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賣淫嫖娼人員收容教育辦法》廢止了

2020-12-15 澎湃新聞

2020年4月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籤署第726號國務院令,廢止包括《賣淫嫖娼人員收容教育辦法》在內的多個行政法規。

這一動作,被視作2013年廢止勞動教育制度的「姊妹篇」,在中國法治進程、人權保障方面具有標誌性意義。

多年來,社會各方人士不斷呼籲,多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持續遞交議案提案,官方也開展調研座談,諸多行動均指向同一目標:儘快廢除「法外之刑」收容教育制度。

隨著726號令的籤署,實施近30年的《賣淫嫖娼人員收容教育辦法》終於成為歷史。

2019年12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投票廢止收容教育制度。南都記者 劉嫚 攝

108人的聯名信:

「大家都在提議怎麼把建議寫的更好」

201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研究室原副主任郭道暉籤署了一份建議信。這份建議信在5月4日寄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議廢止有關收容教育的法律規定。

2014年前後,一系列掃黃行動讓賣淫嫖娼這一地下產業走進公眾視野。不少人此時才知道,性工作者被抓後面臨的不僅是罰款、拘留,還有可能被收容6個月到兩年。

收容他們的依據,源自1991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發布的一份「決定」以及國務院隨後制定的《賣淫嫖娼人員收容教育辦法》。

在建議信籤署的一年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廢止了標誌性的勞動教養制度,引發不少法律人關注。在法律界,收容遣送、勞動教養、收容教育三個制度一直被認為是「法外之刑」。前兩項制度的廢除,讓不少人看到廢除收教制度的希望。

郭道暉籤署的建議信形成於2014年4月23日召開的一場研討會,主題是「收容教育制度現狀和改革」。研討會原定在清華大學某會議室召開。開會前地址臨時變更,改到北京五道口附近的某小區居民樓地下室。

據一位與會的社會學系教授撰文回憶,會議地點並不好找,工作人員在地鐵站迎接,然後七拐八拐地才輾轉到達開會地點。地下室沒有手機信號,聯絡也不太方便。

就在這間地下室裡,學者們形成了針對「中國最後一項明文規定的『法外之刑』——收容教育」的建議。

「現場沒有什麼不同意見,大家都在提議怎麼把建議寫的更好。」一名與會的憲法學教授告訴南都,從孫志剛案開始,到2013年勞教制度廢除,學界對這類制度的廢除早有呼籲。

「我們是一群關注國家法治進程的法律工作者和學者,」建議信分析,有關收容教育的法律規定與憲法、立法法、行政處罰法、行政強制法等多部國內法律存在衝突,也違背比例原則、一事不再罰原則、尊重和保障人權原則等若干法律原則。

這封建議信得到了108人聯署。他們當中有郭道暉等法律人士,也有潘綏銘、黃盈盈、李銀河等社會學家,還有多名企業家、公益人士、工人、司機、店員、學生。

一位參與活動的人士告訴南都,知名法學和社會學學者李楯也曾專門來電稱:他一般不籤署聯名信,但是這件事他也支持。

建議信先回顧了2013年底,全國人大常委會廢止有關勞動教養法律規定的決定。建議信稱,這一決定對我國法治建設意義重大,也讓我們看到了立法機關在保護公民權利、維護法律權威方面的誠意。

「我們期待全國人大常委會以同樣的智慧與勇氣進行下一步的改革。」建議信寫道。

曾發揮打擊賣淫嫖娼

維護社會風氣作用

對性工作者的收容與教育的舉措,最早是在建國初期。

新中國剛成立時,上萬家妓院還遍布中國各地,既侮辱婦女人格,給性病傳播創造條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社會穩定。1949年末,北京封閉全市的妓院,並設立習藝所分批收容妓女。

在上海,180餘名持照公娼和300多名站街妓女成為上海市婦女教養所的第一批成員。當時教養所的功能,包括健康檢查、疾病治療、思想改造、生產勞動等。

1951年底,《新民晚報》記者走訪上海市婦女教養所後,留下一篇記述教養所的報導:「走進大門,是一個廣場。這些姊妹們在廣場上自由活動著:有打康樂球的,有跳繩的,有散步談天的,有織毛衣的。有十幾歲的年輕女孩子,也有飽經慘痛、年近半百的老大姊。仲冬的陽光溫暖地撫慰著她們,廣場上洋溢著一片新生、愉快的氣氛。」

當年的上海婦女教養所。引自南都此前報導。

到了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隨著社會環境變化,消失多年的情色場所再次出現。為此,1984年上海市政府再度批准成立上海市婦女教養所,交由上海市公安局治安處管理。

在中央要求打擊取締賣淫嫖娼活動的背景下,全國各地也相繼推廣了上海的經驗,普遍設立收教所。在當時,收教制度為打擊賣淫嫖娼,維護社會治安秩序和良好社會風氣發揮著一定作用。

1991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關於嚴禁賣淫嫖娼的決定》,明確:對於賣淫嫖娼人員,可以由公安機關會同有關部門強制集中進行法律、道德教育和生產勞動,使之改掉惡習,期限為六個月至二年。

1993年,國務院根據授權進一步制定《賣淫嫖娼人員收容教育辦法》。當時有法律人士認為,收容教育有了較完整的法律依據。

但對收容教育制度的爭論也逐漸開始。除了在法律層面存在爭議,實踐之中收教制度也存在「教育」效果不明顯,自由裁量權過大創造尋租空間等問題。

中國著名性社會學家潘綏銘曾表示,對於性工作者來說,收容教育更像是「被抓」和「勞改」,「可她們是這個社會最底層、最弱小、最無望的人。她們確實需要幫助,需要一些對她們自己有用的具體幫助。」潘綏銘在一次演講中說。

「她們應該受到更加公平的對待」

就在郭道暉等人的建議信寄往全國人大常委會不久後,2014年5月,收教制度再次進入公眾視野。當時,演員黃海波因嫖娼被收容教育。

當年6月,北京市京都律師事務所召開「從黃海波案談收容教育制度之存廢」研討會,中國著名法學家江平、應松年、陳光中、樊崇義、田文昌等40餘位法學學者、律師起草《關於廢止收容教育制度的建議書》,再次遞交全國人大常委會。

「從黃海波案談收容教育制度之存廢」研討會。圖:京都律師事務所官網

建議書提出,收容教育實質上是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關鍵性制度是授權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得以建立,其制度建立與《立法法》等法律不協調、嚴苛的手段是通過行政程序而非司法程序確立等。

收教之爭也引起了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關注。在2015年的全國兩會上,國務院參事、時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張抗抗就此發聲。

去年11月7日,南都記者在國務院參事室見到了張抗抗。她告訴南都,當時她從一位關注女性權益的朋友那裡聽說收教制度後,「我就覺得這是個問題」。通過一系列報導和資料,張抗抗很快了解到收教所的現狀和廢除收教制度的理論依據。

「我作為政協委員,也作為女性作家,覺得她們應該受到更加公平的對待。」出於這種責任感,張抗抗決定遞交提案。

這份名為《關於廢止收容教育制度的提案》指出,該制度存在違反法律、侵犯公民權利,並對社會的公平法治、健康和諧造成危害等問題。收容教育不僅不能起到教育和幫助性工作者和其顧客的作用,更對我國的法治建設、社會和諧都有著不良影響。

「2013年12月,本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已通過關於廢止有關勞動教養法律規定的決定,這表明了全國人大和中共中央都有決心並且有能力改進和完善公民人權的司法保障制度。」張抗抗寫道。

張抗抗:我作為政協委員,也作為女性作家,覺得她們應該受到更加公平的對待。南都記者 宋承翰 攝

她建議,全國人民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決定:1.廢止有關收容教育的決定和行政法規;2.停止接收性工作者和其顧客進入收容教育所;3.關閉全國現有全部收容教育所,現有被收容教育者的剩餘收容期不再執行。

提案最後一句,寫的是「答覆為盼」。

提交備案審查

在張抗抗的記憶中,那年她沒有收到比較明確的答覆。其實,她對此也沒有很大的期待。她解釋:很多提案都要連續提交多年,才可能逐步產生一些反應。

此後幾年間,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副會長朱徵夫在2014年、2016年、2017年全國兩會上遞交提案呼籲廢除這一制度。2017年10月,黨的十九次代表大會召開,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維護憲法權威。據此,朱徵夫在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又提出:對收教制度是否符合憲法和立法法的規定,建議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合憲性審查。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法規備案審查室的一名工作人員告訴南都,對代表委員們的建議,他們一直在關注。落實十九大「加強備案審查制度和能力建設」「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的要求,2018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啟動了對收容教育制度有關問題的研究,請公安部提供制度實施有關情況並進行座談。

從現場辯論到形成共識

法規備案審查室是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在2004年5月成立的工作機構,負責對法規的審查要求與審查建議進行先期研究,確認是否進入啟動程序,然後交由各專門委員會進行審查。

全國人大法工委備案審查室上述工作人員介紹,2018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全國人大監司委、公安部、司法部等有關部門組成聯合調研組,到近三年來新收容教育人數最多的省份江蘇省,就收容教育制度的存廢問題開展調研。

據回憶,在江蘇省人大二樓會議室召開的一場座談會上,圍繞收容教育制度的去留,各方面展開了對話和交鋒。

江蘇省公安廳的一位同志表示,收教制度在遏制賣淫嫖娼、淨化社會風氣、控制性病傳播等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不過,由於法律性質存在爭議、沒有明確執行標準、審批程序簡單化與限制人身自由強制措施的嚴厲性不匹配等問題,受到各界質疑。

他同時也談到:隨著人們權利意識日益增強,行政訴訟的被訴和敗訴風險日益增大,執法工作陷入困境。從公安機關的視角,也建議有關方面通過立法完善收容教育制度,對收容教育制度的法律性質、執行標準、審批程序予以明確和規範。

不過,也有與會人員提出,如果廢止收教制度,將加大基層執法難度,也可能影響性病等傳染病防治工作。

在討論中,還有與會人士繼續提出疑問: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的有關規定,對於許多直接危及他人人身安全和社會公共秩序的違法行為,最高處罰也不過是十五日的拘留,而收容教育的期限是六個月到兩年。

「如果我們不是僅僅籠統地對賣淫嫖娼行為進行道德評價,而是進一步在法治框架內評估它的社會危害性,對這類行為設置六個月到兩年的限制人身自由強制措施,是否適當?」

隨後的實地調研中,調研組也了解到,收容教育還存在人員男女性別比例嚴重失調的現象,被收容的多為女性,嫖娼人員往往以罰代「拘」。

這也引起立法者的反思:賣淫女大多出身貧困,也許家裡還養著老人和孩子,也許還供著弟弟妹妹上學,沒有依靠和出路,沒有穩定經濟來源,被抓後只能接受收教。收教,真的能拯救她們嗎?或許,在對她們進行道德譴責和行政處罰的同時,也應該反思社會對她們的責任。

「這場調研,是廢止收容教育制度的重要一步,奠定了各方形成共識的基礎。」前述法規備案審查室工作人員評價。

首次回應公民提出的合憲性審查申請

也是在2018年,張抗抗收到了來自法工委的邀請參加關於收容教育的座談會。此時,她感到廢除收教制度「有點希望了」。

張抗抗因已有安排未能參會,但她在寫給法工委的《關於廢止收容教育制度的進一步建議》中再次表示,希望本屆人大加速改進和完善公民人權的司法保障制度,儘快廢止幾近名存實亡的收容教育制度。

正如張抗抗預感的那樣,2018年末,法工委在提交給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備案審查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我們建議有關方面適時提出相關議案,廢止收容教育制度。」

2019年12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以168票贊同、0票反對、0票棄權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廢止有關收容教育法律規定和制度的決定》,自2019年12月29日起施行。

該決定廢止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嚴禁賣淫嫖娼的決定》第四條第二款、第四款,以及據此實行的收容教育制度。

今年4月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籤署第726號國務院令,公布《國務院關於修改和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這其中,就包括1993年9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27號公布的《賣淫嫖娼人員收容教育辦法》。

從這天起,實施30年的收容教育制度徹底終結。這也是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機構第一次對公民提出的合憲性審查申請作出回應。「法治長青的根基在於對人的價值的尊重。」前述法規備案審查室工作人員寫道。

在一位長期關注收教制度的人士看來,這也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終於走到了這一步」。

​來源:南方都市報

相關焦點

  • 賣淫嫖娼人員收容教育制度廢止不等於賣淫嫖娼「合法化」!
    賣淫嫖娼收容教育制度的前世今生賣淫嫖娼收容教育制度,簡稱收容教育制度,該制度正式施行於1993年,源於當年9月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制定頒布的《賣淫嫖娼人員收容教育辦法》,規定由行政機關對賣淫嫖娼人員根據《辦法》進行處罰,期限為6個月至2年的收容教育。
  • 賣淫嫖娼人員收容教育辦法今日起廢止,以後就放開賣淫嫖娼了嗎?
    決定廢止的行政法規包括賣淫嫖娼人員收容教育辦法(1993年9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127號公布)什麼是賣淫嫖娼人員收容教育辦法呢?就是你被抓到賣淫了,嫖娼了,公安機關可以直接對你收容教育。這個收容教育,可不是被拘留幾天了事,而是可以長達幾個月。一般情況下,非經法院判決,國家機關不能長時間限制公民人身自由,所以收容教育長久以來飽受詬病。因為這是行政機關自主限制公民人身自由,而非經法院判決。
  • 收容教育辦法被廢止,專家稱賣淫嫖娼行為仍將被懲戒
    新京報訊(記者 王巍)4月2日,包括《賣淫嫖娼人員收容教育辦法》(以下簡稱《收容教育辦法》)在內的10部行政法規被廢止。法律界人士分析,《辦法》廢止後,賣淫嫖娼等行為,依然按照《治安管理處罰法》或《刑法》追究相關責任。
  • 廢止賣淫嫖娼收容教育辦法,是社會的容忍,還是法治的進步?
    3月27日,李克強總理籤署國務院令,廢止在實踐中不再適用的10部行政法規,其中包括《賣淫嫖娼人員收容教育辦法》。消息一出,立即引起社會廣泛熱議。熱議當中有兩種觀點分歧較大,一種認為這是社會對賣淫嫖娼現象的容忍,一種認為這是中國法治的進步,那麼究竟誰是誰非,還得一一道來。
  • 收容教育制度廢止:就可以賣淫嫖娼?
    青鋒2019年12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廢止有關收容教育法律規定和制度的決定》,廢止《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嚴禁賣淫嫖娼的決定》第四條第二款、第四款,以及據此實行的收容教育制度。
  • 賣淫嫖娼人員收容教育制度被廢止,這意味著什麼?
    昨天,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5次會議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廢止有關收容教育法律規定和制度的決定》,自今天開始《決定》就正式生效了。在這個《決定》當中廢止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嚴禁賣淫嫖娼的決定》中的第四條第二款、第四款,以及據此實行的收容教育制度。
  • 收容教育制度今起廢止 賣淫嫖娼仍是違法行為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廢止有關收容教育法律規定和制度的決定》,自2019年12月29日起施行。該決定廢止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嚴禁賣淫嫖娼的決定》第四條第二款、第四款,以及據此實行的收容教育制度。
  • 廢止收容教育,不等於賣淫嫖娼不犯法和不用處罰!
    近日關於廢止「賣淫嫖娼人員收容教育」引起眾多網友議論紛紛,甚至於有一些高呼「從此不再偷偷摸摸」!其實許多人都理解錯了,之所以廢止賣淫嫖娼收容教育,主要是收容教育制度已經不符合現代社會的法治精神。要知道1991年的收容教育制度,可以針對賣淫嫖娼行為進行限制人身自由六個月到兩年的行政處罰,一部行政法規的處罰力度居然大於刑法,這顯然不合理!
  • 別誤解了「四川廢止賣淫嫖娼舊法」
    6月12日,四川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決定:廢止1992年四川省制定的《查禁賣淫嫖娼活動的規定》(簡稱《規定》)。該規定一出,立馬引發廣泛關注。很多人的疑問是:今年3月27日的國務院令,已明確包括《賣淫嫖娼人員收容教育辦法》在內的10部行政法規從即日起被廢止。
  • 賣淫嫖娼人員收容教育辦法廢止,教育部闢謠取消6月四六級大學英語...
    近日,國務院公布《關於修改和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決定廢止1993年頒布的賣淫嫖娼人員收容教育辦法,這一早先發揮一定歷史作用,但隨時代發展日益顯出弊端的行政法規淡出歷史舞臺。最早在1991年9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關於嚴禁賣淫嫖娼的決定》,明確提出「對賣淫、嫖娼的,可以由公安機關會同有關部門強制集中進行法律、道德教育和生產勞動,使之改掉惡習。期限為6個月至兩年」。2年之後,國務院制定發布了《賣淫嫖娼人員收容教育辦法》,規定收容教育工作由公安部主管。使之具有行政法規效力。
  • 繼嫖宿幼女罪廢除後賣淫嫖娼人員收容教育制度12月29日起也將廢止
    轉眼間來到了2019年的12月29日,對於賣淫嫖娼人員來說以前最有震懾力的收容教育制度廢止了!!!對於仍然在收容教養的人員也得到了終止,然而有了不同的聲音認為這是法律的進步卻是道德的退步。賣淫嫖娼會傳播性病,梅毒,B肝,愛滋病,等等傳染性疾病!公安機關對賣淫嫖娼人員實施處罰,必須與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嚴禁以罰款代替刑罰、和行政拘留。
  • 全國人大廢止收容教育 啥是收容教育?
    全國人大廢止收容教育 啥是收容教育?全國人大廢止收容教育 時代和法治的進步!據新華社客戶端、搜狐、中經網客戶端、百度PC客戶端12月28日消息,全國人大通過了廢止收容教育的規定,自12月29日執行。這意味著實施了多年的收容教育正式劃上了句話。收容教育有其進步意義和時代特性,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為一些法律界人士、司法界人士和部分群眾、專家、媒體多熱議,近些年來,關於廢止收容教育的輿論和呼聲越來越高,高層也釋放了相關信號。有些省市已經沒有執行或者推行該項制度。
  • 關於提請廢止收容教育制度的議案的說明
    委員長、各位副委員長、秘書長、各位委員:我受國務院的委託,現對提請廢止收容教育制度的議案作如下說明:一、收容教育制度建立和實施的情況1991年9月4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通過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嚴禁賣淫嫖娼的決定》第四條第二款規定:「對賣淫、嫖娼的
  • 四川廢止查禁賣淫嫖娼舊法,專家:與上位法不符,本應修改
    四川省人大辦公廳工作人員回應稱,因其他法律已涵蓋,賣淫嫖娼行為不再適用該法規條款進行處罰,但不代表賣淫嫖娼行為是合法的。界面新聞注意到,四川省《查禁賣淫嫖娼活動的規定》於1992年9月通過,1998年曾作修訂。
  • 收容教育制度有望廢止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沈春耀日前在作關於2018年備案審查工作情況的報告時指出,目前啟動廢止收容教育制度工作時機已成熟,建議有關方面適時提出相關議案。    針對改革開放初期出現的賣淫嫖娼問題,1991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的《關於嚴禁賣淫嫖娼的決定》規定:「對賣淫嫖娼的,可以由公安機關會同有關部門強制集中進行法律、道德教育和生產勞動,使之改掉惡習。期限為六個月至二年。」之後,國務院頒布了配套的實施辦法。但是,2000年公布的《立法法》規定,限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和處罰,只能制定法律。
  • 廢止收容教育,有理論派,有制度派,我們是行動派
    在收容教育制度廢止前,依法作出的收容教育決定有效;收容教育制度廢止後,對正在被依法執行收容教育的人員,解除收容教育,剩餘期限不再執行。根據公安部副部長王小洪2019年12月23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上代表國務院作的《關於提請廢止收容教育制度的議案的說明》:作為對賣淫、嫖娼人員集中進行法律教育和道德教育、組織參加生產勞動以及進行性病檢查、治療的行政強制教育措施,依法建立的收容教育制度施行20多年來,對教育挽救賣淫、嫖娼人員,維護社會治安秩序和良好社會風氣
  • 記者來信:收容教育制度該廢止嗎?
    原標題:收容教育制度該廢止嗎?   編輯部:   最近,有關收容教育制度的討論成為社會熱點。研討會的氣氛非常熱烈,大家一致認為收容教育制度應該廢止。   在學者和律師看來,收容教育制度存在四大問題。一是收容教育與我國憲法、立法法等基本法律不協調。收容教育實質上是一種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1991年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嚴禁賣淫嫖娼的決定》確立,其具體規定由1993年國務院頒布的行政法規《賣淫嫖娼人員收容教育辦法》予以明確。2005年,我國制定了立法法。
  • 收容制度有望廢止是怎麼回事?收容制度是什麼?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沈春耀作報告時表示,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期間,有全國政協委員提出提案,建議對收容教育制度進行合憲性審查。收容教育制度的主要法律依據是1991年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通過的 《關於嚴禁賣淫嫖娼的決定》。該《決定》第四條第二款規定:「對賣淫、嫖娼的,可以由公安機關會同有關部門強制集中進行法律、道德教育和生產勞動,使之改掉惡習。
  • 推動廢除收容教育辦法的朱徵夫:這是法治建設的重要裡程碑
    2020年4月2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於修改和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包括《賣淫嫖娼人員收容教育辦法》(以下簡稱《收容教育辦法》)在內的10部行政法規被廢止,這也是一個讓朱徵夫等待了6年的結果。從2014年在全國兩會提出廢除《賣淫嫖娼人員收容教育辦法》的提案起,朱徵夫多年來堅持為廢除《收容教育辦法》持續發聲。
  • 「廢止收容教育制度」釋放積極信號
    據報導,12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廢止有關收容教育法律規定和制度的決定》,自2019年12月29日起施行。同時明確規定,在收容教育制度廢止前,依法作出的收容教育決定有效;收容教育制度廢止後,對正在被依法執行收容教育的人員,解除收容教育,剩餘期限不再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