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就該上幼兒園了?老師:不滿足這些條件,4歲入園也是受罪
我有一個閨蜜,是那種「虎媽」角色,秉持的理念是「讓娃贏在起跑線上」,她認為孩子3歲必須上幼兒園,雖然他的兒子持續哭了將近半個月,她依然堅持哭哭就挺過去了。
結果上了不到半年,孩子三天兩頭生病,就連性格也變得沉默寡言,最終這個閨蜜選擇給兒子退了學。後來她找到我諮詢,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
我專門找了有資深教育經驗的幼教老師給她普及了孩子入園的知識,為什麼入學時間不對,孩子遭罪大人受累?以及如果要入園要滿足哪些條件。
為什麼入學時間不對,孩子遭罪大人受累?
這位幼教老師表示,孩子3歲入園,這對於幼兒園來說是好事兒,孩子都是一張白紙,比較好管。但是有些孩子確實不適合在3歲入園。
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朱曉進表示,女生智力發育普遍比男生提前兩年到三年。
尤其是男孩,大腦和身體、心理髮育都比女孩要晚,女孩幾歲就是貼心小棉襖,但男孩卻是磨人精,這是由自身發育所決定。
所以如果男孩過早進入幼兒園,心理上不適應程度比女孩更強,同時因為身體發育慢也容易受到大齡孩子的欺負,所以建議男孩可以推後半年或者一年再入園。
這位老師表示,雖然幼兒園裡都是小朋友,但同樣映射出了一個小社會。尤其全託幼兒園,小朋友面對的世界,其實跟成年人初次走入社會的感覺是一樣的,恐慌、不安、焦慮時刻伴隨著自己。
這位老師推薦我們看一部叫做《幼兒園》的紀錄片!我看完以後,感覺內心打了個冷戰,我們太想要孩子獨立和堅強,卻忽視了在這種哭了沒人抱、被欺負沒人幫的環境裡孩子會不會變得冷漠!
不適合的年齡入園,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美國一項研究表明:無論幼兒園多好,較早或較久待在幼兒園的兒童,更容易出現攻擊性行為,更不聽話。
不僅如此,還有一位心理學家蘭姆專門針對3000名幼兒園園的孩子進行研究,發現下面的結論:
進入幼兒園頭9個月,孩子體內的應激激素(皮質醇水平)是沒上幼兒園同齡孩子的兩倍。而且,上幼兒園的年齡越小,壓力越大。
這樣的研究擺在面前,我突然就明白了,霍思燕曾在節目中坦露嗯哼4歲還不上幼兒園的理由,她說在一本書上看到「晚一年上幼兒園,是對男孩最好的一個禮物」。
這位幼教老師直言,雖然提倡滿3周歲入園,但孩子多大入園要考慮自己家孩子的實際情況,不滿足這些條件,就算4歲入園也是受罪!
一、獨立自理
這包含兩方面,一方面獨立思考,一方面自理能力。當孩子踏入幼兒園以後,就要面對自己解決問題,需要自理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來支撐,能夠讓孩子更適應幼兒園。
在上幼兒園以前,家長可以專門針對幼兒園的課程表,培養孩子基礎的自理能力。當孩子習慣自己刷牙、洗臉、睡覺、拉粑粑、穿衣服的時候,獨立思想也越來越強大。
二、社交能力
幼兒園是孩子的第一個小社會,正好迎合孩子三歲時,開始喜歡與小夥伴活動玩耍的需要!等到了3歲半,交流開始變成雙向互動,如果欠缺社交能力,在互動中會出現阻礙,容易被孤立。
這個階段融入集體困難,首先會打消孩子上幼兒園的積極主動性,久而久之孩子還可能因為別人的漠視,而產生內向自卑的情緒。所以在上幼兒園前,教會孩子一些社交技巧,是不可忽視的。
在入園前,家長要鼓勵孩子主動交朋友,帶孩子到小區去找同齡孩子玩耍、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給朋友、學會關心別人、讚揚別人都會讓他收穫更多的朋友。
三、自我保護能力
最重要的一點是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安全問題無小事兒。當孩子脫離了父母的視線,真正能夠依靠的是自我保護的常識和技能。
在孩子入園前,一定要把安全教育放在重中之重,比如讓孩子認識安全標識;學會拒絕陌生人;遇到壞人該怎麼辦;遇到別人欺負自己怎麼辦;不讓別人隨便摸自己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