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點評!南京中考道德與法治堅持立德樹人 ,厚植學科情懷

2020-12-20 新華報業網

  交匯點訊 6月16日下午,南京中考結束!剛剛,南京中考道德與法治科目名師分析新鮮出爐!中考道德與法治卷有哪些特點?一起來聽聽名師解析。

  堅持立德樹人 厚植學科情懷

  南京市江北新區教育發展中心副主任、道德與法治學科教研員王健認為:2019年南京市道德與法治中考試卷立足學科特點,嚴格按照2019年南京市道德與法治《中考指導》的要求,準確把握時代脈搏,注重學科知識和品德教育相結合,無偏題、怪題,學科親和力和針對性強。具體來說,試題呈現出如下特點:

  一、貫徹立德樹人,彰顯課程價值

  試卷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的要求,強調對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引領,彰顯課程德育價值。

  道德與法治課程中蘊含著許多道德準則,本卷著眼課程此特點,落實加強品德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課程要求。如主觀題第17題,選取甘祖昌夫婦和「158」班組的榜樣事跡,對道德準則考查的同時,從榜樣的感染到自我的內化,幫助學生認識到堅守正確道德準則對自己、社會、國家的意義,促進學生懂得怎樣做事、如何做人。

  主觀題第16題對兩則社會現象進行辨別分析,對為什麼政策要對百姓好進行思考,有助於引導學生明確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具有價值引領意義。

  二、遵循認知規律,凸顯人文關懷

  試捲圖文並茂,生動有趣,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呈現,如單選題第5-6題的圖示、第11題的漫畫、主觀題第16題的新聞播報等,增強試題親和力,有利於緩解學生考試壓力。試題選材貼近學生的真實生活,國產動漫與國外動漫的選擇,禮讓斑馬線這一「網紅」事件,南京站「158」服務班組,都取材於學生熟悉的情境,易於引起學生共鳴,值得學生深入思考,有助於學生在對生活的反思中不斷成長。

  為了避免因理解上的誤區形成的答題障礙,單選題第4題、第14題、主觀題第17題第1問,分別對「民營企業」、「邊民」、「準則」做了注釋。同時,為了防止學生在答題方向上產生偏差,主觀題第17題兩問分別對答題要求進行了具體說明,避免學生走彎路,節省學生答題時間,既遵循了學生認知規律,又體現了對學生的人文關懷。

  三、立足時代背景,提升核心素養

  注重時代特徵是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基本要求。試卷依託時代背景,選取具有鮮明時代特徵和地方特色的素材。一年來,國內外的重大時事、社會熱點事件都在試卷中有所體現,如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港珠澳大橋通車、電子商務法出臺、亞洲文明對話大會舉行、習總書記調研精準脫貧工作等,充分體現了初中階段道德與法治學科主幹知識在指導學生生活中發揮的積極作用。與此同時,南京站「158」服務班組的事跡、南京長江大橋修復通車等素材的選取,旨在引導學生發現身邊的美,進一步幫助學生增強社會責任感,激發他們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感。

  彰顯立德之準 追求科學評價

  南京市學科帶頭人、道德與法治學科市中心組組長、金陵匯文學校朱妮老師認為:今年的道德與法治中考試卷落實立德樹人的學科要求,立足於學科教學與學生實際,題型、題量、難易度穩定,突出學科素養立意、價值立意。試題呈現出以下幾個主要亮點:

  一、突出立德樹人,注重價值引領

  道德與法治學科作為關鍵課程,承擔著立德樹人的任務。試題堅持正確的思想價值導向,關注學生良好道德與法治意識的培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他人與社會, 樹立健康成長、做負責任公民的觀念。第17題通過對甘祖昌夫婦、南京站「158」班組的溫暖事跡共同之處的歸納,簡析他們心中堅守的道德準則,這樣不僅是從知識層面提煉,更有價值觀的提升和引領。第17題第2問讓學生結合自身實際,談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義,引導學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促進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和內化,體現了知識性與價值性相統一。

  試題將初中生普遍關注的社會熱點和青少年的真實生活與教材知識巧妙結合起來,進行延伸與拓展,將正確的價值引領蘊涵在生活素材中。如第12題考查學生對未成年人違法案例的分析,讓學生明白要珍惜國家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第16題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對國產動漫不如國外動漫的辨析,從而堅定文化自信;做到了讓學生審題、答卷的過程成為一次接受教育過程,讓學生能夠「完成一道題目,明白一個道理,實現一次成長。」

  二、基於學科素養,追求科學評價

  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試題嘗試構建基於學科素養的科學評價,對選擇題進行了進一步優化。如第5題和第6題,以學生對違法和犯罪這兩個基本概念錯誤理解為素材,抓住學習法律中的問題,考查學生思維發展的真實過程,體現了評價的科學性;第6題以此出發,考查學生對學習法律方法的掌握,這種設計,有利于澄清學生的認知困惑,同時也給予了學生正確學習方法的指導。第8題對合理調控情緒的考查、第13題對民主集中制等知識的考查、第16題考查學生通過對習近平總書記話語理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都是在新情境下知識的再認再現,考查學生在把握學科主幹知識和核心內容的基礎上,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現了政治性與學理性相統一。

  試卷充分考慮學生知識基礎、年齡特徵、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為學生創設可理解和可接受的思維環境,努力通過精選材料、明確設問指向等方式控制試卷的文字閱讀量和答案書寫量。對「民營企業」等俗語的解釋以及主觀題答題的提示語,對考生多了一些尊重和關心。今年試卷對主觀題設問的數量做了調整,在不增加答題書寫量的前提下,對大分值設問進行了拆分,這樣有助於學生得分,體現了評價科學性。

  今年雖然是使用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第一年中考,但試卷很好地延續了歷年中考的特點,啟示今後日常教學中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追求,充分發揮課程的育人功能;突出學科素養和價值觀的培育, 避免單一知識的傳授和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象。

  交匯點記者 葛靈丹

相關焦點

  • 中考試卷點評·道德與法治丨試題凸顯生活性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重慶市育才中學初三道德與法治備課組長 周豔華今(13)日,重慶市2020年中考進入第二天,當天進行了數學、道德與法治、歷史的考試。今年中考道德與法治試題有何特點?對今後的課堂教學有何啟示?考試結束後,市教委組織命題專家和一線教師對試卷進行了點評。命題專家表示,試題突出核心價值、學科素養、關鍵能力、必備知識的考查,注重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和創新性的協調統一,沒有偏題、怪題、超標題,穩中有變,難度適中。試題彰顯奮鬥精神,培養擔當意識。
  • 鄭州名師點評中考試卷·語文:堅持立德樹人,力求穩中創新
    【點評名師】崔新鴿,鄭州高新區朗悅慧外國語中學語文教研組長、九年級備課組長2020年河南省中招語文命題緊扣時代脈搏,引導當代青少年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同時緊密契合新課程標準,全面考查學生的信息處理、審美鑑賞、語言表達等關鍵能力,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 權威!2020年福建省中考九門學科試題評析來了!
    如聽力試題選用了有關講究衛生、開展線上家長會等語料,書面表達題推薦「傳統中醫進校園」的宣傳日活動;選擇填空題涉及中國探測隊重測珠峰高度、黨的百年誕辰、脫貧攻堅、鍾南山院士鼓勵學生努力學習等;閱讀D篇講述了嫦娥四號太空植物實驗的成就,彰顯了民族自豪感,引導考生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 中考E解讀|南京中考物理卷:關注學科素養 凸顯科學思維
    今天下午,南京中考生結束了物理科目的考試,今年南京中考物理卷有哪些特點?第14題取材於南京長江大橋,在考查了相關知識的同時,既培養了節能意識,又展示了地方特色;第27題的「玉兔二號」月球車讓考生在解題過程中感受到祖國的科技進步和日趨強大,充滿著濃濃的愛國情懷。彰顯了新時代特點。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回歸社會。   重視實驗過程  凸顯綜合能力   實驗是物理的根,思維是物理的魂。
  • 南京大學校長呂建代表:堅持立德樹人 深耕內涵發展
    南京大學校長呂建 資料圖片 人民網北京3月15日電 (記者姚雪青)「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再一次強調了『雙一流建設』的內容。這充分說明這一任務的重要性、艱巨性和緊迫性。」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大學校長呂建表示,無論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還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都離不開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和一流人才的支撐。 總理在報告中提出,「要切實把寶貴的資金用好,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呂建說,這提醒我們,辦大學也要做最重要的事情。那麼,什麼是大學最重要的事情呢?在他看來,無疑是「立德樹人」!
  • 南通市2020年中考道德與法治試卷評述
    2020年南通市中考試卷很好回答了全新部編版《道德與法治》教材考什麼如何考的問題。試卷結構合理,難易適度,便於學生理解和答題。穩定中有微調,堅守中有創新,體現能力和素養立意,對初中德法學科的教學將發揮積極的引領作用。
  • 釐清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德」的含義
    學術界對立德樹人的重要意義和實施方法有過很多討論,對立德樹人之「德」的含義,大都是從道德品質層面進行界定,認為主要是指道德。釐清「立德樹人」基本內涵特別是「德」的含義,不僅是值得探索的理論與學術問題,更是關係到有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實踐問題。理解立德樹人的「德」,要立足於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戰略高度,做到以樹人為核心,以立德為根本。
  • 評論|厚植教育情懷 弘揚尊師風尚
    教師是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第一資源,培養創新型人才必須緊緊依靠教師,引導教師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厚植新時代教育情懷。同時,讓尊師重教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厚植新時代教育情懷,需要打造一支忠誠可靠的高素質、高水平教師隊伍。新時代教育情懷,是潤澤教育工作者「初心」的甘露。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 2019年北京市中考道德與法治學科考試說明
    2019年北京市中考道德與法治學科《考試說明》的修訂以《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年版)》為依據,明確了考試目標與要求和考試內容。在保持試卷結構穩定的基礎上,參照《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的要求及北京市教育教學實際情況,對內容細目作出適當調整,並通過調整參考樣題體現課程改革理念和命題指導思想。
  • 中考命題:緊扣新冠肺炎疫情談古論今 講述北鬥人艱辛奮鬥歷程
    首席記者 崔力 攝/視覺重慶重慶日報消息,7月13日是重慶中考第二天,考試的數學、道德與法治、歷史科目試題有何特點?對師生日常教學和學習有何借鑑意義?圍繞上述問題,市教委組織相關學科的命題專家和一線教師對試卷進行了解讀。
  • 語文:緊扣時代脈搏,厚植家國情懷
    點評人:南寧三中高三語文備課組長 聶欣 今年高考語文的全國Ⅲ卷試題依託高考評價體系,落實了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命題水準很高,試卷結構穩定,整體難度穩定,跟去年高考試題相比難度相當,預計平均分也會相近。
  • 以延安精神厚植高等教育自信
    面對新的歷史特點,高等教育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考察重要講話,緊緊圍繞「辦什麼樣的大學、怎樣辦好大學」這個根本問題,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結合高等教育規律,深刻汲取延安精神營養,以只爭朝夕、真抓實幹的勁頭和勇立潮頭、爭當時代弄潮兒的志向氣魄,破解高等教育難題,厚植高等教育自信,在創辦新時代人民滿意的高等教育中取得新氣象新作為。
  • 2020年河北中考試題評價|道德與法治:落實課程目標 彰顯德育特質
    2020年河北省中考道德與法治試題以立德樹人為導向、以時代生活為根基,在全面考查課程目標的基礎上,突出了課程的德育功能,實現了有效測量考生學業成績、正確導向學科教學的功能。一、著眼立德樹人,凸顯價值引領試題緊緊圍繞著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突出愛國主義、理想信念、中華傳統文化考查,蘊含著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引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試卷始終。
  • 專家評析2020南京中考道法試題:凸顯價值,指導生活
    新華網南京7月18日電(龐雪汀)7月17日,2020年南京市中考道德與法治學科考試結束,南京市建鄴區教師發展中心副校長、江蘇省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許冬紅評析道法科目試題。許冬紅說,2020年南京市道德與法治學科試題立足本屆學生的課程學習實際,秉持素養導向,考查內容穩定,考查方式守正。
  • 紫薇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參加安徽省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建設...
    11月22日,紫薇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參加安徽省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建設研討活動。11月22日,紫薇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六名教師參加安徽省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建設研討活動。為全面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統編教材的使用,提高小學生道德能力發展,由安徽省教育科學研究院主辦,滁州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和琅琊區教研室承辦的安徽省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建設研討活動在滁州市第一小學如期舉行。本次活動內容豐富詳實,來自全省約三十名教師認真聆聽了滁州市第一小學教師馬林的道德與法治現場研討課《變廢為寶有妙招》。
  • 命題組專家權威解讀:2020年溫州市中考數學、英語、社會·法治試卷
    6月26日-27日,2020年溫州市中考開考,共有8.73萬名考生參加。今年中考的命題思路是什麼?各科目又有哪些特點和創新?體現出怎樣的教育風向?對此,命題組有關專家對今日開考的數學、英語和社會·法治試卷進行評析。
  • 鄭州47初級中學老師點評2020年河南中考試卷 - 今報網 東方今報...
    李瑋  2020年河南中考《道德與法治》試題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綱,踐行傳統美德,增強法治意識,體現文化自信,強化五育並舉。試題選材不迴避熱點、又貼近生活;試題設問形式多樣、又展現個性,體現了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思想性、人文性、實踐性和綜合性特點,強化了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考察。
  • 道德與法治 立足核心素養 凸顯「一點四面」
    「從往年的命題規律來看,今年道德與法治科目中考命題依然會圍繞『一點四面』,指向核心素養。其中,『一點』即立德樹人,『四面』是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傳統文化、依法治國、創新精神。」泉州九中道德與法治備課組老師與泉州第十一中學初三政治備課組老師張碧香均表示:「無論老師,還是學生都要明確考核要求,抓住重點,精準練習,做到科學有效複習。」
  • 趙炳起:堅持立德樹人 服務高質量發展
    對於地方高校來說,就是要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抓住育人根本,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在國民素質現代化,基礎在教育。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教育工作,始終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開啟了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歷史新徵程。
  • 牢記崇高使命 潛心立德樹人 弘揚高尚師德努力做黨和人民滿意學生...
    劉奇在慶祝第三十五個教師節表彰大會上寄語全省廣大教師 牢記崇高使命 潛心立德樹人 弘揚高尚師德努力做黨和人民滿意學生熱愛家長放心的好老師 易煉紅主持會議 發布時間:2019-09-11 08:46 瀏覽次數: 字體:[大 中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