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園景區簡介:
拙政園的布局主題以水為中心,池水面積約佔總面積的五分之一,各種亭臺軒榭多臨水而築,東花園開闊疏朗,中花園是全園精華所在,西花園建築精美,各具特色。整個園林的設計十分精巧,遊覽起來可以說是「一步有一景」,處處體現著江南水鄉的韻味。園中小徑曲折,從一重重門廊、鏤空圖案的石牆,到每個亭子、每扇窗戶都不雷同,而且與樹木花草搭配得恰到好處,構成一幅幅如畫般的風景。
最佳遊覽時間:
春、夏、秋三季皆適宜遊玩,但最好能避開節假日高峰期。
購物推薦:
拙政園門口的東北街和園林路上有很多工藝品商店,當地的土特產、蘇扇、蘇繡等在此都可以買到。
旅遊攻略:
吃:蘇州的美食一條街 → 太監弄有:乾隆創始的「松鶴樓」,代表菜餚是松鼠桂魚和船點;得月樓,代表菜餚是櫻桃肉,䰾肥湯;王四酒家,老振興是很有名氣的老酒家;五芳齋,朱鴻興和綠楊餛飩店,各色面和湯包、小籠包絕對經典。
特色活動:
四月至十月會舉行花展(杜鵑花展和荷花展)
拙政園景區西園景點
留聽閣介紹:為單層閣,體型輕巧,四周開窗,閣前置平臺,是賞秋荷聽雨的絕佳處。閣內更有清代銀杏木立體雕刻的松、梅、竹、鵲飛罩,刀法嫻熟,技藝高超,構思巧妙,將「歲寒三友」和「喜鵲登梅」兩種圖案揉和在一起,是園林飛罩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塔影亭介紹:在留聽閣,回頭望塔影亭,攢尖的八角亭映入水中,宛如寶塔,端莊怡然,不失為西部花園中一個別致的景觀。
浮翠閣介紹:為八角形雙層建築,高大氣派,山上林木茂密,綠草如茵,建築好像浮動於一片翠綠濃蔭之上,因而得名「浮翠閣」。
笠亭介紹:在扇亭後的土山上還有一小亭,稱「笠亭」。「笠」即箬帽,亭作渾圓形,頂部坡度較平緩,恰如一頂箬帽,掩映於枝繁葉茂的草樹中。
與誰同坐軒介紹:小亭非常別致,修成摺扇狀。蘇東坡有詞「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故名「與誰同坐軒」。軒依水而建,平面形狀為扇形,屋面、軒門、窗洞、石桌、石凳及軒頂、燈罩、牆上匾額、半欄均成扇面狀,故又稱作「扇亭」。
倒影樓(夜景)介紹:倒影樓以觀賞水中倒影為主。樓分兩層,樓下是「拜文揖沈之齋」,文是指文徵明,沈是指沈周,這兩位均是蘇州著名的畫家,沈周還是文徵明的老師。當年,西園園主張履謙為表達自己的景仰之情,於光緒年間特建此樓以資紀念。此處倒影如畫景色絕佳。
波形廊介紹:是位於西花園與中花園交界處的一道水廊,是別處少見的佳構。從平面上看,水廊呈「L」形環池布局,分成兩段,臨水而築,南段從別有洞天入口,到卅六鴛鴦館止;北段止於倒影樓,懸空於水上.
宜兩亭介紹:宜兩亭居於別有洞天左邊的假山之上,是一座六角亭。當年,拙政園的中園和西園分屬兩家所有。西園主人堆山築亭,可以在亭中觀賞到他十分羨慕的中園景色,而中園主人在中花園亦可眺望亭閣高聳的一番情趣,借亭入景,豐富景觀。一亭宜兩家,添景更添情,傳為一段佳話。
卅六鴛鴦館(十八曼佗羅花館)介紹:為西花園的主體建築,精美華麗,廳內以隔扇和掛落劃分為南北兩部分。南部稱「十八曼佗羅花館」,北部名「卅六鴛鴦館」,這是古建築中的一種鴛鴦廳形式。 南廳因曼陀羅花即山茶花,而得名。北廳因臨池曾養三十六對鴛鴦而得名。卅六鴛鴦館內頂棚採用拱型狀,既彎曲美觀,遮掩頂上梁架,又利用這弧形屋頂來反射聲音,增強音響效果,使得餘音嫋嫋,繞梁縈迴。
盆景園介紹:拙政園西部一片清影搖曳的竹籬牆內,集萃著蘇派盆景的精品,它被稱為「名園瑰寶」,擁有50餘個品種,近萬盆盆景。
景區服務:
遊客中心:東入口處,定時提供免費的中文講解服務,同時提供隨叫隨到的個性化收費講解服務;設有宣傳視頻,全天播放拙政園風光片;設有電子觸摸導覽機,為遊客提供免費閱覽;提供景區宣傳地圖、蘇州市旅遊地圖、手機充電站、童車和輪椅租用等便民服務項目。
郵政服務中心:秫香館內,出售園林風光、蘇州文化紀念郵票、明信片等紀念郵品以及園林旅遊書籍和紀念品。並為遊客免費提供加蓋紀念郵戳、即時投遞信件等服務。
注意事項:
由於蘇州園林裡綠色植被比較多,相比其他顏色的花對比度比較大,所以應該選取鏡頭成像好且使用高解析度進行拍攝。所以建議您使用單眼相機進行拍攝。
去蘇州園林拍攝一定要注意光影交叉以及背光的時候閃光燈補光要及時,去蘇州園林拙政園是必要去的,不過旺季時這裡的人比較多的,所以把握整體場景拍攝就比較難了,建議真正喜歡蘇州園林的朋友還是要等人少的時候再去,在一種靜的環境中才能拍攝出好的作品。
景區位置:
中國>江蘇省>蘇州市>平江區-
到達方式:
529;遊1;遊2;313;40;202 ;923 ;178 ;遊5;301 ;309 ;518
景區特色:
攝影、古蹟、觀賞、寫生、、園林、博物館、故居
聲明:以上部分內容來源於網絡,轉載內容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是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作者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