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人物——李真:守護百年「神採飛揚」

2020-12-09 騰訊網

李真在繪製神像。

古城福州因為豐富的民間信俗文化,曾被形容為「半城煙火半城仙」。而民間信俗文化的交流,如今還是維繫海峽兩岸民眾情感的重要紐帶。

7月上旬,閩臺兩地百餘位青年相約「雲端」,通過直播連線的方式,交流探討信俗文化的保護和傳承,超過51萬網友通過直播平臺觀看了這一活動。在這一直播中,為網友們講解福州神像畫文化內涵的是80後李真。

李真的神道畫作品。

心中有一張神仙圖譜

作為福州非遺「李道環神像畫」的第四代傳承人,李真心中有一個細節豐富而嚴謹的神仙圖譜:三十六護法,誰面青,誰面赤?各執什麼法器?各掌哪些悲喜?福州人供奉的照天君為何有中年模樣也有老年模樣?閩東地區的灶君像和閩南地區的灶君像有什麼不同?

我們自幼熟悉的「神仙」,如果細究起來,似乎對他們一無所知。但對李真來說,這些都是他可以信手拈來的常識。過去,為來求畫的信眾答疑解惑的是李真的父親李聯通。現在,李聯通經常只是坐著喝茶,偶爾打個「下手」,兒子李真開始獨當一面。

李真說,每尊神像的眉眼、衣飾、神態,都有定例。這也是人們為什麼不會搞混關公像,不會認不清觀世音。但具體到每個地方,神像造型往往會有地域差異。比如福州的灶君,人們習慣是繪有鬍子的,而閩南地區的灶君則面白無須。因此在作畫時,要熟知這些文化差異,方能令信眾信服。李真腦中的神像圖鑑,是30年浸淫的功夫。五六歲起,李真就跟在爺爺和父親身邊,看他們繪製神像畫並捉筆學樣,這是「家學」。

對傳統儒釋道文化的鑽研,也給李真帶來一些技藝之外的樂趣。他看影視作品,常能有不一樣的角度。他說,論神仙造型,1986年版《西遊記》最嚴謹,古裝人物是張藝謀導演的最講究。

神像百年不褪色的秘密

2009年及2012年,媒體曾報導過民間發現臺江三捷河畔法師亭、晉安桂香街康山廟裡的牆繪壁畫。這些壁畫歷百餘年而依舊色彩豔麗,形象栩栩如生。經追蹤了解,這些壁畫均出自李道環之手。

李道環是何人?《臺江區志》中有記載:「李道環(住橫街巷)所畫神像,如王爺、判官、無常、皂隸,無不形神兼備、威而不醜,而且畫中駿馬、馬夫、皂役、大班俱全,形象迫肖。福州市多數神廟及小巷牆壁上神像畫,多出其手筆。」

李道環就是李真的太爺爺,生活於清同治年間。百多年傳承譜系,到李真這裡也只經歷了四代人。每代之間,都是父與子的口傳心授。

李真揭秘說,他太爺爺所繪神像畫之所以能歷百年時光而不褪色,是因為顏料來源皆為礦石。然而礦石顏料只是神像不變色的物理原因,另外有一個重要的人為因素就是經驗。作畫中,他們會根據宣紙、棉布、灰牆等的不同畫底調製不一樣的顏料配方,還必須考慮神像畫的放置位置:有無陽光直射,周圍溫溼度等等。

所以,即便現代有了更為方便的化工顏料,李真依然採用礦石研磨自製顏料,作畫也遵循古法,十多道工序從不減省。

神像畫的文化價值

記者從相關資料中了解到,李道環神像畫歷史悠久,特點突出,與民間信仰、民風民俗融為一體,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它能夠藉助宗教題材塑造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表達畫者自己的審美觀念,具備獨特的審美價值。

在文化史料研究與藝術傳承上,它為佛教史、道教史、信仰民俗、中國古代服飾等諸多領域的學術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神像畫所蘊含的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與獨特的繪畫藝術特色,對研究古代社會生活、風俗習慣以及古代美術有著重要的意義,對當代的繪畫傳承與藝術創作也有著很高的參考意義。

據悉,神像畫因製作技藝繁瑣、學藝期漫長,目前整體傳承處於相對弱化的狀態。像李真這樣大學美術專業畢業,又回歸傳統行業的年輕人鳳毛麟角。比父輩有優勢的是,李真了解網際網路傳播,更擅長理論總結。但因為沒有幫手,他幾乎不能停歇才能完成訂單,早晨八點不到就到畫室,晚上九十點方才離開,「上班」時間長過「九九六」。

現在李真的作品不僅散布於福州及周邊地區,還有臺灣和香港,遠至新加坡、美國、加拿大等地,也有僑民信眾向他訂製神像畫,追尋來自故鄉的信仰力量。

或許因為成天埋頭作畫,比起同齡人,今年36歲的李真顯得更老成持重。除了神像畫的文化意義,他沒有過多解釋自己繼承這一職業的原因。其實也無需解釋,熙熙攘攘的橫街巷中的子承父業,是傳統信俗文化的靜水深流,承載了老福州千百年的動人「神採」。

相關焦點

  • 福州80後李真:守護百年「神採飛揚」_社會_福州新聞_新聞頻道_福州...
    福州晚報記者 翁宇民/文 陳暖/攝  古城福州因為豐富的民間信俗文化,曾被形容為「半城煙火半城仙」。而民間信俗文化的交流, 如今還是維繫海峽兩岸民眾情感的重要紐帶。 7月上旬,閩臺兩地百餘位青年相約「雲端」,通過直播連線的方式,交流探討信俗文化的保護和傳 承,超過51萬網友通過直播平臺觀看了這一活動。
  • 探訪福州百年技藝「李道環神像畫」
    呂明 攝圖為李真在尋找需要的顏料粉。呂明 攝圖為李真在繪製神像畫。呂明 攝圖為李真在繪製神像畫。呂明 攝7月15日,李真在工作室在繪製神像畫。李真是福州非遺「李道環神像畫」的第四代傳承人,李道環就是李真的太爺爺,生活於清同治年間。百餘年傳承譜系,每代之間,都是父與子的口傳心授。「李道環神像畫」是具有福州特色的水陸畫、神像畫的文化遺產,也是福州民間藝術發展的實踐者和見證者。其製作的大體流程分為勾勒輪廓、描線、調製顏料、著底色開臉、繪紋飾、貼金等13個步驟。
  • 「80後」神像畫傳承人李真:傳統技藝歷久彌新
    呂明 攝中新網福州7月15日電 (葉秋雲 張淋垣)畫筆輕蘸赭石色顏料,順著原有的線條一筆一畫慢慢勾勒、填充……7月15日,在「80後」福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李道環神像畫」第四代傳承人李真的工作室內,他正在為《天猷元帥像》復勾線條,落筆成像。李真的工作室位於福建省福州市臺江區橫街巷內,與菜市場、小店、民房為鄰,有著一種特別的市井味道。
  • 「80後」神像畫傳承人李真:傳統技藝歷久彌新
    呂明 攝中新網福州7月15日電 (葉秋雲 張淋垣)畫筆輕蘸赭石色顏料,順著原有的線條一筆一畫慢慢勾勒、填充……7月15日,在「80後」福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李道環神像畫」第四代傳承人李真的工作室內,他正在為《天猷元帥像》復勾線條,落筆成像。
  • 李真:「河北第一秘」
    對李真而言,這種線路就不僅僅是交通意義上的選擇了。25歲左右,李真辭別張家口,在北京呆了相當一段時間。李真給其張家口同事正式的解釋是,「到北京做生意」。很多熟悉李真那段歷史的張家口人即使當時,也未必完全相信他的解釋。現在回想起來,對北京期間的李真有不同版本很多的描述,但結果是明確的。李真再回到張家口的單位後,開始辦理從張家口調到石家莊工作的手續。
  • 再見,李真
    7 月 7 日,「抗白」 4 年、曾因一封「告母家書」感動眾多網友的白血病患者李真去世了。7 月 9 日,家人將李真的遺體在北京火化。因為患病治療,這個家庭現在還背負著 100 多萬元的外債。李真的母親說,兒子已經去世,之後她打算回到湖南老家做農活,一點一點還債,「什麼也不去想,也不敢想……我們好好活著,或許對他來說,也是一種安慰吧。」
  • 解讀李真之死
    但今天看來我還是要犯自立之"忌"了--只因為李真這個人物太特殊了。  李真鋃鐺入獄後,往日不可一世的土匪霸氣失靈了,呼風喚雨的邪功被廢了。但從作為反面教材而錄製的資料片中,他那一雙令人非常熟悉的狡黠的眼睛還在一刻不停地轉動著,苦苦搜尋著任何一根可撈到的救命稻草。
  • 「河北第一秘」--巨貪李真昨日伏法
    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 中 小】【列印】 【關閉】     號稱「河北第一秘」原河北省國稅局局長  昨日,曾在河北政壇上紅極一時的人物
  • 河北第一秘李真
    但是,也正因如此,李真得罪了不少人,包括時任省紀委書記劉善祥,省委秘書長慄戰書(現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辦公廳主任),最終因政壇惡鬥被踢出局,以受賄、貪汙罪被判處死刑。李真曾經的同學、同事、同鄉秀靈(筆名/本名尤秀斌),用了三年時間完成了紀實小說《李真秘密檔案:李真與六個女人》這部作品,從中可以幫助大家了解一個真正的河北第一秘書李真大案內幕和情愛故事。
  • 河北巨貪李真臨死自白:喪失信念就要毀滅一生
    2000年2月23日,中央紀委、最高人民檢察院決定,組成聯合專案組,對李真涉嫌經濟犯罪案件進行全面調查。專案組決定,先依據中國共產黨查辦黨員幹部違法違紀案件的有關規定,對李真先行採取「雙規」措施。  2000年3月1日上午,李真接到去省委開會的通知。下午3時50分,李真趕到了省委。
  • 李真執行注射死刑全過程:四護士一人一針
    管教幹部叫醒李真:「起床吧,今天是親屬會見日,你媽和你姐姐、哥哥們看你來了。」李真急忙起床,洗漱,換衣服。7時10分,李真被押出監舍,武警給李真摘了腳鐐。李真問:「不再回來了?」武警回答:「不回來了。」一道鐵網把這間會見室一分為二。鐵網的一邊是他坐在安全椅子上,手腳都被束縛著;一邊是李真的家人,是想他、念他、終於和他相見的親人。母親、兩個哥哥、姐姐、姐夫,他們在公安幹警監視下逐一與李真見面。
  • 刑警李真:一個堅守信念的篤行者
    雖然不是很確定眼前這位就是陳某,但李真還是第一時間向上級匯報了這一線索,並偷偷的注意嫌疑人的動向。誰知嫌疑人回到城中村後,沒幾分鐘又騎著自行車往城外走。眼看同事還沒有到,李真果斷的跑步偷偷跟在嫌疑人自行車的後面。一直跟了兩公裡,嫌疑人似乎有察覺,騎車的速度加快了。又跟了幾公裡,放鬆警惕的嫌疑人走進了一家古董店和老闆攀談起來。趁著這一當口,李真緊急通知同事,最後對嫌疑人實施抓捕。
  • 中國臺灣雕塑家李真作品展亮相巴黎
    以「既重又輕——新東方精神」為主題,中國臺灣雕塑家李真大型雕塑展當天正式開展。李真說,此次展出的12件作品主要創作於1998年至2010年,屬於《虛空中的能量》《大氣神遊》《神魄》和《天燧》四個系列,其中尺寸最大的一件高9米、重兩噸。他的噴漆銅製雕塑表面細膩溫潤,看上去輕盈自在,有一種「既重又輕」的奇妙對比。
  • 李真 三代人的群文情
    ——李真   2012年,是李真從事群藝工作的第65個年頭。  李真的父親李鎮,這位20世紀50年代和80年代曾兩度當選為梧州市副市長、在教育界久享盛譽的老領導,是梧州市文化館第一任館長;1980年代,異常熱愛群眾文化的李真也擔任了梧州市文化館館長;而李真的兒子陶燦是現任梧州市萬秀區文化館館長。他們,為梧州市群眾文化事業接力奉獻。   李真的童年是很幸福的,媽媽教她唱的第一首歌就是《蘇三起解》。走上群文這條路,和父親不無關係。
  • 福州百年軟木畫的淘金變局
    中新社福州5月8日電 題:福州百年軟木畫的淘金變局  作者 張建忠 葉豔永  「那時候,我們村幾乎家家戶戶都在做軟木畫,就像有句話說『能拿筷子的都會做軟木畫』。」回憶起當年軟木畫的輝煌,福州軟木畫吳氏第四代傳承人吳芝生這樣說。
  • 李真新作展「青煙」 再造「新東方精神」的抽象藝術語彙
    擴展閱讀:雅昌藝術網關於「以冒用'雅昌'名義騙取藝術品等犯罪行為」的聲明李真新作展「青煙」現場 亞洲藝術中心(北京)空間2019年12月14日,李真新作展「青煙」在亞洲藝術中心北京空間開幕。此次展覽是李真「青煙」 系列作品首次最大規模的展出。為求探究「青煙」,本次特別展出李真上世紀八十至九十年代精選相關的早期水墨及雕塑手稿和雲形圖騰作品。在此次展覽中,不僅呈現了這批有關「青煙」系列緣起的最初創作手稿,也呈現了藝術家最新的「青煙」系列成形的雕塑及繪畫作品。
  • 福州皇帝洞景區的玄帝廟,為什麼歷經百年,依然屹立不倒?
    在上面的圖中看到的這個觀光景點是這裡說明的玄帝廟,在福州北郊的皇帝洞觀光景點中,是福州皇帝洞眾多人文景觀之一。關於福州皇帝洞玄帝廟的具體開業年,有說法認為福州皇帝洞玄帝廟是在五代十國時代建造的,有種說法認為,閩太祖王審定進入閩後,在這裡建設閩國時,就建成了。
  • 探訪福州百年軟木畫
    5月9日,記者實地探訪福州軟木畫吳氏第四代傳人從1914年福州人陳潤春創製第一幅軟木畫至今,福州軟木畫走過了百年的歷史。福州軟木畫以「無聲的詩」聞名於世,與壽山石雕、脫胎漆器並譽為福州工藝美術「三寶」,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