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流詩人寫下一首中秋詩,唯美而又悽清,驚豔了千年

2020-10-03 風月古今

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這一句詩,道盡了多少異鄉漂泊遊子心中的柔軟。

那時候車馬很慢,書信很慢,一旦去家絕國,便是相見無期,所以古人寓居他城的思念,要比我們濃烈很多。

想來,我們已經很久沒有抬頭仰望過那片星空吧,更沒有時間駐足欣賞那輪在十五日皎潔圓滿的月亮。因為只要拿出手機,就可立即與思念的人互訴衷腸,視頻中音容笑貌清晰可見。

但古人不能,他們在思念家人親友的時候,只能中宵長立,望著天上的明月,傳達心中的情感,他們知道,在遠方,也有思念他們的人,同樣望著這輪明月。

所以,古人對明月極有感情,詩人對月也情有獨鍾。尤其是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月兒圓滿,人卻不能團圓的時候,天邊那輪玉盤,成了遊子唯一的慰藉。仔細思量,古詩裡的中秋,幾乎離不開月。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同樣的一輪月,在詩人的筆下,卻蘊含著千百種不同的情感,張九齡筆下的明月是雄渾壯闊的,蘇軾筆下的明月是豁達灑脫的,今天,我們來欣賞唐詩最唯美的一首寫月詩: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這首詩是詩人王建的代表作,名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這位杜郎中據說就是詩人的好友杜元穎。王建在中秋之夜,與人宴飲彈琴,忽然想起了友人,故寫下這首七絕相寄。王建在名家輩出的唐朝,只能算三流詩人,但這首詩,堪稱一流之作,驚豔了千年。

首句是寫月光澄明似水,素潔如練,但是詩人從來沒有從正面來描寫這些特點,而是用「地白」來體現。古代的晚上,沒有像如今這樣明亮的月光,能把地面映照的呈白色,足見月光之皎潔。

烏鴉羽毛為黑色,在黑夜中本就不容易發現,何況還棲息枝葉間,如此都能發現,再次體現了「月明」。此句明明沒有提及月光,但讀來字字有月光,真可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同時「棲鴉」又能感受到一種寧靜。因為鳥類是十分警覺的,如果有動靜,很難安穩在樹枝上棲息。

第二句緊接著首句之「樹」,寫到桂花,空間轉換十分自然。秋露寒冷,靜靜的溼潤了桂花,詩人感受到了桂花的香氣,似乎花香還帶有清冷的露水。

同時桂花又有深一層的含義,因為在中國傳統神話體系中,月宮之中,便有一棵桂花樹,或許詩人透過庭中的桂花,想到了月宮中的桂花。

而「無聲」二字,又加深了首句體現的寧靜,同時也體現了露水的輕盈,一個「溼」字,有王安石「綠」字之妙。

兩句寫景之後,詩人又在最後兩句轉入情。今夜的月如此澄明,恐怕大家皆在看著這輪明月吧。既是月明,又是中秋,詩人由己及人,寫出了人們普遍的相思之情。

同時,這第三句,詩人又沒直接傾訴自己的相思,而是將自己的相思,包裹起來,融在了「人盡望」中,可謂曲婉之至而又別出心裁。

最後說秋思不知落在誰家。天下漂泊的遊子、分別的離人,皆應是思念如絲難以斷絕,詩人的心中的「秋思」必然也是極為濃烈的,可他卻用一種疑問,來掩蓋了心中這種情感,欲道而不道,這樣讀起來,詩意「近而不浮,遠而不盡」。盡顯蘊藉深沉之美。

當然,「秋思」也並非單純的字面意思,有一首琴曲名便叫《秋思》,詩人此詩題注就寫道自己是「時會琴客」,月下聽《秋思》曲者,又在何處何家呢?所以此詩句句是寄情遠方,而又不離眼前之景,正如周敬所說,妙景中含,解者能有幾人!

此詩讀罷,我們的腦海都會浮現詩人站在院中,月光傾瀉而下,將黑夜照得空明,桂花花瓣浸潤著秋露,散發著迷人的清香,樹下一曲淡淡的琴音,緩緩地升起。此詩之唯美,唐代的中秋詩,堪稱無人可及。

能夠通過這些意象構造一幅畫面,讓讀者如臨詩人的內心世界,如臨他當時所處的環境,這便是所謂的意境了。七絕多是一、二句隨意,妙在三、四句,而王建這首詩句句驚豔,唯美而又清冷,實在妙絕,堪稱一流之作。

相關焦點

  • 唐代無名詩人不幸落第,寫下一首唯美思鄉詩,驚豔了千年時光!
    就像在歷史上只留下一首詩或者一首詞的無名詩人一樣,熱鬧都是後人的,孤獨卻是他們自己的。今天,筆者要與大家分享的這首唐詩,其作者就是一位無名詩人。然而,這首詩作卻揚名後世,流傳至今。其中的一句點睛之筆「一樹梨花一溪月」真的好美。你知道出自哪首詩嗎?你能背出全詩嗎?
  • 不知姓名的詩人,寫下不知詩名的思鄉詩,空靈唯美,驚豔了千年
    可京城繁華,卻終究不是能讓他心靈棲息之地,詩人望著明月想起了故鄉,於是他提筆寫下一首詩:舊山雖在不關身,且向長安過暮春。一樹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屬何人。所以古人的思鄉詩,多是愁苦的。他們一杯接一杯喝酒來麻痺,用一夜又一夜的無眠來相思,這般苦楚,以至於令讀者不忍卒讀。不過,這首詩便不會苦,同樣的情感,詩人寫下了最空靈的思鄉。後世並不知道詩人的姓名,也不知道這首詩的詩名,《全唐詩》將這些無名無姓的七言絕句一起稱為《雜詩》,作者為無名氏。
  • 寫中秋最唯美的一首唐詩,是詠月詩的千古名篇,末尾二句驚豔文壇
    今天,在中秋節還未到來之際,筆者想與大家分享一首描寫中秋最唯美的唐詩,以安放遊子們心中即將瀰漫的鄉愁。它雖然只有短短四句,卻是詠月詩詞中的千古名作。尤其是詩作的末尾二句,更是驚豔了整個文壇。這首詩就是唐代詩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在大唐熠熠生輝的詩人群中,王建或許並不是最耀眼的那一個。
  •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一首詩驚豔一座城
    歷史上,有一些詩人僅憑一首詩卻流芳千古,成為經典而永久為後世所傳唱。明日已經落下,幾聲烏鴉的啼叫,滿天的寒霜,江邊的楓樹,點點的漁火,這清冷的水鄉秋夜,伴隨著詩人此刻特有的心境,有感而發,寫下了此詩楓橋夜泊 / 夜泊楓江唐 張繼
  • 被心愛人拋棄憤而出家,女詩人寫下的一首詩,卻無意中驚豔了千年
    可以想像的是,千年以來,人世間不知有多少痴情男女,為了生生死死、肝腸寸斷的愛情,甘願「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也情願「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應當說,或愛或恨,或痴或狂,或憂或喜,或悲或痛,都和纏綿悱惻的愛情密不可分,這就是愛情的魔力。
  • 一千多年前杜甫在成都草堂,寫下了一首唯美的詩,驚豔了整個春天
    所以寫下過很多唯美的詩作,特別是這首《江畔獨步尋花》,最為大家所熟知,也是他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杜甫這首詩行雲流水,寫得極為唯美,儘管只有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八個字,但是每一句都充滿了詩情畫意;杜甫把自己所見所聞,還有春天裡的獨特的美景,以及看似不起的桃花描寫得生動有趣。雖然這首詩距離我們有著一千多年的歷史,但是同樣令人驚豔,讀來也是讓人會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如此唯美的一首詩,自然是值得我們反覆去品讀。
  • 三流詩人寫出最別致中秋詩,前3句像小學生作文,末句卻震撼人心
    一類是訴說孤獨,表達相思,如,蘇軾的「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王建的「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詳見小編的《三流詩人寫出一流中秋詩,末句1字為鍊字典範,無情變深情!》)。一類是探尋宇宙奧秘,充滿浪漫的科幻色彩,如,李白的「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辛棄疾的「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
  • 清代詩人趙翼一首唯美的詩,開篇兩句很平淡,最後兩句美得驚豔
    清代的趙翼也是一位很了不起的詩人,他的作品同樣是膾炙人口,一些經典的詩句流傳很廣,譬如」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可謂是深入人心,成為了大家最為熟悉的兩名至理名言。那麼他在清朝詩壇的地位也是很高,一生寫了大量優秀的作品,除了《論詩五首》之外,還有這首《野步》也是不容忽略,也是一首難得的佳作,整首詩意境唯美,每一句都美得如詩如畫。
  • 史上最唯美的中秋詩詞,一首唐詩,一首宋詞,堪稱難以超越的經典
    然而,在所有這些描寫中秋節的古典詩詞中,有兩首詩詞最唯美,堪稱難以超越的經典:一首是唐代詩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一首是宋代大詩人蘇軾的《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讓我們走進這兩首經典詩詞: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王建(唐)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
  • 唐朝詩人王建一生窮困潦倒,晚年遊玩山村,寫下一首很唯美的詩
    無數的文人正是在貧困的日子裡度過一生,但是他們又是在文學上大放異彩,寫下了流芳百世的名篇佳作,最終是青史留名。如果按世俗的眼光來看,他們是失敗的,但是站在另一個層面上來說,他們比任何人都要更成功。唐朝詩人王建一生窮困潦倒,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居無定所,不過他在唐朝文壇同樣佔據了一席之地,寫下了很多優美的詩篇,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這首《雨過山村》,整首詩意境唯美,儘管沒有什麼高超的技巧,但是詩人淡淡著筆,以一種很細膩的筆觸描寫了鄉村普通的風景,還有對於鄉村的喜愛,所以這首詩也是美得猶如一幅畫。
  • 大詩人陸遊寫下一首唯美的詩,從開篇美到結尾,美得令人心醉!
    陸遊身上的愛國情懷最是令人感動,儘管他後來沒有任何的機會上到戰場,但是依舊心繫天下,即使是處於彌留之際,也依舊想著國家,告訴子孫後代,一定要去收復北方的失地,實現祖國的統一,為此寫下了感人肺腑的《示兒》一詩。在這首詩中陸遊語重心長地告訴子孫後代,不要忘記了國讎家恨。
  • 暮春時節落花紛紛,周敦頤寫下一首詩,短短的幾句美得令人驚豔!
    這種唯美的景色,也是讓人無數的詩人為之著迷,為此同樣有很多的詩描寫這一情景,譬如北宋大詩人周敦頤的《題晚春》,那就是一首很唯美的詩,通篇短短的幾句美得令人驚豔。花落柴門掩夕暉,昏鴉數點傍林飛。吟餘小立闌幹外,遙見樵漁一路歸。
  • 史上最經典的一首中秋唐詩,短短28字驚豔了世人千年
    但是若說到中秋詩詞,說到中秋望月,腦海中先浮現出的一定是北宋蘇東坡的《水調歌頭》: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確實,相較於宋代詩詞而言,唐詩中寫中秋月的作品是少之又少的,這主要是因為「中秋團圓賞月」的習俗在唐代初期才剛形成,到宋代才最盛行,一直發展到明清時期才有了今天的地位,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
  • 唐詩中的一首七絕經典,幾乎人人會背,竟出自一位三流詩人之手
    例如,寫出「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的唐代詩人崔護,寫出「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的唐代詩人張繼,還有一生只寫了一篇詩文,卻被後世稱為「孤篇蓋全唐」的張若虛等等,都是名字不為人熟知,作品卻驚豔千年。這些人在當時的文壇,或許算不上什麼一流詩人,有的甚至還是三四流的詩人。
  • 史上最唯美的中秋詩詞,一首宋詞,一首唐詩,堪稱難以超越的經典
    然而,在所有這些描寫中秋節的古典詩詞中,有兩首詩詞最唯美,堪稱難以超越的經典:一首是唐代詩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一首是宋代大詩人蘇軾的《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整首詩意境唯美,委婉動人,在唐代詠中秋的詩篇中,堪稱最為經典的一首詩作。首先,整首詩帶給讀者最深的印象就是情景如畫,十分唯美。「樹」、「鴉」、「露水」、「桂花」、「明月」、「庭院」,「秋思」等一系列意象的組合,如詩如畫,將讀者帶進一個月明人遠、情深意長的意境,令人沉醉。
  • 李商隱此詩僅憑開篇一句,就驚豔了千年,朦朧唯美令後世爭議不斷
    在中國古代,很多詩人都歌頌過愛情,寫下了許多關於愛情的唯美詩作。這些詩歌就像春天的花朵,夏日的清風,秋天的落葉,冬天的飛雪裝扮著人們的生活。在這些詩人中,唐代大詩人李商隱算是最傑出的一個了。他的《無題》組詩深情綿渺,千百年來不知感動了多少人。
  • 劉禹錫被貶夔州,寫下一首詩,最後7字一語雙關驚豔千年!
    李白曾三過夔門,寫下了「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千古絕唱。杜甫也曾在夔門的最高處寫下「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千年一嘆。夔門所在的古代夔州,也就是今天的奉節,無疑成了一座被千年文脈築就的詩城。
  • 「詩豪」劉禹錫的一首浪漫小詩,寫出了最美的月夜,驚豔千年!
    於是,他們中的文才卓著者便將「貶謫」化成文字,融入詩篇,寫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文學作品。在唐代文壇,有「詩豪」之稱的劉禹錫可能是遭遇貶謫時間最長的詩人,長達23年。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與他豪放不羈,耿介剛猛的性格有關。面對一次又一次貶謫,他就像一個鬥士,始終不曾絕望,反而越挫越勇。
  • 他是宋代三流詩人,卻寫出一流愛情詩,唯美深情令人動容!
    當把它流露出來的時候,便有了許多委婉低回深情唯美的詩句。在中國古典詩歌中,以愛情詩聞名的詩人非常地多,而描寫愛情的詩作則更加的多。這些詩作被後人以各種各樣的方式記錄並流傳下來,成為寶貴的精神財富,見證了華夏民族的浪漫主義情懷。可是,因為各種原因,也有一些詩人的經典詩作不為後人熟知,就像遺漏在沙堆中的金粒一樣暗自發光。
  • 唐詩中描寫孤獨最美的一首詩,詩中意境美到極致,驚豔了千年時光
    可是,對唐代大詩人李白來說,寫詩就是一件如此簡單,如此自然的事情。「李白鬥酒詩百篇」,幾杯酒下去,這位天才詩人就能夠寫下上百篇的詩文。雖然有些誇張,但足見李白創作時的才思泉湧。在詩的國度裡,李白是一個不遵守人間規則的人,充滿了叛逆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