但又比豬大得多,鼻子像象,小小的眼睛總是一副沒睡醒的樣子。
採訪時,正趕上中美貘一家三口都在吃飯,大餐是一大堆切成小塊的蘋果。聽動物園的飼養員說,它們最喜歡吃的是草、樹葉、水果等,是不是跟傳說中的食夢貘很不同呢?
貘檔案
姓名:中美貘(mo,請念四聲)。
籍貫:美洲產的體型最大的一種貘。
現住址:鄭州市動物園
技能:賣萌
座右銘:萌也是一種天性
珍惜度:世界瀕危保護動物之一;世界上極少數動物園才有。
飲食:吃素的。水生植物、樹葉、細樹枝、嫩芽與低矮植物上的果子都愛吃。
性格:性情溫順又膽小,還是「近視眼」。
顏值:鼻子較長,可以靈活伸縮,覓食、遊泳全靠它。小短腿、胖身材、小眼睛、短圓耳朵,長了一副憨萌「豬」樣。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