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屏手機這一概念自從誕生以後,某種程度上確實促使手機屏幕技術發生了諸多改變。比如異形全面屏,屏幕指紋,副屏(或叫雙屏),挖孔屏,摺疊屏等等的衍生。但是,從整個智慧型手機市場來看,其實在屏幕方面這樣折騰,也是一種無奈。畢竟,市場消費者對於智慧型手機的換機需求在逐漸減弱,為保證出貨量,手機廠商和供應鏈只能不斷地創造新概念。以此,來刺激消費者的換機欲望。
事實上,如果你仔細琢磨的話,全面屏並沒有像過去的快充技術、指紋技術、大屏那樣改變用戶的消費習慣。現在,市場中有更多人都在等待5G的到來。5G商用,已經正式提上議事日程,但一定意義上仍並未引起極客以外很多普通消費者的過多關注。而且5G的更大變革是在物聯網。對於普通用戶來說,4G的網絡已經足夠了。
試想一下,假如你的數據下載需求是每秒2M,數據傳輸的速度是每秒25M還是250M真的會帶來什麼區別嗎?未必。所以,拋開5G不談,智慧型手機的大內存也不一定會引起用戶的太多關注。人們對10GB大內存手機的驚訝僅限於一瞬間,之後並沒有什麼手機廠商跟進,也沒有什麼手機廠商因為先用上10GB大內存去帶來根本性的改變。
那麼,與之類似的還有攝像頭。智慧型手機配備的三攝、四攝更多地成為人們的調侃,4800萬像素也沒有引起什麼波瀾。同理,普通人對於智慧型手機拍出的照片的感知,實際上是有限的,再大像素也無法帶來什麼質的變化。
目前來說,在我看來智慧型手機上最受期待的改變或新概念應該是電池續航,也就是電池技術。
隨著手機屏幕越來越大,耗電量也在不斷增加,同時人們也希望手機越來越輕薄,二者就產生了很大的衝突。屏幕越大、手機越薄,續航能力自然會變差。但是,大多數人已經開始厭倦了隨身攜帶充電寶諸如此類的充電工具,他們更希望有更大的電池。
無奈的是,電池技術不像其它網際網路技術能夠實現指數級的變革,更像是如無頭蒼蠅般嘗試各種材料。之前有報導說電池技術有進展,但還無法大規模商用。
在我看來,能夠引起大多數人換機需求的可能就是更長時間的手機電池續航吧。
另外,除了電池續航,還有一種與智慧型手機關係不大的技術,或可能會引起用戶的追捧,那就是人工智慧。人工智慧技術在智慧型手機領域有非常多的應用空間,比如目前比較普遍的AI拍照以及AI美顏功能。
再者,人工智慧應用比較多的就是人工智慧助理(多數手機廠商習慣喚作智能語音助手,或專門起個名字,如小米小愛同學等)。人們可以通過智慧型手機中內置的AI語音助手完成更多的操作,包括操控家裡的智能家居,直接訂票等等,只需要通過語音交流就可以。
這種做法,無疑會為工作和生活帶來了更多便利。如果人工智慧助理能夠充分地整合移動網際網路以及物聯網的各項功能,甚至還會成為用戶追捧的對象。這樣也就會有更多人願意入手在硬體領域有更強AI處理能力,在軟體領域有更多AI操控功能的智慧型手機。相對於電池技術的不靠譜來說,其實人工智慧技術的未來更讓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