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萬平方米展廳,超過1000家參展商,包括來自36個國家和地區的101家海外文化機構;舉辦了1場主旨論壇,12場主題論壇,66場發布活動,14場專題經貿配對會;截至昨晚,展會前三天現場達成籤約20餘場,實際交易金額3.8億元……今天上午,在第三屆長三角文博會新聞通氣會暨頒獎典禮上傳來一組組叫人振奮的數據。我們可以說,從第一屆起步,到第二屆跨越,再到今年的第三屆,長三角文博會的參展規模、辦展水平、社會影響有了新的提升。
走過三屆的長三角文博會,令人欣喜的數據之外,我們學到了什麼新知?收穫了多少朋友?交流了哪些經驗?又增長了幾多信心?
圖說:第三屆長三角文博會今天閉幕 新民晚報記者 王凱 攝(下同)
底子好,潛力也大
「2018年,長三角的文化產業增加值佔全國文化產業增加值總量的31.9%;文化產業增加值佔區域GDP的5.85%,高於全國4.30%的平均水平……」昨天上午,《長三角文化產業發展藍皮書》在第三屆長三角文博會主旨論壇上重磅首發,數據不會騙人,長三角地區的文化產業份額在全國佔比高,總量保持絕對優勢。甚至我們可以說,文化產業一直以來都是長三角地區的區域經濟支柱產業。多年來,長三角的文化上市公司數量佔全國比重約30%。剛剛發布的第十二屆文化企業30強中,長三角就有10家企業上榜,佔比達三分之一。尤其可貴的是,長三角地區居民的文化消費熱情與文化產業的發展高度匹配。2018年全國人均文化娛樂消費支出為827.4元,滬蘇浙皖的數據均遠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上海早在2018年就突破了人均文娛消費3000元,達3008.5元。
與此同時,這片土地還集中了全國四分之一的雙一流高校、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全國三分之一的研發經費支出和有效的發明專利……3年來長三角的文化產業不僅增速和體量上領跑全國,我們對於文化產業加速新舊動能轉換、提升數字經濟發展,也已經做好了充分的理論準備。
底子很好,不過天花板也還很遠,發展潛力還很大。前天舉行的2020上海版權貿易與產業發展論壇上,英富曼中國董事總經理龔康康介紹,中國是全球增速最快的授權市場之一,去年授權商品零售額達104億美元,同比增長9.7%,「但份額僅佔全球3.6%,國內IP市場孕育著極大的產業潛力。」
圖說:上海報業集團展區海上文創展臺
雙『影』擎,上海模式
在首屆長三角文博會上,上海市影視攝製服務機構曾因完美演繹「上海服務」而大放異彩,到了第三屆長三角文博會,它代表的影視產業服務「上海模式」,已在全國落地生根甚至開花結果。不僅如此,今年它還首次和成立不到一年的上海市影視版權服務中心聯袂參展,「我們希望打造上海影視產業服務的雙『影』擎。」昨天上午,中宣部副部長傅華和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周慧琳一行到展廳視察,兩家機構的負責人於誌慶在匯報時說。
因為雙「影」擎的啟動,在本屆長三角文博會上,於誌慶有點忙:浙江台州的代表團在自家展廳的活動開始前,特意再次趕來參觀學習;雲南省的展廳負責人,特意邀請他去看一看——在雲南展廳,有專門的「影視創作的光影之花」版塊,全是上海兩大機構特意到雲南對口支援的工作內容展示。「讓我們欣慰的是,上海影視產業服務雙『影』擎所代表的工作理念,已經在長三角乃至全國有了諸多結合當地實際的『本地版本』。」他說。比如,長三角各地在拍攝服務方面都學習上海,已完成了取景地的分類,目前《長三角影視拍攝服務指南》已經編輯完成;比如,在全國範圍內,效仿「上海經驗」、結合本地實際,組建了拍攝服務機構的,已不下15家,西南到成都、重慶,東北到長春、哈爾濱。
圖說:第三屆長三角文博會展會現場
展商在進步,長三角文博會本身也在不斷進步。經過近兩年的努力,經過國際展覽聯盟的嚴格評審,今年9月長三角文博會一舉獲得世界展覽業最重要的UFI認證,成為了擁有國際展覽資質的品牌展會。這一成果為展會吸引了更多的國際參展商和國際觀眾:瑞士創意中心首次組團參展,組織了6家瑞士創意設計企業亮相;海外參展商GAA全球藝術品機構組織了來自全球35個國家,約90位藝術家的300多件作品參展,現場交易量約20%,預定交易超60%。流連展廳,我們不難發現,今年展會,面積更大了,服務更細了,洽談空間更多了,項目推介更實了,哪怕組織辦展受到了新冠疫情的影響,但本屆長三角文博會展商數量不降反升,參展單位和公司最終達到1011家,同比增加13%,一大批文化產業重點企業以強大陣容和前瞻視野亮相,顯示了變局中開新局的蓬勃生機。
圖說:第三屆長三角文博會展會現場
「雲互動」,科技賦能
如果說這一屆長三角文博會的背景是全球文化產業正受到疫情的巨大衝擊,那麼也可以說,「化危為機」是本屆文博會的一大特點。以「智能化、新視聽」為重點,兼顧5G應用、人工智慧、虛擬實境等應用技術,突出互動性和體驗性的展覽展示內容明顯增多了,也變強了,「雲互動」實打實成為了第三屆文博會的亮點。
文化和科技融合催生出的勃勃生機,讓人欣喜、興奮。尤其它並不局限於政府牽頭的「大項目」,也不僅在騰訊等網際網路大企業中生根發芽。在江蘇館,蘇州千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康力球」這幾天就很「紅」。
圖說:第三屆長三角文博會展會現場
它,酷似大熱影片《流浪地球》中球形方向盤,一經轉動,便將觀眾帶入一場有趣的野外「跑酷」。球內的傳感器配合軟體,讓使用者面前屏幕上的動畫遊戲及時根據人的動作給出回應,「連接」起現實和虛擬的兩個世界。「這一款康力球好操作,易上手,靈敏度高,目前已廣泛應用於康復訓練和幼兒教育,」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後期我們還會對遊戲畫面、人物動作進一步做出細化,來適應更加豐富的應用場景。」
「智造」賦能人文創意,不僅可以加速虛擬實境商業化應用,還能幫助傳統戲曲藝術釋放出更加感染人心的力量。文博會現場,江蘇省演藝集團展出的20個戲曲機器人曲藝表演,贏得觀眾的交口稱讚。據介紹,一招一式,一顰一笑,背後是高精密度多傳感器設備捕捉傳統戲曲演藝的舞蹈、手勢、走位等,再將戲曲動作轉變為數位化格式,最後通過人形機器人展現這些海量數據。戲曲版權數位化再利用,讓傳統文化更好地走近也走進了現代觀眾。(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孫佳音)
圖說:第三屆長三角文博會展會現場
馬上評|永不落幕
展館裡,零零星星有展商正收拾、打包,作撤展準備。但展館外,今天上午11時,文博會雲南分會場於環球港正式啟動,為期8天的「遇見雲南」文創集市剛剛拉開帷幕。未來8天裡,這個集市將為上海市民帶來別具風情的雲南文創、秀色可餐的花卉綠植、原汁原味的農特產品,現場還有從雲南遠道而來的非遺表演,以及千支鮮花千盆多肉的免費派送。
圖說:第三屆長三角文博會展會現場
展會就要閉幕了,但會上成立的長三角文化產業投資聯盟、長三角數字出版創新發展聯盟、長三角文旅專家智庫等等機構和平臺將逐步開展他們的工作,或參與調研,或直接投資,或探索產業發展新模式;展覽結束了,但交流和交易或許才剛剛開始,創意開發和授權交易的腳步不會停歇,賦能傳統和協作創新的努力也不會停歇。
4天文博會,美好而短暫,我們新交了朋友,新學了技術,新定了計劃,欣欣然地要開始書寫長三角文化創新發展新的篇章。從這個意義上說,長三角文博會是永不落幕的。(孫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