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南部旁,緬甸為何多出一塊狹長的領土?

2020-12-12 讀懂本星球

泰國和緬甸地處中南半島的核心,兩國陸地邊境線長約1800餘千米,北起著名的毒品產地——「金三角」地帶,南迄馬來半島西海岸線。

從地圖上看,緬甸南端的狹長地帶,仿佛一條觸手,直插泰國南部,一路延伸到克拉地峽附近,形成一道詭異的邊境線。

緬甸看似多出來的這塊狹長領土從何而來,這裡又有過怎樣的歷史紛爭?

▲緬甸靠近泰國南部多出一塊狹長的領土

一、泰緬山川——依山而劃的邊境線

提到泰緬南部的邊境線,不得不先考慮到兩國的山川地貌。

緬甸,北臨稱野人山,西接若開山、那加丘陵,東部以撣邦高原為基形成七百餘公裡的山脈(從高黎貢山綿延至比勞山);南面臨海。

▲泰緬兩國的山川地貌

緬甸境內水網縱橫,發源於中國的伊洛瓦底江、薩爾溫江自北向南奔流到海。兼以南部一小段錫當河、德林達依河和勃固山脈,構成了三面環山,一面向海的封閉地形。

這種特殊的地形,一方面隔絕了來自附近中國、印度方向強大文明的衝擊,另一方面賜予了得天獨厚的農耕條件。

緬北由於若開山的阻隔,來自印度洋的水汽無法進入,形成的乾燥河谷,避免了洪水與瘧疾的侵襲,當地人民修建灌溉系統,養育了兩三百萬的人口。緬甸南部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降水充沛,土地肥沃寬廣,支撐著緬甸成為世界最大的大米出口國。

▲緬甸蒲甘地區

反觀泰國。泰國西部與緬甸接壤,東北與寮國隔著呵叻高原,東南和南方是弱小的柬埔寨和馬來西亞,湄南河、湄公河、蒙河交織在中部平原上。泰國年均氣溫24到30℃,作物一年三熟,孕育出璀璨的農耕文明。

在古代,群山天塹成為了當地文明的最強庇護,外族的大軍很難通行,十石糧草輸運到戰場不足一石;而中南半島的水網更是侵略者的噩夢,弱小的民族只需在護城河的幫助下,拖到雨季的到來,泛濫的洪水自然會把侵略者通通丟到水裡餵魚。

從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出,泰緬南部邊境線依山而劃,緬甸居高臨下,佔盡地利。歷史上一旦緬強泰弱,緬族(緬甸的主體民族)就會越過南部的比勞山俯攻,而泰族(泰國的主體民族)則依靠湄南河水網節節抵抗;到了泰族崛起,雙方就會在比勞山區反覆拉鋸,爭奪緬南少數民族的支持。

千年以來,泰緬南部伴隨著雙方國勢起起伏伏,邊境線圍繞著山河之險反覆遷移。

二、兩強爭霸——封建時代的邊境遷移

泰緬之爭,要從緬甸的民族問題說起。

據統計,緬甸境內的民族足足有130多個,那麼為何獨獨緬族脫穎而出,徵服了其他民族呢?

▲緬甸各地民族

公元1000年左右,緬族人發明了一種窮兵黷武的軍事制度——阿赫木旦。該制度下的緬族設立了各種兵種的村莊——有步兵村、騎兵村、戰象村、水軍村,到了殖民時代還有洋槍村,洋炮村,西洋俘虜村,這些軍事村落的人口佔緬族人口一半以上。

▲建於公元1105阿南達神廟,位於緬甸蒲甘,該寺廟在1975年的地震中被毀後,此圖為修復後的寺廟

戰爭期間,由於各兵種內部成員都是同村的鄉裡鄉親,所以爆發出強大的凝聚力與協作能力。這種窮兵黷武的制度使得緬族經濟停滯不前,但賦予了緬族軍隊強悍無比的戰力。

憑藉窮兵黷武的軍事制度,緬族成功擊敗了其他130多個民族,統一了上下緬甸,建立了自己的國家——蒲甘王朝,把南部的比勞山區和德林達依河流域納入版圖。

▲憑藉彪悍的軍國體制,緬族蒲甘王朝統一了上下緬甸

然而軍國體制給國家帶來了沉重的財政問題,為了養活人口佔半數的軍事村落,緬族人民劫掠了北邊富饒的鄰居的土地。緬甸這可惹上事兒了!北部土地的主人不是比人,正是蒙古人統治的元朝。1287年,盛怒的忽必烈攻破王庭,緬族第一次被滅了國。

▲位於蒲甘的塔拉卜門,是蒲甘古城牆僅存的部分

那些被緬族奴役的民族翻身做主人,建立了自己的國家勃固王朝(孟族)、阿瓦王朝(撣族)和阿拉幹王朝(若開族)。

▲被緬族奴役的民族翻身做主人,建立了自己的國家勃固王朝(孟族)、阿瓦王朝(撣族)和阿拉幹王朝(若開族)

直到1546年,在緬族領袖莽瑞體的帶領下,緬族收服了掌握近代武器和戰艦的葡萄牙僱傭軍(16世紀亞洲國家有很多葡萄牙傭兵),滅亡了勃固王朝(孟族)和阿瓦王朝(撣族),成功復國,建立了東籲王朝。

▲騎大象的葡萄牙人

復國之後,西邊還有阿拉幹王朝(若開族)處在緬族的臥榻之側,莽瑞體遂以舉國兵馬發動西徵,意圖解除東籲王朝的肘腋之患。

而此時,泰族的阿瑜陀耶王朝趁緬族國內空虛之際,發動突襲。莽瑞體情急之下只得與若開族議和,撤兵回援。從此泰緬兩國結下宿怨,圍繞比勞山區、德林達依河流域、湄南河流域展開爭奪。

▲緬族西徵阿拉幹王朝(若開族),遭到阿瑜陀耶王朝(泰族)的突襲

莽瑞體死後,即位的莽應龍繼承了先王未盡的霸業,吞併了阿拉幹王朝,向東進犯瀾滄王國(寮國),向北蠶食明朝的雲南。

▲莽應龍雕像(緬甸國家博物館)

一番厲兵秣馬,莽應龍兵進阿瑜陀耶王朝,向泰族復仇。莽應龍發展內奸,策反泰族大將,裡應外合之下滅亡了阿瑜陀耶王朝,將泰族臣民虜回緬甸,泰族王都也被劫掠一空。

▲東籲王朝的莽應龍在位期間,緬族完全吞併了泰族

莽應龍死後,王子莽應裡即位。一方面覬覦雲南的銀礦,一方面受到漢奸的蠱惑。1593年,莽應裡發動明緬戰爭,緬軍舉國三十萬搦戰。三戰之下,兩敗俱傷。

眼見於此,泰族的納黎萱王子,趁勢搜羅舊部擊敗緬軍,阿瑜陀耶王朝(泰族)復國。莽應裡的三個親戚也覬覦王位,舉起反旗;瀾滄王國、阿拉幹王國亦紛紛復國。最終莽應裡被攻破國都,兵敗身亡。東籲王朝從此四分五裂,國勢一落千丈,1752年被南方的孟族推翻。

▲東籲王朝

亡國的緬族村落紛紛望風而降,被孟族一一徵服。但一個緬族村長——雍籍牙拒絕屈服。雍籍牙聯絡附近的村莊,成功反擊了孟族的徵討部隊,一時名動天下,歷經五年,奇蹟般地打敗孟族及其法國僱傭軍,統一了緬甸,建立緬甸最後一個王朝——貢榜王朝。

貢榜王朝一建國,雍籍牙就遠徵泰族,泰緬雙方拼死爭奪德林達依河流域河、比勞山區的戰略要點。雍籍牙大敗泰軍,全據德林達依河與比勞山區,眼看全勝之勢已成,突發痢疾而病故,遠徵就此作罷。

▲泰緬戰爭期間緬甸戰士的形象

雍籍牙之子孟駁繼承父親的遺志,趁泰族政局不穩、軍閥割據的當口,於1767年攻破王都,滅亡了阿瑜陀耶王朝,接著重走莽應裡的老路——入侵中國。緬軍依仗先進的火器,清軍依仗大國體量、兵多糧足,雙方在邊境來回拉鋸七年,兩敗俱傷,雙方將領不堪戰火的荼毒,私下裡偷偷議和收場。

▲貢榜王朝的孟駁繼承父志,滅亡了阿瑜陀耶王朝,開始與中國角力

當時,泰族方面與貢榜王朝對抗的是一個來自廣東潮汕的華裔鄭信,他幼年喪父,被泰族大臣領養,後來由於才幹卓越受到重用,被提拔為封疆大吏。阿瑜陀耶王朝滅亡後,緬軍摧枯拉朽,拔除了泰族一個個據點,而鄭信卻率500兵以少勝多,擊潰了數倍於己的追兵,一時威震泰南。

▲1768年鄭信在吞武裡(曼谷)的加冕典禮

不願亡國的泰族人競相團結在鄭信的旗幟下,爭取華僑商人的支持,採購火槍等先進軍械,趁著清緬戰爭之機,驅除緬軍,奪還舊都。鄭信開創了泰族吞武裡王朝,向東徵討柬埔寨、安南(越南),向北擊敗寮國,向西一路打得緬軍不敢出比勞山。

▲鄭信開創吞武裡王朝,東徵西討,國力空前強盛,儼然中南霸主

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吞武裡王朝的輝煌因為權臣篡位戛然而止。鄭信被親信謀害、篡位,泰族進入了曼谷王朝。

緬族方面,國王孟駁死後,弟弟孟雲即位,沿南北兩路再徵泰族。其中緬族南軍以德林達依和土瓦為跳板,從比勞山脈俯攻而下。

▲孟雲沿南北兩路再徵泰族,南軍以德林達依和土瓦為跳板,從比勞山脈俯攻而下,遭到英泰強力阻擊

但此時英國人的勢力已經觸及印度,與緬族爭奪若開族的阿拉幹、印度的曼尼普爾的實際控制權。在這樣的外交形勢下,英軍在今泰國的普吉島上、泰族在陸地上,共同擊退了緬族的最後一次大規模進攻。

到了1791年,泰族策反緬甸南部的孟族,翻山越嶺攻取土瓦和德林達依。然而緬族佔盡比勞山脈地利,泰族空有國力但兵力和補給難以投入,遂棄城而走。

▲伊洛瓦底江上的一艘緬甸戰船(約1795年)

儘管泰緬邊境北部還有零星的衝突,但從此以後,泰族意識到泰緬南部邊境線因為比勞山的關係,防守有餘而進攻不足兩國因此留下了這道狹長的邊境線,這也基本奠定了現代泰緬南部邊境線的格局。

▲緬甸貴族的馬術活動

三、民族熔爐——現代民族的人心向背

▲1824年緬英戰爭

1824年,緬族和英國爆發了戰爭。英國人通過三次戰爭,佔領緬甸全境,開始了緬甸被殖民的悲慘歷史。

▲緬英戰爭後的緬甸

在殖民時期,英國當局任命緬甸少數民族加入軍隊和警局,借他們之手鎮壓緬族的反抗,挑撥民族矛盾。

▲1948年1月4日(緬甸獨立日)的升旗儀式

英國的陰招直接導致了1948年緬甸獨立之後少數民族的分離傾向,其中南部靠近泰緬邊境的孟族和克倫族民族武裝甚至一度兵臨緬甸故都仰光近郊。

▲1948年緬甸獨立之後,少數民族的分離勢力的武裝威脅著緬甸

如今,面對英國殖民者留下的雷,緬甸政府的對策是以鐵血鎮壓、武力的方式來解決。而少數民族武裝力量則以泰緬邊境作為反政府活動的天堂(克倫族深諳此道);緬甸政府也常常越過泰緬邊境清剿叛軍,導致泰緬兩軍爆發正面交火。

未來,緬甸這塊狹長的土地是否還會易手猶未可知,而緬甸統治者如何處理同少數民族以及鄰居泰國的關係,是中南半島局勢穩定的關鍵。

相關焦點

  • 同樣是東南亞的佛教國家,為何大家旅遊首選泰國而不是緬甸?
    但這兩個國家,從旅遊的角度看,無論是從旅遊多樣性、安全性、舒適性、刺激性,以及旅行方式等方面的體驗,泰國還是要更優於緬甸的。5點原因告訴你,為何泰國比緬甸更受遊客歡迎!首先,泰國政局穩定,治安良好。泰國政局穩定,社會治安較好,國民友好熱情。而緬甸就不一樣,緬甸政局剛剛穩定,民族與地域矛盾不少,特別是緬北地區還是比較糟糕,不如泰國讓人放心。但無論在哪,都要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識,外出時勿攜帶大量信用卡和現金。其次,泰國旅遊資源更多樣,有很多緬甸沒有的度假海島。
  • 越來越多在外緬甸人偷渡回國,緬甸會「失守」嗎?
    18人從馬來西亞輾轉泰國偷渡回國被抓【緬甸中文網訊】德林達依省消息,高當鎮多個部門組成的聯合組,於7月13日在高當鎮和博賓鎮檢查站,抓獲18名從馬來西亞偷渡回國的緬甸人。據調查,18人是孟邦和德林達依省人,他們從馬來西亞入境泰國,再從泰國拉廊偷渡入緬。
  • 泰國和緬甸為什麼打了300年的戰爭?
    世界上一些鄰國因在領土、資源等方面的矛盾會發生戰爭。盤點世界上鄰國之間的戰爭,大多數戰爭在幾年之內就分出了勝負,但還有一些戰爭持續時間長得可怕,其中最著名的當屬「英法百年戰爭」。在這些涉及到幾代人,長達幾十甚至數百年戰爭中產生了所謂的「世仇」國家。
  • 泰國:被英法兩大列強夾擊,泰國為什麼卻沒被殖民者侵略?
    幾乎與此同時,北方的泰人部落也以清邁為中心開始向外擴張,驅逐了當地的孟人並建立了「蘭納王國」,與素可泰王朝結成同盟,分別統治泰國的北部和南部。素可泰時期與蘭納是盟國關係,素可泰王朝的繼承者阿瑜陀耶王朝雖然想要徵服蘭納,但蘭納多山的地形卻成了阿瑜陀耶最大的阻礙,而對於同樣是泰人建立也同樣多山的寮國瀾滄王國,更是無能為力了。
  • 寮國首都,為何建在與泰國隔河相望的邊境?
    當時緬甸開始崛起,與其東部鄰國泰國、寮國開始了長達兩個世紀的戰爭。然而當時瀾滄王國的首都琅勃拉邦位於北部山區內陸,不利於開發中南部領土,同時為了抵禦來自西方緬甸的侵襲,國王塞塔提臘選擇進行遷都。此外,當時的瀾滄王國領土範圍比當今的寮國要大得多,即使是湄公河畔的萬象,也並不處於該國的邊境。有鑑於此,瀾滄王國1563年從琅勃拉邦遷都至萬象。
  • 東南亞一塊優質土地,被華人佔據後,成為發達國家
    當今世界的經濟模式基本都是外向型經濟,地理位置的好壞對經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的國家佔據一塊好地,就可能擁有其他國家不具備的優勢,就比如汶萊,因佔了一塊盛產石油的土地,生活水平在東南亞遙遙領先。那麼除了汶萊這塊地之外,東南亞還有哪些優質的土地呢?
  • 二戰時,野心勃勃的日本要侵佔整個東南亞,為何偏偏沒侵佔泰國?
    泰國是二戰時期整個東南亞唯一不被日本侵略的國家,日本為何偏偏放過了泰國?眾所周知,二戰時期,作為軸心國集團在遠東地區的主力幫兇,日本幾乎佔領了整個東南亞地區,但是,卻有一個國家仍然在夾縫中生存了下來,沒有被日本侵略佔領,反而國土得到了一些擴張,這個東南亞國家就是泰國。那麼,既然日本一直野心勃勃地想要侵佔整個遠東地區,那麼為何唯獨沒有佔領泰國呢?
  • 小小的緬甸為何敢和大清國叫板?因為他差點統一了東南亞
    文/寂寞的紅酒緬甸,位於中國南部的中南半島,是一個經濟不算發達的中等國家。不過別看緬甸面積不大,經濟也不算發達,但卻是一個狠角色。清朝時期,緬甸曾一度和東亞霸主大清國叫板,並在戰爭中屢次擊敗清軍,打的清王朝一點脾氣沒有。那麼小小的緬甸為何敢和強盛的大清國叫板?實際上,緬甸敢叫板清王朝是有一定底氣的,因為這貨也不是小角色,曾差點統一東南亞。緬甸位於東南亞的西北部,和中國的雲南接壤,是一個歷史非常悠久的國家。早在公元11世紀就形成了統一的民族國家。
  • 泰國曼谷鄭王廟:堪稱泰國版的「艾菲爾鐵塔」,了解它的前世今生
    大家都知道法國赫赫有名的艾菲爾鐵塔,今天就跟隨陶陶一起來看看泰國版的艾菲爾鐵塔吧,來看看泰國版的艾菲爾鐵塔的前世今生以及關於它的一些故事!我們先來看看為什麼要叫它泰國的艾菲爾鐵塔吧!來看看泰國的艾菲爾鐵塔和法國的艾菲爾鐵塔有多相似!
  • 泰國的國王並不是漢族後裔,可為何都姓「鄭」?原因其實很簡單!
    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泰國曼谷王朝」,是從1782年起延續至今的泰國王朝,它的別名叫曼谷王朝、卻克裡王朝。而這個曼谷王朝的實際建立者就是「拉瑪一世」,也就是「昭披耶卻克裡」。(鄭信雕像)想要了解曼谷王室成員的中文姓氏為何為「鄭氏」,就必須得來看一個人,他便是被譽為「泰皇五大帝」之首的『達信』,也叫「鄭信」。
  • 19名緬甸人從中緬清水河口岸回國;143名緬甸人從泰國歸來
    △2020年9月1-2日,共有19名緬甸籍人員從中緬清水河口岸返回到緬甸一側老街市清水河鎮。 據了解,19名緬甸籍人員是16名男性和3名女性,其原籍情況是:曼德勒省3人,實皆省1人,勃固省3人,馬圭省2人,克欽邦3人,欽邦1人,內比都直轄區2人,撣邦北部4人。
  • 泰國將2021年中國春節定為法定假日,你會去泰國「過年」嗎
    、柬埔寨是法國的勢力範圍,而泰國西邊的緬甸、印度等則是英國的勢力範圍,英法兩國共同把泰國作為其勢力範圍的緩衝區。泰國神秘的世界文化遺產02兩大自然遺產泰國國土北部寬闊,南部狹長,看起來很像一頭大象的頭部,北部是象冠
  • 越南、泰國、緬甸還是菲律賓
    東南亞國土和人口都處於領先地位的印度尼西亞(領土面積和人口數量都位居東南亞第一),雖說,印尼的國家體量也算是世界前列水平,但是印尼的國土太過破碎化,這就導致了一個弊端。 泰國體量在東南亞排名第二,無法成為地區大國 東南亞第二體量國家泰國,泰國一直以來發展都不錯,雖然,泰國頻繁出現軍方幹涉政治的弊政,但是有王室的牽制,其實泰國還是較為穩定的;泰國經濟其實一直受到一種政治模式限制,這種限制就是,泰國的上層人士和軍方,都習慣於傳統化產業經濟發展,因而泰國經濟發展比較穩定。
  • 緬甸「始皇」莽應龍:統一國家 取中南半島大半
    前不久,聯合國發布的一項報告指出,如果緬甸能進行有效的改革,2011年緬甸的經濟增長率將達到5.8%。國內革新能改善對外形象,之後將是國家影響力的提升。東協主席國印尼近日透露出信息,暗示將支持緬甸出任2014年東協主席國。  當下緬甸無疑正處於國力復甦的過程中,而數百年前緬甸就曾是中南半島的強國之一。
  • 中東水塔戈蘭高地,為何由敘利亞領土成為以色列控制區?
    因此,很多國家熱衷於領土擴張,但是領土畢竟是有限的,所以有些國家為了爭奪領土不惜訴諸武力。今天給大家講的故事是關於中東地區的一塊戰略要地——戈蘭高地。戈蘭高地南北長71公裡,東西最寬處43公裡,面積1800平方公裡。
  • 寮國為何將首都建在邊境線上,這是歷史傳統還是防止泰國入侵
    東南亞國家寮國的國都萬象就是如此,那麼國土面積並不小的寮國為何將首都建設在國境線,難道寮國的國家元首就不擔心泰國一旦入侵,首都馬上就會被淪陷嗎?寮國國家形成之初,國都建設在大山深處寮國在上古時期只是部落,在五百多年前才陸陸續續出現國家政權。在中國漢朝到元朝時期,古籍都將這裡稱為哀牢、越裳、堂明等。
  • 緬甸一塊禁止女人摸的大石頭,聳立在懸崖之緣,為何屹立千年不倒
    像緬甸泰國這些東南亞國家 大多數都信仰佛教,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塊具有神秘色彩的大石頭,它傾斜的聳立在緬甸一座海拔一千多米的山上,如果您不近距離觀看的話 是很難看到這塊石頭和懸崖的接觸點的。整個石頭高達8米,重約611噸。
  • 新中國成立後收復了哪9塊領土?其中一塊領土相當於176個澳門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實力不斷增強,收回了哪些固有領土?中國古代一片繁榮,但自進入近代以後始終被列強入侵,而清政府卻無力阻攔,列強們要求清朝賠款、割地、租地,中國丟失了大量的土地。烏宗圖什河地區位於新疆阿合奇縣北部,是我國柯爾克孜族牧民的傳統夏季牧場,同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1881年中俄籤訂條約後,烏宗圖什河東部、北部和西部的毗鄰地區割讓給俄國,形成面積為2844平方公裡爭議區,蘇聯解體後成為中國與吉爾吉斯斯坦爭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