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的魅力有多大,日本人這樣說:我沒死,就下象棋!

2020-12-14 東方體育

象棋的魅力有多大,日本人這樣說:我沒死,就下象棋!

中國智力運動網訊 9月4日,「四川航空杯」2017全球象棋雙人邀請賽進行期間,象棋國際發展研討會在成都職業技術學院(成都棋藝學院)舉行,研討會由中國象棋協會主辦,成都棋院、成都職業技術學院承辦。王濤、陳澤蘭、薛忠、丁睿、榮萌、山田光紀、丁文霞、蔣全勝、劉徵等領導與嘉賓相繼發言和演講,郭莉萍主持。

成都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王濤首先致歡迎詞,他介紹了學院的概況和棋類活動開展的情況。他說,成都素有棋城的美譽,為了傳承發展成都的棋藝文化,2011年,在成都市政府的領導下,我們學院,和成都棋院,共同籌建了成都棋藝學院,並於2012年正式招收學生。

國際智力運動聯盟主席、世界象棋聯合會第一副主席、國家體育總局棋牌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國象棋協會主席陳澤蘭隨後發表開幕主旨演講--象棋國際發展現狀與未來戰略方向,作重要講話。

陳澤蘭認為「會員數量少,是現在制約象棋國際發展的最大問題」,她提出了解決方案「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將會從賽制改革和完善世象聯賽事體系兩個方面來著手。賽制改革的工作,已經轉向自費參賽和提高辦賽補貼,並放開個人參賽,還會更多關注業餘和非華越裔群體;完善賽事體系方面,除了兩年一度的世界象棋錦標賽,近年我們新創辦了世界象棋公開賽、世界棋王賽、世界象棋青少年錦標賽作為現有賽事體系的進一步補充。本次的全球象棋雙人邀請賽,也是對豐富象棋世界性比賽體系的一次嘗試」。

陳澤蘭感言「改革賽制和完善賽事體系,是我們在象棋國際發展上的戰術變化。從戰略角度來說,從依靠競技賽事推廣轉為走文化傳播之路,才是象棋國際發展的核心」。她說「從2014年起,中國象棋協會開展了象棋海外推廣計劃,以孔子學院、駐外企業、駐華使館、海外留學生較多的大學機構為基礎,針對不同的機構特點,制定了相應的推廣普及方案,形成了可持續發展的海外推廣體系」。

相關焦點

  • 江夏學院上演人體象棋大戰 真人車馬炮下象棋
    參賽隊伍裡,他們各穿黑紅T恤,扮作棋子,展開對攻,還有兩人扮作黑白無常負責將「陣亡」選手拖下戰場。連不會玩的人也能上場「廝殺」,讓不少人玩得不亦樂乎。每班各派一名對弈代表,每走一步,本班相應的象棋隊員就在大棋盤上跟著走一步。有趣的是,比賽中,每個兵種還搭配著不同的武器,殺敵方式各有千秋,「相」配扇子扇,「兵」有長劍斬,「炮」有火箭筒,「馬」身上還搭著一隻馬型紙模。每次一到短兵相接時,就有己方陣營的人激動地說「用劍斬」「用炮轟」,激烈程度不亞於場下對弈選手。
  • 圍棋與象棋(中國象棋、西洋棋、日本將棋)該如何選擇?
    鍛鍊這個鍛鍊那個,有什麼xx思維,你玩遊戲要獲得樂趣,這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想要培養一項業餘愛好的話,我覺得這些都是非常好的選擇。就像大家說的,本質上這些棋類都是一項遊戲,沒有什麼高下之分(但我個人認為,單論複雜和難易程度還是圍棋更勝一籌)。
  • 販夫走卒才下象棋?誰說的!他們第一個表示不服!
    很多人說,琴棋書畫中的棋,指的是圍棋。圍棋是陽春白雪,象棋是下裡巴人。為此,我真的很給象棋抱打不平!你能因為象棋受眾面積廣,就這樣說吧!還有人說,那你舉例說說,都有哪些名人喜歡下象棋?這不就來了嗎!今天來盤點一下,象棋和皇帝的不解之緣,皇帝夠有名了吧!
  • 象棋之道
    根據活動規則,日本國民可以向政府報銷旅行過程中產生的部分交通費和住宿費。然而,這項刺激消費的政策帶來的並不是「V字復甦」,而是疫情的再次加劇。現如今,大多數日本人都放棄了旅行的念頭,乖乖的呆在家裡「自我隔離」。長時間呆在家裡的人,一定會找點事情來打發時間,比如說,玩玩遊戲什麼的。說到玩遊戲,一個「遊戲青年」已經成了時下日本最了不起的「英雄」。他玩的遊戲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象棋。
  • 劉邦被項羽射了一箭,沒死,從此之後象棋就有了1條不成文的規定
    文|劉邦被項羽射了一箭,沒死,從此之後象棋就有了1條不成文的規定 其實象棋在我國有很久遠的歷史,在先秦時期就有書面記載,距今已經上千年了。雖然現在已經很少有人懂這種娛樂了,但是對於會下象棋的人來說,這不僅是一種娛樂,還是一種歷史文化。
  • 中國象棋:象棋開局難還是簡單?如何正確認識象棋開局
    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認知,說到這裡棋友們可能不服,那麼我們就來看看象棋泰鬥胡榮華的真實想法,象棋特級大師胡榮華曾經說過:「象棋開局階段應該是將己方子力開到最有利的位置,為接下來的中局戰鬥做準備,但戰鬥還未開始!」胡司令所言已經完整闡明了象棋開局的作用,並明確表明象棋開局應該做什麼?
  • 閒話象棋
    □吳建勳有一個字謎很有意思:炮馬相士一盤棋,五個小卒打前提。圍得老將團團轉,為何贏不了這盤棋?謎底是個「軟」字。會下象棋的人知道,欠車不是一個「軟」字嗎?下象棋,可以說是我國老少皆宜的娛樂活動。記得年輕時一次出差,坐火車一天一夜才能到達目的地。火車的咣當聲使人心煩,覺得時間過得太慢。無聊之際,想起忘年交50多歲的郭老師也在車上,就同他擺開了象棋,其他同伴也來觀看,你一言我一語,其樂融融,幾盤棋下來,時間過得飛快,不知不覺到達幾千裡外。
  • 西洋棋有8個兵,日本象棋有9個兵,為何中國象棋只有5個兵?
    西洋棋有8個兵,日本象棋有9個兵,為何中國象棋只有5個兵?說起中國文化,那真的是豐富多彩怎麼說都說不完。象棋作為文化的產物,千百年來一直受到廣大人們的喜愛,在古代不管是地位顯赫的達官貴人還是普通的平民百姓對於象棋都是非常的喜愛。
  • 不會下象棋就有點惋惜了
    在家這一段時間經常陪小侄子下象棋,他剛學看起來很感興趣,這是應該的,象棋作為我們中華文化裡重要的珍寶之一,人人都該對它略懂一二的,不然就太可惜太慚愧了。象棋大概是我國最普及的益智類遊戲了,男女老少大多數都能來兩下,雖然達到精通很難,感覺一山還有一山高。不過靠它娛樂已經很有趣味了。
  • 快樂之都中國象棋 中國象棋的基本技巧
    中國象棋的歷史:中國象棋即軍際象棋,具有悠久的歷史。北周象戲象棋在周代建朝(公元前11世紀)前後產生於中國南部的氏族地區。唐代,象棋在中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有了一些變革,已有「將、馬、車、卒」4個兵種,棋盤和西洋棋一樣,由黑白相間的64個方格組成。後來又參照我國的圍棋,把64個方格變為90個點。
  • 小孩子學習象棋到底有沒有好處?
    4歲開始學下象棋梁殷愷是在爸爸媽媽的影響和引導下開始學習下象棋的,他一臉真摯的說:「我爸爸下象棋很厲害,但我媽媽更厲害!」梁殷愷從4歲就開始學習下象棋,至今已經6年多了。在爸媽的教導下,梁殷愷很快就學會了象棋的基本知識和規則,但是他並不滿足於學會,他想把象棋學精學透徹。
  • 象棋中的學問
    □鄭州市緯五路第二小學四(6)班 楊樹  暑假,爸爸買回來一副象棋,我很好奇,於是問爸爸:「這是什麼棋呀?」爸爸回答說:「這是中國象棋,在我們國家有悠久的歷史,如果你想學象棋,我可以教你。」我忍不住好奇心,就答應了爸爸。
  • 象棋愛好者內心獨白:想提高象棋實力卻很難,我玩象棋軟體的心得
    至於像象棋人機圈大佬黨曉陽(常用虐菜配置56核,我拆電腦棋不懂時私信交流他手裡還有192核的伺服器)、雲流、至尊四哥、四核弱機、江湖八隱(即人機圈的掃地神僧),配置的象棋軟體引擎都是最新的、開局庫審局庫殘局庫也是普通軟體玩家難以想像的,其中有不少都是常年居住在國外的華裔,這種燒錢的玩法不是一般人可以想像的。這些象棋軟體的人機實力有多強?
  • 劉邦被項羽射了一箭,沒死,之後象棋就有了1條不成文的規定
    象棋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更是一種益智遊戲。 下象棋需要謀略,需要部署,因為這是一場廝殺。方寸之間,盡顯英雄本色!別看象棋小,它蘊含了很多的智慧。 象棋不是隨便走的,而是有一定規矩,即便是沒有下過象棋的人也應該知道,象棋中的一些術語,如「馬走日」、「象走田」等。
  • 象棋「限制」的藝術
    恕我直言,持這種高見的朋友,不僅不知象棋「三昧」,而且對藝術的基本常識也一無所知。象棋作為一種特殊的藝術樣式,對棋盤的設置和棋子的走法、吃法做了種種限制,實則上既是增強其藝術魅力的神來之筆,也是由其本質決定的、合乎「兩軍交戰」這一特定藝術情境的必要規則。
  • 象棋入門-如何學習象棋
    象棋是一種古老的博弈遊戲,千百年來,已經成為。國人最喜愛的遊戲之一,估計全國棋迷,大約在,3億左右。世界上有華人的地方就有象棋協會有象棋棋迷。象棋現在已被國家體育總局列為體育項目。而且國內很多大學(如:清華,北大,南大,財大等)都有象棋特長生的指標,通過下象棋進入大學也是一條捷經,那麼如何學象棋呢?下面我來說一說:下象棋分為布局,中局,和殘局,三個階段。但是學象棋要從殘局,中局,布局來學習。初學者先從單子殺王開始,逐步學習,雙子,多子殺法的運用。實用殘局必須要基本掌握,這一階段會很枯燥,要耐心學習,這也是學棋的基本功。
  • 下象棋可以提高人的智力嗎?老大爺了解了!
    下象棋可以提高人的智力嗎?老大爺了解了! 的學習是先從殘局開始,掌握一些知識性內容,以及訓練計算能力,接著進入最難的中局,大局觀,計算力,運子能力等開始體現綜合能力。最後學習開局,完全是一種灌輸性的系統教學。象棋特級大師鄭惟桐在上學時因為象棋的邏輯訓練導致數學特別好。
  • 同一局象棋 同一個夢想 全球象棋雙人賽架起文化紐帶
    鑑於中國和越南的象棋發展水平明顯比較高,比賽採用中國棋手或者高水平華越裔棋手搭檔其他海外棋手的雙人賽形式,通過共下一局棋,在高水平棋手手把手地傳幫帶的同時,幫助海外棋手更深入地感悟象棋文化的精髓。今年的比賽共有來自中國、德國、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白俄羅斯、柬埔寨、芬蘭、荷蘭、印尼、日本、緬甸、俄羅斯、澳大利亞等14個國家的32位棋手參賽,通過分組抽籤組成16對搭檔。
  • 象棋將死了嗎?
    長江商報消息 張力平早就預感到象棋會完,很傷心,也很無奈。自5歲習棋,已做了整整半個世紀的棋迷,還參加過上海市比賽和全國性行業比賽。總的來說,研究多,實戰少。研修棋藝之餘,忽然悟出:象棋的發展空間有限,高手似乎已能在諸多棋勢中,找到最佳著法。如果雙方應對無誤,結局都將是「一團和氣」。
  • 什麼是象棋?以及古代對象棋各種稱謂
    對局時,紅方先走,黑方後走,雙方輪流走子,每次走一著,以把對方「將死」、「困斃」或對方認輸者為勝,不分勝負者為和局。起源說法不一,尚無定論。據現有資料,在戰國時,即有菎蔽象棋這一稱謂(見《楚辭·招魂》),西漢時有「燕則鬥象棋」之說(見劉向《說苑》),公元569年,北周武帝宇文邕制《象經》,「集百僚講說」(見《北史·周本紀》),王褒有《象經·序》,庚信有《象戲賦》、《進象戲賦表》(見唐歐陽詢《藝文類聚》、庚信《庚子山集注》)。唐牛僧擂《玄怪錄·岑順》對唐寶應年間(公元762年)的象戲體制有具體描寫,大抵與現行體制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