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簡濃對話劉傳銘:吳冠中的掃美盲

2020-09-14 翕兮小姐

轉自人民網《人民藝術沙龍》欄目

主持人:楊簡濃 翕兮文化創始人

嘉賓:劉傳銘 中國文化書院導師 《百年巨匠》總撰稿

楊簡濃:您說這些讓我想起來吳冠中吳老先生之前曾經提過一句話,他說現在中國大部分的知識分子是美盲,而且看我周圍有一些朋友也表示,很多當代的藝術作品都看不太懂,像這種情況劉教授您是怎麼看的?

劉傳銘:吳冠中先生也是我非常尊重的一個老藝術家,但是吳冠中先生他雖然是拿著畫筆,但是他是一個快意恩仇的美術界的一個俠客,我是這麼評論他的。他有詩人的那種澎湃的激情,他對當下審美不正常的現象的批評,適合他自己的藝術觀是完全一致的。他在改革開放很早時寫過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就是《談藝術的形式美》。

今天大家談形式美已經完全是一個很輕鬆的話題了,可是如果在當時的歷史環境裡談形式美,變成了一個敏感的話題。所以吳冠中先生在那個年代裡,談到藝術美,談到形式美,證明了是他的敏銳的美學追求和敏銳度,這也說到了藝術的一個最本質的東西,就是真正的藝術不可能離開形式美,離開形式美就變成政治口號了,不成為藝術。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一直發展到他晚年,批評某些人批評這些應該有一定美學修養的人,沒有美學修養成了美盲,這一點我是非常同意的。我曾經在我的一本書的序言裡就提出了審美決定論。我個人以為,我們中國人說真善美,從上個世紀開始,我們不同歷史時期為了國家的文化繁榮、民族的振興,為了自由和解放的先賢們,他們都在尋找民族富強民族解放的道路。這裡就給已經經過戰亂病入膏肓的危難的民族在開藥方,就給國家開藥方。有的提出改良救國,當時蔡元培先生就提出了教育救國,因為教育是根本。

在教育裡他又提出了以美育,以美術代美育,以美育代宗教,就把美術美學和審美,不僅僅是作為我們新興藝術的一個哲學,提高到了整個國民素質這樣一個高度來,這個我是非常贊成。所以在真善美裡,我們當下浮躁的氣氛,過分的商業化傾向,不僅僅是因為受到了一些社會的不良思想影響,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審美出了問題。所以吳先生說的,有些人是美盲,是美盲怎麼辦?我們的任務就是掃美盲。解放以後,新中國提出了掃文盲,很快的整個國民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現在要到了掃美盲的時候,這可能對整個社會風氣的改良、改善,對整個文化藝術界人文結構的素質的提高,都是必然要補的一課。甚至於我還認為在掃美盲的問題上,要提到當務之急的層面上來,因為我們現在不僅是美盲了,很多文化現象藝術現象已經是美的對立面了。任何事情有個底線,我們在尋找美,我們在做的是美術工作,可是所說所畫所想已經是美的對立面變成醜,那麼你必然製造的就是藝術垃圾了,這些藝術品不是我們的民心所愛,也不是我們社會風氣所提倡的這些東西。所以吳先生的意見我認為是非常有道理的。

相關焦點

  • 楊簡濃對話劉傳銘:《百年巨匠》裡為什麼沒有吳昌碩?
    轉自人民網《人民藝術沙龍》欄目主持人:楊簡濃翕兮文化創始人嘉賓:劉傳銘 中國文化書院導師,《百年巨匠》總撰稿楊簡濃:劉教授是中央臺《百年巨匠》的總撰稿,在這部紀錄片裡收錄了當時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12位藝術家,有齊白石張大千黃賓虹等等,卻唯獨缺少吳昌碩先生?
  • 楊簡濃對話馮遠:藝術有規律嗎?
    轉自人民網《人民藝術沙龍》欄目主持人:楊簡濃翕兮文化創始人嘉賓:馮遠 中國美協名譽主席楊簡濃:馮老師您剛才還提到了一個詞是藝術規律,那麼您覺得藝術有規律嗎?楊簡濃:那它的規律是什麼呢?馮遠:我是這樣理解的,從簡單的規律來說,我們舉個例子反映一件作品,我在生活中有感而發,是一個美好的事件感動了我,還是一片金黃色的色彩打動了我,事先有一個觸發的靈感。然後我把這個靈感變成我的一個創意,一個構思,然後形成構思以後,我就要把我看到感動人的事件和那片金黃的顏色組合到我想像中的畫面中去。
  • 楊簡濃對話楊飛云:寫實繪畫會過時嗎?
    轉自人民網《人民藝術沙龍》欄目主持人:楊簡濃翕兮文化創始人嘉賓:楊飛雲 中國油畫院長楊簡濃:不管怎麼樣寫實繪畫之前在國內,一直是受熱捧的,但是現在因為觀念藝術的出現,很多藝術家以及藏家、評論家都開始追捧觀念藝術。
  • 楊簡濃對話範迪安:怎樣把中國藝術更好的推廣到世界上去?
    轉自人民網《人民藝術沙龍》欄目主持人:楊簡濃翕兮文化創始人嘉賓:範迪安 中央美院院長 中國美協主席楊簡濃:範院長,您也是長期致力於推廣中國的當代藝術到國際舞臺上去,那麼在這種國際性的交流活動上面,要怎麼樣做才能把我們真正具有中國精神的中國藝術能推廣出去呢?
  • 楊簡濃對話楊飛雲:觀念藝術無法取代繪畫
    轉自人民網《人民藝術沙龍》欄目 主持人:楊簡濃 嘉 賓:楊飛雲 楊簡濃:歐洲寫實繪畫自印象派之後,就逐漸地退出歷史舞臺了,取而代之的是觀念藝術、裝置藝術開始大行其道,那麼在現在藝術全球化,以及藝術國際化的這麼一個大背景下
  • 楊簡的詩有哪些?楊簡的詩詞全集13首
    壽趙泉使 - 宋代·楊簡 孕秀鐘鼎慶源長, 屬近親依日月光。 弧矢影侵槐陰綠, 熊羆夢入藕花香。 詩書博雅今平獻, 政事精明古趙張。 九府本根關大體, 故分華節到鄱陽。
  • 劉傳銘獨家解讀《百年巨匠》吳昌碩缺席原因
    劉傳銘獨家解讀《百年巨匠》吳昌碩缺席原因 2016年11月14日15:18     來源:人民網-人民電視
  • 「隨行--吳冠中·崔如琢水墨展」開幕,兩位大師的跨時空對話
    中西合璧,如影隨行,「隨行—吳冠中·崔如琢水墨展」於10月16日在永樂文化藝術空間拉開帷幕,此次展覽呈現吳冠中和崔如琢重量級作品,是兩位水墨大師的第一次跨越時空的對話。此次展覽呈現吳冠中先生《甦醒》,該作尺幅巨大,形式結構複雜,視覺效果強烈,代表了吳冠中在90年代的抽象水墨畫的最高成就;《華山日出》則抓住了自然景觀的精神與氣韻,跨越表象,在似是而非中體現形式之美;
  • 劉傳銘蘇叔陽談「文化審美」:談「美」首先了解何為美
    著名美術史論家劉傳銘在日前舉辦的「審美的力量——學術·文化沙龍」上,強調了文化審美的時代價值。 中國哲學史、思想史與宗教學知名專家王守常以及當代著名劇作家、詩人、文化及歷史研究專家蘇叔陽也出席了沙龍,共同向讀者闡釋文化審美對當下社會的作用與意義。
  • 吳冠中《松》
    吳冠中《松》吳冠中《松》140x179釐米中國畫 1995年 中華藝術宮藏>《松》是吳冠中創作於1995年的中國畫。畫面最前方的松樹為主體,墨色也較濃,主幹上有繽紛的色點點染,表現出絢麗的光影效果。其餘松樹以略淡的水墨描繪,樹枝相互穿插交織,疏密有致,彼此緊密關聯。一叢叢綠色的松針增添了畫面的生動性和豐富性。吳冠中以點、線、面的形式展現抽象畫的魅力,這幅《松》是充分展示線條表現力的作品。盤錯屈折的樹枝在吳冠中的筆下化作神奇的線條,在每一個轉折間散發無窮的力量。
  • 宜昌市中心人民醫院副院長楊簡:智慧打通"心路"
    這讓負責該院信息化建設的副院長楊簡,心中甚是欣慰:「『網際網路+』時代的來臨,顛覆了傳統醫療服務模式和理念,讓患者就醫更便捷,更有幸福感和獲得感。」  為了不斷滿足患者對健康服務的需求,楊簡提出建立「智慧醫院」建設,他帶領醫院信息科推出「掌上智慧醫院系統」。
  • 當《聲律啟蒙》遇見吳冠中,詩情畫意,美呆了!
    提到吳冠中,相信大家也絕對不陌生。明對暗,淡對濃,上智對中庸。鏡奩對衣笥,野杵對村舂。花灼爍,草蒙茸,九夏對三冬。臺高名戲馬,齋小號蟠龍。手擘蟹螯從畢卓,身披鶴氅自王恭。五老峰高,秀插雲霄如玉筆;三姑石大,響傳風雨若金鏞。仁對義,讓對恭,禹舜對羲農。雪花對雲葉,芍藥對芙蓉。陳後主,漢中宗,繡虎對雕龍。柳塘風淡淡,花圃月濃濃。
  • 楊方:剛正其人,清簡其詩
    楊方為朱熹高足,與楊簡、楊楫號稱「朱門三楊」。《閩中理學淵源考》謂楊方著有《寒泉語錄》,「按朱子語錄姓氏,楊澹軒先生錄語在乾道六年庚寅,所聞時朱子年四十一。此為早歲及門記語錄之最早者」。朱熹著作多處提及楊方。楊方工於小楷,朱熹病重之時寫信給楊方說:「欲煩為作小楷四箴百十字……時節不是,當字學亦絕,故又欲得妙札時以寓目,以祛病思。」
  • 江南水鄉,吳冠中一輩子的「自家江山」
    吳冠中先生出生於江蘇省宜興縣,2019年正值先生誕辰100周年之際,為紀念一代大師在中國繪畫發展中所作出的傑出貢獻與輝煌成就,共同追憶吳冠中先生的繪畫之路,榮寶齋特舉辦「自家江山—吳冠中誕辰100周年作品展」。
  • 吳冠中:詩意風景,百味人生
    如撲火的螢,乘風的浪,一頭扎進美學懷抱的吳冠中,沉醉不知歸路。對美,對藝術有自己的追求的吳冠中,在美院總被綁手綁腳,無法自由創作。2016年,吳冠中《周莊》油畫以1.3億元起拍,經多輪競價,最終2.36億港元成交,刷新中國油畫拍賣紀錄。人生最後幾年,他把所有作品都無償捐給了國家。吳冠中的種子,終於長成了樹,為國家創造了難以估量的藝術價值。
  • 吳冠中·崔如琢水墨展亮相永樂藝術空間
    10月16日,「隨行—吳冠中·崔如琢水墨展」在永樂文化藝術空間拉開帷幕,此次展覽呈現吳冠中和崔如琢重量級作品,是兩位水墨大師的第一次跨越時空的對話展,展覽將持續到10月24日。吳冠中和崔如琢的貢獻在於他們在時代的路口沒有選擇復古與西化,而是根植於傳統,走出了一條創新之路,在古意中彰顯現代氣息,為中國書畫賦予了哲學和美學的含義,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 雲朗讀 | 楊瀾朗讀吳冠中手稿《速寫與懷孕》
    紀念吳冠中百年誕辰文章(手稿)朗讀系列活動—值吳冠中先生誕辰100周年之際,《美育人生——吳冠中百年誕辰藝術展》正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展出。我們特別邀請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學者以及公眾,朗讀展覽中呈現的吳先生手稿以及相關文章,以聲音表現與圖像敘事相結合的藝術方式,傳播和共享吳冠中先生的藝術思想。
  • 吳冠中 | 藝術就是「真性情」
    2016年4月4日,吳冠中油畫《周莊》以2.36億港元成交,刷新中國油畫拍賣紀錄。2019年6月2日,水墨畫《獅子林》以逾1.4億元價格成交。他精通油畫、水墨、彩墨、速寫等藝術創作,力圖把「歐州油畫的特色與中國傳統藝術精神,審美理想融合到一起」。
  • 「欣賞」當代中國繪畫大師吳冠中《荷花》
    吳冠中《荷花》約8平尺一直以來,荷花都是吳冠中個人比較偏愛的題材為什麼喜歡畫荷花呢?吳冠中先生曾說:「中國傳統繪畫中的荷花捲軸汗牛充棟,但那些程式化了的荷圖並不令我激動。而荷塘中大塊小塊葉片之交錯,曲線直線穿插之繁雜,連倒影也已被包圍進葉叢中,難分水上水下,似乎我只是葉底的昆蟲,迷途於花葉的迷宮。我作過不少殘荷,著眼於線之曲折,倒影的蕩漾,垂蓮的點綴,這回彩繪濃妝,似乎想飽餐濃葉重彩的盛宴,願讀者有同樣的好胃口。」
  • 現實與理想——吳冠中《江南水鄉圖》鑑賞
    這幅《江南水鄉圖》題款是吳冠中一九八八,其時吳冠中七十歲。七十歲對於藝術家來說,應該是思想成熟、技藝精湛的鼎盛期,這幅畫作對此有全面的闡釋。吳冠中作品多是窮款,本品題款:吳冠中一九八八。書寫流暢自然,是吳冠中一貫風格。鈐印:吳冠中印(白文)。對比印鑑資料庫,匹配率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