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靜寧縣職教瞄準特色產業開展精準扶貧——

2021-01-08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金秋時節,被譽為「蘋果之鄉」的甘肅省靜寧縣,連片的果園裡果香四溢,一片豐收的景象。

  剛剛摘掉「貧困戶」帽子的靜寧縣甘溝鎮張灣村村民王堆良看著自家地裡的蘋果樹滿心歡喜。

  「蘋果10月初就被預訂了,每斤3.5元。」王堆良笑容滿面地算著收入。今年,他家賣蘋果收入近6萬元,然而僅僅4年前,王堆良還是「壓力山大」:父母年老體弱,3個孩子中兩個上大學、一個上初中,家裡經濟狀況捉襟見肘。

  後來,在鄉鎮幹部和駐村幫扶工作隊引導下,王堆良和妻子把家裡的10畝地闢為果園。栽上果樹還得會管理,除了參加鎮村兩級針對貧困戶定期舉辦的果園管理培訓外,王堆良還走進了靜寧縣職教中心,學習先進的蘋果種植技術。用學來的技術,王堆良悉心打理家裡的果園,種出的蘋果優果率和商品率都很高。一園子蘋果80%以上直徑超過80毫米,而且成色極佳。

  作為全縣唯一一所職業教育學校,靜寧縣職教中心在創建國家示範校伊始,就確立了職業教育必須植根於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土壤,有效對接和服務當地支柱產業的辦學思路。為了服務產業、助力精準扶貧工作,該校專門開設了「果蔬花卉生產技術」專業,建成果品質量檢測、土壤肥料分析、植物病理等10個專業實訓室,為果農提供全方位技術培訓。

  興一方產業,富一方百姓。近年來,靜寧縣將發展特色產業作為精準扶貧工作的重要抓手,除了蘋果產業,建築業也是靜寧的一項支柱產業。靜寧縣職教中心每年為這兩項產業輸送合格畢業生300名以上,培訓果農和建築從業人員1.2萬多人次,幫助更多人成為「致富能手」。

  秋季新學期開始,平涼機電工程學校(靜寧縣職教中心)三年級建築工程系專業學生祁亞磊常常和同學們鑽進校內建築專業實景實訓室,穿梭在磚塊、鋼筋、混凝土之間,為12月的職教大賽做準備。「在建築專業實訓室實際操作練習,我們能夠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操作,了解實際施工過程中的完整流程。」祁亞磊說。

  「為了給學生創造真實的職業訓練工作情境,我們根據建築行業的特點,將『建築工地』搬進了學校。」建築工程系主任張小龍向記者介紹,實景實訓教學基地共耗資240萬元,建有磚混結構、框架結構、鋼結構、樓宇智能化、給水排水安裝與調試5個實訓場景。

  平涼電機工程學校校長王多利告訴記者,發展特色產業就是教育精準扶貧工作的重要抓手,建築工程施工專業畢業生就業率100%,且供不應求,為靜寧縣30多個建築企業及周邊市(縣)建築企業輸送了大量工程技術人才,相當一部分畢業生已經成為企業的頂梁柱。

  今年4月,靜寧縣職教中心與大金空調(上海)有限公司舉行校企合作「冠名班」籤約儀式,這是自啟動教育精準扶貧國家級示範區先行先試工作以來,平涼市職業學校與有關企業籤訂的第一份訂單式培養協議。

  根據雙方合作協議,該校將與大金空調(上海)有限公司互設人才培訓基地,在學校成立大金空調冠名班,以精準扶貧建檔立卡戶子女為主,每年從機電技術應用、電子技術應用等專業學生中選取40人編入「大金班」學習。由企業每學期為「大金班」學生設立專門獎學金、幫困金、教學金,學生畢業後可直接進入企業工作,他們既是職校學生,又是員工,這種訂單式培養模式為學生穩定就業和家庭脫貧提供了有效保障。

  記者了解到,靜寧縣職教中心創新「中高職一體化」辦學模式,深化校企合作,與省內外10多所高等院校開展「3+2」五年一貫制大專班、「3+4」中職本科貫通班合作辦學,與30多家企業聯合開展實訓化辦學,打通了職業教育「立交橋」,使有升學意向的學生繼續高層次深造,使掌握職業技能的學生帶著技術進入市場。同時,建立貧困家庭學生就業援助機制,優先安排貧困家庭學生實習、優先推薦就業。近3年,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達99%以上,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學生就業率100%,月薪均在3500元以上。

  靜寧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陳景春說:「立足於增強扶貧內生動力、促進就業增收、加快脫貧致富,靜寧縣有效整合中職學校資源、部門培訓資源和社會資源,深入實施『校校聯合、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做大做優做強職業教育品牌,不斷提升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能力,走出了一條『擴規模、強內涵、提質量、促產業、帶就業、增收入、能致富』的職業教育發展之路,為全縣蘋果、建築、養殖等支柱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社會健康快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本報記者 鄭芃生)

相關焦點

  • 職業教育「春風化雨」變隴原——甘肅平涼探索教育精準扶貧先行先試
    原標題:職業教育「春風化雨」變隴原——甘肅平涼探索教育精準扶貧先行先試優化整合、共享精準培訓基地87個,培訓2.19萬人次,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3453人;各職業院校與大型企業籤訂訂單培養9964人,其中建檔立卡戶家庭學生3195人;組織初中學生到職業院校參觀、學習、體驗、培訓13.58萬人次……在甘肅省平涼市,職業教育和職業院校在教育精準扶貧脫貧中
  • 十年職教扶貧路 浸滿石化家國情
    學校堅決貫徹全面聚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目標任務,堅持教育幫扶為主導的多元化幫扶舉措,努力創新幫扶思路和模式,多措並舉幫助群眾脫貧致富,積極為富民興隴貢獻力量。,派出學生開展義務支教,為種養殖合作社提供穩定技術指導服務,在招生就業方面優先向貧困地區傾斜等,有效開展了精準幫扶工作,推進了貧困村脫貧進程,取得了階段性幫扶成效。
  • 精神的力量——靜寧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者開展激發貧困群眾內生...
    「波瀾壯闊七十年,聚力打贏攻堅戰」曹務鎮曹崖村理論宣講報告會「波瀾壯闊七十年,聚力打贏攻堅戰」八裡鎮理論宣講報告會縣委黨校講師、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理論宣講志願者柴金娥宣講精準扶貧政策縣委講師組副組長、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理論宣講志願者王雄雄宣講精準扶貧政策
  • 省政協在平涼白銀開展「委員活動日」活動 劉立軍參加並講話
    原標題:省政協在平涼白銀開展「委員活動日」活動 8月19日至21日,甘肅省政協組織部分住甘全國政協委員,省政協委員,平涼、慶陽、天水、白銀等市政協委員赴平涼市和白銀市開展「委員活動日」活動。 甘肅省政協副主席劉立軍參加活動。
  • 湖南職教扶貧哪些經驗可圈可點?省教育廳廳長這樣解讀
    所謂「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在精準扶貧實踐中,湖南職教也得到了更好發展。對此,蔣昌忠表示,首先是提升了與區域產業的對接度和融合度。目前,湖南貧困地區每所高職院校確定了2-3個、每所中職學校確定了1-2個重點建設專業大類,新增專業、特色專業均在重點建設專業大類中產生,通過多年來堅持對接區域優勢特色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動態調整專業,形成了「對接產業辦專業,辦好專業促產業」的專業布局動態調整模式。在此基礎上,貧困地區職業院校在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頂崗實習學生、員工培訓過程中,加強了與企業的溝通聯繫,深化了產教融合。
  • 陝西教育精準扶貧紀實 決不讓一名寒門學子因貧失學
    同時,加大就業創業支持力度,各高校建立了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信息臺帳,對各類就業困難群體開展就業指導、崗位推薦、經費補貼等精準幫扶。對低保家庭畢業生、殘疾畢業生和享受國家助學貸款的2.61萬名畢業生,每人發放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1000元。  扶貧先扶智,扶智先強教  百年大計,教育為先。
  • 職教精準扶貧的「天津之路」-中青在線
    一頭連著產業,一頭連著學生,職業教育被視為教育扶貧中的「排頭兵」。作為擁有全國唯一的國家現代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示範區的直轄市,天津近年在新疆、西藏、青海、甘肅、雲南等地不斷探索職教精準扶貧的新思路,「一地一策」「一項目一招數」,紮實地鋪設出一條全方位服務於中西部地區職業教育發展的「天津之路」。
  • 申萬宏源集團總經理徐志斌:精準扶貧的五大實踐
    申萬宏源黨委委員、集團總經理徐志斌在發表主題演講時表示:「近年來,申萬宏源積極在甘肅省會寧縣等『六縣一區一村』開展扶貧工作,至今累計投入無償幫扶資金超1.7億元,助力當地快速發展,脫貧摘帽,取得良好成效。」
  • 樹立「甘味」品牌 擦亮「特產」名片 甘肅發展特色產業推動脫貧...
    甘肅緊緊抓住產銷對接這個「牛鼻子」,從打通供應鏈、拓寬銷售渠道、開展專項培訓等方面著手,通過一系列「組合拳」,加快「甘味」農產品昂首闊步邁向更加廣闊的市場。  為了拓寬銷售渠道,甘肅省農業產業扶貧產銷協會及馬鈴薯等9個特色產業產銷分會連續三年舉辦龍頭企業負責人和營銷家培訓班,提供運作市場的能力和水平,著力培育一支活躍在產地和終端市場的營銷家隊伍。
  • 甘肅省以釘釘子的精神推動落實扶貧工作
    離2020年全面實現脫貧的日子越來越近,甘肅省各級政府以釘釘子的精神推動落實扶貧工作。甘肅省扶貧開發辦公室全國扶貧地區幹部培訓中心蘭州分院黨組成員院長迭目江騰說,大力開展精細精確精微的『繡花』式扶貧,確保如期實現脫貧攻堅目標,「甘肅省脫貧攻堅工作任重道遠。
  • 扭住關鍵精準扶貧 鍥而不捨奮力攻堅——甘肅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
    扭住關鍵精準扶貧 鍥而不捨奮力攻堅——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駐村工作隊的幫扶故事「五小」產業發放雞苗。在立新村學校開展「微心願」暖冬行動。,堅持派駐幹部「駐村在崗」「履職盡責」,緊緊圍繞「六個精準」「七個一批」和「兩不愁三保障」目標開展幫扶工作,以黨建扶貧、產業扶貧、教育扶貧、消費扶貧、醫療扶貧、交通扶貧等作為抓手,助力立新村實現了整體脫貧。
  • 「繡花式」扶貧,「繡」出群眾好生活——甘肅省定西市精準施策全力...
    在脫貧攻堅中,定西市探索建立「三建四聯三帶」黨建模式,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建立「四方聯合」菜單化培訓機制,提高貧困群眾致富能力;創新精神扶貧模式,激發群眾內生動力;持續健全產業扶貧體系,拓寬群眾的收入渠道;聚焦深度貧困,做實「一戶一策」,堅持政策向扶貧傾斜、資金向扶貧聚集、項目向扶貧靠攏,舉全市之力紮實開展精細精確精微的「繡花式」扶貧,取得顯著成效。
  • 農業銀行甘肅省分行金融扶貧工作得到監管部門肯定
    近日,在人行蘭州中心支行組織的2016年度金融精準扶貧政策效果評估中,農行甘肅省分行位列同業首位。該行58家縣(區)支行良好以上評級佔比達到80%,是全省唯一沒有勉勵檔的金融機構。  金融扶貧是增加扶貧投入的重要渠道,也是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盡的社會責任。
  • 甘肅天水:產業扶貧拔「窮根」走出特色路
    這一既能照顧孩子,又能在家門口掙錢的好事,得益於天水市特色農業產業扶貧項目。4月2日,「甘肅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媒體採訪團」記者來到馬跑泉鎮扶貧產業園時,馬引第正在和其他村民在產業園插枝培育玫瑰花苗木。
  • 津隴同心興產業 東西協作奔小康——「網絡精準扶貧—原產地探訪...
    &nbsp&nbsp&nbsp&nbsp為進一步推動網絡扶貧與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工作深度融合,甘肅省委網信辦聯合天津市委網信辦、天津市合作交流辦指導推出「網絡精準扶貧——原產地探訪計劃」甘肅站活動,於9月18日至21日在我省慶陽市圓滿舉辦。
  • 2019年甘肅省「最美扶貧人」事跡簡介
    2019年甘肅省「最美扶貧人」事跡簡介翟小麗翟小麗,女,漢族,現年31歲,中共黨員,慶陽市慶城縣蔡家廟鄉大堡子村黨支部書記。她曾榮獲公務員三等功1次;2018年6月被中共舟曲縣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2018年10月被中共舟曲縣委、舟曲縣人民政府授予「舟曲縣『最美扶貧人』」榮譽稱號;2019年2月被甘肅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授予「2018年度全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榮譽稱號;2019年4月被共青團甘南州委授予「2018年度『甘南州青年五四獎章』」,2019年11月被省委追授為「甘肅省優秀共產黨員
  • 甘肅省江蘇商會向宕昌縣捐贈扶貧產業發展資金30萬元
    中新網甘肅新聞1月10日電 據隴南市政府披露,1月4日,在甘肅省江蘇商會三屆五次會員大會上,甘肅省江蘇商會向宕昌縣何家堡鄉捐贈扶貧產業發展資金30萬元。  甘肅省工商聯副主席張益民表示,江蘇商會深入開展「千企幫千村」扶貧行動,持續關注和支持宕昌等貧困縣區發展,為全省脫貧攻堅中心工作撐上了勁、使上了力,希望甘肅江蘇商會繼續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助力全省脫貧攻堅工作。  宕昌縣委常委、統戰部長陳霞代表宕昌縣對甘肅省江蘇商會的善舉表示感謝,希望企業家今後能夠多走進宕昌、多了解宕昌、多支持宕昌,在宕昌投資興業、創造財富、實現價值。
  • 「造血式」產業扶貧之碧桂園精準扶貧廣西百色樣本
    作為中國新型城鎮化進程的身體力行者,碧桂園集團及楊國強、楊惠妍父女積極投身扶貧公益事業20餘載。到了2018年起,碧桂園更是將扶貧上升到主業的高度,確立地產是扶貧基石、扶貧優於地產的「雙主業」發展模式,組建數百人的專職扶貧隊伍,結對幫扶全國9省14縣,以產業振興、人才振興為主導,探索出了一條可造血、可複製、可持續的精準扶貧鄉村振興道路。
  • 精準施策 實現產業扶貧與產業振興有效銜接
    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關鍵,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點,推進產業扶貧與產業振興相銜接,是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核心任務,需要及時謀劃、精準施策、創新推進。確保資產銜接,發揮產業扶貧資產最大效益。一是全面梳理清查精準扶貧以來各類扶貧資金及其形成的扶貧資產。
  • ——西南財經大學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經驗介紹
    而這些,只是西南財經大學參與滇西扶貧工作的一個縮影。  2013年教育部制定並下發《教育部定點聯繫滇西邊境山區工作方案》以來,西南財經大學積極響應、認真貫徹落實。幾年來,西南財經大學堅持以教育扶貧、智力扶貧和產業扶貧為重點,結合地方實際,充分發揮自身教育優勢,精準選點、精準發力,助力福貢脫貧攻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