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帖|上海博物館藏碑帖珍本叢刊|大觀帖|叢刊|上海博物館|上海...

2020-11-24 騰訊網

北宋淳化三年(992年),宋太宗下旨命侍書王著,編選內府所藏曆代帝王、名臣、書家等墨跡,鐫刻而成中國最早的古代書法叢帖——《淳化閣帖》。

綿延千年,歷經劫難,《淳化閣帖》善本流傳至今已是鳳毛麟角。2003年,上海博物館輾轉從美國購回第四、六、七、八卷,被人稱為「最善本」。

《淳化閣帖最善本》入藏,讓上海博物館再一次站到聚光燈下。上海博物館是收藏古代碑帖的重要館藏單位,其所珍藏的歷代碑帖在海內外享有盛譽,被不少愛好者視作上海博物館最神秘、最珍貴的藏品種類之一。

《淳化閣帖》在上海展出(圖片來源:新華社)

經過十多年的論證和準備,上海博物館與上海書畫出版社共同努力打造的《上海博物館藏碑帖珍本叢刊》,今天下午在上海書展中央大廳首次公開亮相。這意味著上海博物館將撩開這批館藏文物的神秘面紗,首次全面公開其歷代碑帖珍藏。

上海博物館是全國乃至全世界收藏曆代善本碑帖的重鎮,《叢刊》首次全面公開上海博物館的碑帖珍藏,從中甄選出獨具特色的藏品,其中不乏稀見珍本乃至孤本。

據介紹,《叢刊》選目以「文物價值」「文獻價值」和「藝術價值」為衡量尺度,以初拓、舊拓、精拓、善拓為前提。今天首次推出的《叢刊》第一、二輯所收十種,均為上海博物館圖書館的藏品。

其中,有被譽為「石刻之祖」的《石鼓文》,是著名的明拓「黃帛本」,被譽為公藏《石鼓文》第一佳拓;《大觀帖》卷一為宋拓本,經朱彝尊、蔣祖詒、褚德彝等輾轉收藏,因未見著錄,不為世人所知,很可能是海內孤本;而《大觀帖》卷七卷八曾經為楊中訥、彭志傑、汪寶禮、吳雲收藏,可與國家博物館藏《大觀帖》卷七、故宮博物院藏《大觀帖》卷八媲美;《佛遺教經》傳為東晉「書聖」王羲之所書,楊氏海源閣舊藏,系首次原色精印。

據專業研究者介紹,《叢刊》收錄這些碑帖,在書法史上有著重要地位,其中不乏裡程碑式的經典作品,「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除了原汁原味重現珍貴的碑帖影像之外,《叢刊》還收錄了各本的名家題跋。「文人墨客收藏碑帖、畫作,往往會額外寫上題跋,記錄自己的收藏經歷、閱讀和欣賞感受,內容非常豐富,信息含量很大。」以《叢刊》收錄的《董美人墓誌》徐渭仁拓本為例,該本為吳湖帆舊藏,被他推為「原石第一精拓」,其中前後觀款題跋近六十人。據專業人士介紹,這些題跋記錄著前人對書法藝術的認識,也留下了對碑帖內容和刻拓源流的考證及版本優劣比較,為學術界留下了重要的文獻資料,也提供了可供參考的鑑定依據。「編委會對選目再三斟酌,對版本反覆勘察,還對碑帖的所有題跋都做了釋文。」

要讓這些年代久遠的碑帖能夠儘可能清晰地呈現,上海博物館與書畫出版社進行了長達十幾年的研究探索。「碑帖出版是非常特殊的古籍出版工作,對碑帖的紙張、色澤和裝池等,編輯的理解和把握非常重要,需要豐富的經驗。」而上海書畫出版社在長期專業出版中積累的經驗,成為《叢刊》儘可能還原碑帖原貌的優勢。

為確保《叢刊》出版的「還原度」,上海博物館在拍攝階段就使用了8000萬像素的中畫幅相機拍攝。在印前調色階段,上海書畫出版社和印刷廠經過特別允許,多次反覆核對原帖比對。選紙上,採用了高克重進口藝術紙,印刷上,則採用全新高網線五色印刷技術。

這樣的「原汁原味」還體現在《叢刊》的整體呈現上,除了「原色原大」精印,還完整呈現了包括題跋、印鑑在內的全貌。此外還另附別冊,由上博專家撰文,詳盡解讀碑帖內容與版本,對碑帖正文、題跋及藏印進行了釋讀,「普通讀者看起來也不費力」。

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表示,在沒有照相和複印技術的年代,碑帖拓本流傳稀少,成為收藏界不輕易示人的秘寶,而上海博物館是收藏古代碑帖的重要館藏單位,其所珍藏的歷代碑帖在海內外享有盛譽。近年來,上海博物館對館藏碑帖收藏的整理、研究、出版重新予以規劃和組織,冀望儘快向社會展示其整體面貌和獨特價值,也加快合理利用的步伐,讓這些民族瑰寶能為大眾所親近和分享。這是在注重知識傳播、教育普及、民主觀念深入人心的時代背景下,博物館必須勠力推動的工作。

圖書信息:

書名:《上海博物館藏碑帖珍本叢刊》(第一輯)

包含《衡方碑》《晉唐四楷帖》《董美人墓誌》《皇甫誕碑》《佛遺教經》五種。

上海書畫出版社,2020年8月出版

裝幀:8開,冊頁裝,五冊一函附別冊,五色印刷

書號:ISBN 978-7-5479-2423-5

定價:1680.00元

書名:《上海博物館藏碑帖珍本叢刊》(第二輯)

包含《石鼓文附音訓》《孔宙碑並陰》《中嶽嵩陽寺碑》《大觀帖卷一》《大觀帖卷七卷八(太清樓二王法帖)》五種

上海書畫出版社,2020年8月出版

裝幀:8開,冊頁裝,五冊一函附別冊,五色印刷

書號:ISBN 978-7-5479-2424-2

定價:1680.00元

相關焦點

  • 揭開上博碑帖神秘面紗《上海博物館藏碑帖珍本叢刊》亮相上海書展
    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先生、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副總裁彭衛國先生為《上海博物館藏碑帖珍本叢刊》新書揭幕《上海博物館藏碑帖珍本叢刊》第一、二輯首發式現場嘉賓合影2020年8月13日,由上海博物館編、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的《上海博物館藏碑帖珍本叢刊》(以下簡稱《叢刊》)
  • 《上海博物館藏碑帖珍本叢刊》亮相 「原汁原味」呈現碑帖全貌
    由上海博物館編、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的《上海博物館藏碑帖珍本叢刊》(以下簡稱《叢刊》)第一、二輯日前在滬首發亮相,這意味著上海博物館撩開館藏文物的面紗,首次全面公開其歷代碑帖珍藏。上海博物館珍藏的歷代碑帖在海內外享有盛譽。
  • 上博首次公開歷代碑帖珍藏!《上海博物館藏碑帖珍本叢刊》亮相
    > 由上海博物館編、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的《上海博物館藏碑帖珍本叢刊》(以下簡稱《叢刊》)第一、二輯日前在滬首發亮相。
  • 曠世經典,上博首次公開歷代碑帖珍藏!《上海博物館藏碑帖珍本叢刊...
    由上海博物館編、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的《上海博物館藏碑帖珍本叢刊》(以下簡稱《叢刊》)第一、二輯日前在滬首發亮相。這意味著上海博物館撩開館藏文物的神秘面紗,首次全面公開其歷代碑帖珍藏。上海博物館是收藏古代碑帖的重要館藏單位,其所珍藏的歷代碑帖在海內外享有盛譽。2003年,隨著《淳化閣帖最善本》的入藏,上海博物館的金石碑帖珍藏曾引起國內外的轟動。經過十多年的論證和準備,上海書畫出版社與上海博物館達成了《叢刊》的編輯出版共同意向,選題被列為國家「十三五」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叢刊》第一輯、第二輯十種終於面世。
  • 上海博物館與上海書畫出版社組建「最強團隊」,推《館藏碑帖珍本叢刊》
    由上海博物館編、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的《上海博物館藏碑帖珍本叢刊》,日前在2020上海書展首次亮相。上海博物館是收藏古代碑帖的重要館藏單位,其所珍藏的歷代碑帖在海內外享有盛譽。2003年,隨著《淳化閣帖最善本》的入藏,上海博物館的金石碑帖珍藏引起國內外轟動。經過十多年的論證和準備,上海書畫出版社與上海博物館達成《上海博物館藏碑帖珍本叢刊》的編輯出版共同意向,選題被列為國家「十三五」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叢刊》第一輯、第二輯十種正式面世。這意味著上海博物館的歷代碑帖珍藏將陸續揭開面紗。
  • 《上博藏碑帖珍本叢刊》首發,含宋拓大觀帖、吳湖帆藏董美人
    上海博物館是庋藏曆代善本碑帖的重鎮,其所珍藏的歷代碑帖在海內外享有盛譽。由上海博物館整理編輯、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的《上海博物館藏碑帖珍本叢刊》(以下簡稱《叢刊》)今天在上海書展首發。《叢刊》的出版系首次全面公開上海博物館的碑帖珍藏,其中不乏孤本或稀見珍本,其中有被譽為「石刻之祖」的《石鼓文》,海內孤本宋拓本《大觀帖卷一》,「原石第一精拓」《董美人墓誌》等。《董美人墓誌》《叢刊》選目以文物價值、文獻價值和藝術價值為衡量尺度,以初拓、舊拓、精拓、善拓為前提。第一、二輯所收十種,均為上海博物館圖書館的藏品。
  • 《上博藏碑帖珍本叢刊》首發,含宋拓大觀帖、吳湖帆藏董美人
    由上海博物館整理編輯、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的《上海博物館藏碑帖珍本叢刊》(以下簡稱《叢刊》)今天在上海書展首發。《叢刊》的出版系首次全面公開上海博物館的碑帖珍藏,其中不乏孤本或稀見珍本,其中有被譽為「石刻之祖」的《石鼓文》,海內孤本宋拓本《大觀帖卷一》,「原石第一精拓」《董美人墓誌》等。
  • 上海博物館碑帖珍藏首次全面公開
    而最新由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的《上海博物館藏碑帖珍本叢刊》告訴人們,這裡亦是庋藏曆代善本碑帖的重鎮,總藏量達3萬餘冊。該書首次全面公開上海博物館的碑帖珍藏,無論是碑刻還是法帖,又抑或叢帖、單刻帖,均不乏稀世珍品,具有極高文物價值、文獻價值和藝術價值。其中,明拓「黃帛本」《石鼓文》被譽為公藏《石鼓文》第一佳拓。
  • 把《淳化閣帖》帶回家慢慢看,上海博物館歷代碑帖珍藏首次全面公開
    上海博物館是收藏古代碑帖的重要館藏單位,其所珍藏的歷代碑帖在海內外享有盛譽,所藏《淳化閣帖》《宋拓蘭亭序帖》等等極其珍貴難得。今天下午,上海博物館整理編輯的《上海博物館藏碑帖珍本叢刊》(以下簡稱《叢刊》)由上海書畫出版社在上海書展首發。
  • 上海博物館碑帖珍藏首次全面公開,三萬餘冊中不乏稀世珍品
    而最新由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的《上海博物館藏碑帖珍本叢刊》告訴人們,這裡亦是庋藏曆代善本碑帖的重鎮,總藏量達3萬餘冊。該書首次全面公開上海博物館的碑帖珍藏,無論是碑刻還是法帖,又抑或叢帖、單刻帖,均不乏稀世珍品,具有極高文物價值、文獻價值和藝術價值。其中,明拓「黃帛本」《石鼓文》被譽為公藏《石鼓文》第一佳拓。
  • 上海博物館碑帖珍藏首次全面公開 3萬餘冊中不乏稀世珍品
    說到上海博物館,許多人想到的是青銅器、陶瓷器和歷代書畫。而最新由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的《上海博物館藏碑帖珍本叢刊》告訴人們,這裡亦是庋藏曆代善本碑帖的重鎮,總藏量達3萬餘冊。原石現藏故宮博物院,僅存二百七十二字。拓本最早為安國收藏的三個宋拓,後流失海外,國內僅有明拓本。上海博物館所藏「黃帛本」,應為明代較早的拓本。原石毀于靖康之亂的《大觀帖》,拓本流傳亦甚少,明時已難得完本。
  • 上海博物館碑帖珍藏首次全面公開 3萬餘冊中不乏稀世珍品
    說到上海博物館,許多人想到的是青銅器、陶瓷器和歷代書畫。而最新由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的《上海博物館藏碑帖珍本叢刊》告訴人們,這裡亦是庋藏曆代善本碑帖的重鎮,總藏量達3萬餘冊。原石現藏故宮博物院,僅存二百七十二字。拓本最早為安國收藏的三個宋拓,後流失海外,國內僅有明拓本。上海博物館所藏「黃帛本」,應為明代較早的拓本。原石毀于靖康之亂的《大觀帖》,拓本流傳亦甚少,明時已難得完本。上海博物館所藏的《大觀帖》卷一則為宋拓本,曾經朱彝尊、蔣祖詒、褚德彝等遞藏,因未見著錄,故不為世人所知,或為海內孤本。
  • 「原汁原味」呈現碑帖全貌
    晨報記者 徐 穎由上海博物館編、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的《上海博物館藏碑帖珍本叢刊》(以下簡稱《叢刊》)第一、二輯日前在滬首發亮相,這意味著上海博物館撩開館藏文物的面紗,首次全面公開其歷代碑帖珍藏。上海博物館珍藏的歷代碑帖在海內外享有盛譽。
  • 上圖館藏珍本碑帖平民價面世
    繼去年《上海圖書館藏善本碑帖》圖冊出版後,上海圖書館和上海古籍出版社今年再度聯手,推出了《上海圖書館藏珍本碑帖叢刊》。上周末,7位滬上書法家和書法理論家在上圖舉行了一次《上海圖書館藏珍本碑帖》名家鑑賞講堂,講堂吸引了滬上眾多書法愛好者,現場座無虛席。在講堂上,7位專家講解了其中重要碑帖鑑賞要點和臨摹訣竅。
  • 上海圖書館館藏國寶級古代碑帖首次影印出版
    新華網北京4月11日電 上海圖書館收藏多年的一批國寶級古代碑帖最近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匯集成《翰墨瑰寶·上海圖書館藏珍本碑帖叢刊》,首次影印出版。  據《文匯報》報導,上海圖書館收藏有18萬種古代碑帖,是世界上收藏中國古代碑帖數量最多、質量最高的機構之一。這些碑帖長期深居庫房,未曾面世。
  • 《上海中醫藥大學圖書館藏珍本古籍叢刊》出版
    12月14日,《上海中醫藥大學圖書館藏珍本古籍叢刊》第一輯新書發布會暨座談會在上海中醫藥大學圖書館舉行。《上海中醫藥大學圖書館藏珍本古籍叢刊》由上海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段逸山主編、圖書館青年館員陳騰撰寫提要,已由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
  • 《上海中醫藥大學圖書館藏珍本古籍叢刊》第一輯正式出版
    中新網上海新聞7月30日電 (姚捷)近日,由上海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段逸山主編、圖書館青年館員陳騰撰寫提要的《上海中醫藥大學圖書館藏珍本古籍叢刊》第一輯正式出版。
  • 2020上海書展丨上海書畫出版社社長王立翔推薦十種好書
    今天,歡迎來看上海書畫出版社的十大好書你喜歡哪一種?上海書畫出版社社長、總編輯 王立翔書名《上海博物館>藏碑帖珍本叢刊》第一輯 第二輯(共10種)上海博物館 編上海書畫出版社上海博物館是庋藏曆代善本碑帖的重鎮,本叢刊為首次全面公開上海博物館的碑帖珍藏,從中甄選出獨具特色的藏品,其中不乏孤本
  • 上海博物館藏楹聯精品合集
    由上海博物館研究員、書法篆刻家劉一聞先生所編《上海博物館藏楹聯》現已出版上市。這部楹聯集對上海博物館所藏明清楹聯做了系統的盤點和整理,為廣大喜歡書法和對聯的讀者提供了極為豐富的資料。上海博物館典藏叢刊上海博物館藏楹聯(全二冊)上海博物館 編點擊下方獲取微店購書連結掃描下方二維碼
  • 服務國家戰略,彰顯城市特質:上海博物館全力打響「上海文化」品牌
    的總體要求,2019年3月,上海博物館發布了《上海博物館打響「上海文化」品牌行動計劃》,緊緊圍繞「服務國家戰略、彰顯城市特質、對標國內國際最高標準」的目標,強化上博品牌,提升上博整體形象,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和傳播上海精彩,將打響「上海文化」品牌工作貫徹始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