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優則仕,孟浩然甘做山水田園詩人?其實是迫不得已

2020-12-20 藝文雜記

孟浩然作為盛唐時期的偉大詩人,寄情於山水田園,成為一位隱士,超脫於塵世。後來,他自己也是比較享受這種超脫的狀態,盛世隱居,不諳世俗,也是讓人羨慕。

孟浩然畫像

01寄情山水,怡然自得

《登鹿門山》唐·孟浩然清曉因興來,乘流越江峴。沙禽近方識,浦樹遙莫辨。漸至鹿門山,山明翠微淺。巖潭多屈曲,舟楫屢迴轉。昔聞龐德公,採藥遂不返。金澗餌芝朮,石床臥苔蘚。紛吾感耆舊,結攬事攀踐。隱跡今尚存,高風邈已遠。白云何時去,丹桂空偃蹇。探討意未窮,回艇夕陽晚。

這首著名的詩,詳細描述了,孟浩然隱居鹿門山的怡然自得和恬靜休閒。乘著小船順水漂流,看著山水田園風景,心情舒暢。書中還特意提到了龐德公進山採藥的典故,龐德公這個名字可能不熟悉,但是提到他的兩個徒弟「臥龍」諸葛亮和「鳳雛」龐統,想必多數人會恍然大悟。

龐德公徒弟「臥龍」諸葛亮劇照

龐德公曾經也是在此隱居,多次拒絕了荊州劉表的邀請,而不願出仕。孟浩然刻意提到龐德公,想必也是把自己與龐德公相比,體現自己的高風亮節和灑脫快活吧。他倆的共同點都是沒怎麼當過官,但是二人不做官的原因卻大行逕庭。

02諂媚丞相,求官不得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這兩句著名的詩句出自唐朝著名詩人張九齡的大作,張九齡不僅詩寫得好,而且也官居要職,是唐朝幾個傑出的宰相之一。張九齡做荊州刺史的時候,孟浩然曾經寫過一首著名的詩《臨洞庭湖贈張丞相》。

《臨洞庭湖贈張丞相》唐·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張九齡石像

表面來看,這首詩是寫洞庭湖的美景猶如仙境一般飄渺,閒適的垂釣生活猶如神仙一樣快樂。其實詩中包含了孟浩然的更深層次的意圖,從題目和第三句「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就可以看出。表達的大概意思是,正逢盛世,不出仕為官,呆在家裡閒著太可恥了,但是卻沒有合適的機會。

言下之意很明顯了,孟浩然急於想做官,苦於沒有提拔的機會,希望張九齡能夠多多提攜,給個一官半職。而且當時的張九齡已經出長安,在荊州做刺史,孟浩然在題目中極具諂媚地用了「贈張丞相」四個字,可見他想出仕為官的心情之急切。

王維畫像

張九齡還是比較看重人才的,另外一位與孟浩然並稱「王孟」的山水詩人王維,同時也是孟浩然的好友,便是在張九齡的提攜下官至御史中丞。然而,孟浩然的這次示好,最終還是落空了,各種原因,張九齡後來沒能夠重回長安入相,孟浩然的請求也就遙遙無期了。

03喝酒誤事,錯失良機

當然,孟浩然沒能得到張九齡的幫助,也並不是沒有了其實出仕的機會。因為孟浩然性格好,好結交,所以,願意推薦他做官的人還是有的。襄州刺史韓朝宗就曾經答應,向朝廷舉薦他。

韓朝宗都與他約好了一塊去長安的日子,然而,孟浩然卻一點都不緊張,出發的那天居然還約了朋友喝酒。邊上人就提醒他,別喝了,盼了這麼多年的出仕機會可要把握好,趕緊出發吧。

韓朝宗劇照

可能那天孟浩然與友人喝得確實高興,也不知道幾個菜,喝得有點上頭。居然全然不顧別人的提醒,還不耐煩地說,喝得正舒暢,管不了那麼多了。就這樣,孟浩然又錯失了一次進長安發展的機會。想必他再有請求,韓朝宗也不敢輕易答應了吧。

04偷偷入宮,意外面聖

要說去長安,進宮見皇上,孟浩然也不是沒有機會。孟浩然還是見到過唐玄宗的,只不過不是正大光明的舉薦,面是誤打誤撞地偶遇,其中還有一段跌宕起伏的驚險經歷。

前面提到另一位山水詩人王維,不僅與他並稱,而且還是他的摯友。有一天,王維在宮中值班,為了讓這位久居襄陽的摯友孟浩然開開眼,長長見識,就偷偷把孟浩然帶入宮中,陪他值班。

唐玄宗畫像

誰知不巧,唐玄宗路過班房,進來瞅瞅。本來是偷偷入宮,欺君大罪,孟浩然就嚇得鑽到了床底下。可能古代的床也比較簡陋,哪藏得住這麼大個人,被玄宗發現了。王維趕緊解圍,玄宗也是愛才之人,聽說是著名詩人孟浩然,居然還有些開心。

05急於表現,劇情反轉

孟浩然狼狽地爬出來,行過君臣之禮,玄宗還關切地問,最近可有什麼大作,分享一下哈。提這茬,可難不倒孟浩然,激動地吟誦了一首《歲暮歸南山》。

《歲暮歸南山》唐·孟浩然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孟浩然畫像

本來偷偷入宮,被玄宗撞見弄巧成拙,但玄宗不但沒怪罪,還誤打誤撞得來一次難得的面聖機會。玄宗甚至還給了他表現的機會,這比求張九齡和韓朝宗靠譜多了。孟浩然吟出大作,就差玄宗點頭稱讚就要飛黃騰達了。誰知劇情又發生了翻轉,詩是好詩,一貫的山水田園風,描寫自己隱居的閒情逸緻,但壞就壞在「不才明主棄」這半句。

玄宗可是一國之君,也是愛面子的人,「明主棄」幾個意思呀?你當不了官,怪我拋棄你了唄!本來剛剛化險為夷後的其樂融融,突然又一下子跌入了冰點。不僅玄宗不高興了,當官這事,也因為這句詩,永遠也不能再提了,餘生只好回襄陽隱居,也恰恰應驗了聖駕前所吟誦的題目《歲暮歸南山》,不得不說造化弄人。

孟浩然雕像

或許,也正是孟浩然求官不得,出仕不順的挫折,最終讓他能夠靜下心來,專著於他的山水田園,留下了很多的傳世名作。

相關焦點

  • 孟浩然和他的山水田園
    作為唐代第一個山水田園派的詩人,孟浩然也曾多次進京求仕,想一展心中抱負,結果皆不順意。學而優則仕,是每個讀書人的最大理想。孟浩然滿腹的經綸學識,當然也想入仕為官,造福黎民百姓。大概也是上天有意的安排,讓他做個怡然自樂的詩人,沒有經歷過官場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他的詩歌清新自然,讀起來讓人感到耳目一新,但也流露出鬱郁不得志的心情。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唐朝的另外一種入仕方式,便是寫幹謁詩求他人引薦,簡單的來說是毛遂自薦的意思。
  • 山水田園詩人——孟浩然
    唐代詩人,有名有姓者2536人,有的詩風豪邁奔放,有的詩風神鬼難測,有的詩風沉鬱悲愴,有的······,唐代詩人,燦若星辰,他們為中華詩歌文化書寫了最濃墨重彩的一筆,今天我們走近這樣一位詩人,他的詩風輕快明麗,有著陶淵明的隱逸,也有謝靈運的瀟灑,他開創了中國山水田園詩派,王維略晚於他,與王維並稱
  • 孟浩然求職:一個田園詩人的仕途之旅
    孟浩然,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與王維並稱為「王孟」,他的許多詩篇膾炙人口,比如《春曉》(春眠不覺曉)、《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等等。在古代,但凡是山水田園詩人,大都有做一名隱士的傾向。比如最早的山水田園詩人陶淵明,就曾主動辭去縣令不做,去當一名「採菊東籬下」的隱士。不過孔子講「學而優則仕」,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古代文人們,骨子還是有一種「治國平天下」的衝動。孟浩然也不例外。
  • 唐代山水田園詩第一人,「興象」詩歌創作先行者孟浩然
    雖然年輕時候的孟浩然也曾有過求仕的經歷,但由於他性格剛直、不媚世俗,所以他的仕途並不如他想像中那樣順利。在經過幾番折騰之後,心灰意冷的孟浩然下定決心,他要與山水田園終生為伴。實際上孟浩然作為唐朝時期的一位大詩人,他的經歷其實與其他詩人也有類似之處。只不過他在求仕失敗之後,雖然痛苦失望過但卻沒有因此而消沉。
  • 山水田園莊園主詩人孟浩然
    田園詩人慾評其詩,先識其人。斷其時日,了其心境。孟浩然是個大地主。相對於崇拜他的李白(翰林供奉),忘年至交王維(尚書右丞),他就是個白身。因為一直沒有出仕,生活又沒有什麼壓力,所以他的作品很少涉及到家國命運,仕途輾轉,頂多就是一些不仕的小情緒。孟浩然的詩以五言古詩居多,詩風則清淡自然,主要表達隱居閒適、羈旅愁思。作為唐朝著名的田園詩代表詩人,他和王維後期寫歸隱詩的心境是不同的。王維官當得大,安史之亂中被迫出仕偽政權,平亂後本來是要殺頭的,他自己在監獄裡連絕命詩都寫好了,後來被赦免,官至右丞。
  • 淺析孟浩然的求仕詩
    在這樣的形勢下,就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政治現像,無官之人企圖由隱入仕,官居高位者又想退隱田園。山水田園詩人孟浩然便是想入仕的人。詩人在《書懷貽京邑同好》中,是這樣寫的:「三十既成立,嗟籲命不通。慈親向贏老,喜懼在深衷。甘脆朝不足,簞瓢夕屢空。執鞭慕夫子,捧檄懷毛公。感激遂彈冠,安能守固窮?」孔子曾說:「三十而立」,而自己三十既過,卻一事無成,面對這樣的現實,孟浩然只能長籲短嘆。
  • 王輝斌:《孟浩然與他的山水田園詩》前言
    這一時期的唐代詩壇,就具有創作實力的詩人言,其實是一個「青黃不接」的斷層期。因為在此之前,曾經突破南朝「宮體詩」藩籬,擴大與提升詩歌思想境界和審美趣味,使五言律詩得以確立與定型的一批重要詩人,如沈佺期、宋之問、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陳子昂等,都已一一作古。
  • 開創山水田園詩派的孟浩然,他的詩歌風格有何特點呢?
    這首詩我們都很熟悉,盛唐的詩人,孟浩然,他開創的獨特的山水田園詩在中國詩壇上獨具一格。尤其是這時的社會安定,國家昌盛,經濟富庶的狀況,給詩人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孟浩然一生過得較為隱逸,漫遊山水,躬耕田園。
  • 山水田園詩的代表詩人 擅長山水田園詩的詩人是
    說到山水田園詩,小編的第一反應就是王維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至今還迴蕩在耳邊。其實山水田遠派的詩人不僅僅只有他一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其他的山水田園詩人吧。  山水田園詩的代表詩人  山水田園詩的代表詩人有王維、孟浩然、陶潛、謝靈運、柳宗元,山水田園詩源於南北朝的謝靈運和晉代陶淵明
  • 山水田園詩派是盛唐時一個重要的詩歌流派,代表人物就有孟浩然
    這一時期,唐朝的詩歌發展到了一個頂峰,不僅有李白、杜甫這樣的偉大詩人,還有以孟浩然、王維為代表的山水田園詩派和以高適、岑參為代表的邊塞詩派。山水田園詩派是盛唐時一個重要的詩歌流派,因為代表人物是孟浩然和王維,所以也稱王孟詩派。這一派的詩歌多寫山水景色、田園風光和閒適淡泊的生活,風格雅淡清疏。
  • 「學而優則仕」,古代文人的幸運,還是不幸?
    但大概是過於緊張吧,孟浩然想了半天,卻想不起一首稱頌盛唐或者玄宗的好詩,哪怕一首優美的田園詩也好,情急之下,卻吟出那首隱居峴山時的牢騷之作《歲暮歸峴山》: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孟浩然在心中咒罵自己的無能,但卻不甘心就這樣放棄,於是三年後捲土重來。這次,因為有李白向韓朝宗,韓朝宗再向玄宗舉薦的原因,孟浩然心裡底氣比上次足得多,所以對面君之事不僅不再害怕,而且故意放浪形骸,在面君這一天喝了個酩酊大醉。面君的事自然泡了湯,孟浩然從此再也無緣做官,便離開長安,安安心心開始了他遊歷和歸隱田園的詩人生活。
  • 山水田園孟浩然
    孟浩然是個大地主。相對於崇拜他的李白(翰林供奉),忘年至交王維(尚書右丞),他就是個白身。因為一直沒有出仕,生活又沒有什麼壓力,所以他的作品很少涉及到家國命運,仕途輾轉,頂多就是一些不仕的小情緒。孟浩然的詩以五言古詩居多,詩風則清淡自然,主要表達隱居閒適、羈旅愁思。作為唐朝著名的田園詩代表詩人,他和王維後期寫歸隱詩的心境是不同的。
  • 孟浩然一生婚姻受阻、終生未仕,他卻是王維最推崇的詩人
    在唐詩的國度裡,著名詩人很多,若以風比詩人,李白是落山風吹過海洋,杜甫是馬鳴風蕭蕭,李商隱是香風過連苑,如果說最擅長寫山水田園詩者,莫過於孟浩然和王維,他們二人被譽為&34;。而孟浩然,是清風在竹林。孟浩然被認為是唐朝的著名的隱士,著名的田園詩派的宗師級的人物。
  • 孟浩然:一生不得志,被稱為繼陶淵明之後的又一個田園詩人
    說起大詩人孟浩然,我們並不陌生,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學習他的《春曉》,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那種恬淡的心境,其實這也和詩人的品格和生平事跡密不可分,進而影響了他詩的風格,細細品讀起來,發現別有一番悠然自得的滋味。
  • 孟浩然:仕與隱是理智與情感的摩擦,一襲布衣,確是縱情放性之人
    孟浩然(689年—740年),名浩,字浩然,號孟山人,襄州襄陽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世稱&34;。又稱之為&34;。孟浩然的《春曉》也是許多孩童童年必背的詩作之一。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人物,他的詩作清淡自然、空靈幽靜、深淵含蓄。是南方山水詩的最高代表。
  • 田園詩人孟浩然,只憑藉一身布衣面見皇帝
    現有《孟浩然集》。孟浩然是有唐第一個大量寫作山水田園詩的詩人。其詩以山水詩居多,或為遊歷所見,或為家鄉風光。其中往往在書寫孤高的情懷中夾雜失落的情緒,在以景自娛中融入了羈旅思鄉之情。如《宿建德江》、《臨洞庭湖贈張丞相》、《江上思歸》等。他的田園詩寫隱居生活的高雅情懷和閒情逸緻,如《過故人莊》、《遊精思觀回王白雲在後》等。
  • 詩畫田園——王維、孟浩然
    唐代的山水田園詩派,是繼承和發揚陶淵明山水田園之樂,以山水田園為歌詠對象的詩歌流派,詩作內容多描繪自然風光,以及恬淡閒適的田園生活,格調清新自然。唐朝開國以來,政治統一,生產力也得到了提高,社會經濟繁榮,出現了「貞觀之治」。
  • 孟浩然:如若無緣,自去山水田園處
    盛唐長安街上人來人往,商販吆喝聲此起彼伏,盛唐山水田園中,鳥鳴聲聲,萬木爭榮。冬去春來,有一青衣,他從燈市繁華處穿過擁擠的人群,來到心中那片自由的天地,從此星輝作伴,他是一生不曾踏入仕途的「孟山人」孟浩然。
  • 山水田園派詩人孟浩然,他的一生是非常的順利的,你知道嗎
    古時候出現了很多的詩人,其實唐代的時候出現的是非常的多的,比如王維還有孟浩然,今天的我們就來著重說一下孟浩然。我們都知道那是他事,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可以說他當時的很多,著作都一直是留存到現在。孟浩然,他是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他還有一個弟弟,所以說孟浩然經常和他的弟弟在一起讀書,學姐從小她的家教也是非常的嚴格的,寫不完作業,做不完功課是不允許吃飯的,所以說由於這樣的家教是非常的嚴格,所以說他在20歲的時候,她就有了自己的作詩的一個做法,也有他自己的個性在裡面。
  • 田園詩派第一人——莊園主孟浩然
    孟浩然是山水田園派詩人代表人物。他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才能寫出那些清新自然的詩歌呢?孟浩然曾經科舉不第,他立刻放棄了科舉這條路,走上了幹謁求仕的路子。他和歷史上那些貶謫流放,縱情山水的詩人不同。孟浩然的詩歌才情,在田園詩這一派別中,算得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一流水平。為什麼這麼說呢?何為田園詩?其實和山水詩、遊仙詩、隱士詩包括豔情詩是一樣的,就是輕功名,重田園(山水、遊仙、隱逸、美女)。而中國古代的文人士子,求功名又輕功名的矛盾心態是非常嚴重的。沒有哪一個不是嘴上輕功名,手下努力求出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