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物式養老」:兒女撒手式養老,正毀掉老年人的幸福感

2021-01-08 網易

  老齡化問題將會越來越嚴重,

  根據民政部公布的最新預測數據,到"十四五"期末,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規模達到3億人。我國將從2000年"輕度老齡化"步入"中度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將超過人口結構的20%。

  到2025年,社區和街頭會出現大批老年人,他們孤獨地徘徊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或者散步,或者打麻將。他們幸福嗎?他們快樂嗎?

  但其實他們心裡挺孤單的,他們猶豫,彷徨,兒女撒手式養老正毀掉老年人的幸福感。

  

  一、人人都渴望自己會被尊重,"廢物式養老"會減少老年人的活力與生機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當老年人從崗位上退下來的時候,

  享受了幾天清閒生活後便閒不住了。

  跳廣場舞去吧,跳了幾天新鮮勁過去後便不去了,於是沒有事情做,很苦悶,便經常向兒女抱怨不關心自己。

  他們的子女白天上班也很累,老人抱怨的次數多了子女就會委屈說:給你吃好給你喝好,還缺啥?於是老人們便沉默起來,眼光也變得沒有光彩,鬱鬱寡歡,背也佝僂起來,

  其實這就是"廢物式養老"造成的惡果。

  給老年人讓座一直被認為是中國人的優良傳統,你真的認為這是對老年人的尊重嗎?

  其實不然,70多歲的劉增盛坐公交地鐵時候,在腰部掛著一個LED顯示牌,上面寫著:"勿需讓座"四個字。頭髮蒼蒼的他在地鐵車廂裡站得筆直,精神矍鑠。所以並不是所有的老年人都認為讓座是對他們的尊重,而真正的尊重是從內心承認老年人的價值。

  

  無獨有偶,一位教授每天吃了飯之後總是喊他的80多歲的老母親洗碗。旁觀者或許會去指責教授的不孝順,

  而實際上這位教授才是真正的孝順。

  給老人事情做,讓老人感到自己存在的價值,有被家人尊重的感覺,有幸福感,這才是真正地讓老人安度晚年的最佳生活方式。

  二、為什麼農村勤勞的老人容易長命百歲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廿一史彈詞》有描寫勤勞老人瀟灑的老年生活:每日在江邊勞作,日出而出,日落而歸,

  閒時一壺濁酒相慶,鬆弛有道,生活才有滋味。

  在農村,70多歲的老人耳不聾眼不花,還可以穿繡花針,

  這對城市老人來說幾乎是不可想像的。為什麼會這樣呢,按照道理來講,城市老年人有退休金,生活遠比農村老年人好,頓頓有肉。

  

  而農村老人經常吃蘿蔔白菜,很少吃肉,但是他們有地方去養雞養豬,從事一些適當的體力勞動,身體機能得到適度鍛鍊。而且孫女孫兒經常在待在老人旁邊,幸福滿滿,自然壽命就長些。所以幸福生活並不是什麼都不做,

  而是適當從事一些勞動,有存在感,才不會毀掉老年人的生活。

  三、把老人當做孩子來養真的對嗎?

  經常有子女同父輩吵架或者發生糾紛,

  親戚朋友勸說是"把老人當做孩子養吧!"

  這句話本身就是錯誤。這句話弦外之音就是"老人老了,發點脾氣就當做孩子算了,忍忍就過去了"、"給老人吃好穿暖,滿足生活就可以了"。

  實際上真的這樣嗎?恐怕是錯誤的,老年人從繁忙的工作中退休下來,心裡是寂寞的,沒有什麼事幹,

  有的幫忙帶帶孩子,照顧家庭,顯得其樂融融,

  為什麼?因為和子女在一起帶孩子時候有一種成就感,有一種愛的釋放,孫兒繞膝,享受天倫之樂。

  

  四、不要把老人當做兒女的附屬品,老人有老人的生活

  有的兒女經常代替家裡的老人做決定,根本不懂得與老人商量,

  經常說老人與時代脫節了。其實這本身就不對的。老人有老人的生活,老人有自己的思想,只不過年齡大了,佛性上來了,千萬不要認為老人沒有思想和主見。

  老人也是一個完整的個體,也有交友的需求。有的老人老年逢春,枯樹發芽,老年找到真愛,但是遭到子女強烈反對,後面不了了之,於是鬱鬱寡歡而終老一生。這是人性的悲哀,天下多是為兒女婚姻忙碌的父母,

  卻少見為失去另一半的父親或者母親找老來伴的子女。

  1、老年人為什麼喜歡搓麻將

  老年人搓麻將實際上是無奈之舉,不和兒女在一起,能做什麼?跳舞吵擾鄰居,經常有住戶同廣場舞大媽較真的事情。

  返崗就業釋放餘熱?

  對不起,年輕人都找不到工作了,哪個公司或單位還要你?除非你有一技之長或者從事特殊工種。

  

  給子女帶孩子?現在孩子金貴,兒子還怕你帶不好孩子,跟不上時代。沒事幹,老人們只好湊在一起,搓搓麻將、打打撲克、買買彩票。

  所以在風和日麗的時候,街頭巷尾、城市公園旁,一桌桌麻將映入眼帘。

  2、建議給老人買智能機,跟緊時代步伐

  如果老人不是眼睛或者聽力特別不好,

  建議給老人買臺智能機,

  當然也可以配臺老人機。智能機可以幫助老人時刻了解這個世界,與時代同步。年輕人都喜歡看手機打遊戲,誰又說老年人不喜歡呢。

  

  孝順永遠不只是吃好穿暖那麼簡單!在老人身體允許的情況,可以讓老人從事簡單的家務活,既減輕了年輕人的壓力,也使得老人有存在感。如果因實際困難確實不能常陪在父母身邊,也要儘可能地抽時間回家看看,讓父母感到子女沒有忘記他們,

  有時候一個問候的電話,就能使他們快樂起來!

  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希望天下父母不僅老有所養,而且老有所依,不要讓"廢物式養老",毀掉我們父母原本幸福的養老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廢物式養老」,正在毀掉大量老年人的養老生活
    把老人當成沒有自理能力,需要年輕人包辦一切的「廢物」,以為只要給老人吃好喝好,滿足生活物質和安全的需求,就是最大的孝順。 殊不知,這種「廢物式」養老,其實是對老人生活的一種綁架。
  • 「廢物式養老」悄然興起,正在毀掉老年人生活,年輕兒女不以為然
    而父母年老的時候,兒女又要做到讓他們安度晚年。"廢物式養老"正在毀掉老年人的生活小餘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媽媽一個人努力的將他帶大,儘可能的為他創造好的生活環境。所以在媽媽退休之後,小餘就將她接到身邊孝敬。
  • 「廢物式養老」,正在毀掉大量老年人的養老生活……
    殊不知,這種「廢物式」養老,其實是對老人生活的一種綁架。 我們欠缺的,是和年齡對抗的自由 一直以來,尊老都是我國傳統美德。卻不曾想,這種「廢物式」養老,不僅會加速衰老,更是對他們最大的羞辱。 隨著物質生活提高,絕大部分老人,生活是能夠自理的。 他們欠缺的,是和年齡對抗的自由。 要知道,老人最大的痛,是服老。
  • 「廢物式養老」悄然興起,正在毀掉老年人生活
    中國老年人數量已經破億,養老成為大問題。近日,一則關於「廢物式養老」的故事引發了很多網友的關注。什麼是「廢物式養老」呢?分享一個故事:丹丹在家鄉所在的省會城市結婚,生子,落了根。除了「廢物式養老」,還有一種陪伴名義的「啃老式養老」。
  • 廢物式養老正在毀掉老年人的生活,你想過自己未來的養老方式嗎?
    今天看了廢物式養老正在毀掉老年人的生活,對此觀點我感同身受。但獨自居家養老問題很多,忘了關煤氣,水電等的確容易引起危險;如果腿腳不靈的話,摔倒了,也無人知曉的事件也頻頻發生,作為子女來說不可能隨時關注父母。阿圖醫生在《最好的告別》中說,在美國老年科醫生首先檢查的是老年人的部位是腳,起初我也不理解,他說一旦因為老繭過多或者別的疾病摔了跤,攤在床上,會引起別的疾病,這是惡性循環。
  • 「廢物式」養老,正在綁架中國老人
    把老人當成沒有自理能力,需要年輕人包辦一切的「廢物」,以為只要給老人吃好喝好,滿足生活物質和安全的需求,就是最大的孝順。殊不知,這種「廢物式」養老,其實是對老人生活的一種綁架。不要用自己的想法和刻板印象去綁架老人,你口中所謂的「為他們好」,說不定會毀掉他們幸福的晚年。廢物式養老,是對老人最大的羞辱特蕾莎修女說過:「孤獨和不被需要的感覺是最悲慘的貧困。」
  • 「廢物式養老」興起:永遠不要讓老人覺得,自己很沒用
    小滿的初心是好,希望媽媽的幸福感更高,誰知媽媽卻不高興了,其情緒很是失落,每天悶悶不樂,沒有一點精神。小滿連忙問怎麼回事,媽媽說:「我還沒有到無法自理的時候,你天天這也不讓我幹那也不讓我幹,我感覺自己沒用,就是廢物。」聽了母親的話,小滿才知自己的養老理念是錯的,毀掉老人的生活。
  • 「廢物式養老」正在蔓延,「綁架」老人晚年生活,兒女卻不以為意
    子女在父母晚年的時候,會把老人接到自己的身邊,照顧老人,這本來是一件好事,但是一些子女會開展卻"廢物式養老","綁架"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卻不以為意。子女以"孝順"為名,把老人接到身邊,但是把老人當作沒有自理能力,需要年輕人做好一切的廢物。
  • 中國式「圈養型養老」悄然興起,比啃老還惡劣,年輕兒女不以為意
    幾乎每個孩子都希望父母能在家中安度晚年,可慢慢地卻發現,閒在家中的父母似乎並不快樂,兒女們想像中的「享福」,在父母眼中更像是一種煎熬……「圈養型養老」正在毀掉老年人的生活,許多兒女還自以為孝順鄰居芸芸曾經分享了這樣一個故事,聽完讓我觸動頗深。
  • 山東:健全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 滿足老年人幸福感
    齊魯網濟南5月24日訊 省政府新聞辦今天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山東省老年人信息及老齡事業發展有關情況。山東是全國第一老年人口大省,面對嚴峻的老齡化形勢,山東將出臺各項有利舉措,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不斷滿足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完善政策體系,健全完善上下統一、左右協調、配套聯動、務實管用的老齡法規政策體系,為政府履行基本養老保障責任、家庭成員履行孝養責任、社會成員履行敬老助老責任提供遵循。
  • 「廢物式養老」正在蔓延,「綁架」老人晚年生活,子女卻不以為意
    子女在父母晚年的時候,會把老人接到自己的身邊,照顧老人,這本來是一件好事,但是一些子女會開展卻"廢物式養老","綁架"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卻不以為意。子女以"孝順"為名,把老人接到身邊,但是把老人當作沒有自理能力,需要年輕人做好一切的廢物。這些子女以為自己給老人吃好喝好就是最大的孝順了,這就是廢物式養老,可以說讓老人吃了很多苦,自己卻沒注意到。
  • 大學教授讓80歲老母親刷碗:廢物式養老,毀了老年人的最後時光
    很多人認為,孝敬父母就是讓退休的他們不用做事情就可以,覺得他們老了,閒著就好,也正是這種矯枉過正的「廢物式養老」,讓老人們感受到了心靈上的衰老,這也是對老年生活的一種以「愛」的名義的綁架。年輕人對待老人,小心翼翼,外出給他們讓座;在家不讓他們刷碗掃地,讓他們盡情的「享福」;面對老年人對新鮮事物的好奇,總是厭惡的說一聲:「你這麼大年紀了,學了有什麼用?」
  • 《空巢:我的養老誰做主》|漫談「中國式空巢老人」背後養老弊端
    其實,她也知道,小雷推銷的那些保健品和器械對身體沒有用,但它能夠帶來幸福感。因為她在小雷身上找到了做母親的幸福感。《空巢》裡母親的孤獨,讓我想起曾看過的一則小品《老有所依》:兩男子為了推銷自己的產品,管社區子女不在身邊的老人們都叫「爸爸」,不時給他們送點東西,陪他們嘮嘮嗑,目的就是要老人們心甘情願地買保健品。
  • 「廢物式」養老讓老人們深受打擊,網友:別讓父母覺得自己是廢物
    女兒把父母照顧得很「體貼」,可老人卻不開心,年輕的子女們需警惕「廢物式養老」王女士今年35歲了,有一個兒子正在上小學,平日裡老公的工作忙,家裡的大事小情都是由王女士一個人來操持。再加上王女士是家裡的獨生女,父母的年紀大了,王女士隔三差五的就得回娘家照看下老人。王女士打小就受父母的寵愛,所以她的話父母們很愛聽。
  • 文登:優化養老服務體系 提升晚年生活幸福感
    文登:優化養老服務體系 提升晚年生活幸福感2020-08-26 來源: 文登傳媒網文登傳媒網訊 為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推動老齡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文登不斷完善老年人權益保障和養老服務業發展體系建設,逐步形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
  • 東營市積極探索「物業+養老」模式,提升社區養老幸福感
    家住東營市鳳凰國際小區的趙大爺家裡熱鬧極了,2位養老護理員定時上門,包起了餃子,給家裡帶來了一絲煙火氣。69歲的趙大爺不必再煩憂衛生打掃和做飯問題,可以專心照顧老伴的身體。如今的東營市積極探索「物業+養老」服務模式,已在40個小區設立養老服務顧問處,努力實現居家養老服務「零」距離。「健康」和「貼心」的系列服務,點亮了老人們的社區生活,也為社區養老模式展示出更多美好可能。
  • 長豐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開展「情暖夕陽,愛在長豐」老年人生日會
    今日永州訊(通訊員 胡嬙斐)冬季裡的一縷陽光,溫暖著老年人的心,為了展現愛老、尊老、敬老、助老的良好社會風氣,讓老年人感受到社區大家庭的溫暖,12月3日,仁灣街道長豐社區、博益社工在經開區民政局的組織下,在長豐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娛樂室為社區高齡老人舉辦了一場溫馨而又充滿歡樂的的集體生日會
  • 虛擬管家、「智慧」養老 涼州區老年人生活越來越豐富!
    ,著力打造智慧養老新模式,讓群眾老有所養,老有所樂。中心利用呼叫平臺和功能設置,採用信息化、網格化、「網際網路+」的創新型智慧養老集群式雲服務模式,為涼州區符合條件的城鄉老人提供在家就能享受生活照料、家政服務、健康管理、法律援助、精神慰藉、緊急救援等全方位、多元化、個性化、專業化的養老服務。
  • 「廢物式養老」正在流行,以孝順為名綁架父母,子女卻不以為意
    小春不明所以,她回道:「我在你這兒住著,整天除了吃飯、睡覺,就是看電視、逛街,啥也不用幹,感覺自己像是個廢物。我還是回家去,不擱這兒給你添亂了。」大家也許會覺得奇怪,小春的母親難道不想念兒子嗎?他們相依為命長大,為什麼才住了一個月就想回老家?其實這是因為小春對待母親的方式讓他覺得不舒服了。
  • 為防不孝兒,當代老年人「自創」3種新型養老方式,有點諷刺
    十幾年前,一首《常回家看看》唱火了全中國:「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幫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呀,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團團圓圓……」裡面每一句歌詞,都唱出了老年人的心聲。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兒女能夠常回家看看,對許多老人而言,幾乎比登天還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