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新書《國寶100》首發線上接受採訪 挑選100件國寶講述100個...

2021-01-11 半島網官網

半島全媒體記者 黃靖斐

9月3日,觀復博物館創辦人馬未都歷經兩年研究創作的重磅新書《國寶100》在線上隆重首發,此書以馬未都精挑細選的100件中華文明瑰寶為主線,以100件國寶,100個故事,講述中國歷史的魅力。其中不光講述了每件文物的前世今生,還講述了馬未都在收藏圈、文物老饕們之間打聽到的各種趣聞,著實豐富了這本書的內容。首發當天,馬未都在線上接受媒體採訪。

記者:您是在什麼機緣之下,決定要出《國寶100》這套書的?

馬未都:《觀復嘟嘟》做了四年,240期,做得有點兒累,等於停下來休息一年。休息的時候又有點兒不太甘心,想一想正好兒現在國寶熱嘛,大家都想了解背後的故事,就做了100集《國寶故事》,起名兒就是《國寶100》,本來還想再做100個,但實在是精力有限。

記者:書中提到的100件文物,遴選標準是怎樣的?

馬未都:考慮到中國文物的豐富性,青銅、陶瓷、玉器、書畫、竹木牙角器等都有所選擇,標準就是要代表這一領域比較尖端的作品,都是博物館館藏文物,沒有選擇任何私人手中收藏的。

記者:您講國寶跟別人講國寶,有什麼不同?

回答:我講的是一個生動的故事,這個故事是團隊一起努力重新整理的。我也聽到了很多國寶故事,從書本上看來的,是從書本到書本的,我們是從書本到個人的表達。我在文物領域待了一輩子,表達相對來說更加個性化。

記者:您認為,普通讀者為什麼要了解國寶的故事?

馬未都:了解國寶故事受限要知道國寶生存的一個道理,其次要知道國寶生存那個時代的藝術成就,再有就是如果把100件國寶的故事都聽完,會對中國古代藝術有一個大致了解,這個了解對於人的一生最重要的修養。

記者:國寶有知識有歷史好理解,但情義怎麼說?

馬未都:情商高的人都能理解情義在哪兒,情商低的人就不太容易理解,情義實際上是文化跟個人之間溝通的媒介,或者說橋梁,每個人生活在這個時代,都會有這樣那樣的情感問題,它不僅僅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之間也有。比如說很多人使用了一輩子的器物,扔掉的時候會感覺特別可惜,這就是情感問題,那國寶承載的文化內容,遠大於個人的想像,有情感問題十分真實。

記者:《國寶100》的創作是個很大的工程吧?遇到過哪些困難?

馬未都:《國寶100》選題到推出共做了兩年時間,整個博物館的團隊都在努力。原來我是參照大英博物館來做的,大英博物館有一個代表人類文明進程的100件文物,他們是400名專家用了四年的時間,才完成了這一個工程。顯然跟他們比起來,我們人力、物力都要弱很多,所以搞得非常辛苦。再辛苦也完了,節目錄了100集,既有音頻又有視頻,現在書也推出了。

記者:這100件國寶中哪件文物讓您印象深刻?

馬未都:基本上件件文物給我印象都深刻,不深刻就不會選在這裡,咬哪個手指頭疼,這個意思都是一樣,每個文物儘管千差萬別,但它所承載的文化和對中華民族的貢獻是一樣的。

記者:在這100件寶貝中,您覺得經歷最傳奇的是哪件寶貝?

馬未都:每件文物都很傳奇,比如呂后印那章,放牛娃就一腳就踢出來了,你想傳奇不傳奇?中國漢代最重要的玉印,就現在迄今為止發現的等級最高的一個白玉印,那麼漂亮東西小孩兒一腳就給踢出來。像第一件的瓷母瓶,原來我在《百家講壇》講的就一件,還有一件去找吧,結果那一件就出來了,你說傳奇不傳奇?每件東西都有它的傳奇,傳奇色彩不一樣,一見鍾情是傳奇,一輩子相識到最後相愛也是傳奇。

記者:《國寶100》出版後有沒有後續的出版計劃?

馬未都:在疫情期間關注我微博的都知道,我在寫唐詩宋詞解析的書,如果順利的話明年應該能推出,計劃推出五本,唐代三本,宋代兩本。那是我們的另一份國寶,是中國人都應該了解唐詩宋詞。

記者:有沒有很遺憾沒有收錄其中的文物國寶?

馬未都:沒有收錄其中的國寶有的是,永遠會有遺憾,沒有收入其中的,有的是不具備故事性,我講的是國寶故事,如果沒有故事,就沒法兒去講,不是講國寶知識,如果將來做國寶知識100講的話,那再專門講知識,而忽略故事。

記者:觀復博物館在北京和上海都有館址。2018年,開了13年的廈門觀復博物館關了,您會考慮在其他地方再開一家觀復博物館嗎?

記者:我原來有計劃要開十座博物館,在全國各地,實際上實施前後有七座,有些都已經準備好了想開放,最後沒有開放。我們是讓博物館自我運營良性生存,而不是靠財政撥款,在這種情況下,一定要首先考慮生存問題。

記者:疫情對博物館影響很大,觀復博物館這次遭受了怎樣的衝擊?

馬未都:這次疫情對博物館衝擊顯然是很大,尤其對民辦博物館,不是客流萎縮,而是迅速就斷流了,對博物館來說是一個嚴峻的考驗,這次疫情使我們關門長達150天。給我們一個非常強有力的一個信號,對於這種災難性的衝擊,應該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從某種意義上講,它不僅僅是對博物館,對其他很多行業都是嚴峻的考驗。

記者:您覺得在文化的傳播上,個人這些年經歷了幾種不一樣的傳播方式?

馬未都:我覺得抖音直播就比較親切,而且及時,現在這種帶有自媒體特色的宣傳方式,適應科技的發展,我們實際上處在智能信息革命的一個時代,抖音一定會給我們生活帶來便利,其實它就是個工具,用什麼方式來傳播你的文化,每個時代都不同,相同的是文化。

返回半島網首頁>>

相關焦點

  • 馬未都新作《國寶100》:講述100件國寶的100個故事
    中新網北京9月4日電 (記者 高凱)觀復博物館創辦人、著名收藏家馬未都歷經兩年研究創作的新書《國寶100》3日晚在線上首發。以馬未都精挑細選的100件中華文明瑰寶為主線,以100件國寶,100個故事,講述中國歷史的魅力。
  • 馬未都新作《國寶100》:講述100件國寶的100個故事
    中新網北京9月4日電 (記者 高凱)觀復博物館創辦人、著名收藏家馬未都歷經兩年研究創作的新書《國寶100》3日晚在線上首發。以馬未都精挑細選的100件中華文明瑰寶為主線,以100件國寶,100個故事,講述中國歷史的魅力。
  • 100件國寶,100個傳奇故事!馬未都出新書,講述國寶那些事兒
    9月3日,觀復博物館創辦人馬未都歷經兩年研究創作的重磅新書《國寶100》在線上首發。該書以馬未都精挑細選的100件中華文明瑰寶為主線,以100件國寶,100個故事,講述中國歷史的魅力。其中不光講述了每件文物的前世今生,還講述了馬未都在收藏圈、文物老饕們之間打聽到的各種趣聞。講國寶是為了換種方式看歷史為什麼要講國寶故事?
  • 100件國寶 100個故事 馬未都新作《國寶100》出版
    9月3日,觀復博物館創辦人馬未都歷經兩年研究創作的重磅新書《國寶100》在線上隆重首發。書中,馬未都以100件國寶、100個故事,講述中國歷史的魅力。《國寶100》不光講述了每件文物的前世今生,還講述了馬未都在收藏圈、文物老饕們之間打聽到的各種趣聞,著實豐富了這本書的內容。
  • 馬未都新書《國寶100》首發,講國寶是換種方式看歷史
    日前,觀復博物館創辦人馬未都歷經兩年研究創作的新書《國寶100》首發。此書以馬未都精挑細選的100件中華文明瑰寶為主線,以100件國寶,100個故事,講述中國歷史的魅力。其中不僅講述了每件文物的前世今生,還講述了馬未都在收藏圈、文物老饕們之中打聽到的各種趣聞。馬未都新書《國寶100》。
  • 「別人再編《國寶100》想繞開這100件很難」
    《國寶100》線上首發。在馬未都看來,講國寶故事,其實就是在講述歷史,「通過國寶來講述歷史,是了解歷史的一種特殊欣賞方式。」馬未都說,你只有清楚國寶的文化根源在哪兒,才能知道今天的我們來自何處。對話馬未都從視頻、音頻到圖書 全媒體怎麼講國寶?2020年9月3日,《國寶100》在線上首發。當天馬未都接受了記者的採訪。北青報:在什麼機緣之下您決定要開始《國寶100》這個項目?
  • 馬未都解讀國寶奧秘 「觀復嘟嘟」姊妹篇「國寶100」即將開播
    在《國寶100》中,馬未都從全世界博物館中,甄選了100件極具代表性的中國歷史文物,從皇家貴胄的青銅、玉器,到精工細作的陶器、漆器,還有難以保存的書法、繪畫等等……展現中華文明浩瀚3600多年歷史。  相較於介紹國寶的傳統「文物展示」紀錄片,《國寶100》在內容上有更多的突破,將國寶身世與歷史故事相結合,通過觀復博物館珍藏圖像資料,真實展示文物的場景應用與美感。
  • 9月3日馬未都《國寶100》線上首發——聽故事逛觀復雲吸貓
    《國寶100》在線上首發,馬未都帶領廣大網友進行了一場穿越時空的文化之旅。因此,了解國寶背後故事的意義就顯得特別重要——你只有清楚國寶的文化根源在哪兒,才能知道今天的我們來自何處。《國寶100》中這100件國寶分布在世界各地,每件國寶都極具代表性,類別涉及青銅、陶瓷、玉器、漆器、家具、法書、碑帖、繪畫等多個門類,時間從幾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一直到清晚期,跨越幾千年。它們有的得到無數讚譽,被國內精心收藏,有的在歷史變故中輾轉定居異國他鄉。
  • 馬未都解讀國寶奧秘 《觀復嘟嘟》姊妹篇《國寶100》8月27日優酷獨播
    由觀復博物館創始人、著名學者 「馬爺」馬未都主講的《國寶100》,將於8月27日登陸優酷。節目將歷史故事與文物影像相結合,探索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剖析文物的精工細造,解讀國寶背後的故事。這些文物到底承載了什麼樣的歷史,經歷了何種故事,與現在又有怎樣的聯繫?馬未都將帶領你一起梳理文物之謎和文化之謎。
  • 講國寶的人多了去了,憑啥非要聽馬未都講?本尊回應:我在文物圈待了...
    上下五千年,中國的國寶完全可以用不計其數來形容,後世說國寶的人自然也多到不勝枚舉。但為何偏偏馬未都講國寶、講文物,追捧者最多?9月4日,借著自己的新書《國寶100》首發,這位幾乎是憑一己之力將私立的觀復博物館辦得風生水起的收藏圈「老炮兒」接受了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採訪。
  • 「馬爺」新作大侃文物前世今生 馬未都:講國寶故事就是在講歷史
    被粉絲尊稱為「馬爺」的著名收藏家、觀復博物館創辦人馬未都,近日攜新書《國寶100》接受了生活報記者的微信採訪。這部歷經兩年研究創作的作品,以馬未都精挑細選的100件中華文明瑰寶為主線,以100件國寶、100個故事講述中國歷史的魅力。其中不光講述了每件文物的前世今生,還講述了馬未都在收藏圈、文物老饕們之間打聽到的各種趣聞。用馬爺的話說就是:「用文物講述歷史,是了解歷史的一種特殊欣賞方式。」
  • 知國寶之文化根源 才知我們來自何處
    《國寶100》在線上隆重首發。書中以馬未都精挑細選的100件中華文明瑰寶為主線,以100件國寶、100個故事,講述中國歷史的魅力。這套書不僅講述了每件文物的前世今生,還講述了馬未都在收藏圈的各種趣聞,使得這套書既有高深知識又有接地氣的趣事,著實有料有趣。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孫珺講國寶是為了換種方式看歷史為什麼要講國寶故事?
  • 聽馬未都講述國寶背後的故事
    不過,無論哪一種說法,這件寶物的確在機緣這下被發現。1974年,裴姓農民將「銅坐龍」以18元的價格賣給了阿城文管所。1991年,銅坐龍成為黑龍江博物館鎮館之寶。馬未都在《國寶100》第21章《金·銅坐龍》中講述了這件寶貝背後的故事。
  • 馬未都所著的:《國寶100》,這才是標準元青花該有的樣子
    有人說是從蒙古語來的在馬未都所著的《國寶100》裡面有元青花梅瓶的詳細介紹,和圖片對比,讓我們更直觀的了解。《國寶100》就是馬先生講解的100件國寶的故事,和詳細介紹,以及鑑賞技巧。對收藏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連結購買一卷學習。對我們以後的收藏之路,將有很大的幫助。
  • 馬未都直播談人生感悟:有知識時才覺得生活充實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9月4日電(記者 上官雲)3日晚,觀復博物館創辦人馬未都開啟個人首場直播,聊文物,聊新書《國寶100》,也談人生感觸。他有著「多重身份」:曾經是文學編輯,作家……創辦的觀復博物館,也是文博圈的「網紅」。
  • 馬未都直播談人生感悟:有知識時才覺得生活充實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9月4日電(記者 上官雲)3日晚,觀復博物館創辦人馬未都開啟個人首場直播,聊文物,聊新書《國寶100》,也談人生感觸。他有著「多重身份」:曾經是文學編輯,作家……創辦的觀復博物館,也是文博圈的「網紅」。豐富的人生經歷,讓馬未都聊到很多話題時都能侃侃而談,並講出自己的道理。直播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他也談到了與閱讀有關的話題。
  • 「悅讀書評」講述每件文物的前世今生
    2020年9月3日,觀復博物館創辦人馬未都歷經兩年研究創作的重磅新書《國寶100》線上首發。您或許會好奇,《國寶100》中這100件國寶是如何選出來的?談及選擇標準,馬未都表示,《國寶100》中的國寶分布在世界各地,每件都極具代表性,類別涉及青銅、陶瓷、玉器、漆器、家具、法書、繪畫等多個門類,時間跨越幾千年。
  • 國寶「杜虎符」差點當廢品賣掉?聽馬未都講國寶故事
    一件東西又是如何變為國寶的?中華文明在歷史中留下很多物質文明的代表作,其中大多數寶貝在歷代王朝更替和天災人禍中損毀殆盡。而遺留下來的寶貝大多經歷了「如有雷同,純屬巧合」的傳奇經歷。每一件國寶都有它獨特的故事,就像一份人物小傳一樣無比精彩。近日由觀復博物館創始人、文物收藏家馬未都出版的《國寶100》就是這樣一套以國寶故事為主線的文物普及讀物。
  • 《如果國寶會說話》裡的100件國寶,這個博物館有30件展品
    國博號稱是歷史與藝術並重,集收藏、展覽、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於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總建築面積近20萬平方米,是世界上單體建築面積最大的博物館。裡邊的藏品數量有100餘萬件,展廳數量48個。B1是古代中國展廳,一層和二層是近代中國和復興之路展廳。還有一些特展,比如大運河文化站、樂器展。
  • 《如果國寶會說話》裡的100件國寶,這個博物館有30件展品
    國博號稱是歷史與藝術並重,集收藏、展覽、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於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總建築面積近20萬平方米,是世界上單體建築面積最大的博物館。裡邊的藏品數量有100餘萬件,展廳數量48個。B1是古代中國展廳,一層和二層是近代中國和復興之路展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